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故。”这是讲佛的用心与我们不同。我们的用心,第一个念头就想到自己,不会第一个念头想到别人。纵然想到别人,也是跟自己很亲密的人、有关系的人。没有关系的人,不会想到。何况,还有畜生、饿鬼、地狱,你要真正能想到,还会吃众生肉吗?决定不可能。恒顺众生,畜生、饿鬼、地狱也是众生,皆要平等随顺。从这个地方,我们也真正体会到,普贤行难修。我们努力修学,只能学少分,百分之一、百分之二,就算不错;要修百分之五十,我们做不到。佛的用心是平等的慈悲,没有分别。离一切分别执著的慈悲,就叫做大慈大悲。佛对九法界一切有情众生,都起慈悲,从慈悲里生出菩提心,从慈悲里彻底觉悟,觉悟到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这是我们不知道的。如果我们知道,同体大悲心自自然然生起,因为一切众生跟我是一体。既是一体,怎么可能去伤害众生?因为伤害众生就是伤害自己。世间哪有这样愚笨的人,自己会去伤害自己?知道一切众生就是自己,这是诸佛如来所证得的。这个境界很难体会、很难懂。怎么可能一切众生会变成自己!佛在经论里,常用比喻来说法,希望大家从比喻悟入这个境界。譬如作梦,当你梦醒时,梦中的情景还记得很清楚。梦里有自己,也梦到很多人、很多众生,也梦到山河大地,也梦到虚空,梦中境界好像与现前境界相仿佛。梦中的自己不是父母生的。梦中的人、动物、山河大地、虚空,从哪里来的?整个梦境就是你自心变现出来的。这个心不是真心,是妄心,因为真心里没有梦。修行功夫到相当程度,或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就没有梦。一般修行证到阿罗汉果,没有梦。由此可知,梦是妄心。妄心在哪里?真心与妄心,我们都找不到,因为心没有相;但是在作梦时就找到,作梦时,心变成相。梦境就是你的心,你整个的心变成了梦境。梦中所有一切境界都是自己,都是自己心变现出来的境界,除了自己之外,什么都没有。佛在经论上常讲:“全妄即真,全真即妄。”我们透过梦境,细心去体会一下,佛这两句话的意思,多少懂一点。妄是现象。今天摆在我们眼前,山河大地、芸芸众生、动物、植物、矿物,从哪里来的?是我们自性变现出来的。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妄相是我们真如本性迷了以后现出的境界相。永嘉大师说:“梦里明明有六趣(六道轮回),觉后空空无大千。”大彻大悟、圆满成佛,大千世界就没有了,因为真性梦醒。十方世界,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真的假的都不能说,你说是真的,它是假的;你说是假的,它真有这回事情。所以,不要在真的假的上面起疑情,知道事实真相就好。虚空法界是自性变现,一切有情众生也是自己心性变现。佛言:“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就是说这一事实。成佛,才真的知道。所以,佛帮助一切众生,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帮助他开悟,帮助他修行证果。对佛而言,这是他的义务,他应该做的,他不居功,如同慈母照顾小孩,无微不至。你若问佛,为什么这么慈悲普度一切众生?佛会告诉你:“因为他跟我同体。”度他即是度自己。明了事实真相,才知道恒顺众生真正是供养诸佛,能令一切诸佛欢喜。所以,佛是从同体慈悲里生出大菩提心,彻底觉悟;因菩提心,成无上正等正觉。这是诸佛成佛的一条光明大道,我们今天也走这条路,必成佛。
随顺众生,不吃亏。眼前好像吃点亏,其实没有吃亏。能够忍,能够让,能够随缘,成就自己的德行。殊不知,吃亏正是占便宜。世间法,我吃了亏;佛法上,我占了大便宜。世法是障碍佛法的,我们在世法上退一步让一步,佛法上的障碍就去掉一层,就得大自在。无量寿经里,修行的纲领是清净心、平等心。离开一切众生,清净平等到哪里修?没地方修。清净心要在染境里修,平等心要在极不平的境界里修,这才是功夫,这才是真正的受用。哪一天,我们看这个世界,看一切众生,心真正得到平等,则你的大慈悲心现前。要修多久,才能到这境界?因人而异。根利者很快达此境界,根钝者,十年、二十年,也许一生都修不到,原因在放不下。要想真正得到清净平等,一定要看破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世出世间法,只要有一丝毫的贪念,有一丝毫的执著、疑惑,你就放不下。必须看破放下之后,才能以大悲心,随顺一切众生,才能像普贤菩萨所说的,成就供养一切如来。
◎第十愿:普皆回向
复次,善男子!言普皆回向者:从初礼拜,乃至随顺,所有功德,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菩萨如是所修回向,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回向,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这是回向法界,也是把前面九愿归纳起来。从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一直到恒顺众生,所有的功德,统统回向,心里一丝毫都不沾染,这个心才清净。有些人修功德,怕功德被别人拿去,不敢回向,心量小,不会成就的。有些人怕念佛功德回向给别人,自己就没有功德了。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功德:功是自己修行的功夫,德是收获。你有一分功夫,一定有一分收获,别人拿不去的。你想送他,也送不掉。福德则可以送人。譬如:自己的财富可以分一半给人,或者全部给人,人家可以得到享受;房子也可以给人住,他可以得到受用。唯独功德没办法给人。功德是戒定慧。想想,持戒的功德能给人吗?你念佛的功德能给人吗?你修定的功夫能给人吗?没有办法。如果功德可以给人,那我们不必修行了,到时候,佛统统给我们,我们就成佛了。功德是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一定要靠自己,决定不能仰赖别人。
功德是可以回向的。回向对自己而言,是拓开心量,把我们无始劫来执著分别的习气扫干净。我所修的功德,统统不要;我所修的功德,让大家去享。不要功德,功德更大。不但功德丢不掉,福德也丢不掉。你命里有一百万,把一百万统统布施,过几天,一百万又回来。为什么?这是你命里有的。命里有的丢不掉,命里没有的保不住。中国大陆供的财神范蠡,是会赚钱会用钱的模范,有智慧又有福报。春秋战国时,越王勾践有两位帮手,一是范蠡,一是文种。二十年后,越国复兴,灭掉吴国。此时,范蠡认为国王能共患难而不能共富贵,于是改名换姓跑掉。并且留一封信,劝文种也离开,文种不相信,果然没几天,勾践赐他宝剑,要他自杀。范蠡改名为陶朱公,做生意发大财,把财产全部布施,救济苦难贫民。钱财散尽,再做生意,没几年,又发财,也照样散财,三聚三散。此说明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命里有的决定是有;命里没有的,不要强求,是求不到的。命里有的,丢也丢不掉,所以你布施,财富还会再来,而且会来得多一点,好像是利息一样。知道这事实,你才有胆量放心大胆去布施。但是不能存侥幸之心试试看,认为一本万利,一试,财富就没有了。要用真诚的心修布施供养,这是修福。所以,我们修集的功德,回向一切众生,功德也是越回向越大,因为心量大。心量大,功德也转大,一切法随心转。若不回向,念念为自己,心量小,功德也就有限。佛陀教给我们,不管修大的功德或小的功德,乃至于毫发之善,都应当回向菩提、回向众生、回向法界。这是拓展我们的心量,圆满修行的功德。
“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菩萨念念之中,都希望众生常得安乐。一切众生,包括动物,如果我们吃动物、杀害动物,这些动物会平安快乐吗?楞伽经云:真正发心的菩萨,不忍心吃众生肉。佛家虽然没叫你吃长素,只教你不杀生,但是讲到菩萨的大慈大悲,佛说过,不忍吃一切众生肉。梁武帝读到这个经文,深受感动,发心吃长素,在佛门里提倡素食运动。真正存心喜欢看到一切众生平安快乐,你就不会忍心伤害它,更不会忍心吃它。希望一切众生没有病苦。病苦从哪里来的?所有一切病苦,从妄想上来的。把妄想执著丢掉,让身心清净,恢复到自然,则体质改变,一生可以不生病。医学只治标不治本,佛法是从根本上治疗,教你不要打妄想。由此可知,必须把佛法介绍给一切众生,普及社会每一阶层,才能帮助众生真正离开一切病痛。
“欲行恶法,皆悉不成。”他有恶念,想做坏事,菩萨护法神拦住,使他做不成功。“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动一念善心(利益一切众生的心),佛菩萨保佑你。因为与佛心相应,感应道交。若只为自己,只为一家,与佛心不相应。佛心是广大无边际的,你的圈圈画得很小,不能起感应。
“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此经所言恶趣,范围很广。指三恶道、三善道(因六道轮回之故)、阿罗汉、辟支佛(虽有甚深禅定,没有见性)、菩萨(虽见性,没有圆满),皆是恶趣。此经是对等觉菩萨说的,换句话说,十地以下都可以称为恶趣。我们现在不能把标准提得这么高,只要知道三途六道,真的是恶趣,一心一意要在这一生当中超越,这样就好。超越,唯一的途径是带业往生。对于恶趣门径,要关闭。怎么关闭呢?远离它。“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就是劝导众生念佛往生、不退成佛。这就是祖师大德常提醒我们的专修净业。念佛最怕夹杂,若夹杂世间名利、五欲六尘,不能成就。念佛人念很多种经、又要念咒,也是夹杂。最重要的是一门精进。印光大师教我们:专修念佛的人,只要念一部弥陀经,三遍往生咒,再念佛号。其实,功夫都在佛号上。念一部经与三遍往生咒是定心的。我们的心若胡思乱想,念佛号没有感应。若用清净心执持名号,则有感应。假如你的心很清净,没有杂念,没有妄想,则经咒都不…
《普贤大士行愿的启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