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普賢大士行願的啓示▪P13

  ..續本文上一頁薩的日子好過!極樂世界的人想吃東西,念頭一起,想吃的東西已擺滿在面前,不須要去做;想穿什麼衣服,不要裁縫,心裏一想,衣服已在身上;那是佛菩薩的日子。想要住什麼式樣的房子,人已經在房子裏;希望房子大一點,房子就會大一點,希望小一點就變小,沒有一樣不隨人意。爲什麼生活會這麼自在?就是因爲他沒有憂慮、牽挂、煩惱。相信因緣果報,修布施供養,在這一生當中,就得無量福報,就可以修到有求必應;連壽命都可以延長,何況病苦?

  前兩首偈說明供養的東西。“最勝”:最好的。“鬘”:花環。“妙華”:不是普通的花;普通的花,加上表法的意思在裏頭,它就妙了。修行好比開花,將來一定證果;看到花,就要想到:我要修行。花代表六度萬行,在本經裏代表十波羅密、十大願王;看到花,想到要修十度、普賢十願。花妙,在于花能提起你的覺觀。“伎樂”:歌舞音樂。小乘人煩惱重,所以小乘法禁止歌舞音樂;大乘法唱歌跳舞供養佛。雖然伎樂供養,佛菩薩的心決定清淨。以清淨心來演奏、來聽聞,無不是明心見性。“塗香”:塗在身上,像香水一類的。“傘蓋”:傘遮陰,蓋遮塵;心地要清涼、要一塵不染,表這個意思。“如是最勝莊嚴具,我以供養諸如來。”像上面所講種種供養具,數量太多太多了。這些供養具,不是佛要的。此地用“如來”,沒有用“佛”;稱“佛”,從相上講;稱“如來”,從性(本性)上說。我以供養諸如來,這是供養自己的真如本性。爲什麼供養自性就是供養如來呢?經雲:“十方叁世佛,共同一法身。”如來就是法身。清淨心裏沒有間隔、沒有障礙,盡虛空遍法界就是一個如來、真如本性啊!稱性,哪有不遍供的道理?

  “最勝衣服最勝香”:衣服遮羞,表忍辱波羅密;喜慶穿禮服,衣服也表禮。最勝香:香表性香,香表戒定。香的種類很多。“末香”是香粉。“燒香”:燃燒一類的香。“燈燭”代表光明、智慧。日光、月光、星宿光、燈光,都是表自性的般若光明。見到光明,提醒自己修心地的清淨光明,與日月燈明也能合而爲一。“一一皆如妙高聚”:這些供養的東西,堆得都像妙高山(須彌山)一樣高大,我悉供養諸如來。

  我們要知道供養具表法的意趣。歸納起來講,“行願”是能供養,“法”是所供養。必定要對于經義有殊勝的理解,然後境界才能與自己相應,才能得到修十大願真正的功德利益。

  4、頌忏悔業障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頌第四願忏悔業障。“我昔所造諸惡業”:昔是過去,無始劫以來生生世世造作的惡業無量無邊。人生苦處多、障礙多,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稱心如意的事很不容易遇到。這些障礙,是自己過去生中所造的惡業産生的後果。唯有佛,一切惡業忏除幹淨;等覺菩薩還有一分生相無明沒有破,那就是他的惡業。我們凡夫造作殺盜淫妄、貪嗔癡慢,業障深重。這些業障,障了我們的清淨心;業障若不消除,修學無法成就。

  未出叁界,善業仍是一種惡業。佛門雲:叁世怨。第一世做了很多好事,第二世得善果,在人天中享受大福報,在社會上有很高的地位,做了高官,發了大財。但是這一生享受果報時,忘記修善,縱然修善也修得很少,因此,善的果報報完了。第叁世善少惡多,惡業現前,到叁惡道去了。譬如:富人天天吃魚吃肉,幾十年下來,造多少殺業?有勢力的人,往往一個錯失,造成很多人的不方便。什麼叫真正的善?除了念佛之外,都不是真正的善。真正的善業,要在這一生當中,決定超越六道輪回。修其他的法門,無法讓你一生中超越叁界,還在輪回之中,這就不是善業了。阿彌陀佛大慈大悲,幫助我們業障深重的衆生,給我們開出一條當生成就的大道。我們能信、能願、能行,這一生就成就了,帶業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無始劫以來的業障就消除了。念佛的功德很大,能消除一切罪業。

  “皆由無始貪嗔癡”,這句是造業的因。惡業從貪嗔癡生起。會修行的人從根本修,直接斷貪嗔癡。不但世間一切法、五欲六塵,能放下、能不貪,乃至于出世間的佛法、菩提涅槃,也不貪。只要有一個貪的念頭在,就造惡業。六道衆生貪五欲六塵,二乘人貪偏真涅槃、貪禅定,大乘菩薩貪度衆生,都是貪心。不貪,才會有成就。嗔是嗔恚,障礙道業、障礙心性、障礙清淨心,必須斷除。愚癡:真妄、邪正、是非、善惡、利害,不能辨別,把它搞顛倒,叫愚癡。例如:不能辦別帶著佛教面具的假佛法,是愚癡;不懂得選擇適合自己修學環境與程度的法門,也是愚癡。貪心重,墮餓鬼道;嗔心重,墮地獄道;愚癡,墮畜生道。無貪、無嗔、無癡是叁善根,世間人天一切善法由此生。我們想得人天福報,則要趕緊轉貪嗔癡(叁毒煩惱)爲叁善根,這才叫真正的忏悔。忏悔是要改過自新啊!

  “從身語意之所生”:是講造業的工具。身是身體,造殺盜淫;語是言語,造口業——妄語、兩舌、惡口、绮語;意是念頭,起貪嗔癡,不信佛菩薩的教訓,不能如說修行。身語意不知不覺地天天造罪業,主使造業的是貪嗔癡。大部份的人都不知道自己毛病過失,卻清楚地看到別人的毛病過失。知道自己的過失,就覺悟了,覺悟之後,能把自己的毛病習氣改過來,這就是修行,是真正的忏悔。

  “一切我今皆忏悔”:忏悔是改過自新,後不再造。而不是把自己的罪業,在佛菩薩面前念一遍,磕幾個頭,求佛菩薩饒恕。佛菩薩不管你這個事情。忏悔是我們自己的事情,佛菩薩只提醒我們、教導我們。真正忏悔是:曉得自己錯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就可以把自己的業障忏除。從前一切罪過不要再想了,只想阿彌陀佛,只念阿彌陀佛,你的罪業就忏掉。

  5、頌隨喜功德

  十方一切諸衆生,二乘有學及無學,一切如來與菩薩,所有功德皆隨喜。

  頌第五願隨喜功德。功是功夫。什麼樣的功夫,得什麼樣的果報,這叫功德。功德是自己修的,別人拿不去,你也沒辦法給別人。福德,自己修,可以給別人;別人修,也可以給我們。他的福報大,我沾他的光,享點福;我的福報大,樂于幫助別人,別人也可以享我的福。福報可以轉移,功德不可以轉移。功德是自修自得,別人無法代替。此地隨喜功德是以功德爲主,福德包括在其中。功德裏頭一定有福德,福德裏面不一定有功德。功德是定慧。戒是福德;持戒達到定,戒也變成功德。

  偈頌裏境界很廣大。“十方一切諸衆生”:衆生指六道衆生(凡夫)。六道衆生惡多善少。假如這些衆生起的是善念,做的是善行(利益衆生的事),我們要盡心盡力幫助他,成全他爲一切衆生造福。我們隨喜的功德跟他的功德一樣大。

  “二乘有學及無學”:二乘指聲聞、緣覺,是小乘。聲聞有四果。初果、二果、叁果,都叫有學。四果阿羅漢叫無學,無學就畢業了。修學小乘的人,從初學至證果,我也統統要隨喜、要贊歎。或有同修要問:“我們今天學的是念佛法門,小乘所學我們怎能隨喜?豈不是夾雜!”對,沒錯。念佛法門把所有一切法門統統包括了。普賢菩薩在此地,是對華藏世界法身大士所講,應當要隨喜小乘。譬如:小乘所修的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法無我、觀心無常。能常作如是觀,幫助我們心地清淨。叁十七道品,能夠幫助我們功夫成片、一心不亂。小乘修學總是一個方法對治一個毛病,如果我們有相同的毛病,也可取他的方法來對治,作爲助修,念佛是我們的主修。像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都可以采用。如果心地清淨、老實念佛,就不必要了,這些東西在一句佛號裏全包括了,一句佛號功德無量無邊。

  “一切如來與菩薩”:這是大乘。菩薩從初信位到等覺,五十一位次,菩薩圓滿了就成佛。菩薩從初發心到修行證果,也是我學習的榜樣,我應該認真努力地向他學。“所有功德皆隨喜”:此地隨喜著重在向他學習,並且盡心盡力幫助他。

  多數人念十大願王,口頭隨喜,沒有去做。很歡喜這一卷經,要隨喜。發心依教修行,發心講這一卷經,把它發揚光大,這才是隨喜。認爲自己沒有能力、沒有辯才,那是你自己太客氣了,真正一發心,叁寶加持。宋朝永明延壽大師,未出家時是一個小公務員,當庫吏,常挪用庫錢買魚蝦等水族放生,因而犯了監守自盜的罪名,依法應處死刑。吳越王信仰佛教,深知他盜用庫錢,全在放生。命令監斬官,注意他臨刑前的表情。他臨刑前,笑咪咪地,歡歡喜喜地,一點恐懼也沒有。監斬官問他:“爲什麼不怕死?”他說:“我以一條命,救千千萬萬條命,很值得。”後來,國王不殺他,放他走,他就出家了。他沒有口才,夢到觀音菩薩以甘露倒進他的喉嚨,第二天,辯才無礙。你發心上臺講經,弘揚佛法利益衆生,沒有一絲毫自私自利的念頭,叁寶一定加持,感應道交,這才叫真正的隨喜。

  6、頌請轉法錀

  十方所有世間燈,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勸請,轉于無上妙法錀。

  頌第六願“請轉法錀”。轉法錀就是弘法利生,把佛法介紹給別人。“十方所有世間燈”:燈代表智慧、光明。世間燈是比喻,如果這世間沒有佛法,則是黑暗時代。佛法的教學是教一切衆生破迷開悟,開悟就是放光明。佛是幫助我們自性放光的,這是光明的教學。所以佛是世間燈。“最初成就菩提者”:這一句話是雙關語,一、是初成正覺,示現初成佛道;二、是圓教初住菩薩。禅宗裏,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是指初住以上的菩薩。淨土宗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亂,也就是最初成就菩提者。前兩句可以說是上從諸佛如來,下至真正有修有證之大善知識,統統包括盡。“我今天一切皆勸請,轉于無上妙法錀。”用真誠求學的心,禮請善知識來弘法利生。

  7、頌請佛住世

  諸…

《普賢大士行願的啓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