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萨的日子好过!极乐世界的人想吃东西,念头一起,想吃的东西已摆满在面前,不须要去做;想穿什么衣服,不要裁缝,心里一想,衣服已在身上;那是佛菩萨的日子。想要住什么式样的房子,人已经在房子里;希望房子大一点,房子就会大一点,希望小一点就变小,没有一样不随人意。为什么生活会这么自在?就是因为他没有忧虑、牵挂、烦恼。相信因缘果报,修布施供养,在这一生当中,就得无量福报,就可以修到有求必应;连寿命都可以延长,何况病苦?
前两首偈说明供养的东西。“最胜”:最好的。“鬘”:花环。“妙华”:不是普通的花;普通的花,加上表法的意思在里头,它就妙了。修行好比开花,将来一定证果;看到花,就要想到:我要修行。花代表六度万行,在本经里代表十波罗密、十大愿王;看到花,想到要修十度、普贤十愿。花妙,在于花能提起你的觉观。“伎乐”:歌舞音乐。小乘人烦恼重,所以小乘法禁止歌舞音乐;大乘法唱歌跳舞供养佛。虽然伎乐供养,佛菩萨的心决定清净。以清净心来演奏、来听闻,无不是明心见性。“涂香”:涂在身上,像香水一类的。“伞盖”:伞遮阴,盖遮尘;心地要清凉、要一尘不染,表这个意思。“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像上面所讲种种供养具,数量太多太多了。这些供养具,不是佛要的。此地用“如来”,没有用“佛”;称“佛”,从相上讲;称“如来”,从性(本性)上说。我以供养诸如来,这是供养自己的真如本性。为什么供养自性就是供养如来呢?经云:“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如来就是法身。清净心里没有间隔、没有障碍,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如来、真如本性啊!称性,哪有不遍供的道理?
“最胜衣服最胜香”:衣服遮羞,表忍辱波罗密;喜庆穿礼服,衣服也表礼。最胜香:香表性香,香表戒定。香的种类很多。“末香”是香粉。“烧香”:燃烧一类的香。“灯烛”代表光明、智慧。日光、月光、星宿光、灯光,都是表自性的般若光明。见到光明,提醒自己修心地的清净光明,与日月灯明也能合而为一。“一一皆如妙高聚”:这些供养的东西,堆得都像妙高山(须弥山)一样高大,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们要知道供养具表法的意趣。归纳起来讲,“行愿”是能供养,“法”是所供养。必定要对于经义有殊胜的理解,然后境界才能与自己相应,才能得到修十大愿真正的功德利益。
4、颂忏悔业障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颂第四愿忏悔业障。“我昔所造诸恶业”:昔是过去,无始劫以来生生世世造作的恶业无量无边。人生苦处多、障碍多,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称心如意的事很不容易遇到。这些障碍,是自己过去生中所造的恶业产生的后果。唯有佛,一切恶业忏除干净;等觉菩萨还有一分生相无明没有破,那就是他的恶业。我们凡夫造作杀盗淫妄、贪嗔痴慢,业障深重。这些业障,障了我们的清净心;业障若不消除,修学无法成就。
未出三界,善业仍是一种恶业。佛门云:三世怨。第一世做了很多好事,第二世得善果,在人天中享受大福报,在社会上有很高的地位,做了高官,发了大财。但是这一生享受果报时,忘记修善,纵然修善也修得很少,因此,善的果报报完了。第三世善少恶多,恶业现前,到三恶道去了。譬如:富人天天吃鱼吃肉,几十年下来,造多少杀业?有势力的人,往往一个错失,造成很多人的不方便。什么叫真正的善?除了念佛之外,都不是真正的善。真正的善业,要在这一生当中,决定超越六道轮回。修其他的法门,无法让你一生中超越三界,还在轮回之中,这就不是善业了。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帮助我们业障深重的众生,给我们开出一条当生成就的大道。我们能信、能愿、能行,这一生就成就了,带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无始劫以来的业障就消除了。念佛的功德很大,能消除一切罪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这句是造业的因。恶业从贪嗔痴生起。会修行的人从根本修,直接断贪嗔痴。不但世间一切法、五欲六尘,能放下、能不贪,乃至于出世间的佛法、菩提涅槃,也不贪。只要有一个贪的念头在,就造恶业。六道众生贪五欲六尘,二乘人贪偏真涅槃、贪禅定,大乘菩萨贪度众生,都是贪心。不贪,才会有成就。嗔是嗔恚,障碍道业、障碍心性、障碍清净心,必须断除。愚痴:真妄、邪正、是非、善恶、利害,不能辨别,把它搞颠倒,叫愚痴。例如:不能办别带著佛教面具的假佛法,是愚痴;不懂得选择适合自己修学环境与程度的法门,也是愚痴。贪心重,堕饿鬼道;嗔心重,堕地狱道;愚痴,堕畜生道。无贪、无嗔、无痴是三善根,世间人天一切善法由此生。我们想得人天福报,则要赶紧转贪嗔痴(三毒烦恼)为三善根,这才叫真正的忏悔。忏悔是要改过自新啊!
“从身语意之所生”:是讲造业的工具。身是身体,造杀盗淫;语是言语,造口业——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是念头,起贪嗔痴,不信佛菩萨的教训,不能如说修行。身语意不知不觉地天天造罪业,主使造业的是贪嗔痴。大部份的人都不知道自己毛病过失,却清楚地看到别人的毛病过失。知道自己的过失,就觉悟了,觉悟之后,能把自己的毛病习气改过来,这就是修行,是真正的忏悔。
“一切我今皆忏悔”:忏悔是改过自新,后不再造。而不是把自己的罪业,在佛菩萨面前念一遍,磕几个头,求佛菩萨饶恕。佛菩萨不管你这个事情。忏悔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佛菩萨只提醒我们、教导我们。真正忏悔是:晓得自己错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就可以把自己的业障忏除。从前一切罪过不要再想了,只想阿弥陀佛,只念阿弥陀佛,你的罪业就忏掉。
5、颂随喜功德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颂第五愿随喜功德。功是功夫。什么样的功夫,得什么样的果报,这叫功德。功德是自己修的,别人拿不去,你也没办法给别人。福德,自己修,可以给别人;别人修,也可以给我们。他的福报大,我沾他的光,享点福;我的福报大,乐于帮助别人,别人也可以享我的福。福报可以转移,功德不可以转移。功德是自修自得,别人无法代替。此地随喜功德是以功德为主,福德包括在其中。功德里头一定有福德,福德里面不一定有功德。功德是定慧。戒是福德;持戒达到定,戒也变成功德。
偈颂里境界很广大。“十方一切诸众生”:众生指六道众生(凡夫)。六道众生恶多善少。假如这些众生起的是善念,做的是善行(利益众生的事),我们要尽心尽力帮助他,成全他为一切众生造福。我们随喜的功德跟他的功德一样大。
“二乘有学及无学”:二乘指声闻、缘觉,是小乘。声闻有四果。初果、二果、三果,都叫有学。四果阿罗汉叫无学,无学就毕业了。修学小乘的人,从初学至证果,我也统统要随喜、要赞叹。或有同修要问:“我们今天学的是念佛法门,小乘所学我们怎能随喜?岂不是夹杂!”对,没错。念佛法门把所有一切法门统统包括了。普贤菩萨在此地,是对华藏世界法身大士所讲,应当要随喜小乘。譬如:小乘所修的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法无我、观心无常。能常作如是观,帮助我们心地清净。三十七道品,能够帮助我们功夫成片、一心不乱。小乘修学总是一个方法对治一个毛病,如果我们有相同的毛病,也可取他的方法来对治,作为助修,念佛是我们的主修。像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都可以采用。如果心地清净、老实念佛,就不必要了,这些东西在一句佛号里全包括了,一句佛号功德无量无边。
“一切如来与菩萨”:这是大乘。菩萨从初信位到等觉,五十一位次,菩萨圆满了就成佛。菩萨从初发心到修行证果,也是我学习的榜样,我应该认真努力地向他学。“所有功德皆随喜”:此地随喜著重在向他学习,并且尽心尽力帮助他。
多数人念十大愿王,口头随喜,没有去做。很欢喜这一卷经,要随喜。发心依教修行,发心讲这一卷经,把它发扬光大,这才是随喜。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没有辩才,那是你自己太客气了,真正一发心,三宝加持。宋朝永明延寿大师,未出家时是一个小公务员,当库吏,常挪用库钱买鱼虾等水族放生,因而犯了监守自盗的罪名,依法应处死刑。吴越王信仰佛教,深知他盗用库钱,全在放生。命令监斩官,注意他临刑前的表情。他临刑前,笑咪咪地,欢欢喜喜地,一点恐惧也没有。监斩官问他:“为什么不怕死?”他说:“我以一条命,救千千万万条命,很值得。”后来,国王不杀他,放他走,他就出家了。他没有口才,梦到观音菩萨以甘露倒进他的喉咙,第二天,辩才无碍。你发心上台讲经,弘扬佛法利益众生,没有一丝毫自私自利的念头,三宝一定加持,感应道交,这才叫真正的随喜。
6、颂请转法錀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法錀。
颂第六愿“请转法錀”。转法錀就是弘法利生,把佛法介绍给别人。“十方所有世间灯”:灯代表智慧、光明。世间灯是比喻,如果这世间没有佛法,则是黑暗时代。佛法的教学是教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开悟就是放光明。佛是帮助我们自性放光的,这是光明的教学。所以佛是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这一句话是双关语,一、是初成正觉,示现初成佛道;二、是圆教初住菩萨。禅宗里,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是指初住以上的菩萨。净土宗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乱,也就是最初成就菩提者。前两句可以说是上从诸佛如来,下至真正有修有证之大善知识,统统包括尽。“我今天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法錀。”用真诚求学的心,礼请善知识来弘法利生。
7、颂请佛住世
诸…
《普贤大士行愿的启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