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可以说印在我们的八识田中。但离开佛堂即间断,不如持名方便。第三、观想念佛。观经说︰“以我心目,想彼如来。”佛说一切法由心想生。必须依照经上所说的方法、理论、境界去观想,不能有差错,否则就是打妄想。如落日观,睁眼闭眼,太阳均在目前。其次是观地,平坦透明,观成之后,我们的地如琉璃,与世人所见不同,把秽土完全变成净土。但以境细心粗,观想难成,均不如持名。第四、实相念佛。相对的现象都是虚妄的,如生灭、有无、能所、言说、名字、心缘等相,要一律离开,专念自性本具天真佛,这是法身大士的境界。我们有妄心,念念生灭,离不开是非人我。未能证得理一心,念得再好都属于前面三种念佛。圆初住、别初地以上的菩萨才能用实相念佛,明心见性。
佛门所有宗派不外“觉、正、净”,亦即“佛、法、僧”这三个门。禅宗性宗走的是“觉门”。教下如华严、天台、法相(唯识)、律宗都是从“正门”入,均属正知正见。净土与密宗是由“净门”入,修清净心,但净与密不同之处,净宗依十六观经想西方依正庄严与佛的自行化他,无量功德。而密宗观想是观佛菩萨的神通道力,如没有好老师指导,观想错了,容易入魔境。愈高的境界愈不易分辨。佛与魔只在一念之间,凡夫搞不清楚。楞严经说的最清楚,所以将来到法灭时,楞严先灭,因为楞严是照妖镜。
印光大师的小道场只有三间房,一间供佛,只有一尊佛,一杯清水,佛像后面有一个大“死”字,简单就容易放下。以苦为师,对世间毫无留恋。将来佛来接引,走的也潇洒,没有一丝毫舍不得。
莲池大师说,实相不是外面的相,外面的生灭有无都不相干,心里的分别执著碍事,外面的境界离不开。疏钞云︰“实相云者,非必灭除诸相,盖即相而无相也。”佛说了许多法相名词,我们明了其意思就行了,不要执著,亦不要思维,悟多少算多少,不要被佛的法语污染,世间法不染了,而染上佛法,一样的使心不清净。
符按:法师说︰“不要被佛的法语污染,世间法不染了,而染上佛法,一样的使心不清净。”这几句话真的是苦口婆心,同修应恳切遵行。但是不要误会法师的意思,以为佛说的话也不要听。其真意是叫我们专心念佛,如自己的材料不够,勿学其他法门。譬如欲学唯识,须先熟读六经十一论,纵然研究通了,想生到兜率天内院,同弥勒菩萨在一起也不容易,因为他的门槛太高,现在虚云和尚同天台山强镜法师、宝华山圣心和尚、志善和尚、紫柏尊者都在兜率内院,我们那有资格,所以不如念佛,又快捷又稳当。在下年老,来日无多,绝对接受此项开示。但中、青年同修如有空余时间,最好多看些大乘经论。梅光羲居士在本经序文中有云︰“理既未明,信何能深,信尚未坚,而欲使一门深入,不惑他歧,难矣。”年轻人料理俗事,愈简单愈好,不必搞什么应酬、旅行、露营、打麻将、打桥牌,要放下一切,每天至少匀出一小时以上研读大乘经典,深入了解其真实义。念佛生西要靠信愿行三资粮。如对于佛经的精髓奥义有深入之理解,足以增强信心。否则信不真,愿不切,行则难免吊而郎当,可能永远脱不了轮回。听法师上项言论,联想到古大德训示弟子的言行,往往出人意表。如丹霞烧佛,某大德说佛经是擦疮纸。其用意无非教信徒不要执著文字相,不要心外求法,这是祖师们施教的苦心。他们可以如此说如此作,我们可不能学,我们若把佛像佛经都烧了,就要在无间地狱门口排队了。
五、所被根机
疏钞云︰“前三非器,谓无信者,无愿者,无行者。反是皆器。”能信能愿肯念佛者皆能成就。净宗之信与其他宗教之信不同。在达拉斯遇到几位基督教人士,他们认为基督教信上帝,信了就生天堂,与佛教净土宗信佛是一样的。非也,基督教信上帝是信他,我们是先信自己,然后信他。要解说“信生佛不二”。第一先信自己,然后信他。佛是心变的,如心欲作佛自然可以成佛。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能变的是一个心,所变的是十法界。世人想错了,他想人死了变鬼,他的阿赖耶识中常存这种思想,所以死后多入鬼道。本来生佛不二,若不想作佛,则六道很难超越。如想往生西方,必须发愿离开这个娑婆世界。现在科技进步并不是好现象,带来的副作用,为害殊甚。根本原因就是现代人不重视教育。中国古老教育以及佛陀教育均专注于伦理与道德。今天不要伦理道德,遂致社会混乱,此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一旦崩溃,即无法收拾。现在正在加速崩溃中。果真要想办法恢复,收效亦在三十年之后。李老师往生前几天说︰世界已乱,即使佛菩萨来也救不了。这话一点不错,现在一天比一天乱,由电视、报纸可以看到真是五浊恶世。唯一办法就是积善修德,共业中有别业,应知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才能在乱世中幸免于难。若再能依经典之教训,发愿求生净土,乃根本解决之道。更须熟读历史,鉴往知来,尤有助益。
唐朝以后一千多年来很少讲解无量寿经,民国二十一年幸有夏莲居老居士,用数年时间,把五种原译会集成这一最善本的无量寿经。李老师在民国三十九年(一九五垴)讲过一次,只印一千本。五十八年(一九六九)我到台北又印二千本。当时李老师谓时机尚未成熟,未允我讲。等他往生后为纪念他印了一万本。他的眉批简单扼要,重要均标出,至为珍贵。净土法门所被根机,自古以来说法不一。在善导大师以前,古德说上品上生者是四地至七地菩萨,上中品是初地至四地菩萨。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中批判前说,他说:“如来说此十六观法,但为常没众生,不干大小圣也。”又说:“五浊凡夫,但以遇缘有异,致令九品差别。”又云:“其机者,则一切善恶大小凡愚也。”我们知道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他的话应可信赖。又莲池大师弥陀疏钞云︰“明信位初心,有四种机,以礼忏灭罪被初机,以修习止观被中机,以求生净土被上机。初谓业障众生,中谓凡夫二乘,是知净土是大乘菩萨所修矣。”佛家常说,学佛的人分上中下三根。拜佛、拜大悲忏、拜水忏、拜梁皇忏,这是下等根机,参禅修止观以及学教是中等根机,求生净土不但是上等而且是上上根机。礼忏所得的功效只是人天福报,还要持戒精严,才能得人身,否则福报在三途,如土地公、阎罗王、城隍以及外国人养的小宠物,此皆过去生中拜忏的。若兼修五戒十善可得人天身。修禅、学教、学止观很不容易超越三界。倓虚老法师说,他一生中闻得禅定者有之,而参禅开悟者未见过。得禅定并不稀奇,可生四禅天。将来天福享尽,依然堕落,惟净土念佛法门可带业往生,不退成佛,此乃上上根机,为大菩萨所修。
蕅益大师说持名“法门深妙,破尽一切戏论,斩尽一切意见”。“戏论”就是研究讨论,如儿戏开玩笑,没一句真话。念佛念到心地清净,即超越一切法门,你可以说佛四十九年说法均属戏论。只一句佛号就包括一切,其余观心、参话头、机锋对答全叫戏论。念佛法门只有马鸣、龙树、智者、永明可以担当,其余等而下之者未必能竭诚接受。中国八大宗派都由马鸣、龙树传下来的,他们是八宗祖师、古印度大菩萨。智者大师天台宗祖师,永明延寿大师参禅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晚年回过头来专弘净土,成为净土宗第六代祖师,他也是阿弥陀佛再来。此段故事在谛闲的传人宝静法师所著弥陀要解亲闻记中叙述极详。持名一法,至圆至顿,无论什么法门都集中在这一句佛号之中。所以法相宗祖师窥基大师也说念佛法门为“无上大法”。一日至七日成功,为一切经论所无,只要一直念下去,不需要借助于其他方法,自然得到心开。净宗念佛求开悟比禅宗容易,禅宗纯靠自己力量。净宗一下手即得到十方诸佛菩萨之加被护持。听到此法门立时发愿信受奉行就是大菩萨,生到西方即圆证三不退,其智慧德能等于八地以上的大菩萨。现在虽未去而决心必生者,纵不能称为法身大士,亦可称为肉身大士。佛把他自己所修的成佛法门直接传授我们,实为慈悲到了极点。我们为什么发心学此法门,读了无量寿经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在过去生中曾供养过无量无边诸佛如来,其善根福德之深厚,只有佛知道。今生遇到殊胜因缘,当生即可成就。
参禅有工夫能知过去未来,如圆泽法师,晓得来生到那一家投胎,尽量避免,不与未来父母见面。有一天一位同参约其出外参访。走到一处,遇见一位妇人怀孕三年。圆泽对友人说︰我之所以不愿走此水路就是这个道理。三天后你来看我,我会对你一笑。过了三天同参来看此妇,见到小儿,果然见了同参就笑。参禅不能超出三界,如念头一转改为念佛,则生死可了。有人博通经藏,也知道念佛法门之优异,讲弥陀经也讲的头头是道。他劝你往生,但他不肯往生。可见善根福德一点都不能勉强。
六、藏教所摄
佛所讲的经典很多,总分为三大类,即经、律、论三藏。佛经又称为“契经”,“契”者,“上契诸佛所证之理,下契众生可度之机”。经藏主要讲定学,如小本阿弥陀经讲“一心不乱”,大本讲“一向专念”。律藏包括全部戒律,即生活规范。每一地区、每一国家皆有其特殊的风土人情。佛为印度当时当地的四众弟子就衣食住行方面,制定应遵守的生活规范。佛灭后一千年,佛教传到中国,古印度的风俗习惯与中国不同。印度高僧来到中国,把佛陀的教义与中国固有文化及当时生活状况融合在一起,立刻就被中国人接受。举个很明显的例子,印度出家人实行托钵乞食,中国僧人则自炊。衣服采用中国古时服装,也就是海青的式样,以代替印度的僧服。僧众大集会时所穿的袈裟已比印度式的改小。道场建筑采用宫殿式,迎合民众的心理。因中国人崇拜皇帝,皇帝所住皇宫为四方所景仰,寺庙建筑若仿效皇宫,必受群众之敬重。百丈禅师立清规,实乃大规模的修改戒律,亦即生活仪规的现代化。不适用的…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亲闻记(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