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普贤大士行愿的启示▪P3

  ..续本文上一页赞叹如来殊胜的功德。“如来功德”:此地如来是指我们每一个人的真心自性;每一个人真心自性的功德无量无边。普贤之赞叹,只是沧海一滴而已。普贤菩萨说那么多,也说不尽,才转过头来告诉与会的菩萨与善财:“如来功德(我们真心自性的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皆来赞叹,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普贤在此将成佛的好处一语道破。我们自性的功德,十方一切诸佛经无量劫共同来称说都说不尽。学佛就是为了明心见性,见性就成佛;是要将我们自性里无量无边的功德统统能够现前,并得到它的作用。自性起用有哪些用处?使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得到真正的幸福快乐,永远没有烦恼,不打妄想,家庭美满,事业顺利,社会安祥,世界和平,这些小利益皆可得到;最大的利益是长生不老、永远不死。这些皆是自性本具的功德利益。佛法不能不学的理由在此,所以一定要认真修。普贤菩萨这句话使我们认清自性功德不可思议。

  普贤菩萨又告诉我们说:想要证得自性功德,应当要修十种广大行愿,那么,自性功德就圆满现前。净宗学会行门五个科目最后一科是十大愿王。十大愿王是第五层楼,是圆满的尖端。第五层建在第四层的上面,第四层是菩萨六度,第三层是戒定慧三学,第二层是六和敬,第一层是三福。三福是基础。只要依照此法努力修学,在一生当中,就能达到圆满的境界。

  ◎第一愿:礼敬诸佛

  善财白言:大圣!云何礼敬,乃至回向?

  普贤菩萨,告善财言:善男子!言礼敬诸佛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世尊。我以普贤行愿力故,深心信解,如对目前。悉以清净身语意业,常修礼敬。一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身;一一身,遍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佛。虚空界尽,我礼乃尽;以虚空界不可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如是乃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就是孝敬;孝敬做到究竟圆满,就是礼敬诸佛。佛在大乘戒经里明白开示:“孝顺父母师僧,孝顺一切众生,孝名为戒。”大乘戒律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孝”字属会意字,上面是老,下面是子,合在一起是孝。孝里头没有代沟,老一代与下一代是一体。老一代之上还有老一代,过去无始;下一代之下还有下一代,未来无终。无始无终是一个整体。由竖的方面看,祖先跟后世的子孙是一体。由横的方面看,兄弟、亲戚、朋友、兄弟的兄弟、亲戚的亲戚、朋友的朋友,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就是法界的全体。“孝”字是个符号,代表法界全体。唯有成佛,才能把孝道尽到圆满。我们为什么要学佛?我们要尽圆满的孝道,知道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因此,礼敬诸佛,普贤菩萨自己说,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一愿才能做得圆满。普贤菩萨是十方世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一个代表人物。普贤菩萨尚且如是,何况我们呢?我们要想尽圆满的孝道,只有跟著普贤菩萨走;不跟著走,自己想成佛,是没指望的。佛在经上讲,从初发心至成佛,三大阿僧祇劫;我们过去生中修了无量阿僧祇劫,为什么成不了佛?因为烦恼没断,生生世世搞六道轮回。我从华严经认识净土,知道华严到最后是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才死心塌地念佛求生极乐世界,普贤菩萨度了我。

  礼敬诸佛,诸佛指谁呢?佛明白开示:“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凡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叫做众生。我们想想,哪一法不是众缘和合而生的?只有虚空不是众缘和合而生。我们的身体、毛巾、讲堂,皆是众缘和合而生,皆名众生。华严经上还有一句重要的话:“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情是有情众生,指动物、十法界的有情众生。无情是无情众生,指植物、矿物。同圆种智是成佛。有情众生会修行、会念佛、会成佛,无情众生怎么能成佛呢?毛巾、桌椅,它们几时成佛?今天,我们在行愿品得到这个消息,有情众生是诸佛,无情众生也是诸佛。无情众生什么时候成佛呢?依报随著正报转。我们成佛的那一天,会发现山河大地、一切草木、微尘,统统成佛了,这是成佛的现象。如果某一天,觉得自己已成佛了,认为别人都还没成佛,说老实话,你是在作梦、是在打妄想,决定没有成佛。华严经所说,完全是佛与大菩萨们的现量境界,眼前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完全是事实真相,不是凡夫境界。

  这个法门怎么学习呢?这个法门是法身大士所修,我们是凡夫,一品烦恼也没断,我们能修吗?能。佛门博士班的教科书,我们幼稚园小小班也能适用,很奇妙。佛教经典不可思议,是圆融的经典。初学的课本就是成佛的经典。这个法门从恭敬学起。以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恭敬心,看待一切人,这是礼敬诸佛。我对佛菩萨非常恭敬,对别人则差一点,就不是普贤行。普贤行是平等行。我们每天早课以最虔诚恭敬的心礼佛,然后用这种心来对待人。无论对待父母、家亲眷属、朋友、同事、社会上一切善人恶人,统统用一个真诚清净平等恭敬心来对待,这是普贤行。除了人,也要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恭敬心对待一切万物。毛巾是诸佛,毛巾使用完不能揉成一团乱丢,要洗净晾干叠好,这是对它的恭敬。桌椅也是诸佛,要擦干净摆整齐,这是对它的恭敬。对事,任何事情承担了,就要尽心尽力做圆满,这是对事之恭敬,不可敷衍塞责,不可互相推让。

  这法门难,不易修。原本是等觉菩萨修的,我们是幼稚园小小班。要勉励自己,虽达不到圆满,学一分就得一分利益。利益之大,不可思议。举个例:能用真诚、清净、平等、恭敬心对待人事物,你永远不生烦恼,心里快乐无比,马上得到幸福快乐。你今天为什么不幸福不快乐?因为你心中分别这是好人、那是坏人,一天到晚分别执著,烦恼妄想不断,你怎么会快乐幸福?要想修快乐幸福,普贤行是最有效最快速的。你不妨试试,把心量拓开。只要你真正发心,普贤菩萨会加持你。经上言:“我以普贤行愿力故,深心信解,如对目前。”普贤菩萨神力加持,我们努力点,勉强点,也能做到几成。

  “悉以清净身语意业,常修礼敬。”礼是礼貌、礼节。不但对人要有礼,对物对事也要有礼。心要至诚恭敬,外表要合乎礼节。清净心就是真心,清净心里没有是非人我、分别执著。菩萨用清净心常修礼敬,不间断。

  佛法修学成败关键在耐心,有许多人开始发心时很勇猛,过了几天就退心。如果能保持初心不退转,没有一个不在一生成佛。普贤菩萨在此做榜样,劝勉我们要保持初心。他说:“虚空界尽,我礼乃尽。”虚空界不可尽,我们发愿修普贤大行,就不能退转。又说:“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世界人口天天增长,众生界不尽。众生烦恼也一天比一天多。唯有学佛得力者,烦恼会减少;烦恼少,智慧就增长。众生烦恼不可尽,我们效法普贤菩萨的礼敬,当然也没有穷尽之日。

  普贤菩萨更勉励我们要:“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这是做功夫的秘诀。念佛者,做到这两句,三个月至半年的时间,念佛功夫就得力,决定可以得到功夫成片。这两句与大势至菩萨在楞严会上讲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意思完全相同。“身语意业,无有疲厌”:身,是要去做的,我们见到人要有礼貌;言语有分寸;心要真正清净平等恭敬。普贤菩萨用的是清净心,所以不疲倦不厌烦;我们用的是分别心、染污心,时间长就疲倦。日常工作用清净心、欢喜心、利益众生的心去做,工作量虽多且繁重,也不觉疲倦厌烦了,这就是普贤行修学的功夫你得了几分利益。

  普贤菩萨广大的境界,这是与其他菩萨行不相同的地方。普贤行是称性之行。真如本性非常广大,佛常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普贤行每一个行愿都与自性相应,所以每一行愿都包含虚空法界。普贤菩萨不但心地真诚清净平等慈悲,而且是无量的广大,这样的心来修行,这个行门就叫做普贤行。

  ◎第二愿:称赞如来

  复次!善男子!言称赞如来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刹土,所有极微;一一尘中,皆有一切世间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萨海会围绕。我当悉以甚深胜解,现前知见。各以出过辩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无尽音声海;一一音声,出一切言辞海;称扬赞叹,一切如来诸功德海。穷未来际,相续不断;尽于法界,无不周遍。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赞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赞叹,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如来与诸佛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不说称赞诸佛?诸佛与如来是有差别的。经上讲佛、诸佛,都是从相上说、从事上说;讲如来,是从性(本性)上说。在事相上,我们要平等恭敬,没有分别执著。佛菩萨,我们尊敬祂;凡夫、鬼神,我们也尊敬,尊敬之心与礼貌,与尊敬诸佛没有两样;乃至于敬物敬事都没有差别,这叫礼敬诸佛。称赞就不一样。礼敬是无条件的,称赞是有条件的。恶人作恶事,不能称赞他事情做得好。杀生与偷盗也不能称赞。杀生与偷盗的人,我们要礼敬,但是他们做的事,我们不能称赞。称赞是有条件的,必须他的善行与自性相应;与自性不相应,我们礼敬而不称赞。这种修行方法,在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里看到。五十三位善知识示现在各行各业中。有些行业值得赞叹,有些行业不能赞叹。善财童子礼敬五十三位善知识,顶礼三拜,右绕三匝,跟对佛的恭敬态度完全相同,并赞叹他们;但是,其中三个人,只对他们平等礼敬顶礼而没有赞叹。胜热婆罗门代表愚痴;甘露火王脾气大,代表嗔恚;伐苏蜜多女是妓女,代表贪爱。贪嗔痴是三毒烦恼,善财没有赞叹。称赞是赞…

《普贤大士行愿的启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