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普贤大士行愿的启示▪P15

  ..续本文上一页好德好善也不是学来的,是自性里的功德。真心(菩提心)就是自性。自性对自己起作用,不要人教的,自然好德好善。德与善达到最高峰,是佛法,由此可知,他对佛法自自然然的爱好,自自然然的向往,不要人教,也不要人劝勉,这个心叫深心。对别人,也是自自然然地生起大慈悲心。看到众生快乐,自己真快乐;看到众生苦,自己就很痛苦;所以,一定要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众生离苦就是自己离苦,众生得乐就是自己得乐;众生跟自己是一体,不是二体。

  大乘佛法是以菩提心为基础。小乘人没有菩提心,因为他不是大慈大悲;众生找他求他,他肯教,众生不找他不求他,他不理会。大乘菩萨则是大慈大悲,没有分别、界限,作一切众生不请之友,只要看到众生苦,他就来。儒家也是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础上;它教学的中心是诚意、正心,与佛法讲的菩提心不谋而合。诚意是体,正心是用。一个人心若不诚,在儒家讲,绝不能成圣成贤。每个人都用真诚之心,然后达到修身(自己品德学问修养的成就)、齐家(家庭美满)、治国(国家政治制度上轨道)、平天下(天下人都得公平,不会有争执,天下太平);这是儒家教学的基础、教学的理想。

  真诚心(菩提心)如何现前?必须断二障。烦恼障与所知障,障碍你的真心,使你的真心不能现前。小乘人烦恼障破了,所知障没破;所知障障菩提心,菩提心不能现前。儒家讲格物致知,格物是佛法所讲的断烦恼,致知是破所知障。格物,物是物欲(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格是要跟它打战,要战胜物欲的意念。能战胜物欲,不为物欲所动,你的烦恼就没有了。放下,断烦恼障;看破,破所知障。格物之后要致知。格物就是断烦恼,致知就是学法门。突破二障,诚意现前,菩提心才能真正发得起来。

  蕅益大师对菩提心有一个特别的解释,简单明了。他说:“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一个心就是无上的菩提心。”一心求生净土,对于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当然放下,烦恼就没有了;一心称念阿弥陀佛,这就是破所知障,这就是破无明,就是儒家讲的致知。一些老太婆念佛,不认得字,也没听过经,为什么她们往生能站著走、坐著走,看到佛来接引?老太婆不懂什么是菩提心,为什么能往生?原来老太婆的心一心一意求生西方净土,这一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因为真诚、好德、好善、大慈大悲统统具足。菩提心、直心、深心、大悲心,听不清楚,没懂得,不要紧,不要去理会,只要一心一意求生净土就行了。

  普贤菩萨在此地教我们,恒不忘失菩提心。恒是恒常。时时刻刻不忘“我要求生净土”,时时刻刻不忘“我要见阿弥陀佛”,这样的人,真正觉悟了。菩提心就是大觉、真正觉悟、彻底觉悟。我们心里时时刻刻念念不忘净土、念念不忘阿弥陀佛,就是真正大菩提心,就是此地讲的恒不忘失菩提心。只要有这个心在,就能消灾灭罪,“灭除障垢无有余”。因为你的心清净,清净心里头不能藏罪业。障是业障,垢是烦恼、习气、染污。无有余:灭除得干干净净,一切障碍、烦恼,统统断尽。所以,这一句佛号功德不可思议。这一句佛号,要从清净心里念出来,要从正觉心里面念出来,就是真诚心里头念出来,才能灭罪。

  “一切妙行皆成就”:一就是一切。菩萨所修的八万四千行门、无量行门,这一句阿弥陀佛,统统具足、统统成就。一修一切修,一切妙行皆成就,这种修行方法多么殊胜!

  “于诸惑业及魔境”:惑业是自己本身具足的,迷惑造业。我今天心清净、心真诚,再也不迷惑,再也不造业,则迷惑造业没有了。魔境是外面的境界。魔就是障碍,就是折磨。让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顺利,都有妨碍,这就叫魔境。有诸惑(内魔),外魔才有办法侵入,来扰乱你。

  八大人觉经言魔有四种:

  1、五阴魔:我们每个人都有。我们的身是五阴身。五阴:色(物质、肉体)、受、想、行、识。受想行识是心;识是心,受想行是心理作用。五阴是魔,我们无法摆脱;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乱,参禅明心见性,就可摆脱。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他就摆脱掉了。我们今天五蕴不空。禅家功夫分三等:最浅的是“观照”,观照得力,功夫才上轨道;如果观照不得力,就白修了。再深一层是“照住”,就是得禅定。禅定有浅深次第不等,分为九个等级。三界之内,色界天四禅(四个等级)、无色界天四定(四个等级);第九定超越三界。阿罗汉、辟支佛所证的是第九定;虽证第九定,是照住的功夫,未达照见。再往上提升是“照见”,照见就见性,真心显露,菩提心自然现前。念佛人最低的功夫是“功夫成片”,相当于禅宗的观照得力;往上是“事一心不乱”,相当于照住;再往上是“理一心不乱”,相当于照见。禅宗修学很难。净土宗就用一句佛号,一句佛号念到底;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皆用这个方法;甚至将来成佛,还是这个方法,一句佛号永远不改变。大势至菩萨在圆通章教我们:“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不要借任何法门帮助,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念到理一心不乱,心开意解、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到这时候,就照见五蕴皆空,破五阴魔。

  2、烦恼魔:烦恼就是魔。烦恼由贪嗔痴而起,所以贪嗔痴叫三毒烦恼。修行要从根本修。既然知道贪嗔痴是所有一切烦恼的根本,我们要断烦恼,把根拔掉,枝叶自然没有。如何把根拔掉?断贪要用布施,布施度悭贪。度是度自己不是度别人。布施的功德,是把自己的贪心断掉。没有贪心,心地清凉自在。布施是自己得好处,别人得好处太有限了。拔掉贪嗔痴,永脱轮回。断嗔要用忍辱,忍辱度嗔恚。愚痴是无明,般若度愚痴。菩萨修六度是度自己;度自己首先要断烦恼魔。此地普贤菩萨教我们的方法比大乘菩萨修行的方法高明太多。普贤教我们清净波罗密。有贪爱、嗔恚、愚痴,心不清净;心若清净,贪嗔痴烦恼魔自然没有。念阿弥陀佛,一心求生净土,心就清净,才能破烦恼魔。

  3、死魔:也是对修行人讲的。虽然你很用功修行,精进不懈,但是断烦恼难,破所知障也难;功夫还没有得力,经典还没念完,寿命到了。一死,又要轮回。纵使你做好事没犯罪,来生得人身,有隔阴之迷,遇到佛法还要重头学起。死魔很可怕,唯有念佛可以对付死魔。一心称念,一心求生,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活著去的,不是死了才去。走的时候,眼看得见、耳听得见、鼻在呼吸,嘴巴也会说话,告诉大家:“阿弥陀佛来了,我现在跟他去了,跟大家拜拜再见。”活著走的。往生极乐世界,不死,死魔就远离了。

  4、天魔:前三种魔都是属于本身的,只有天魔是外面的。外面这些妖魔鬼怪来障碍我们,找我们的麻烦。他若要来找我们,我们心里要有内奸跟他勾引,他才有力量;我们里面没有内奸,天魔再强大,也没办法侵入,他无可奈何。内奸就是我们自己的烦恼。我遇到很多著魔的,妖魔鬼怪附身,非常痛苦,精神萎靡;常听到有人讲话,或是有形象现前,白天晚上都不能安宁。旧金山有一位男同修告诉我,他著魔一年多,请许多法师替他驱魔,都没有办法。我问他:“你是不是很喜欢神通?”他说:“是的,我喜欢。”我说:“难怪,喜欢神通就是内奸,把魔引来。是你自己把魔引来,别人无法把它赶走。你要从今以后,把神通感应的念头消灭干净,不再搞这些,诚心诚意念佛,魔就会走。因为你不爱他了,不喜欢他,他自然走了。”凡是著魔,心必定不清净;你修清净心,魔无法立足,自然走了。清净心,得诸佛菩萨护念,得护法善神保护,魔就走了。心清净,天魔不能侵犯你。

  “世间道中得解脱”:在这世间修心、修因、证果,一帆风顺,没有障碍,得到自在。

  “犹如莲华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这两句是华严经有名的句子,古大德注疏常引用。这两句是比喻,这个比喻教我们修清净心。

  犹如莲华不著水:看到莲花、想到莲花,我的心要像莲花一样清净。莲花的根生长在池底污泥里,茎在水里,花在水上。佛把泥比喻作六道(六凡),是污染的。把水比作四法界(四圣——声闻、缘觉、菩萨、佛),是清净的。花开在上面,清净到六凡不染,四圣也不染;换句话说,世间法不染,佛法也不染。金刚经云:“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法,我们暂时用它;我们成就了,佛法就可以丢掉。好比生病吃药,病好了,药也要丢掉。用莲花表法,要超越六凡四圣。六凡四圣都超越了,那是什么境界?不得已说它是“一真法界”。十法界是假的,只有一真法界是真的。一是一心。净土宗好,直接修一心不乱,就用这一句佛号,这是方法,这是手段,目的是达到一心不乱。达到一心就是一真法界,就超越六凡四圣。

  亦如日月不住空:日月在空中运行,它不住啊!不住就没有妨碍。这是佛陀教我们:对于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不要执著。住是执著,就是你心里有了,心里会念它,就著了。禅宗,心里有一点点执著就错了;所以禅宗难修。净宗教你执著阿弥陀佛,把其他执著放弃,用一个执著代替所有一切执著。心不执著太难,所以教你执著一个阿弥陀佛(佛号);等到念到大开圆解的时候,念到大彻大悟的时候,阿弥陀佛也不要了,因为病好了,药就不要了。圆教初住菩萨用念佛的方法,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大开圆解、大彻大悟,得到理一心不乱。无明有四十一品,你才断一品,病虽好了,病根未除;换句话说,药不须要吃,还须要调养,调养还是用这一句佛号,这一句佛号再破后面的无明,直至成佛。此时,完全拔除病根,恢复健康,当然不再须要佛号。但是佛号仍不放弃,继续念佛,那是大慈大悲,念给众生看的。佛都念阿弥陀佛,那我们也应该念阿弥陀佛。佛念阿弥陀佛是度化众生,做样子给众生看。蕅益大师弥陀要解云:释…

《普贤大士行愿的启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