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诸佛菩萨成就之遗道、三世诸佛同行唯一道”了吗?唯修此道次第法便已经足矣。依此可以调伏烦恼,可以生起地道功德,因而再没有比它功德更大的法门了。如果还想另外去寻找其他比这功德更大的法门,则此人显然已被魔加持了。因此,我们必须一心一意地修持这一法门。
一心一意的品德不仅是修行者所应具备的,就是以世间的道德标准来衡量,一心一意者也算是最上等的人。相反,最恶劣的莫过于三心二意的人,胡思乱想、朝三暮四的人一个法也修不圆满。我们应当经常心想:有上师传授自己的这一个教言就已经足够了,如果能深信不移地加以修持,则这种诚挚的信心就是一切善法的根本。因而很快会获得加持。一想到这些,拥有唯一的道次第法,自己就应当心满意足了。如此专心致志精勤修持无常观等内在瑜伽,功德极大。
《妙法白莲经》中云:“设使无量无边世间界所有众生得以成佛,于无边无际之大劫中安住,若有人以妙衣、神馐、卧具、妙药、资具等一切于彼等前恭敬作供养,待诸佛涅槃后将以七宝作成遗塔,以宝伞、幢幡、华盖、花鬘、涂香、薰香作供养。若有人一心一意闻法,仅于弹指间作意诸行无常或诸行痛苦或寂灭空性或无我,则其福德胜过前者许多倍。”诸如三千大千世界无量无边世间界中的所有众生成就正等正觉果位直至数劫之间住世,若有人于彼等佛陀前作供养,则此善根远远比不上仅在弹指间观修诸行无常的福德。如此说来,将道次第修法抛在一边,于别处哪里能找到比它功德更大的其他法。因此,平日里要精进修持内在瑜伽。所谓的内在瑜伽指的也就是无常法门,如果集中精力实修无常观,则可使自相续迅疾解脱,生起珍宝菩提心后能净化他相续,成办广大的度众事业。
依止寂静的神山观修无常,功德无量。《三摩地王经》中云:“造罪故舍诸凡愚,如野兽般静独居,何人喜欢寂静处,彼沙门享大安乐。”像野兽一样无有挂碍地安住在寂静处的修行人,远离了贪爱自方嗔恨他方的伏怨护亲等类的痛苦,积累广大无边的善根,依此后世中享受增上生、决定胜的大安乐。
《宣说诸法无生经》中云:“善男子,若有菩萨将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悉皆安置于十善道中,若有任何菩萨独自居于静处,甚至仅于弹指间诚信诸法一理,乃至为缮写或思考或传授或读诵而安住,则此者福德胜过前者数多倍。”令许多众生奉行十善的福德固然很大,可是如果住于静处认真调伏自相续,则已相当于利益天边无际的众生,因此福德远远胜过前者,是最殊胜不过的了。
《富楼那请问经》中也说:“舍俗出家后远离一切愦闹,于遥远之寂静山间、林园处安住,精进修行,善法不会虚耗。”又云:“喜爱住山林园故,能令善妙功德增,居于静处而修行,断除贪恋五欲妙。无有一切愦闹故,善法之缘不退失,相互之间不言语,互不询问不交谈,空旷静处极幽静,诸佛极其赞叹之。”居住在寂静的神山中,无有散乱喧嚣,自然成了善法增上的原因,因此,诸佛也对神山寂静处予以高度的赞赏。
《弥勒狮吼请问经》中亦云:“迦叶,若有菩萨于十万年间以遍满三千大千世间界之鲜花、涂香、薰香等供品昼夜各三次供养善逝,若另有菩萨畏惧散乱愦闹之语、畏惧尘世并为现行成办他利而朝寂静处迈七步,则此福德已远远胜过前者。”又云:“昔日世间怙主佛,已经趋入胜涅槃,彼等悉于寂静处,获证无上菩提也。皆为菩提而精进,依止静谧之圣处,彼等均喜幽静处,不喜尘世之家庭。此乃诸佛行境处,何人步入此正道,彼证菩提不困难。”以往出世于世的所有佛陀全是依于寂静的山间修道最后现前正等正觉菩提果的,并非是置身于繁华吵闹的城区愦闹之处修行成就的。所以,我们这些人如果想要成就无上菩提,不隐居寂静的深山之中精进修持,就无法生起道相,更不可能获得佛果。不仅仅是身为初学者的我们不依止寂静处无法生起断证功德,就连已登三地的菩萨也需要修无常观。如云:“讲说五地难行时,静处知足与少欲,持头陀行护净戒。”在林间、深山等静静的地方,过着知足少欲的朴素生活,依靠化缘得来的食物维生,身着破破烂烂的粪扫衣等持十二头陀行,需要通过此种方式而成就五地的断证功德。
有些人说:“住在像家乡那样十分喧闹的地方修法也未尝不可,依止寂静处又有何必要呢?”口出此等言论者纯粹是在说魔语。可是这种人在当今时代非常多见。他们自己做不到居于静处修行这一点,反而经常对其他在寂静圣地修行的人妄加评价说:他的行为好像有这样这样的错误。到处可见的此种人正是罪业严重的恶友,对他们口中的胡言乱语一句也不能听,必须像避毒蛇一样远离他们。《净刹庄严经》中云:“舍利子,设若在家菩萨于恒河沙数劫中以一切安乐资具供养恒河沙数如来及其眷属诸比丘僧众,设若另有出家菩萨向往寂静处且朝彼方向迈七步,则此福德已远远超过前者。”这里的意思并不是说在家菩萨虔诚作供养的善根不大,可是相对而言,在家菩萨所行的善法大多数都会被愦闹散乱的琐事中断,所以他们所行的道极为缓慢。相比之下,住在寂静深山中的菩萨不会受到愦闹散乱等琐事的干扰,每天都会积累无量的善根,因此修道特别迅速。也正是由于这种缘故,一切经续中才异口同声地高度赞叹居于寂静处的修行人。
持之以恒
在修持内在瑜伽的过程中也必须作好长期的准备,心里要想:我能活多久,就修行多久。有些人只是稍稍修行就认为:为什么相续中还没有生起什么觉受呢?从而心急如焚,这是修行的一大过患。诚如嘉瓦扬滚尊者曾经亲口所说的:“恶性习气如卷纸,新生觉受依缘灭,短时不能破迷执,当久修习大行者。”
我们这些人由于多生累世以来久积而成的内心烦恼习气根深蒂固,所以只修一年或一个月不可能立竿见影地在心中生起觉受证相,若因未有一点体验就灰心失望,断然放弃,那说明他没有经过再三的思考。设想,自无始以来漫长的生世中串习积蓄的所有不善罪业,现在需要重新依靠对治加以净除,这样重重的罪障,怎么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清除得一干二净呢?本来自相续中的烦恼纷繁众多,却从不考虑“我恶业深重”,如果对此好好思索,那么就会认识到所要净除的烦恼业障数量如此众多、力量这般强大,不依靠各种各样的对治法怎么能净除?因而必须要有历经长期修行的思想准备。宗喀巴大师也这样说过:“就像断臂断足的麻风患者,仅仅服用一两次药根本无济于事,与之同理,我们无始以来罹患的严重烦恼疾病,仅仅实修一两次教言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因此希望诸位能以妙观察的智慧来分析正道的所有支分,并如河流般不断地精进修持。如《赞忏论》中云:“愚昧心之相续中,久患难以治愈病,断手足之麻风病,短期治疗有何用?””正如其中所说的那样,我们应当认真想一想:得了诸如麻风一类的严重疾病,只是服一两次药不可能痊愈,而必须要进行长期性的医治。同样的道理,我们无始以来就患上了像麻风那样顽固之症的烦恼疾病,依靠一两次服用教言的药物怎么能彻底根治呢?嘉瓦扬滚尊者对此也阐明过自己的观点:“诚如扬上师所说,欲求即刻得暖相,放弃修法之前兆,若需持续当如何?需要长久勿心急,速洒糌粑莫干吞 (意思不明) 。”上师所说的这一点极为关键,对此认真看待方得无边利益。从无始劫以来不断串习的烦恼不通过修行肯定无法断除,因此,必须要长年累月持之以恒地修行。尊者的话实在是千真万确,从无始轮回以来久积而成的烦恼,虽说很想迅速断除,可是不经过较长时间的对治,而在极短的时间内怎么能断除呢?之所以说相续中不能很快生起对治法,主要原因是从无始轮回至今未曾修习熟练对治的方法,现在开始需要重新学习,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于相续中怎么能生起来呢?
当今,大多数修行人只是修了一年或几个月,就一边想一边说:“我已经修了这么长时间,怎么相续中还一点感觉也没有呢?看来,相续中生起证相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干脆现在只念一点经,作一点礼拜,转一点经,这样不是也很好吗?”只凭这么一点儿精进哪里能行。就拿显宗来说,成就圆满正等觉果位需要积累三大阿僧祇劫的资粮。我们仅仅在一年或几个月的时间里就想生起觉受证相,这要求未免太不现实了。甚至声闻解脱三有获得阿罗汉的果位最快也需要历经三世,据说有的独角缘觉需要经过一百劫才能得果。如果说要现前缘觉的菩提也需一百劫积累资粮的话,我们这些人不用说一百劫或三世等漫长的岁月,就连短暂的今生也不能实修到底,那么不要说是佛果,恐怕连声闻缘觉的果位也修不成。倘若落到这种地步,那该怎么办呢?
如今这个暇满人身若毫无意义地空耗,则今后不仅不能实修法义,反而将会感受恶趣的所有痛苦。因此,从现在起必须发起勇猛的精进心。如《喻法书》中云:“所谓的以跑去印度,意思是说,去往印度的路途极其遥远,要有持久的耐性才能去,时间仓促不可能抵达,还没走到一箭许的路程就已经上气不接下气,几乎要断气身亡了。成就佛果也与此相同。”有的人说要修行,最初的几天或几个月里白日不与人说话,夜晚不睡觉,精进达到了这样的程度,可是没有坚持多长时间,逐渐越来越松懈,这是绝对要不得的。要做到长久精进,平时应当松紧适度,有坚持不懈的勇气和毅力。我们这些修行人对法也有喜新厌旧的毛病,最初时兴高采烈地修持,中间信心有少许的变动,只是在有兴趣的时候才修持,没有兴趣时便弃之一旁,到了最后说什么“修法实在很有困难”从此完全放弃。以这样的修法方式怎么能圆满资粮、净除罪障呢?此等智慧浅薄之辈口头上说“必须精进修法”,可是根本不懂得如何精进。由于对精进的方法一无所知,致使最初过紧、中间过松、最后放弃的人时有出现。请你们看一看噶…
《山法宝鬘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