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普贤大士行愿的启示▪P19

  ..续本文上一页功德、无量的德能,统统都恢复了。佛法就是教我们断妄想执著而已。菩萨如何帮助一切众生得大自在?就是要拔除众生的病根,教众生明了事实的状况。妄想执著是你自己起的,须要你自己断。我们自己不知道病根是妄想执著,佛菩萨一语道破,这就是他对我们的加持、对我们的帮助。我们从今之后不打妄想就成功了。妄不是真的,凡是有想皆是妄,真心里没有想。天天念阿弥陀佛这一佛号,是不是妄?我在此地告诉诸位真话,只有这一句佛号不妄。因为别的妄想,你要搞六道轮回。六道轮回与十法界都不是真的,一真法界才是真的。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就是一真法界。我们想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绝不是打妄想,除此之外统统是妄想。自己得度了,从今之后不打妄想。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不要再想它,一场梦一样。未来还没来,你想它干什么?说“现在”,现在已经没有了、过去了。金刚经云:“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三心不可得。”想过去、想现在、想未来,皆是妄想。过去现在未来都不想,自在啊!不是与我生活有关系的事情,我不须要知道;不是我必须认识的人物,我不必要知道;心就清净了。古人云:知事多时,烦恼多。我劝同修:不要看电视,不要听广播,不要看报纸。听经是为了断疑生信,信心清净则生实相。以清净的信心执持名号,就可以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总而言之,要将自己与自己生活环境的真相认识清楚;千经万论就是说这一桩事,这是佛法的中心议题。

  “善能分别诸法海”:法是一切法,一切法里有真实法、差别法。真实是体。佛言万法皆空,讲空是讲体,这是真实的。一切万法都不是实在的。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皆是讲诸法体性,这是相同的。如果从一切法“相”上讲、作用上讲,那是差别。宇宙之中差别的法无量无边;有染净、真妄、邪正、是非、善恶,你要有能力分别。唯有教育,能使广大的众生辨别差别法的是非善恶利害。能辨别善恶,一定能断恶修善;能辨别利害,自然就会趋吉避凶。不认识差别法,往往把凶当作吉,把恶当作善,果报现前时,后悔来不及。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是自己造业障碍了自己。为什么造业?就是事实真相没搞清楚。所以,我们要非常重视教育。

  “能甚深入智慧海”:受持佛法目的就是开智慧。而智慧是本有的,不是从外面来的。背诵经典、背诵古文,修根本智,是入甚深智慧海的起步。从无量寿经、四书五经下手。唯有恢复孔孟与大乘的教学,我们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佛经上讲的殊胜功德利益,我们可以得到;纵然不能圆满得到,少分决定可以得到。家庭的美满、事业的成功,都在这些教科书里。

  “普能清净诸行海”:能够辨别邪正是非,能够成就真实的智慧,然后你自然有能力清净身口意三业。心清净:思想见解清净,不受污染,不受外面境界动摇。语清净:你的言语字字句句都是利益众生的,都是诱导众生向善的,诱导众生证真。你的行为一定可以做世间人的榜样。这就是普能清净诸行海。而后,我们的愿望才能达到圆满。

  “圆满一切诸愿海”: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普贤十大愿,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我们要真正修行,也可以圆满。何况我们对于世间法所求所愿,绝不落空。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一定能满足你的愿望。求愿若不能满愿,必是有障碍;障碍除掉,有愿必成,样样称心如意。

  “亲近供养诸佛海”:在生活当中,要真正的修行,也就是说,要认真将生活当中不好的习气、不良的行为,把它改正过来,这叫修行。改正,要从亲近善友做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普贤菩萨教我们跟诸佛(善知识)往来,才不会学坏,道业决定成就;教我们供养诸佛,真正的供养是依教奉行,老师的教导,认真做到。亲近一位好老师指路,亲近善友切磋,是我们一生修行成功的关键。

  “修行无倦经劫海”:这是讲精进。发长远心、恒心、毅力,永不退转。勇猛精进,不要怕人毁谤。我们修学是为了道业学业的圆满成就,是为了对一切众生真实的贡献,这个贡献,不须要人知,也不须要人赞叹。别人毁谤侮辱你,骂你,赶紧道谢;因为,业障被他们消掉了。

  普贤菩萨给我们做榜样,没有成佛之前,修行经历无量劫;成佛之后,还退到菩萨位,还要来修行,还要重头再学起,这真是了不起。无论成佛之前、成佛之后,修行永远没有中断。我们现在修行是为自己,这些菩萨们修行是为众生。普贤菩萨在此地示现的,也是持戒念佛、求生净土,给我们做一个好榜样。

  “三世一切诸如来”:这一首偈最重要的意思是三人行必有吾师,也就是本经善财童子所显示的:一切众生都是我的善知识,一切众生、一切时一切处,都是我的学处(学习的处所)。三世诸佛:过去诸佛与现在诸佛,皆已成佛;未来诸佛是一切众生,尚未成佛。所有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佛。这一句重点是在未来佛。还没有成佛的这一切众生,有善有恶,这是我们的学处。过去佛、现在佛,世尊在经典里给我们介绍,给我们叙说一切诸佛对众生的教训,我们读到了,应当如说修行。现在一切大众(未来佛),他们的善心善愿善行,我们看到了、听到了,我们起欢喜心、起恭敬心,要效法。我若没有这些善行,要学。这些善人是我的善知识。遇到恶人起恶心恶念,造作一切罪业,我们看到听到,反省一下,我有没有?若有,赶紧改过自新。这些恶人也是我的老师(善知识)。没有一个不是老师!没有一个不是善知识!都是时时刻刻在指引我们、帮助我们。学生只有我一个,除我之外,统统是我的老师。这一首偈,最重要是教我们这一桩事。

  “最胜菩提诸行愿”:最殊胜的就是你知道学善人,不学恶人。遇到善人,跟他学;遇到恶人,反省我有没有他那样的恶,他帮助我们检查自己的心行。人很不容易看到自己的过失,当看到别人的过失,回过头来照照,看看自己有没有,就找到了。找到过失,把它改过来。那个人是我们的恩人,没有他,我们不会发现自己的过失。这是最殊胜的觉悟。所有一切行愿要这样修法。

  “我皆供养圆满修”:对于一切众生,平等的供养,平等的礼敬,培养自己的清净心、平等心。善人恶人,我们知道怎样在里面学;顺境逆境,也知道怎么修。顺境逆境都是好境界,善人恶人都是好人。这样的人修学,这一生必定圆满成佛,因为所有障碍统统没有了。障碍,在自己的心里,自作障碍,外面境界确实没有障碍。我们不知自己障自己,总怪外头障碍我,这个人障碍我,这个事障碍我,这个环境障碍我,处处都是心外求法,不知道真正的障碍是发生在内心。内心清净真诚,就突破外面所有一切障碍,一切障碍都变成助缘,都来帮助你、成就你。

  下面六首偈,结归文殊普贤,愿同二圣。

  ▲愿同二圣

  一切如来有长子,彼名号曰普贤尊;我今回向诸善根,愿诸智行悉同彼。

  愿身口意恒清净,诸行刹土亦复然;如是智慧号普贤,愿我与彼皆同等。

  劝我们以普贤菩萨为榜样,学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在哪里呢?普贤菩萨就是一部完整的华严经。而这一卷经,是华严经的总结;将华严经所讲的理论、修行方法、境界,统统作一总结,结归到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读华严疏钞,才真正认识普贤菩萨,认识文殊菩萨,知道怎样跟他们学习。

  佛门供的佛像皆表法。当中供的是佛,佛代表本体,代表真如本性。真如本性是清净的,清净心中一法不立;所以华严经上佛不说法(他是本体,无法可说),是菩萨说法。菩萨代表从体起用,起用就是法。起用一定要用两位菩萨来代表,一是智慧(智)的起用,一是行为(行)的起用。华严三圣,当中是毗卢遮那如来,右手边是普贤菩萨(表行愿),左手边是文殊菩萨(表智慧)。华严会上,普贤是长子,文殊是次男,意思是华严教学以行愿(实践)为主,但是行愿要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普贤菩萨的行愿,到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老老实实念佛求生西方净土,就是普贤圆满的行愿。劝我们要跟普贤菩萨学。

  “愿身口意恒清净”:一个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的人,他的身语意当然清净。身语意清净就是身心清净。身心清净,境界就清净。“诸行刹土亦复然”:境界清净。“如是智慧号普贤”:身心境界无一不清净,就叫普贤。“愿我与彼皆同等”:念佛求生净土,是文殊普贤他们所用的唯一妙法。我们果然念佛,心定在一心不乱,与普贤没有两样。

  我为遍净普贤行,文殊师利诸大愿;满彼事业尽无余,未来际劫恒无倦。

  我所修行无有量,获得无量诸功德;安住无量诸行中,了达一切神通力。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愿,建立在信解的基础上。行,以愿为基础。必有大愿,才能修大行。“我为遍净普贤行”:周遍清净庄严的普贤行法。实际上,这就是我们日常的生活,从早到晚待人接物,就是这些。“文殊师利诸大愿”:文殊师利的大愿也是求生西方净土。“满彼事业尽无余”:佛菩萨的事业,就是教化众生,帮助别人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未来际劫恒无倦”:这是普贤菩萨的精神,十大愿王,每一愿都无有疲厌。“我所修行无有量,获得无量诸功德”:这两句是自己的成就。在一切行持当中,成就自己无量功德。功德就是定慧,成就自己无量的智慧、无量的禅定(三昧、一心不乱)。“安住无量诸行中,了达一切神通力”:这两句是教化众生。了达:觉而不迷。神通:示现的能力能够利益他人。“文殊师利勇猛智”:这一首说出自己的愿望。我们要同文殊之智、同普贤之行,将自己所修学的一切善根,回向众生、回向菩提、回向法界,常随佛学、常随文殊普贤来修学。

  三…

《普贤大士行愿的启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