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师劝人学佛从华严经疏钞入门。可惜现代人文言文底子不好,看不懂华严经疏钞。无量寿经浅显易懂,对于现代人来讲,非常契机。今天,我劝诸位常随佛学,是学阿弥陀佛,依无量寿经的教训修学。无量寿经,要常常念,要念得很熟。念佛念经,是把妄念念掉,不造六道轮回之业。经典念熟了,日常生活中,起心动念会想到经典上的教训。我这个念头该不该动?我这个话该不该说?我这桩事该不该做?阿弥陀佛的教训,认真修学,日久天长,你自然就改变了。凡夫的心,凡夫的习气,渐渐少了,阿弥陀佛这个习气渐渐深了,与佛就接近了。经典不熟,我们起心动念没有标准;念熟,才能常随佛学。
佛的发心要学,佛的修持要学,佛的证果要学,佛的弘法利生要学,样样都要向他学习。乃至于八相成道,我们也要学习。八相成道是演戏,表演给一切众生看,不但有言教,还有身教。学阿弥陀佛,就是学十方三世一切佛,因为佛佛道同,一即是多,多耶是一。知道这个道理,我们的心就很安了,心安理得,没有怀疑,没有忧虑,以真诚恭敬心来学习。
◎第九愿:恒顺众生
复次,善男子!言恒顺众生者:谓尽法界、虚空界,十方刹海,所有众生,种种差别,所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或有依于地水火风而生住者;或有依空,及诸卉木而生住者;种种生类、种种色身、种种形状、种种相貌、种种寿量、种种族类、种种名号、种种心性、种种知见、种种欲乐、种种意行、种种威仪、种种衣服、种种饮食,处于种种村营聚落、城邑宫殿;乃至一切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如是等类,我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闇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何以故?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解。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菩萨如是随顺众生。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顺,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第八愿是回向菩提,恒顺众生就是回向众生,第十愿是回向法界。佛在大经里教我们要将修学功德回向三处——菩提、众生、法界。为什么要回向?凡夫不能成佛成菩萨,在于我执太重,起心动念只想到自己;因此,我们无量劫以来,生生世世的修行,连初果都证不得。佛陀教我们回向的法门,就是要把我执打破,使我们起心动念不想自己,起心动念不为自己,为菩提、为众生、为法界,心量就拓开了。唯有心量拓开,妄心破掉,真心现前,这才能超越三界,这才能成佛成菩萨,所以回向法门非常重要。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这是平常念佛、念经、讲经完,所念的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这一句是回向法界。“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这是回向众生。佛法念念不忘孝敬。四恩:第一是父母恩。佛法学不好,是不孝。上台讲经者,不好好讲,讲错了,则是对父母不孝、对老师不敬。在台下听讲者,不仔细听,也是不孝不敬。第二是老师恩。佛是我们的老师,要报老师恩。第三是国家恩。国家治理得好,人人能守法,人人能行善,大家安居乐业,这是政府的恩德。第四是众生恩,即人民的恩德。我们穿衣吃饭,生活一切所需,要依赖社会大众,社会大众彼此互相有恩德。下济三涂苦:济是救济、超度,三涂是地狱、饿鬼、畜生。我们认真修学,就有能力帮助他们离苦得乐。“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这是回向菩提。回向偈八句,三种回向具足。念回向偈,要从内心真正发愿,心口相应,功德无量无边。末后结归极乐世界:“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此八句非常圆满。
普贤云:“所有众生,种种差别。”此地讲九法界的有情众生。种种生类:生类有四种不同,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种种色身:身体颜色不一样;把范围缩小到人类,肤色不一样,有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种种形状:哪一种族,哪一国家的人,我们一看就知道,中国人是中国人的样子,印度人是印度人的样子。种种相貌:相貌不相同。种种寿量:有的长寿、有的短命。种族不相同,名号不相同,心里想的不一样,见解不相同,思想不相同,爱好不相同,乃至于生活起居习惯不相同,饮食也不相同。菩萨教我们:“我皆于彼,随顺而转。”对于种种不相同的众生,统统要随顺。怎么随顺?要能忍。你不能忍受,就不能随顺。常随佛学,著重布施,佛是什么都放得下,六度里学个舍;恒顺众生,在六度里,学忍辱。我样样能忍,能忍就能顺。能顺众生,众生就欢喜。特别是学佛的人,若不能忍耐,会被人见笑。举最浅显的例子:入境随俗。你吃什么,我跟著吃什么;不要我喜欢吃什么,你替我做什么,增加人家的麻烦。要顺众生。我喜欢睡硬铺,到此地,人家给你弹簧软铺,你也要忍受,不能要求别人为你换床铺。礼节、应酬,统统要随顺。对人要以孝敬之心来随顺;随顺一切人,就像随顺父母一样。敬一切众生,就像敬老师一样。修行一定是在广大种种不同的群众当中,修自己的清净心。极不清净环境里,我心清净,功夫就成就了。而不是到深山里修行,环境清净,心里还胡思乱想,心不清净啊!清净心要在红尘里修。平等心,要在极不平等的境界里修。怨亲平等,则没有一样不平等。所以,冤家是善知识、好老师,你在他那儿得平等。这种修行,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历事炼心,要经历种种不同的事物、种种不同的人事,在这里面真正修到清净平等。清净平等得到,菩萨六度就圆满了;六度是因,清净平等觉是果报。
要把一切众生看作诸佛、看作菩萨。佛眼睛里看一切众生都是佛。佛成佛时说,他所看到的大地众生,同成佛道。也就是华严经所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没有一样不是佛。凡夫眼里看到佛菩萨也是凡夫。法界里有没有佛?有没有凡夫?没有啊!无佛无凡夫,法界是平等的。为什么会有差别?是因为你的心想不平等,所以平等的法界变成差别的法界。平等法界是真的;差别法界是假的,是妄心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学佛就是要把差别甩掉,则平等真境界现前。普贤十愿能帮助我们达到究竟圆满的境界。在平等法界里见到差别,这是诸佛菩萨大慈大悲度化众生,是度他圆满;在差别法界里见到平等,这是自己修行证果,是自度圆满。
对于一切苦难的众生,我们要尽心尽力帮助他。苦难从哪里来的?不把病根找到,你没有办法彻底帮助他。所有一切苦难众生,苦难的来源都是迷惑颠倒。换句话说,对人对事对物,想错、看错、做错。六道众生就是这个错误浅深广狭程度不同而变出六道。人天,想法看法错误浅一点,畜生饿鬼想法错误深一点,地狱众生则想法完全错误。要靠佛陀教育,才能教众生恢复正知正见,对于宇宙人生一切事理,有正确的想法看法。要想帮助苦难众生,一定要帮助他破迷开悟;换句话说,要把佛陀的教育介绍给他,帮助他来修学,他的问题自然解决。
在家居士做工做生意赚钱,能不能想到要多做点好事?要做大好事——弘法利生。怎么做法?印经书、印劝善规过的书、拷贝讲经录音带录影带送人,这些好事一定要做,这是弘法利生。也可以用公司行号名义印书,在录音带录影带上打上公司的广告,到处结缘,也等于替公司作宣传广告,生意必定更兴隆。把讲经录音带录影带,放在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使许许多多人打开电视机收音机,就能听到讲经说法,功德更大。不一定是有钱的人,功德才能做得大,没钱的就不能修大功德,那就错了。佛门修功德是讲心,只要尽心尽力,功德就大;心力没尽到,功德就小。圆满的大功德,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修的,都可以圆满成就的,这叫大慈悲心,这叫真正恒顺众生。真正帮助众生解决一切苦难,必须依靠佛陀教育。
普贤行的特色,就是一一行愿皆建立在清净平等真诚广大恭敬的基础上,这是跟一般菩萨行不相同的地方。菩萨能够平等的饶益一切众生,就是因为他能够随顺。随顺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中国人讲孝道,孝字下面加一顺字,不顺则是不孝。要有高度的智慧、真正的慈悲,才真正能够顺一切众生。
普贤菩萨又告诉我们:“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佛说过,一切众生本来成佛;由此可知,恒顺众生,确确实实是随顺供养诸佛。将礼敬诸佛这个心、这种态度,用来随顺一切众生,这是很了不起的,这是修行到家。若是修行不到家,他有分别心、执著心。那是佛,那是菩萨,我要恭敬;这是凡夫、坏人,我还要恭敬他吗?一念分别执著,普贤行就失掉,因为平等心没有了。诸佛如来视众生就像父母对于儿女一样,如果能够看到一切众生就像家人一样和睦,佛心里就欢喜。我们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那就是能令一切如来欢喜。佛念念希望看到众生圆成佛道。佛最喜欢看到我们做的一桩事是恒顺众生。
“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
《普贤大士行愿的启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