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普賢大士行願的啓示▪P3

  ..續本文上一頁贊歎如來殊勝的功德。“如來功德”:此地如來是指我們每一個人的真心自性;每一個人真心自性的功德無量無邊。普賢之贊歎,只是滄海一滴而已。普賢菩薩說那麼多,也說不盡,才轉過頭來告訴與會的菩薩與善財:“如來功德(我們真心自性的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諸佛皆來贊歎,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劫相續演說,不可窮盡。”普賢在此將成佛的好處一語道破。我們自性的功德,十方一切諸佛經無量劫共同來稱說都說不盡。學佛就是爲了明心見性,見性就成佛;是要將我們自性裏無量無邊的功德統統能夠現前,並得到它的作用。自性起用有哪些用處?使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得到真正的幸福快樂,永遠沒有煩惱,不打妄想,家庭美滿,事業順利,社會安祥,世界和平,這些小利益皆可得到;最大的利益是長生不老、永遠不死。這些皆是自性本具的功德利益。佛法不能不學的理由在此,所以一定要認真修。普賢菩薩這句話使我們認清自性功德不可思議。

  普賢菩薩又告訴我們說:想要證得自性功德,應當要修十種廣大行願,那麼,自性功德就圓滿現前。淨宗學會行門五個科目最後一科是十大願王。十大願王是第五層樓,是圓滿的尖端。第五層建在第四層的上面,第四層是菩薩六度,第叁層是戒定慧叁學,第二層是六和敬,第一層是叁福。叁福是基礎。只要依照此法努力修學,在一生當中,就能達到圓滿的境界。

  ◎第一願:禮敬諸佛

  善財白言:大聖!雲何禮敬,乃至回向?

  普賢菩薩,告善財言:善男子!言禮敬諸佛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叁世,一切佛刹,極微塵數,諸佛世尊。我以普賢行願力故,深心信解,如對目前。悉以清淨身語意業,常修禮敬。一一佛所,皆現不可說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身;一一身,遍禮不可說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佛。虛空界盡,我禮乃盡;以虛空界不可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如是乃至衆生界盡,衆生業盡,衆生煩惱盡,我禮乃盡;而衆生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就是孝敬;孝敬做到究竟圓滿,就是禮敬諸佛。佛在大乘戒經裏明白開示:“孝順父母師僧,孝順一切衆生,孝名爲戒。”大乘戒律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孝”字屬會意字,上面是老,下面是子,合在一起是孝。孝裏頭沒有代溝,老一代與下一代是一體。老一代之上還有老一代,過去無始;下一代之下還有下一代,未來無終。無始無終是一個整體。由豎的方面看,祖先跟後世的子孫是一體。由橫的方面看,兄弟、親戚、朋友、兄弟的兄弟、親戚的親戚、朋友的朋友,橫遍十方。豎窮叁際,橫遍十方,就是法界的全體。“孝”字是個符號,代表法界全體。唯有成佛,才能把孝道盡到圓滿。我們爲什麼要學佛?我們要盡圓滿的孝道,知道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因此,禮敬諸佛,普賢菩薩自己說,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一願才能做得圓滿。普賢菩薩是十方世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一個代表人物。普賢菩薩尚且如是,何況我們呢?我們要想盡圓滿的孝道,只有跟著普賢菩薩走;不跟著走,自己想成佛,是沒指望的。佛在經上講,從初發心至成佛,叁大阿僧祇劫;我們過去生中修了無量阿僧祇劫,爲什麼成不了佛?因爲煩惱沒斷,生生世世搞六道輪回。我從華嚴經認識淨土,知道華嚴到最後是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才死心塌地念佛求生極樂世界,普賢菩薩度了我。

  禮敬諸佛,諸佛指誰呢?佛明白開示:“一切衆生本來成佛。”凡是衆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叫做衆生。我們想想,哪一法不是衆緣和合而生的?只有虛空不是衆緣和合而生。我們的身體、毛巾、講堂,皆是衆緣和合而生,皆名衆生。華嚴經上還有一句重要的話:“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情是有情衆生,指動物、十法界的有情衆生。無情是無情衆生,指植物、礦物。同圓種智是成佛。有情衆生會修行、會念佛、會成佛,無情衆生怎麼能成佛呢?毛巾、桌椅,它們幾時成佛?今天,我們在行願品得到這個消息,有情衆生是諸佛,無情衆生也是諸佛。無情衆生什麼時候成佛呢?依報隨著正報轉。我們成佛的那一天,會發現山河大地、一切草木、微塵,統統成佛了,這是成佛的現象。如果某一天,覺得自己已成佛了,認爲別人都還沒成佛,說老實話,你是在作夢、是在打妄想,決定沒有成佛。華嚴經所說,完全是佛與大菩薩們的現量境界,眼前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完全是事實真相,不是凡夫境界。

  這個法門怎麼學習呢?這個法門是法身大士所修,我們是凡夫,一品煩惱也沒斷,我們能修嗎?能。佛門博士班的教科書,我們幼稚園小小班也能適用,很奇妙。佛教經典不可思議,是圓融的經典。初學的課本就是成佛的經典。這個法門從恭敬學起。以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恭敬心,看待一切人,這是禮敬諸佛。我對佛菩薩非常恭敬,對別人則差一點,就不是普賢行。普賢行是平等行。我們每天早課以最虔誠恭敬的心禮佛,然後用這種心來對待人。無論對待父母、家親眷屬、朋友、同事、社會上一切善人惡人,統統用一個真誠清淨平等恭敬心來對待,這是普賢行。除了人,也要用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恭敬心對待一切萬物。毛巾是諸佛,毛巾使用完不能揉成一團亂丟,要洗淨晾幹疊好,這是對它的恭敬。桌椅也是諸佛,要擦幹淨擺整齊,這是對它的恭敬。對事,任何事情承擔了,就要盡心盡力做圓滿,這是對事之恭敬,不可敷衍塞責,不可互相推讓。

  這法門難,不易修。原本是等覺菩薩修的,我們是幼稚園小小班。要勉勵自己,雖達不到圓滿,學一分就得一分利益。利益之大,不可思議。舉個例:能用真誠、清淨、平等、恭敬心對待人事物,你永遠不生煩惱,心裏快樂無比,馬上得到幸福快樂。你今天爲什麼不幸福不快樂?因爲你心中分別這是好人、那是壞人,一天到晚分別執著,煩惱妄想不斷,你怎麼會快樂幸福?要想修快樂幸福,普賢行是最有效最快速的。你不妨試試,把心量拓開。只要你真正發心,普賢菩薩會加持你。經上言:“我以普賢行願力故,深心信解,如對目前。”普賢菩薩神力加持,我們努力點,勉強點,也能做到幾成。

  “悉以清淨身語意業,常修禮敬。”禮是禮貌、禮節。不但對人要有禮,對物對事也要有禮。心要至誠恭敬,外表要合乎禮節。清淨心就是真心,清淨心裏沒有是非人我、分別執著。菩薩用清淨心常修禮敬,不間斷。

  佛法修學成敗關鍵在耐心,有許多人開始發心時很勇猛,過了幾天就退心。如果能保持初心不退轉,沒有一個不在一生成佛。普賢菩薩在此做榜樣,勸勉我們要保持初心。他說:“虛空界盡,我禮乃盡。”虛空界不可盡,我們發願修普賢大行,就不能退轉。又說:“衆生界盡,衆生業盡,衆生煩惱盡,我禮乃盡。”世界人口天天增長,衆生界不盡。衆生煩惱也一天比一天多。唯有學佛得力者,煩惱會減少;煩惱少,智慧就增長。衆生煩惱不可盡,我們效法普賢菩薩的禮敬,當然也沒有窮盡之日。

  普賢菩薩更勉勵我們要:“念念相續,無有間斷。”這是做功夫的秘訣。念佛者,做到這兩句,叁個月至半年的時間,念佛功夫就得力,決定可以得到功夫成片。這兩句與大勢至菩薩在楞嚴會上講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意思完全相同。“身語意業,無有疲厭”:身,是要去做的,我們見到人要有禮貌;言語有分寸;心要真正清淨平等恭敬。普賢菩薩用的是清淨心,所以不疲倦不厭煩;我們用的是分別心、染汙心,時間長就疲倦。日常工作用清淨心、歡喜心、利益衆生的心去做,工作量雖多且繁重,也不覺疲倦厭煩了,這就是普賢行修學的功夫你得了幾分利益。

  普賢菩薩廣大的境界,這是與其他菩薩行不相同的地方。普賢行是稱性之行。真如本性非常廣大,佛常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普賢行每一個行願都與自性相應,所以每一行願都包含虛空法界。普賢菩薩不但心地真誠清淨平等慈悲,而且是無量的廣大,這樣的心來修行,這個行門就叫做普賢行。

  ◎第二願:稱贊如來

  複次!善男子!言稱贊如來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叁世,一切刹土,所有極微;一一塵中,皆有一切世間極微塵數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薩海會圍繞。我當悉以甚深勝解,現前知見。各以出過辯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無盡音聲海;一一音聲,出一切言辭海;稱揚贊歎,一切如來諸功德海。窮未來際,相續不斷;盡于法界,無不周遍。如是虛空界盡,衆生界盡,衆生業盡,衆生煩惱盡,我贊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贊歎,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如來與諸佛有什麼不一樣?爲什麼不說稱贊諸佛?諸佛與如來是有差別的。經上講佛、諸佛,都是從相上說、從事上說;講如來,是從性(本性)上說。在事相上,我們要平等恭敬,沒有分別執著。佛菩薩,我們尊敬祂;凡夫、鬼神,我們也尊敬,尊敬之心與禮貌,與尊敬諸佛沒有兩樣;乃至于敬物敬事都沒有差別,這叫禮敬諸佛。稱贊就不一樣。禮敬是無條件的,稱贊是有條件的。惡人作惡事,不能稱贊他事情做得好。殺生與偷盜也不能稱贊。殺生與偷盜的人,我們要禮敬,但是他們做的事,我們不能稱贊。稱贊是有條件的,必須他的善行與自性相應;與自性不相應,我們禮敬而不稱贊。這種修行方法,在善財童子五十叁參裏看到。五十叁位善知識示現在各行各業中。有些行業值得贊歎,有些行業不能贊歎。善財童子禮敬五十叁位善知識,頂禮叁拜,右繞叁匝,跟對佛的恭敬態度完全相同,並贊歎他們;但是,其中叁個人,只對他們平等禮敬頂禮而沒有贊歎。勝熱婆羅門代表愚癡;甘露火王脾氣大,代表嗔恚;伐蘇蜜多女是妓女,代表貪愛。貪嗔癡是叁毒煩惱,善財沒有贊歎。稱贊是贊…

《普賢大士行願的啓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