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讲记第十九卷
净空法师讲述
请掀开经本第四十面,我跟诸位交代一下,最后一行经文,“而我悉以身口意业,种种方便,殷勤劝请,转妙法錀。”注解里面都是属于随缘请,大家一看就明了了。末后“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常劝请一切诸佛转正法錀,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那么这个也不必多说。请看下面第七段请佛往世,我们看这十愿的层次,首先是随喜,随喜之后请讲经,不但请讲经,还请他常住在此地别走,一步进一步,这一定要请佛住世,你看这很有趣味。“复次善男子,言请佛住世者。”注解当中一看它就交代得很清楚,“此科”,科就是这一段,“是劝请中别义”,注子底下引用圭山钞偈,圭山就是宗密大师,宗密大师别行疏钞里面有这么几句话,“十方一切佛,若欲舍寿者,我今头面礼,劝请令久住。”这一首偈,下面就解释。
“众生心净,见佛常住。众生心垢,见佛涅槃。佛无生灭,随机见殊。故知心净观佛,是为真劝请也。”这几句话很重要,诸位要记住。如果我们发一个好心来学佛,要想常常遇到正法,常常在正法当中修行,将来能得一个正果,心一定要清净才能够感应道交;请佛一定要清净心来请,请转法錀、请佛住世的心更要清净。翻过来请看经文,“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将欲示现般涅槃者。”经文上注意示现两个字。“及诸菩萨、声闻、缘觉,有学无学,乃至一切诸善知识。我悉劝请,莫入涅槃。经于一切佛刹极微尘数劫,为欲利乐一切众生。”这是请的对象,前面两句是讲法界,无尽的法界,第二句是讲无尽的诸佛如来,第三句是讲我们要启请的时候,他要想示现入般涅槃了,这个时候一定要有人启请,没有人启请佛就走了。过去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我们看佛本行经讲他老人家灭度时候的现象,其实佛灭度是魔王来要求,你看佛弟子把这个事情忘掉了,魔来求佛赶快入般涅槃,你老人家教化众生教了这么多年了,很累了,用不著再教化了,你可以走了,佛就答应他的要求,佛不妄语。到以后弟子们晓得了,弟子们请佛,你们来晚了,他先说了,他要我赶紧走,我已经答应他了。像这些事情我们千万不可以疏忽,遇到善知识他要想走了,我们要把他留住。
台中李老师,我们今天还有一些老同学在此地,他那个时候讲经也常常给我们说他要走了,我们同学们就研究用什么方法把老师多留住几年,请他讲一部大经,讲一部华严经,把他留住了,一直留到现在他都不能走,经没讲完嘛!怎么可以走。那么像这些来去自由的人,现在在南部大家晓得广钦法师,他也常常闹著要走,他的弟子们也常常去求他不要走,现在还住在世间,在这种时候是请佛住世的时候。遇到佛当然不要忘了,要请他住世;佛不在世的时候你要遇到菩萨或者罗汉,或者是初果、二果,这些有学的,无学是阿罗汉;如果这些人遇不到,遇到一些善知识,像广钦老法师,李炳南老居士,都是善知识,我们一定要求他住世。
可是求他住世,前面跟诸位说了,一定要有清净心,一定要认真地来跟他学。真正有道的人,自己真是来去自由的人,他生死自在,他无所谓寿命,我们人间讲寿命,在他讲没有,他来去自在,他为什么住在这个世间呢?没有学成的,我们住在世间学道,我们在求学;已经证果的,如果往生西方已经能够往生自在的都算证果,所以这是在其他法门里面证果,像小乘一样初果、二果要到这个地位才算证果,但是在念佛法门里面只要得往生自在,随时愿意走就可以走,愿意再住几年就住几年,这就叫证果。所以在净土法门里面我们要做到这个地步,实在讲是可能的,不是不可能;李老师也是凡夫修成的,跟我们一样的,他能到这个程度,我们也可以做得到,各各人都可以做得到,问题就是你肯不肯做。
如果讲到小乘初果、二果、三果,那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所以此较一下还是净土好修啊!其他的难啊!实实在在是难啊!修到生死自在那就是一生成就了,这是一生成佛啊!那么这是讲一般善知识,遇到的时候一定要劝请,希望他多住世,希望常住在世间,住在世间可以利乐一切众生,能够讲经说法,能够叫众生破迷开悟,有机缘也能跟他一样的求生净土,意思在此地。这一段文注解里面给我们讲几种涅槃,这是佛学常识我们应当要晓得,将来在经论里面遇到意思都是差不多的。我们把注子念一念,“首二句标处遍”这就是尽法界虚空界,这是佛刹无量无边,都是我们劝请的处所;第二句是讲佛多,这是我们劝请的对象;第三句是劝请的时候。注子里面说“次一句”这是讲将欲示现般涅槃,我刚才提出来叫大家重视示现两个字,那么既然讲示现就不是真的,佛没有真正的灭度,只有示现灭度而已。为什么呢?佛证得的境界是不生不灭,那有灭度呢?没有灭度。可是阿罗汉有灭度,那是真的,阿罗汉、辟支佛有灭度;佛没有,菩萨也没有,所以菩萨跟佛的涅槃,后头也讲无住涅槃,他不一样的。
那么下面又解释什么叫涅槃,“梵语具云般涅槃那”,我们中国人总是喜欢简单,把尾音略掉了,般涅槃那就翻作涅槃,通常就用这两个字,这是梵音音译的。“古译翻为入灭息”,入灭息是三个意思。“今翻云灭度”,古与今在中国佛经的翻译是以玄奘大师为一个阶段,玄奘大师之前所翻的都叫古译,玄奘大师翻译的时候统统称为今译,所以古今是以玄奘大师为标准。那么说到这个地方我又要告诉诸位;我们这边的阿弥陀经通赞疏还有送给同学,这一桩事情在现在说出来的时候有深长的用意,因为在末法时期学佛的人不论是在家出家都很重感情,情是生死根本,是烦恼的渊源,情要不断,不但是修学任何一个法门不能成就,往生净土都是障碍,所以这个东西要晓得它不是个好事情。因为你情太重了,魔就得其便了;个个理智都不用感情的话,魔王对你是一筹莫展,一点办法都没有,魔是用情来扰乱的。
像现在就是出家了,师徒有很深的情;纵然不是出家弟子,在家皈依徒弟跟他的皈依师父,当中也有一段感情,这个事情太麻烦了。老师的东西,学生怎么不拥护呢!老师要有个著作,你们学生赶快出钱出力去把它印出来流通,这是我老师的。现在人都是这样的啊!老师里面的东西写得并不好,甚至于还有错了,错了也把它出来,这总是老师的著作。古人不如是,古人真正做到了依法不依人;所以我讲弥陀经的通赞疏举一个例子,弥陀经通赞疏是窥基大师写的,这是玄奘大师的得意弟子,玄奘大师的大徒弟。唯识法相宗是玄奘大师从印度传到中国来的,但是传到中国来翻译出来了并没有建立一个宗派,而在他徒弟手上建立了唯识法相宗,所以唯识法相宗的开山祖师不是玄奘大师,是窥基大师。
那么他的老师,就是玄奘大师也有弥陀经的译本,现在在大藏经里面;如果照今天人来说我老师翻的弥陀经,那我们做学生应当要来给它作注解,来给它流通,这是理所当然的嘛!这个合乎人情嘛!他这个徒弟给弥陀经做个注解,还是选鸠摩罗什大师的译本,没有选他老师的;他自己没有觉得我这么做对不起老师,玄奘大师也没有觉得这样做是我的叛徒,没有。不能说玄奘大师翻的东西没有鸠摩罗什的好,这个不可以说,玄奘大师东西要是翻得不及鸠摩罗什的,他就绝对不会动笔,不会翻;可以说两个翻得同样的好,一个已经流通了,一个还没有流通。已经流通了,你看人家修随喜功德,不但是窥基大师随喜,玄奘大师也随喜,这真正了不起啊!给我们后人做个榜样,决定是依法不依人。
我老师的著作,我要看看古人的著作,如果古人的著作已经流通了,老师著作跟古人一样的好,我们还是流通古人的,为什么?大家已经看习惯了。老师的东西比不上古人的,那干脆流通古人的好了。何必流通这个本子!所以古大德不讲情面,这个了不起。你看我们这个地方所印的东西,多半都是印古人的,今人东西印得很少。有许多同学来给我讲,要我写一点东西,我说不行,我写的比不上古人,没有流通的价值,你们要花这个钱花得冤枉了,应当要流通古人的好版本,好的注疏。那么除这个之外,还有一点更重要的意思,那就是弥陀经等于经过他们两位给我们做了一次有力的证明,这个经的真实性、可靠性;如果这个经不可靠,是假的,玄奘大师一定会提出说明,不会再赞叹这一部经,不会再劝人修学这一部经。你看窥基大师虽然是法相宗的祖师,他的弥陀经注解里面,对于这个经是赞叹备至,这个不是净土宗祖师说的话,法相宗祖师说的话,说这一部经至圆至顿,就是圆到了极处,顿到了极处,七天成功啊!如果想快捷地成佛,所有法门都比不上这个法门,这是玄奘大师徒弟窥基大师赞叹的。
这个注子我那个时候印了四千本,普遍赠送诸位,你们看看这是净土宗以外的祖师对于弥陀经的看法,对于弥陀经的赞扬,能够激发我们的信心,其他的经当中没有发现过这种情形。这一部经特别,因为这个注解就是玄奘、窥基给我们作了一个最有力量的证明,证明了鸠摩罗什大师翻的一个字不错,绝对的真实;我们依照这个法门去修学决定有结果、有成就,很难得很难得。特别是对今天这个末法时节来说,因为我还听说有一些人反对净土、排斥净土,说弥陀经是假的不是真的,说阿弥陀佛就是太阳神,还有这种说法的,简直是胡说八道。而且这种说法还曾经发生在佛学院,佛学院学生来问我,他说有老师说阿弥陀佛是太阳神,这出在什么地方?我说我不晓得,我看大藏经里头没有看到这个句子。那一个法师给你说的,你去问他。胡说八道!所以有窥基大师这个注解那是最有力的证据,所以决定不能够听信谣言。
那么涅槃翻作灭,是灭烦恼,息也是息烦恼的意思;或者我们讲灭的时候,灭生死,息的是息烦…
《普贤行愿品讲记 第十九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