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们现前所看的一切众生,统统是未来佛。未来佛就是现在佛、就是过去佛,三世一如,三世不二。如果把三世分成三个段落来看,你不能得一心,不能入这个境界。明了一即是三,三即是一,你的心就清净了,因为你的心没有分别了。有过去、现在、未来,而没有分别,妙就妙在此地。三世一切诸如来,就在我们现前。“于彼无尽语言海”:你们一天到晚所听到的,无尽的言语,如果会听,就跟普贤菩萨一样,“恒转理趣妙法錀”。他都在给你说法。说什么法?教你心地清净。所有一切众生,统统都在那里说华严经。一天到晚,听的都是诸佛讲华严经,都是跟我讲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乃至普皆回向,诚敬、清净、平等、慈悲。你们不会听嘛!那个人在吵架,我听的也是他在讲华严经。你要是会了,就真正得到其中理趣妙法錀。“我深智力普能入”:要深智慧,才能入这个境界。
⑧(8)颂净土愿
我能深入于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三世所有一切劫,为一念际我皆入。
我于一念见三世,所有一切人师子;亦常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脱及威力。
这两首乍看看不出净土的意思,仔细观察才真正体会什么叫净土。这与我们念佛求生西方有密切的关系,经文里确实含有清净的意趣在其中。前一首言法界性。大经言:“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性,就是本体。法界性就是法界的本体。法界包括的范围非常广大,时空所含的一切法就叫做法界。第一首如同前面所念过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境界。
“我能深入于未来”:未来还没有到,由这一句,当然也就能够深入到过去。换句话说,过去、现在、未来,原本是一,不是三。迷了,好像有三际;悟时,是一,一真啊!金刚经云:三心不可得。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三心不可得,找三世也找不到。相有,理没有。迷则有,悟了则没有。底下说明它怎么能够深入呢?“尽一切劫为一念”:经文一开端,给我们讲一真法界;全都是讲一,一真、一音、一念。而念佛这个法门,直截了当修一,一心不乱啊!整个法界叫一真,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所入,一心不乱是能入。一心不乱就是普贤行愿。普贤行愿最方便的一个修学法,就是念阿弥陀佛。如果这一句阿弥陀佛真正念好,一句阿弥陀佛里圆圆满满包含十大愿王,普贤行愿一条都不漏。因为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一心不乱也是往生极乐,没有两样。要想到未来,或者想回到过去,用什么方法?一念就行了。“一”没有界限,二念就有界限,有界限就无法到过去、未来。界限消除,过去、现在、未来都在面前,说深入已是多余,原本就在面前。大经云:“十法界一现九隐。”我们现在是人法界,人法界现前,我们看得清清楚楚,其余九法界见不到。九法界还在,为什么隐了,因为你有界限。把界限消除,十法界统统现前;统统现前,那就是一真法界。无上正等正觉,如何才能证得?一念就证得,二念就不行了。一般人三心二意,这是凡夫。小乘声闻缘觉、权教菩萨,都用三心二意。三心是讲心意识,心是阿赖耶识,意是末那识,识是第六识。声闻缘觉六道凡夫统统用这个心,叫妄心。一念是真心。什么人用一念?实教的菩萨,也就是本经所讲的法身大士,圆教初住以上,别教初地以上,用的是一心。会用真心,是真修行。尽一切劫为一念,字面上的意思是念劫圆融。一劫时间长,一念时间短。长时间与短时间是一不是二,所以他才能入过去、到未来。在时间上,无有障碍了,事事无碍。
“三世所有一切劫,为一念际我皆入”:过去一切劫,现在一切劫,未来一切劫。千佛名经言三千佛,过去一千佛,现在一千佛,未来一千佛。佛这种说法,都是随顺众生方便说,因为在众生境界里确实如此。佛说法分两大类,佛以二谛而说法——真谛、俗谛。俗谛随顺众生知见而说,真谛是随顺他自己亲证境界而说的。真俗不二。此地完全讲不二法门,不思议解脱境界,我们很不容易体会。
一多相即,念劫圆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我们原来的境界。我们今天看到神通广大不可思议,哪里晓得我们本来如此,现在搞得处处有障碍,搞得这么可怜,应该要惭愧。落到这种地步,就是我们不会用心,错用了心,用的是妄心。我们分别越多,执著越多,妄想越多,痛苦越多。分别执著妄念少,你的精神就越快乐,烦恼就少。烦恼是你自生的,不是外人给的。外人骂你,你接受了,你才烦恼;等于他送礼给你,你接受了。你不接受,怎么会生烦恼?他骂别人,你为什么不生烦恼?因为被骂的是别人,自己不生分别执著。名字是假名,指著名字骂也骂不上;指著身体骂,身体是四大五蕴和合的假相,身也不是我。人家骂你,你不接受,就得大自在。你用妄心,就接受了;你用真心,真心里一法不立。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那是真心,真心里本来无一物,什么都加不上去,所以他自在。学佛的人要会用心。
“我于一念见三世,所有一切人师子”:我们现在用念佛的法门,念阿弥陀佛,就是训练我们“一念”。我们一下子想恢复到“一念”不容易,因为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力量太强,行住坐卧,妄念都起来。用什么方法恢复“一念”?用这一句佛号。这一句佛号是手段、是方法。当我们妄念起时,不要去照顾这念头是善念或是恶念,该起来或者不该起来,统统不理,念头一起来,立刻换成阿弥陀佛,用一句阿弥陀佛取而代之。使你不起念则已,起念就是阿弥陀佛,这也是“一念”。但是这不是真的“一念”,是相似的“一念”,从相似的过程,才能证到真实的“一念”。真实的“一念”里头是无念的。如果我们想到无念,那无念还是一个错误的念头,不是真正的“一念”。真正的“一念”是有念无念都没有;不但离一切有念也离无念,这才是“一念”。人师子:人中之狮子,喻指佛也。到“一念”的时候,三世所有一切诸佛如来,你都见到了。“一念”就是清净,二念就不净。心净则土净,净土愿从这来的。句句含清净的意思。修行的功夫、纲领,都在“一念”。时时刻刻不要把“一念”忘掉就好。现阶段中,时时刻刻不要把阿弥陀佛忘掉,所有一切念头,统统归到阿弥陀佛。
“亦常入佛境界中”:心净,身就清净。身清净,心里没有烦恼,身没有病痛。身心清净,外头境界没有不清净的,于是净土立刻现前。这是华严所讲的原理原则,境随心转。楞严经佛云:“若能转境,则同如来。”所以我们要转境,不要被境界所转。怎么转境法?境界有顺违两种境界(顺自己意思、违自己意思),亦即一个是善缘一个是逆缘。两种境界现前,我们六根接触,对于境界了了分明(真正能看到究竟相、圆满相),这是增长智慧;如如不动,那就是一念。在这里炼一心不乱,这就是转境界。顺境里,对于顺的体相用因缘果报事理,你全都看清楚,这才叫了了分明。了了分明,自己如如不动,决定没有在境界相里起心动念分别;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而又了了分明。境界就是佛菩萨,境界才使我们成就无量的智慧、甚深的禅定。修行就是在境界里会不会用心。佛法就怕你著相,所以大乘佛法自始至终就是破执著而已。离一切分别执著,真相就大白。这样才常入佛境界中,这个境界是诸佛如来的境界,你能入佛境界中,你不是佛,谁是佛呢?会用心,我们眼前的境界、实际的生活,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见色闻声,无一不是。一一尘中尘数佛,都在为我们讲华严经,都在为我们转妙法錀。是我们心里起心动念,自己生了障碍,把一切如来的妙法给障碍住了,自己不见不闻,如聋如痴。要入境界,要保持你的一念才行。
“如幻解脱”:地上菩萨所证的境界,皆有一个幻字,说明十法界依正庄严相有体无。体是空的,所以这个有叫幻有,不是真有。晓得一切法是幻有,你的受用就自在了,因为你不执著了。不执著就是你在一切法里没有得失的执著,你就不迷惑、不造业、不生烦恼、不受果报。你在一切法里游戏神通,自在啊!一切法可以享受,但是不能执著,执著就生烦恼。要晓得一切法了不可得。就如同作梦,梦是假的;作梦的时间短,醒来时知道梦是假的。如果你在梦中觉悟你是在作梦,那你在梦中可以尽量去享受。梦里得到黄金,你也不会欢喜,你晓得那是假的。梦里有老虎要吃你,你也很慷慨,发慈悲心以己身喂它,因为你晓得是假的,自己并没有死,就游戏神通。我们现前的人生,实为梦境,时间长一点而已,你尚未发觉是在作梦。如果你觉悟世间犹如梦境一样,对于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你也可以尽情享受,而绝不起执著的念头。在这世间,一切万物,我们有使用权,不能有所有权。没有一样东西是你所有的。若说是你所有的,只是一个虚妄错误的念头。连身体都不是你所有的,何况身外之物?为所有权争得头破血流,一天到晚搞烦恼,不值得,大错特错,那叫迷惑颠倒。如果把得失心打掉,烦恼则去掉百分之八十;烦恼去掉百分之八十,罪业也消掉一大半。不是人到死了才晓得一场空,其实我们每天晚上都要死一次;你睡著时,不是跟死人一样!睡熟时,哪样东西是你的?你所有的东西在哪里?你已经去作大梦去了,这个现实世界你也完全离开了。这个世界,没有一样东西是你自己的。诸位常去想这个道理,才能真正体会到菩萨如幻解脱,他一切受用得大自在。绝对没有一样他是占有的,包括他的身体。身体也不是自己。什么是自己呢?尽虚空遍法界无有一法不是自己。如果你一旦发现自己在作梦,梦中所有境界是不是都是你自己!梦是你自己心变的,那么,梦境里哪一法不是你自己!梦里有你、有别人、有山河大地,哪一样不是自己!全心即梦,全梦就是心。心是体,是能变;梦境是所变,是相分、是现象。佛法云:“全妄即真,全真即妄。”真是讲心,能变的心是真的,所变的梦境是妄的。真妄不二,真妄一如…
《普贤大士行愿的启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