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普贤大士行愿的启示▪P18

  ..续本文上一页。入这个境界,就叫证得清净法身。法是万法;万法就是自己。所以,到了一念一心(理一心不乱),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自己,这是法身,法身不生不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法身,可惜你迷了法身。悟的人叫悟法身,迷的人叫迷法身,迷悟不二。迷的是这个,悟的也是这个。迷的时候,一样也不少;悟的时候,一样也不多,没增加一点;迷悟不二。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讲这么一桩事情。入这个境界,得大自在。解脱就是自在。“威力”:威是威德,也就是能力,不可思议的能力,宇宙万有没有一桩事情你做不到的这个能力。这个能力是自性的德能。譬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衣食自然,想吃什么东西,东西就变现在面前,这就是威力。看过之后,就饱了,东西自动消失。这道理,科学家云:是能与质的转变。科学家晓得理论,不晓得怎么变法。佛告诉我们:一心就能变。我们现在用妄心,变不出来,一心就恢复这个能力。我们今天远距离要坐飞机,还要花几个钟点才能到;用一心,尽虚空遍法界,不需要藉任何机械,一念之间就到达。这个地方身体不见了,那个地方身体现前了,实在太妙了,速度远超过光速,这是威力。

  (9)颂承事愿

  于一毛端极微中,出现三世庄严刹;十方尘刹诸毛端,我皆深入而严净。

  所有未来照世灯,成道转法悟群有;究竟佛事示涅槃,我皆往诣而亲近。

  颂承事愿。就是亲近诸佛如来,或云亲近一切善知识,意思一样。第一首完全讲境界。“于一毛端极微中”:太小太小了。微尘已经很小,极微比微尘更小,称为临虚尘,没有比这更小的了。微尘再分,称为色聚之微;色聚之微再分,是极微之微。此地就是极微之微,与虚空做邻居,不能再分,再分就没有了,就虚空了。在极微中,还“出现三世庄严刹”。刹是刹土,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佛的教化区。清净庄严的大千世界,在极微之微的里面。极微之微微尘没有放大,大千世界也没有缩小,大小不二。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是佛的现量境界,不是从理论上推测的。“十方尘刹诸毛端”:十方像这样的毛端极微无量无边,这些毛端极微之中,所现的当然是无量无边的三世佛刹。“我皆深入而严净”:普贤菩萨说,他都能深入,都能参与庄严诸佛净土。每一尊佛的净土,他都到了,一个也不漏。这些都是从一心里面所显现的。一心是宝。世间财宝是假的,一心是真正的宝,应当要修一心。

  “所有未来照世灯”:照世灯是佛的别号。“成道转法悟群有”:诸佛示现成佛之后,必定转法錀教化众生。教学的目的是觉悟群有。“有”指众生。有欲界业因,就到欲界受生;有色界业因,就到色界天做天人。佛说法令三界六道一切众生开悟。“究竟佛事示涅槃”佛事就是教化众生,究竟就是圆满。教学圆满了,最后示现入般涅槃。释迦牟尼佛住世八十年,应得度的根熟众生,一个也不漏,统统得度。佛虽不在世,依照佛的经典修学,一样成就。具足百分之百的信愿,就是根熟。佛灭度后,真正能接引根熟众生,唯有净土法门。对净土法门深信不疑,发愿求生,没有不去的。只要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得度脱,与释迦牟尼佛当年度弟子那种成就没有两样,甚至更殊胜。根熟的相:不夹杂、不间断。如果修行深信切愿,不间断不夹杂,这个人是上上根性,三年一定有大成就。“我皆往诣而亲近”:是总说。普贤菩萨亲近承事诸佛如来,没有一尊空过了的。

  ⑩(10)颂正觉愿

  速疾周遍神通力,普门遍入大乘力,智行普修功德力,威神普覆大慈力,

  遍净庄严胜福力,无著无依智慧力,定慧方便威神力,普能积集菩提力,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

  颂成正觉愿。文有十二力,前面九种讲“业用”,后面三种讲“结因成果”。业是事业、行动、活动。在一切活动里得到大自在。第一,他有“速疾周遍神通力”。速疾是快速。十方诸佛刹土,他想到哪里去,他就到了。而且能回到过去,又能到将来,三世十方他通达无碍,随念皆能到达,可见他活动的力量真正不可思议。一念一心就没有障碍,三心二意就有障碍。“普门遍入大乘力”:这是讲法门。法门无量无边,所以叫普门。无量无边的法门他都能通达。无量法门都是从一心流出来的。我们今天无论从哪一个门入,入进去,你证得的就是一心;所以才说:一门通,一切门皆通(通达)。门门通一心、一真,所以叫不二法门。开那么多门,是为了方便接引。佛大慈大悲,不会勉强你学一样东西,勉强学,学不好。无量法门,使每个人修学都快快乐乐。学佛若学得很苦,要反省,一定是门道不对。

  “智行普修功德力”:修行一定要依靠智慧。智行是般若波罗密。身口意三业的行为如果是迷的行为,把它修正过来,觉而不迷,叫智行。一切行为都能依理智而不迷惑,叫普修。这样才成就功德。功德指定慧。定就是清净心,就是一心。慧就是样样都明了。“威神普覆大慈力”:著重在慈悲。要以大慈悲心来对待一切众生。见到恶人,总是看不顺眼;这个境界就是教你修大慈悲心的。你果然在这里把大慈悲心修成了,恶人就是你的善知识、就是菩萨,没有他,你修不成慈悲心。

  “遍净庄严胜福力”:最大最殊胜的福报就是身心清净。心地清净,才是至高无上的享受。遍净:身清净,心清净,一切境界清净,无有一法不清净,无有一处不清净。“无著无依智慧力”:自行化他都要无所依,才能成就圆满的智慧。自己修行,心清净;教化众生,心也清净,决定不能染著。三归依是归依自性觉正净。“定慧方便威神力”:这一句偏重在教化众生。没有定慧,方便就成了问题。佛门常说:“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有定有慧,慈悲方便就能摄受一切众生。定慧的起用,就是慈悲方便。威神力:威是形容词,神是不可思议,指教学的方法。身教言教,方便法不可思议。“普能积集菩提力”:普是普遍,随时随地修集无上菩提。

  “降伏一切诸魔力”:1、五阴魔:是我们本身。我们的身体是四大五蕴聚集而成。能降伏五阴魔,生死就自在。2、烦恼魔:能降伏烦恼魔,身心病苦就可远离。3、死魔。4、天魔:无始劫来的冤亲债主,你想超越三界,他来找你麻烦。临终者看到已死的亲人,事实上是冤亲债主变现出他的家亲眷属来勾引他,把他带走要报复。临终害病,表示没有降伏住魔。念佛人功夫好的,预知时至,无疾而终。要用清净心降伏魔;心清净,魔不敢惹你。“圆满普贤诸行力”:普贤殊胜的因行都能修到圆满。普贤行无量无边,哪一天哪一劫才能修得圆满?念劫圆融,一念就等于无量劫,无量劫等于一念。心清净即修圆满,心不清净则修无量劫。

  普能严净诸刹海,解脱一切众生海,善能分别诸法海,能甚深入智慧海。

  普能清净诸行海,圆满一切诸愿海,亲近供养诸佛海,修行无倦经劫海。

  三世一切诸如来,最胜菩提诸行愿,我皆供养圆满修,以普贤行悟菩提。

  此三首偈总结普皆回向里十个小科目。海:表示深广无有边际。普贤行是用清净心修的、是用真诚心修的。真诚清净里面没有障碍、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所以心量深广无边。用这种心来修行,任何一行都与自性相应,所以行行深广无际。

  “普能严净诸刹海”:严是庄严,净是清净,诸刹是佛国土。这一句就是庄严佛国土。诸佛国土无量无边,所以用海来形容比喻。这一句含义很深很广。一根毛孔中,有无量无边诸佛刹土,每一根毛孔都是一样的,这是大小相容、大小无碍。大世界庄严与小世界庄严,是一桩事情。能庄严小世界,就能庄严大世界;能庄严大世界,必定也庄严小世界。大世界与小世界,哪一个难?哪一个易?跟诸位说,没有难易。如果大世界难,小世界易,就有差别,怎能平等?称性,没有差别。所谓一切万法平等一味。刹是我们生活的环境;大,也是生活环境;小,还是生活环境。我们从这个地方体会这一句才会得受用。生活环境从我们离开身体这一件内衣算起,内衣就是生活环境,身体之外就是生活环境。庄严佛国土,从生活环境庄严起。我们自己生活环境做不好,有什么能力庄严佛国土?衣服是我们的生活环境,穿衣,衣服要清洁整齐;换洗的衣物要洗干净,叠整齐放在衣橱,这是庄严。吃饭,饭桌擦干净,不要有油腻灰尘,餐具洗干净放整齐。对人对事对物,不但心要清净、要真诚,事也要做到圆圆满满。没有尽心尽力去做,我们的心就不诚、不敬。菩萨讲他有能力普遍严净诸刹海,这是我们要学的。在生活中,事事物物谨慎留意,样样做得很圆满,则庄严佛国土已经做到了。华严明白告诉我们:“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在生活当中做到清净庄严,十方诸佛刹当然清净庄严。庄严从根本上讲,就是一颗清净心。心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我们居住的环境哪有不清净的道理?自然会把它收拾干净。对人事物都清净,这是普能,是我们应当学习的。学佛从这些地方学。

  “解脱一切众生海”:一切众生,特别是六道凡夫,生活不自在,你要帮助他解脱。他为什么不自在?因为有很多束缚,像被绳索捆绑,动弹不得,不自由。哪些绳索呢?烦恼、妄想、分别、执著、忧虑、牵挂,皆是绳索。这些绳索都是迷了自性才发生的。菩萨已经是真正觉悟的人,所以要帮助这些众生开悟。首先,要晓得众生为什么不开悟?跟大夫治病一样,先要找出病根。世尊在华严经上将我们的病根说出,说得很明白。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换句话说,每一个人都是佛。佛有多大的智慧,我们每个人统统都有。德相是最健康、最圆满的身相,我们统统都有,金刚不坏身啊!有些同修身体虚弱、精神不能振作,常年生病,病根就是妄想执著。妄想执著去掉,就恢复智慧,恢复健康,自性里无量的…

《普贤大士行愿的启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