..续本文上一页部心满意足,从而获得安乐与善妙。
因此,一切祸害都是因为珍爱自我、执着自我而产生的,所以我们必须将这些我执视作不共戴天的仇敌;反之,一切利乐都是依靠众生而产生的,所以我们要看待其它众生有如自己的亲友,并竭尽全力地去帮助它们。】
就像数学老师在黑板上计算了半天,最后终于得出答案一样,我们若把前面的内容归纳起来,也可以得到这么一个结论:世间的各种祸害、痛苦、疾病,究其来源就是我执,而一切的安乐、幸福、利乐,却完全依靠众生而产生。既然如此,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舍弃我执、爱护众生呢?《入行论》云:“自身过患多,他身功德广,知已当修习,爱他弃我执。”
然而,我们就是这么愚痴颠倒、黑白混淆:对于害自己不得解脱的我执,不择手段地百般呵护、万般疼爱,而对帮助自己成佛的众生,却看成是势不两立、不共戴天的仇敌。
由此可见,凡夫的分别妄念一点也不可靠。
【朗日塘巴曾经说过:“我所阅览的所有甚深教法,都是将所有的过失归于自己,而将所有的功德赋予尊贵众生。这一切的关键,就是除了“亏损失败我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法。”】
朗日塘巴尊者看书与我们看书的确有天壤之别。试想一下:我们皈依了多少年?五部大论学了多少年?在学院闻思了多少年?可是,得出的结论是什么?让我快乐,让我解脱,让我成佛……而朗日塘巴尊者呢,通过阅览《大藏经》、大德们的论典、大乘的甚深教言,最后得出了:世间所有的过失、痛苦皆来源于自己,所有的利乐、功德都皆源于众生,所以要把一切过失归于自己,一切功德归于众生。
很多人在发生争执时,都希望把过失推在别人头上,而功德全部揽在自己身上。学了这些教言后,我们不妨对照自己想想,这种心态究竟有没有颠倒?一切的争执根本来源于我执,不管别人的人品行为如何,毕竟他前世曾做过我的母亲,今世还可以依靠他圆满自己的福慧资粮,我这种令亲者痛、仇者快的做法,到底对自他有什么利益?
有些人反驳说:“如果对方的人格好一点,我还可以将就,但如果他是个无恶不作的坏人,我对他好的话,肯定会毁坏自己的修行。”其实恶人再怎么坏,相续中也具有如来藏,我们以他为对境,还能够暂时成就安忍功德,参照一下朗日塘巴尊者的教言,我们就可以知道,自己的修行完全是颠倒的!
今天就先讲到这里吧。
第四节课
(2005年7月9日晚上9时 )
明天六月初四,是释迦牟尼佛在印度鹿野苑第一次转*轮(四谛*轮)的吉日,虽然现在佛陀已示现了涅槃,但依靠佛陀的加持,才使佛法的慧命从来没有间断过。为了报答佛陀的恩德,希望各位金刚道友明天根据各自的情况发菩提心!
如何发菩提心呢?念诵仪轨为《喇荣课诵集》中的“发心仪轨”。念完三大祈请后,观想在十方三世诸佛前,或者在佛像、僧众等三宝所依面前发菩提心。
以前法王如意宝在世时,每年这时都会为大家传一次菩萨戒,明天虽然没有单独的授戒仪式,但按照龙树菩萨的观点,在所依面前也是可以获得菩萨戒戒体的。
说到举行仪式,学院对此一向不重视,我个人也认为没什么必要。可如今,很多人只喜欢看热闹,来学院参加法会,首先看有没有剪彩、放鞭炮,如果仪式隆重,大家就会很感兴趣,倘若冷冷清清,大家就会非常失望,觉得这个法会不重要。作为佛教徒,我们应该明白,外表形式是次要的,只有内在的发心才是最主要的。
发菩提心并不只是口头上念念,而是应该发自肺腑。在座的道友以前也可能发过菩提心,但当时是否具足菩提心呢?这个不好说。对自己以前发心有怀疑的人,希望明天能重视此事。从世间的角度,很多人都会记得一些比较有意义的日子,比如“某年某月某日,我正式加入共青团,成为了一名共青团员”,同样,大家也应该铭记——2005年7月10日某时,我真实发起无上殊胜的菩提心,成为了一名大乘佛子。这不仅是一种决心,而且也是一种祈祷,从今以后,大家就是真正的大乘菩萨了,这一点,对于每一个修行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再发一些其他的誓愿,如“生生世世成为戒律清净的人”、“生生世世成为利益众生的人”……但除此以外,像“愿我身体健康”、“愿我年轻漂亮”、“愿我长命百岁”等等这些对自己今生来世没有意义的恶愿,就没有必要发了。
如果明天你们真正生起了菩提心,那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但若只是发了心,而没有真实生起,这就需要再接再励了。只要继续发心、多次发心,功德就一定会越来越增上。这就是我对大家明天的希望!
接下来继续讲《〈修心七要〉耳传略释》。
昨天讲解“以世俗菩提心将恶缘转为道用”时,主要谈了两个问题:一个是“报应皆归一”,所有的报应、祸害全部归于我执;另一个是“于众修大恩”,将所有的众生观为大恩父母,把他们作为自己成就功德的对境。
表面上来看,这本小册子文字很少,但对于真正的修行人来说,依靠本论,即生就能获得圆满的佛果。本来我打算在前一段时间的“金刚萨埵法会”上传讲此论,因为那时新来的人多,他们长期闻受甚深教言的机会又很少,若能在短短的八天里,圆满听完一部法,这对他们今后的修行将有很大帮助。可是后来因为身体不好,所以没有讲成。这次法会新来的人虽然不多,但有缘能够听闻到这部论,大家的福报还是非常大的。这本小册子尽管只有一两万字,内容读起来也比较简单,但若想真正生起菩提心,还是要再三地思维、再三地串修,生起菩提心以后,违缘就能逐渐转为道用了。
昨天已经讲了,以世俗谛的观点,我们可将各种违缘转为道用。今天接着讲,通过胜义谛的观察,也能将一切违缘转为道用。这种境界,对于以前没学过大中观、大圆满的人来说,也许会稍微困难一点。
丙二、(以胜义菩提心而将恶缘转为菩提道用):
【迷境观四身空护为最上】
遇到违缘损害时,以胜义菩提心将其转为道用,也可分为两种情况:
①将迷乱的对境,直接观为法、报、化、本性四身;
②将能损害者、被损害者、损害过程三者观为空性,以此作为最无上的护轮。
颂词“空护为最上”,无著菩萨在后面的讲义中没有具体解释,但依贡智仁波切的解释方法,其意思是观修空性乃最好的护轮。
【依靠烦恼以及内外器情世间的损害,就会产生种种痛苦。然而,这些烦恼和痛苦都是因为心的迷惑而产生的幻相,其体性是稍许也不可能成立为实有的。】
众生的痛苦是怎样产生的?有些是依靠自相续中的烦恼,有些是由外器世界所致(如自然灾难),有些是源于有情世界(人、非人)的种种危害。
这些痛苦无论是由烦恼引发,还是四大不调导致,如果真正依靠中观正理进行抉择,就会发现无一不是由心幻化出来的,其体性根本不存在一点一滴,只不过是一种迷乱显现而已。
为什么说痛苦是心的一种幻化呢?以下从世俗、胜义两方面来进行分析。
【世俗谛的这些现象,就像在梦中梦到自己被烈火焚烧、被洪水冲走时的悲惨状况一样,都是因为将无实执着为实有而产生的灾难。】
首先,从世俗的角度来看,每个人都有过做梦的经历。在梦中,我们的房子突然着火,所有的财产被火吞没,自己家破人亡、欲哭无泪;或者我们被洪水冲走,冰冷的河水不断呛进口鼻,马上就要临近没顶之灾……这些痛苦对梦中的我们来说,确实是真真切切、苦不堪言。但醒来以后呢?一切都会荡然无存,我们只有嘘一口长气,拭拭头上的冷汗,叹道:“哎,幸好只是一场恶梦!”
同样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有人无端伤害我们、恶言侮辱我们,虽然当时我们也是心生烦恼、极度痛苦,但如果静下心来,对这些烦恼的心、损害的外境进行观察,就会发现它们同样也是虚幻不实,就像一场恶梦一样。对此,《中论》和《现观庄严论》中皆讲过:抉择二谛时,胜义中远离一切戏论,世俗中则如梦如幻,尽管有种种显现,但其自性根本无法成立。
【在胜义谛中,因为一切法的体性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成立,所以,如果观察烦恼以及痛苦的本面就可以发现,因为它们首先从何处也无生,因此就是无生法身;既然无生,也就无灭,因此就是无灭报身;既然没有生灭,当然也就不可能存在中间的住,所以就是无住化身;而(法、报、化)三身体性的无二无别,就是本性身。这些将一切幻相观为(法、报、化及本性身)四身体性的方法,就是直指四身的教言。】
在胜义谛中,若以中观宗的金刚屑因、有无生因等胜义量观察,一切法的体性也同样无法成立。所以,如果观察烦恼和痛苦的本面,就会发现它从何处也无生,比如我们正在对怨敌生嗔恨时,这个嗔恨源于自心,而这颗心通过里里外外观察,就如同石女的儿子一样,根本找不到产生之处,倘若认识了这一点,就是所谓的“无生法身”;石女的儿子没有出生,便不可能死亡,同样,嗔心的本体没有产生,就不会存在毁灭,从这个角度,可称之为“无灭报身”;石女的儿子连出生、死亡都没有,中间就更不可能有做生意、发大财的生活过程了,同理,嗔心之前没有产生,之后没有灭亡,那中间也绝不会有它的安住,这称为“无住化身”;法、报、化三身,体性无二无别,就是所谓的“本性身”。至于三身的定义,还有些人认为:法身看不见摸不着,报身有眼有鼻,化身是二者的显现。其实,这也算是一种解释,且与大圆满“本来清净”中的认识极为相似。在抉择大圆满时,心的本体空性称为离戏法身,显现不灭称为光明报身,显现与空性无二周遍称为大悲化身,三身本体无离无合则为本性身。
我们在生起贪心、嗔心的当下,如果从生、住、灭这三个角度分别寻找,就会发现其本体怎么也找不到,这便是所谓的法报…
《《修心七要》耳传略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