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普贤大士行愿的启示▪P11

  ..续本文上一页离一切恶友:跟你志趣不同者,一定不会跟他往来,不会受他障碍。你有道德、学问、辩才,一定能够降伏一切外道,能够解脱一切烦恼。所以,这样的菩萨住在世间,能够接受一切众生的供养,因为他是一切众生的福田。众生不供养,他就不住世,他就到别的地方去,他是生死自在。他的生活空间跟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生活空间很小,只是一个地球而已,地球之外,没法子去。这些诸佛菩萨活动的空间,是尽虚空遍法界,我们没法子想像。遇到这种人,我们若不供养他,对他恭敬,好好跟他学,他就走了,不在此地。供养是如说修行供养,一定要接受他的教诲指导,这是最重要的。若没有如说修行,纵然物质供养丰厚,他也不会住在此地,因为他不贪图享受。住在此地只有一个理由:这个地方有很多人真正跟他学,他就一定住在此地。

  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此诸菩萨,色相端严,功德具足,所共围绕。其人自见,生莲华中,蒙佛授记。得授记已,经于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普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不久当坐菩提道场,降伏魔军,成等正觉,转妙法錀;能令佛刹极微尘数世界众生,发菩提心,随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尽于未来劫海,广能利益一切众生。

  普贤菩萨又告诉我们一桩很重要的事情。古德注解经文,常引用这段经文。由此可知,这一段经文很重要。对念佛求往生者,尤其重要。临终最后刹那(最后一口气)是死生存亡关键的时候。神识离开身体(灵魂离开肉体),肉体就坏,腐化了。这是告诉我们,身体非常脆弱。你的家亲眷属,恩爱再重,这时候也不能不分离。一离永离,来世见不到。纵然来世见到,自己与别人都已改头换面,见面也不认识。所以,世缘要淡,不要太执著;但是,对于一切众生的照顾,要很周到,这是菩萨行,心地清净不能有染。在世时英雄好汉,威风有势力,死后什么也没有了,只是黄土一抔,一切威势都会失掉。在世间做帝王者,死后,大臣也不会跟著他走。住的宫殿,交通工具象马车乘,一样也带不走。在世时收藏的许多珍宝,也一样带不走。身体都要腐烂,何况身外之物!这一桩事情看透,则对世间一切法不会留恋,不会再有贪爱,你的心就清净很多。心清净就生智慧,就晓得在世间应怎么样做人、怎么样做事。自自然然会跟佛菩萨一样,在这世间,不为自己,为众生。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自己一场空,所以不为自己。真实的功德,唯有利益众生。

  “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你所修行的功德可以带走,不会舍离。因为功德是真心修的,不是虚情假意修的。世间人情为什么带不走?是虚情假意,不是真心。权教菩萨以下,统统用的是虚情假意,从没有用真心的。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用的是真心。真心永远不会变,妄心刹那在变。世间东西一样也带不走,因为是虚情假意在造的。你帮助一切众生,诚心诚意做的,功德福德统统都带去。俗云:“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带善业,到三善道(天、人、阿修罗)受果报;带恶业,到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受果报。菩萨善恶业都没有。虽然断一切恶,不著断恶之相;虽然修一切善,不著修善之相;三轮体空。天天作善,天天为大家,绝对不著相。因此,他所修行的十大愿王带得走。不但带走,而且在“一切时”,愿王永远跟他,不会离开;“引导”他,“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到了极乐世界,立刻见到阿弥陀佛。所以,十大愿王是菩萨修行的最上乘法;换句话说,是一般菩萨六度的圆满行。十愿里,愿愿都圆满含摄六度,是菩萨的圆满行。到极乐,同时也见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这些菩萨,色相端严,功德具足。

  修十大愿王者,生到极乐世界,花立刻开,且是上辈往生。因为修普贤行愿者,心量像虚空法界一样,每一愿皆说:“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修行,无有穷尽。”我们的心量太小;要学普贤行,那是大心量。“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没有一法不包容,这样大的心量,念佛求生净土,当然上上品往生。因此到那里,莲花化生,花开见佛,得佛授记。

  得佛授记后,在西方极乐世界努力精进求学,导师是阿弥陀佛,教授是十方诸佛如来、文殊普贤这些大菩萨,同学是诸上善人;所以到那儿求学,成就非常快速,不退转,一生圆满成就。即使还没有毕业前,想倒驾慈航,阿弥陀佛以本愿功德威神加持,你就可以乘愿回去度众生,而且不退转、不堕恶道。到十方世界度众生,能力就跟观音菩萨一样,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应以什么身得度,自己就能现什么身。应以佛身而得度者,自己也能示现八相成道,就像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世间示现成佛一样。只要踏进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打个照面,就有这个能力。这个能力是佛加持的,因为你是阿弥陀佛真正的学生,一切诸佛菩萨都帮助你,龙天护法神都护持你。若不认真努力修学,不能放下万缘,是对这法门仍半信半疑,没有完全相信;事实真相若搞清楚,则疑情断,信心建立。这个法门不难修。此时才能真正报佛恩、报父母恩,报众生恩;因为你有能力利益一切众生。

  三、劝嘱受持

  善男子!彼诸众生,若闻若信此大愿王,受持读诵,广为人说;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无知者。是故汝等,闻此愿王,莫生疑念;应当谛受,受已能读,读已能诵,诵已能持;乃至书写,广为人说。是诸人等,于一念中,所有行愿,皆得成就;所获福聚,无量无边;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这一段话很重要,对我们是很大的鼓励。菩萨在此地说,假如我们听到这个法门,听了之后能相信,能够接受,受持读诵、广为人说,所有功德之大,无可为比,唯佛知之。受持:受是接受,持是照做。如“礼敬诸佛”,照做,虽然做不圆满,认真做、认真学。对人,我都用恭敬心、真诚心。对事,无论大事小事,我都很认真负责去做,把事情做得很好。对物,把桌子擦干净摆整齐,这是对物的恭敬。如此,才是真正受持普贤行。“称赞如来”,人家有利益众生的好事情,我们要赞叹;人家有不好的事情,我们不说;隐恶扬善。坏人做坏事有惭愧心,会难过,他做一点点好事,人家赞叹他,做坏事,人家原谅他,都不说;内心惭愧,久而久之,他能改过自新,变成好人。恶人自有恶报,用不著我们去宣扬。此段教我们要相信、受持、读诵,这是自修、自行。除此,还要宣传,广为人说;经典要流通,大量印行,印得精美,到处送人。劝人学佛,把佛法的精义、精神、教训、利益(好处),随时随处说给别人听。对方听也好,不听也好(至少听几句入阿赖耶识)。接电话时,拿起电话先说一句阿弥陀佛,把阿弥陀佛灌到对方耳里,这就是度众生,广为人说。劝人念佛,其他废话少说。自行化他的功德,除了诸佛如来,都不晓得你功德之大,大到什么程度。

  “是故汝等,闻此愿王,莫生疑念。”汝等指我们大家。听了这部普贤行愿品,不是偶然的,是过去生中、无量劫来,你所种植的深厚善根、大福德因缘,今天具足,才有机会听闻此经。福报不够的,听不到,所以不要小看自己。听了之后,要深信不疑。知道普贤菩萨、毗卢遮那如来,在经典里所讲,句句是真实语。我们“应当谛受”。谛是仔细、审慎。统统明白、清楚、了解,完全接受过来。接受之后,第一步功夫是读经,读了之后要能背诵,能背诵之后要做到。能背诵,记得熟,日常生活中,起心动念一切作为,都可以想到。譬如,擦桌子,想到礼敬诸佛,桌子是佛,我要把它擦干净,很恭敬认真地做这工作。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有诚心、诚意,有敬心、敬意,事情怎么会做不好!不能背诵,修行就没有标准、没有原则;所以,一定要背诵经典,然后把它做到。做到之后,自己得到真实的受用、真实的利益。这个利益是烦恼轻了、智慧增长,一天到晚快乐无比。自己可以感受到是世界上第一快乐幸福美满的人,法喜充满。入这个境界,具足真善美慧;你的生命、生活,真正充实。唯独在佛法修持上真正有功夫的人,他是充实的。“乃至书写,广为人说”,是劝人。要流通佛法,宣传佛法,这是佛弟子的责任。依照这个法门自行化他,尽心尽力去做。自己修行,要尽心尽力;流通宣传也要尽心尽力。

  这些人,一念中所有的行愿皆得成就。这是事实,就是大经所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因为你的心量是圆满的,任何一行都是从真心圆满心中生起。圆满心中生起的一念,哪有不圆满的道理?哪有不周遍的道理?这是华严境界,很难体会、很难懂,它是真正的事实。你所得的福报,无量无边。无边胜福从这里求。若以种种金银财宝布施求福,所求得的是小小的福报,不是修究竟圆满的大福。究竟圆满的大福要靠普贤行才能达到,才能圆满的成就。烦恼苦海里一切众生,你也有能力与诸佛菩萨一样,帮助他们处理,引导他们念佛求生净土,普贤的行愿才能达到圆满。

  贰、偈颂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欲重宣此义,普观十方,而说偈言:

  偈颂像中国的诗歌。此地偈颂为七言颂,一句七字,四句为一首。总共有六十二首。前面一部分属重颂,将十大愿王重覆说一遍。佛经里,这种体例很多,用意有二:1、佛讲经,听众自由参加,有先来后到,后到者没听到前些日所讲,佛很慈悲,用偈颂体裁简单扼要再说一遍。2、经文要背诵,怕钝…

《普贤大士行愿的启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