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想以此利益他们,结果非但无利反而铸成大错,危害严重。所以说,为了贪图现世利益的亲朋好友们,自己必须精进修持无上的菩提道。无著菩萨又接着说:“富裕时逃亦紧追,衰落时追亦逃避,儿子亦杀亲生父,谁人信赖诸亲友?当面显露欢喜相,暗中出言不悦耳,饶益彼等反加害,愚友虽亲定欺骗。兴时笑脸口奉承,富时设法而亲近,衰时翻脸相争论,无利护亲愚痴行。亲多合伙夺财物,各自分离增贪嗔,紧要关头父子残,利乐亲友极困难。”我们可以深深感觉到这些教言都是肺腑之语。一点不错,自己尽管曾经无数次以生命为代价饶益亲友们,可是如果仅仅一次没有帮助,那么以前无论作了多少利益都被一笔勾销,他们恩将仇报,反过来陷害自己,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痛苦的亲友们就像夏日里空中云彩的瞬息万变一样,一时间里反复无常。就凭这一点,也是很难以维护亲友情面的,因此说,与世间的亲友同流合污那纯粹是在自讨苦吃。
真正的至亲
相反,善知识才是最至高无上的亲友。为什么这样说呢?
如果亲近善知识、上师与同修道友们,他们决不会说出“我们是你的善知识,所以要为我们效力,需要到寒冷的地方去或者与怨敌作战”的话,依止他们,除了让自己修持生生世世无上的安乐以外,为了他们连身出汗水的事也不需要做,无论何时相处都是互敬互爱、完全是增上善法的助缘,因此容易交往。如若亲近他们,则有重大意义。
也许有人心里会这样想:那么,依止上师不是也需要承侍上师等经历苦行,而且为了上师舍弃生命也在所不惜吗?有这种想法的人是由于未经详细分析、不了知如是而行的真正目的所导致的。实际上,恭敬承侍上师甚至历经粉身碎骨的苦行,在紧要关头,为了上师而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这些都是为了净除自相续中的罪障、积累广大资粮而做的,其实完全是为了自己究竟的利益,丝毫也不是为了上师。
如果依止法友上师善知识以及同修道友,不必说能成办后世的广大利益,就是当下身体也不需要经历磨难,心里也不需要承受负担,心情愉快,怡然自得而住,幸福圆满无与伦比。
最好的仆人
世间上的人们的眷属仆人成群,队伍庞大,可是与修行人比起来差之千里,修行人既无眷属也无侍者,自己作自己的仆人,这才是最殊胜的眷仆。如若依靠世间的眷仆,则会中断自相续中的善法,如此势必会障碍现见真正实相之义,自相续中对轮回的过患原已生起的厌离心也会殆失不遗,最终到了大限来临之时因为无有正法的悲哀而在忧愁叹息、遗憾不已的心情中痛苦而死。《入行论》云:“魔使来执时,亲朋有何益,唯福能救护,然我未曾修。”如若依靠自己的眷仆做许多事情,那么他们的愦闹散乱就会使自己的心不能够一缘安住于远离沉掉的寂止中,不能一缘安住,也就无法使胜观的基础寂止达到极为稳固的程度,如此胜观当然就不可能成就,修不成胜观,也就无法断除自相续的烦恼,可想而知,过患有多么的严重。倘若自己对于世间愚夫的所有眷属都过于仁慈,那么他们反倒对你不屑一顾,假使自己过于蛮横,他们也会对你恨之入骨,进而恶言相骂,诋毁诽谤,甚至干脆不呆在你的跟前而跑到别人那里当作下属,任人使唤,以诸如此类的事情将相续搅得心烦意乱,自心的烦恼过患不可抵制地增长,并造下各种各样的罪业,所以说,与其依赖俗世的眷属,不如自己充当自己的仆人,这是再殊胜不过的眷属了。自己作自己的仆人无需维护情面,也不必担忧因衣食而令眷仆心怀不满以及不听吩咐的问题,又不用担心他们的美言恶语扰乱自心,这样一来,既方便又不会积累罪业,同时也符合前辈先德的做法,有不可估量的利益与功德。
伏怨护亲
世间上的伏怨护亲与修行人的伏怨护亲有着本质的差别。世间俗人的怨敌,如果制伏杀死一个,那么他的子孙后代以及亲戚朋友等又与你结成仇敌,结果仇人会越来越多,怨敌永远消灭不尽。可是修行人却截然不同,我们所谓的怨敌就是烦恼,如果调伏一个烦恼,则大多数烦恼都将被压制。世间人的怨敌暂时被制服,但他们还是重整旗鼓,当获得一定的实力以后,便会卷土重来,再度向你进攻。而烦恼的怨敌与之完全不同。《入行论》中云:“常敌受驱逐,仍可踞他乡,力足旋复返,惑贼不如是。”正如其中所说,一次摧毁烦恼的敌人,从它再生的能力来看,绝对是一去不复返。修行人的怨敌如若一次调伏,必然已经服服帖帖,这样修行人很快就会大获全胜,而世间上的人们却永远也不会战胜敌人。
对于世间的亲友,无论如何尽心尽力地维护,也没有一个心满意足的时候,到头来,亲友反目成仇,甚至可能残忍地断绝自己的性命,以贪心护持亲友除了造恶业以外毫无善法可言。而修行人的所谓亲友就是普天下的所有众生,由于对一切有情均是无有贪嗔之心、一视同仁,以大慈大悲心予以救护,致使所有的众生都不胜欢喜,并且喜爱善法的天神们也会竭力庇护以免遭受违缘,又不会受到毒物与兵器的威胁,心情经常处于安乐无比的状态中,无勤之中心想事成。即便是今生中未能解脱,但死后也会转生于梵天界中,获得慈法八德。如《宝鬘论》中云:“人天将欢喜,彼等亦护之,不为毒刃害,恒常具安乐,无勤成诸事,虽未得解脱,亦生梵天界,获慈法七德。”在对众生修慈心的同时,自己也会得到广大的功德利益。同样,通过修悲心也能获得速成佛果的功德利益。经中云:“何者若有头颅具寿命,何者有悲心具菩提心,何者有菩提心具佛果。”谁人对众生有一颗无伪的慈悲心,自然会获得经中所说的功德。
世间人因为执著自方而以贪心维护亲友,对自己而言,不用说是获得功德利益,反而只会以所积累的弥天大罪,在后世中堕落到地狱中去。修行人本着慈悲为怀的宗旨救护六道的一切众生,因此非但无有过患,反而能获得巨大的功德,最终必定成就佛果,哪里还有比这更大的利益呢?简要地说,世间人的伏怨护亲实在无法与修行人的伏怨护亲相提并论,它们的本质有着天壤之别。
八、弃离恶友
总的来说,要断绝眷属仆人等所带来的一切愦闹,尤其是绝对不能亲近像毒物般的恶友。大善知识博朵瓦的传记《美丽的莲花》中写道:“破戒毁誓着魔及女人,见行不同追求现世利,秉性恶劣愚笨贪欲大,亲友等诸恶友当弃离。”意思是说,破戒者、与上师和道友背道而驰的破誓言者、鬼使神差被魔左右者、亲近女人者、见解行为不相一致者、唯一贪图今生不求来世利益者、秉性极其恶劣难以和睦相处者、过于愚笨自心不向正法者、自私自利心极大之人以及亲友等全部属于恶友。如果与他们进行交往,则罪业自然增长,善心必然丧失。除此之外,根本也不存在张着大口、獠牙毕露、双目圆睁、手持利刃的其他恶友。
其一、不能与破戒者交往,因为破戒之人,他自己最初不重视戒律,行为放荡不羁,长期串习而导致戒律沾染过患。诸如他们平时就违犯四根本戒,作恶多端,根本不警惕劣行;口中也是说说笑笑,谈论歌舞、冲突、经商、君主、大臣、土匪、盗贼、军事等各式各样的话题,以此消磨时光;心里也充斥着贪嗔痴的分别妄念。可见三门不护罪行,放逸无度。无有惭愧,身语意成了装满罪恶的仓库。所以,自己如若与这样的破戒者交往,那么也不可避免地沾染上他的卑劣行为,最后也将落得个破戒的下场。即便是偶尔与他们来往,也会使戒律清净的良师益友心中不悦,以谴责的口吻说:“此人喜欢破戒者并与之交往,由此可见他必然逃不出破戒的下场。”并且心里也不再接受他了。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感到追悔的?佛陀曾在《呵责破戒经》中义正词严地呵斥说:“必须像丢弃狗尸一样远离破戒者。”《蓝色手册释》中也说:“如若食用破戒者的食物,则被他的冒渎晦气熏染而不能思维正法。我曾经去拉萨时吃了破戒者坡凑瓦的一点食品,结果涅热巴说:“对你的修法来说,再没有比这更大的障碍了。”格西雅嘎巴和一位朋友,与一个破戒之人同宿在一个小屋里。格西雅嘎巴禁语默诵经典,夜里梦到那位朋友与他本人的肩上都染上了黑点,他将自己的污点擦干净后发现他的朋友还未擦拭,于是对他说,你应当诵一会儿经。仅仅在曙色升起时与破戒者同住一屋檐下,则堕入地狱。因此当格外小心谨慎。”正像这其中所说,再没有与破戒者相处更危险的了。
其二、如果与破誓言、着魔者交往,自己也会中上破誓晦气,从而病痛萦身,恶缘灾祸等不幸之事屡屡出现,并且后世只能沦落到恶趣之中。为何这样说呢?诽谤上师,殴打师身,诋毁恪守同一誓言的道友,嗔恨善法,将上师的教言置之度外,而表面上却冠冕堂皇地说我在精勤做其他的事,此等破誓言之人其实也就是被魔左右者。以往因为毁坏誓言而投生为妖魔鬼怪的众生喜欢破誓言者并对他鼎力相助。此外,对正法造违缘的所有恶魔也予以帮助,使他做背离正法之事顺利,因此将破誓言者称为被魔左右者。他们就成了历代传承上师教言下具有势不可挡威力的护法神所降伏的对象,自己如若与他们为伍,那么上师、僧众以及护法神都会不高兴,也会对自己严惩不待贷,以致身体遭受病痛折磨,精神癫狂发疯等,并且修法过程中也是出现莫大的违缘魔障。不用说违背上师教言、与同修道友彻底不能和解的严重破誓言者,就算是稍有不和的人也应当像对待毒蛇一般不能与之共处,必须远离。
其三、如前所说,作为出家的沙门绝不能亲近女人,甚至连目视一下也不允许。因此,必须断绝与他们亲密交往。
其四、所谓的见行不同的朋友是指自己喜爱善法并行持,而他却热衷于罪业;自己喜欢高尚行为,而朋友却喜好放荡行为;自己在上师前听受正法,他却行持与之相反的非法并且行为举止与上师道友不相一致,上师道友外出行走时,他安住不动,上师道友们安稳…
《山法宝鬘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