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入這個境界,就叫證得清淨法身。法是萬法;萬法就是自己。所以,到了一念一心(理一心不亂),盡虛空遍法界就是一個自己,這是法身,法身不生不滅。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法身,可惜你迷了法身。悟的人叫悟法身,迷的人叫迷法身,迷悟不二。迷的是這個,悟的也是這個。迷的時候,一樣也不少;悟的時候,一樣也不多,沒增加一點;迷悟不二。大方廣佛華嚴經就是講這麼一樁事情。入這個境界,得大自在。解脫就是自在。“威力”:威是威德,也就是能力,不可思議的能力,宇宙萬有沒有一樁事情你做不到的這個能力。這個能力是自性的德能。譬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衣食自然,想吃什麼東西,東西就變現在面前,這就是威力。看過之後,就飽了,東西自動消失。這道理,科學家雲:是能與質的轉變。科學家曉得理論,不曉得怎麼變法。佛告訴我們:一心就能變。我們現在用妄心,變不出來,一心就恢複這個能力。我們今天遠距離要坐飛機,還要花幾個鍾點才能到;用一心,盡虛空遍法界,不需要藉任何機械,一念之間就到達。這個地方身體不見了,那個地方身體現前了,實在太妙了,速度遠超過光速,這是威力。
(9)頌承事願
于一毛端極微中,出現叁世莊嚴刹;十方塵刹諸毛端,我皆深入而嚴淨。
所有未來照世燈,成道轉法悟群有;究竟佛事示涅槃,我皆往詣而親近。
頌承事願。就是親近諸佛如來,或雲親近一切善知識,意思一樣。第一首完全講境界。“于一毛端極微中”:太小太小了。微塵已經很小,極微比微塵更小,稱爲臨虛塵,沒有比這更小的了。微塵再分,稱爲色聚之微;色聚之微再分,是極微之微。此地就是極微之微,與虛空做鄰居,不能再分,再分就沒有了,就虛空了。在極微中,還“出現叁世莊嚴刹”。刹是刹土,叁千大千世界,就是佛的教化區。清淨莊嚴的大千世界,在極微之微的裏面。極微之微微塵沒有放大,大千世界也沒有縮小,大小不二。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是佛的現量境界,不是從理論上推測的。“十方塵刹諸毛端”:十方像這樣的毛端極微無量無邊,這些毛端極微之中,所現的當然是無量無邊的叁世佛刹。“我皆深入而嚴淨”:普賢菩薩說,他都能深入,都能參與莊嚴諸佛淨土。每一尊佛的淨土,他都到了,一個也不漏。這些都是從一心裏面所顯現的。一心是寶。世間財寶是假的,一心是真正的寶,應當要修一心。
“所有未來照世燈”:照世燈是佛的別號。“成道轉法悟群有”:諸佛示現成佛之後,必定轉法錀教化衆生。教學的目的是覺悟群有。“有”指衆生。有欲界業因,就到欲界受生;有色界業因,就到色界天做天人。佛說法令叁界六道一切衆生開悟。“究竟佛事示涅槃”佛事就是教化衆生,究竟就是圓滿。教學圓滿了,最後示現入般涅槃。釋迦牟尼佛住世八十年,應得度的根熟衆生,一個也不漏,統統得度。佛雖不在世,依照佛的經典修學,一樣成就。具足百分之百的信願,就是根熟。佛滅度後,真正能接引根熟衆生,唯有淨土法門。對淨土法門深信不疑,發願求生,沒有不去的。只要一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得度脫,與釋迦牟尼佛當年度弟子那種成就沒有兩樣,甚至更殊勝。根熟的相:不夾雜、不間斷。如果修行深信切願,不間斷不夾雜,這個人是上上根性,叁年一定有大成就。“我皆往詣而親近”:是總說。普賢菩薩親近承事諸佛如來,沒有一尊空過了的。
⑩(10)頌正覺願
速疾周遍神通力,普門遍入大乘力,智行普修功德力,威神普覆大慈力,
遍淨莊嚴勝福力,無著無依智慧力,定慧方便威神力,普能積集菩提力,
清淨一切善業力,摧滅一切煩惱力,降伏一切諸魔力,圓滿普賢諸行力。
頌成正覺願。文有十二力,前面九種講“業用”,後面叁種講“結因成果”。業是事業、行動、活動。在一切活動裏得到大自在。第一,他有“速疾周遍神通力”。速疾是快速。十方諸佛刹土,他想到哪裏去,他就到了。而且能回到過去,又能到將來,叁世十方他通達無礙,隨念皆能到達,可見他活動的力量真正不可思議。一念一心就沒有障礙,叁心二意就有障礙。“普門遍入大乘力”:這是講法門。法門無量無邊,所以叫普門。無量無邊的法門他都能通達。無量法門都是從一心流出來的。我們今天無論從哪一個門入,入進去,你證得的就是一心;所以才說:一門通,一切門皆通(通達)。門門通一心、一真,所以叫不二法門。開那麼多門,是爲了方便接引。佛大慈大悲,不會勉強你學一樣東西,勉強學,學不好。無量法門,使每個人修學都快快樂樂。學佛若學得很苦,要反省,一定是門道不對。
“智行普修功德力”:修行一定要依靠智慧。智行是般若波羅密。身口意叁業的行爲如果是迷的行爲,把它修正過來,覺而不迷,叫智行。一切行爲都能依理智而不迷惑,叫普修。這樣才成就功德。功德指定慧。定就是清淨心,就是一心。慧就是樣樣都明了。“威神普覆大慈力”:著重在慈悲。要以大慈悲心來對待一切衆生。見到惡人,總是看不順眼;這個境界就是教你修大慈悲心的。你果然在這裏把大慈悲心修成了,惡人就是你的善知識、就是菩薩,沒有他,你修不成慈悲心。
“遍淨莊嚴勝福力”:最大最殊勝的福報就是身心清淨。心地清淨,才是至高無上的享受。遍淨:身清淨,心清淨,一切境界清淨,無有一法不清淨,無有一處不清淨。“無著無依智慧力”:自行化他都要無所依,才能成就圓滿的智慧。自己修行,心清淨;教化衆生,心也清淨,決定不能染著。叁歸依是歸依自性覺正淨。“定慧方便威神力”:這一句偏重在教化衆生。沒有定慧,方便就成了問題。佛門常說:“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有定有慧,慈悲方便就能攝受一切衆生。定慧的起用,就是慈悲方便。威神力:威是形容詞,神是不可思議,指教學的方法。身教言教,方便法不可思議。“普能積集菩提力”:普是普遍,隨時隨地修集無上菩提。
“降伏一切諸魔力”:1、五陰魔:是我們本身。我們的身體是四大五蘊聚集而成。能降伏五陰魔,生死就自在。2、煩惱魔:能降伏煩惱魔,身心病苦就可遠離。3、死魔。4、天魔:無始劫來的冤親債主,你想超越叁界,他來找你麻煩。臨終者看到已死的親人,事實上是冤親債主變現出他的家親眷屬來勾引他,把他帶走要報複。臨終害病,表示沒有降伏住魔。念佛人功夫好的,預知時至,無疾而終。要用清淨心降伏魔;心清淨,魔不敢惹你。“圓滿普賢諸行力”:普賢殊勝的因行都能修到圓滿。普賢行無量無邊,哪一天哪一劫才能修得圓滿?念劫圓融,一念就等于無量劫,無量劫等于一念。心清淨即修圓滿,心不清淨則修無量劫。
普能嚴淨諸刹海,解脫一切衆生海,善能分別諸法海,能甚深入智慧海。
普能清淨諸行海,圓滿一切諸願海,親近供養諸佛海,修行無倦經劫海。
叁世一切諸如來,最勝菩提諸行願,我皆供養圓滿修,以普賢行悟菩提。
此叁首偈總結普皆回向裏十個小科目。海:表示深廣無有邊際。普賢行是用清淨心修的、是用真誠心修的。真誠清淨裏面沒有障礙、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心量深廣無邊。用這種心來修行,任何一行都與自性相應,所以行行深廣無際。
“普能嚴淨諸刹海”:嚴是莊嚴,淨是清淨,諸刹是佛國土。這一句就是莊嚴佛國土。諸佛國土無量無邊,所以用海來形容比喻。這一句含義很深很廣。一根毛孔中,有無量無邊諸佛刹土,每一根毛孔都是一樣的,這是大小相容、大小無礙。大世界莊嚴與小世界莊嚴,是一樁事情。能莊嚴小世界,就能莊嚴大世界;能莊嚴大世界,必定也莊嚴小世界。大世界與小世界,哪一個難?哪一個易?跟諸位說,沒有難易。如果大世界難,小世界易,就有差別,怎能平等?稱性,沒有差別。所謂一切萬法平等一味。刹是我們生活的環境;大,也是生活環境;小,還是生活環境。我們從這個地方體會這一句才會得受用。生活環境從我們離開身體這一件內衣算起,內衣就是生活環境,身體之外就是生活環境。莊嚴佛國土,從生活環境莊嚴起。我們自己生活環境做不好,有什麼能力莊嚴佛國土?衣服是我們的生活環境,穿衣,衣服要清潔整齊;換洗的衣物要洗幹淨,疊整齊放在衣櫥,這是莊嚴。吃飯,飯桌擦幹淨,不要有油膩灰塵,餐具洗幹淨放整齊。對人對事對物,不但心要清淨、要真誠,事也要做到圓圓滿滿。沒有盡心盡力去做,我們的心就不誠、不敬。菩薩講他有能力普遍嚴淨諸刹海,這是我們要學的。在生活中,事事物物謹慎留意,樣樣做得很圓滿,則莊嚴佛國土已經做到了。華嚴明白告訴我們:“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在生活當中做到清淨莊嚴,十方諸佛刹當然清淨莊嚴。莊嚴從根本上講,就是一顆清淨心。心淨身就清淨,身心清淨,我們居住的環境哪有不清淨的道理?自然會把它收拾幹淨。對人事物都清淨,這是普能,是我們應當學習的。學佛從這些地方學。
“解脫一切衆生海”:一切衆生,特別是六道凡夫,生活不自在,你要幫助他解脫。他爲什麼不自在?因爲有很多束縛,像被繩索捆綁,動彈不得,不自由。哪些繩索呢?煩惱、妄想、分別、執著、憂慮、牽挂,皆是繩索。這些繩索都是迷了自性才發生的。菩薩已經是真正覺悟的人,所以要幫助這些衆生開悟。首先,要曉得衆生爲什麼不開悟?跟大夫治病一樣,先要找出病根。世尊在華嚴經上將我們的病根說出,說得很明白。佛說:“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換句話說,每一個人都是佛。佛有多大的智慧,我們每個人統統都有。德相是最健康、最圓滿的身相,我們統統都有,金剛不壞身啊!有些同修身體虛弱、精神不能振作,常年生病,病根就是妄想執著。妄想執著去掉,就恢複智慧,恢複健康,自性裏無量的…
《普賢大士行願的啓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