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普賢大士行願的啓示▪P4

  ..續本文上一頁美,他的言行值得我們效法,可以作我們的榜樣,這才得到大衆的贊歎。言行不值得大家效法,就不能贊歎。

  普賢菩薩的稱贊是稱性的,不同于平常的贊美;因爲用心不相同,目的不相同,境界也不相同,如同佛之互相贊歎。主伴含融,一切諸佛也彼此互相贊歎。阿彌陀經原題是“一切諸佛所護念經”。一切諸佛沒有不講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講經就是贊歎阿彌陀佛,贊歎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同樣的道理,阿彌陀佛也贊歎十方一切諸佛如來。

  佛法裏常講總持法門,總持是掌握住總綱領。總持的贊歎,言語很簡單,意思跟講經一樣圓滿。總持的贊歎,就是執持名號。釋迦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都在“阿彌陀佛”這一句佛號裏。念這句佛號,就把世尊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統統都念完,簡單方便,這才知道名號有這樣大的功德。念阿彌陀佛,就是稱贊如來。

  稱贊如來還有一層非常深的意思。如來是講真如本性。一切諸佛的真如本性,跟我們自己的真如本性,是一不是二。稱贊如來就是稱贊自己真如本性的性德。阿彌陀佛是我們自己,西方極樂世界也是我們自己,所謂“自性彌陀,唯心淨土。”自性就是如來,唯心也是如來。念佛是最標准的稱贊如來。念無量壽經、阿彌陀經,乃至于讀誦一切大乘經典,都是稱贊如來。我們以真誠清淨無比廣大之心稱念讀誦,就與這一願相應。

  稱贊,要想達到圓滿不容易,雖不易,我們要努力,做到一分得一分的好處。真正發心修學,能得普賢菩薩、彌陀如來、一切諸佛的加持。學佛不僅自己得到修學的真實利益,爲了報佛恩、父母恩、師長恩、一切衆生恩,要把真實的好處普遍推薦介紹給大家。推薦介紹就是稱贊如來。舉辦法會講演經典是稱贊,勸人念佛是稱贊,乃至于任何時間場地,我們合掌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都是稱贊。如是稱贊,得佛威神加持,我們現前的感應是辯才。從前不善言辭,現在很會說話,這是佛力加持。還有一個事實,是我的體驗:佛法經典(善法)我很會說,惡法一句也不會說;善法有辯才,惡法沒有辯才。

  境界之廣也跟前一願一樣。普賢菩薩說:“稱揚贊歎,一切如來諸功德海。窮未來際,相續不斷;盡于法界,無不周遍。”我們能做到嗎?這個事實,隨著我們的心量。就好像無線電波一樣,只要沒有高山障礙,電波發射出去,距離就無量無邊;如果當中有障礙,電波就被阻隔。我們的心也是如此,心裏有分別、有執著、有煩惱,就是高山,稱揚的音波就有了障礙、有了範圍,不能盡虛空遍法界。假如你的心很清淨,沒有分別執著、沒有妄想,你稱贊的功德,確實是盡虛空遍法界。由此可知,真正的關鍵在一心;用叁心,就障礙重重,不能周遍。佛告訴我們,權教菩薩、聲聞、緣覺、六道凡夫,都是用八識。八識歸納起來,就是叁心二意。叁心是阿賴耶識、末那識、第六識。二意是指末那識(意根)與第六識(意識)。不用叁心二意,則用的是真如本性;只要用真心本性,決定周遍法界。交光大師注楞嚴正脈,根據經義,教我們“舍識用根”。舍識,在日常生活中,見色聞聲,不要用八識,要用真性。凡夫眼睛見是用眼識見,耳朵聽是用耳識聽,用六識;他教我們用見性見、用聞性聞,這樣一轉過來,馬上就成佛了。舍識,用根中之性;根中之性是真的,不是虛妄的。大師提倡得好,確實是世尊講楞嚴的本意,沒有曲解。交光大師在序文裏說一段故事,值得我們警惕、學習。交光大師生一場大病,阿彌陀佛來接引他往生。念佛功夫不錯,佛來接引。他忽然想到,楞嚴經自古以來的注解,都沒有說出佛的本意。他向阿彌陀佛告假,想留在世間把楞嚴重新注解,注解好了再去。阿彌陀佛點頭准假,他的病就好了。這也是生死自在、來去自由。所以,稱贊的音聲能不能周遍法界,看我們用的是什麼心。古大德告訴我們,學佛的兩大原則:1、聽經要“消歸自性”,聽了之後要與自性相應,絕不是一面聽一面胡思亂想。2、修行,不管念佛持咒參禅,八萬四千法門,要在“轉識成智”;也就是說,不用八識,不用叁心二意,要用真性,用六根的根性。

  “虛空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贊歎,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菩薩教我們要一心稱念;不間斷、不夾雜、不懷疑,修學這個法門。“身語意業,無有疲厭。”沒有疲倦厭煩。用功如果得力如法,確實是不疲不厭。有同修念佛得力,一句佛號把睡眠念掉,疲勞也念掉,念得身心自在,快樂無比。真正念佛人,越念精神越好、身體越好。我們的身體,因爲有妄想、執著、煩惱,體質發生變化,變成不正常、有毛病。今天,地球受到環境汙染,生態失去平衡,地球生病,也不正常了。臭氧層破洞,天也不正常。身體有病,改變體質,恢複自然就正常了。什麼是自然?心裏沒有事是自然。心裏本來沒有事,六祖大師雲:“本來無一物。”本來無一物,就是自然的。如果你心清淨了,沒有一物,你的身就恢複自然,體質細胞重新組織成非常正常,身體就健康、就不會生病,會長壽。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個個無量壽,個個長生不老,原因在于他永遠保持自然。要改變體質,唯有修清淨心。世間講究醫藥、進補,是靠不住的。性情溫和善良的人,不容易生病;脾氣暴躁、性情不好的人,常有病痛。知道事實真相,就曉得怎麼做法。身語意業無有疲厭是修學的要領,也是真正的功夫,要努力學習。

  ◎第叁願:廣修供養

  複次,善男子!言廣修供養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叁世,一切佛刹,極微塵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極微塵數佛;一一佛所,種種菩薩海會圍繞。我以普賢行願力故,起深信解,現前知見。悉以上妙諸供養具,而爲供養。所謂:華雲、鬘雲、天音樂雲、天傘蓋雲、天衣服雲,天種種香:塗香、燒香、末香。如是等雲,一一量如須彌山王。燃種種燈:酥燈、油燈、諸香油燈。一一燈柱,如須彌山;一一燈油,如大海水。以如是等諸供養具,常爲供養。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衆生供養、攝受衆生供養、代衆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舍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善男子!如前供養無量功德,比法供養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羅分、算分、數分、喻分、優波足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諸如來尊重法故;以如說行,出生諸佛故。若諸菩薩,行法供養,則得成就供養如來。如是修行,是真供養故。此廣大最勝供養,虛空界盡,衆生界盡,衆生業盡,衆生煩惱盡,我供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煩惱不可盡故,我此供養亦無有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供養是修福。人不能沒有福;沒有福,日子過得清苦。有福報,你的生活就會過得非常自在,非常快樂幸福。福報從哪裏來?福報是從修布施供養當中得來的。大乘菩薩六度,第一個是布施。普賢菩薩的布施叫供養。普賢菩薩布施的心真誠、清淨、廣大、平等,這樣的心修布施,叫做供養。沒有這種心,叫做布施。布施的福報小,供養的福報大;因爲布施的心量小,供養的心量太大了。福報隨著心量成比例,心量大福報就大。

  福報有很多種,佛在經上歸納爲叁大類:1、財富。2、聰明智慧。3、健康長壽。長壽且健康,不須別人照顧,是真正的福報。佛告訴我們,叁種福報是果報,不修因,你怎麼會得到果報?“財布施”得財富。世間大富貴人家,命好、走運,做什麼都賺錢;你去做就不賺錢、賠本。實在講,不是機會、不是好命、也不是聰明智慧,是他過去生中修的因,這一生當中他應當得這個果報。以自己的財物布施供養,你的財富的果報永遠享受不盡。現代,指望兒女養老是靠不住的。世間人以爲身邊存點錢財才靠得住,萬一遇到意外災害,如火燒、大水漂、被盜賊偷,錢財丟掉,你怎麼辦?還是不可靠。存在銀行也不可靠,銀行也會倒閉。最可靠的是修布施,把財富布施供養一切大衆,這種儲蓄靠得住。自己需要時,有別人布施給你、供養你。很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認爲不保險,不敢做。不敢做就是不信佛,因爲布施得財富是佛說的。有錢就布施,布施得幹幹淨淨,心裏就真快樂,到時候“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想什麼,東西就來。我二十六歲學佛。章嘉大師告訴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是真的,但是要會修,要知道修因,你不要害怕,要相信佛,佛不欺騙我們。”我聽老師的話,生活非常節儉,省下的錢布施,用來放生、救濟貧病者醫藥費,多余的錢買書。一直到現在,還是這樣布施。前年在美國德州,同修們想在那裏建道場,是好事,但是我身上沒錢。念頭一動,不到叁個月,有很多人送錢來,建佛堂的錢居然有了。那個房子是佛菩薩建的。錢財若是用在弘法利生,是最適當的。我學佛,聽老師的話,依教奉行四十年,我自己得到的感應,真的是有願必成。福一定要種在福田上,弘法利生是福田。我的錢都用在印經。“法布施”:有機緣,把自己修學的理論方法,所得到的好處,向大家報告,讓大家也依照這個理論方法修學,這叫法布施。最近幾年,我到全世界各地講經,普遍介紹淨土宗,這是法布施。“無畏布施”:衆生心裏有疑惑、有恐怖、有困難,我們有能力幫助他解決,使他心理得到平安,身得到安穩,這一類的幫助,叫做無畏布施。修財布施得財富,修法布施得聰明智慧,修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叁種果報我們都要,則叁種布施要認真修學,才能得殊勝果報。若不修因,每天求佛菩薩,供養香花水果,巴結佛菩薩保佑,給你這些福報,是沒有這回事的。佛菩薩教我們修因,修因得果。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一般人只曉得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不曉得果報裏還有圓融,那就是專心修法布施。有智慧,你不會貧窮;有智慧,你一定會調身調心,就會得到健康長壽。由此可知,世間最寶貴的…

《普賢大士行願的啓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