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无量寿经讲记 边地疑城 第四十▪P4

  ..续本文上一页所说的教训,那就没有话讲了。你若违背,这一生就不能往生;这一生要决定往生的话,就不能违背经中的教诲。我们在过去生中修学这个法门,不知道经历多少次,为什么没能去得成?痛定思痛,去不成的原因,还是没有真的做到。假如我们真的做到,早就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作菩萨,怎么可能还在这世间。

  过去生生世世之不认真,跟我们今生一样;今生还是不认真,那还是不能往生。一次不能往生,下一次再要遇到这机会,就不知道要隔多少生、多少世,不要梦想来生即能遇到。来生你能得人身吗?能不能有把握再得人身,这是个很大的问题。佛在经上比喻,我们世间人若失人身,再得人身的数量,就像指甲上的土一样;不能得人身,像大地土那么多。

  再想想,为什么不能得人身?人身要“五戒”具足,这一生持戒的功德,至少要打上八十分,来生就不失人身。我们想想“五戒、十善”,我们做到了几成,自己跟自己打个分数,能打几分。许多情况中,不知道自己在犯戒。自己造作罪业,自己不晓得,有的时候还以为自己有功德。你说这怎么得了!所以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事。

  “杀、盗、淫、妄、酒”五条,那一条都不好持。“杀生”,有意无意中伤害多少众生!有意是罪,无意是过。“偷盗”就更不得了!偷盗义为“不予取”。我们今天起心动念,想占人一点便宜,这是盗心。果然占到,就是破戒。起心动念想占国家一点便宜,所犯的罪就更大。国家的税收,我们想办法少缴一点税,逃漏一点税,是得些小便宜,不知这罪过可犯大了。今天什么人愿意守法?做生意的人守法就不能赚钱,守法就要亏本。由此可知,持戒真难。“盗”不是拿著枪作强盗去抢,这条戒行非常的微细。“邪淫”,心里动念就已经犯戒,果报都在地狱。“妄语”就更难持,有意无意中妄语、两舌。“两舌”就是挑拨是非。“绮语”是花言巧语欺骗众生。不得了!比较容易持的是“酒戒”。酒的开缘也很多,只要不喝醉、不乱性,都不构成犯罪,因为它是“遮戒”。遮戒是防范的,它本身没有罪过。但是受了戒,虽然它没有罪,也犯了“戒”。没有受戒的时候,只要不喝醉,不乱性,没有罪过。酒醉乱性,往往会犯前面四种罪过。我们冷静想一想,自己五戒都守不住,来生人身得不到。这问题严重了!

  在此世间,我们好事做得太少,坏事做得太多。我们今天供养三宝,赚十块钱,供养一块钱就不得了。求佛菩萨保佑我赚钱,我来供养你,这是什么心?“贿赂心”。可见我们的用心,真的像《地藏经》上讲的“起心动念无不是罪”。真正觉悟的人不多,迷惑颠倒的人太多。迷什么?误认这世间是真的,是常乐我净,起心动念皆是自私自利,为自己著想打算。真正觉悟的人,晓得这世间没有常乐我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真正看穿了全是假的,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于是私心自然不生。我们应该少替自己想,多替众生想,这是福。不想自己,常想众生,常想佛法,纵然不能往生,来生决不失人天福报。可是几个人不为自己想,几个人懂得少积财、多积德才能来生得人天福报。多积财、少积德,甚至于不积德,还要积罪业,来生果报当然在三途。所以说,来生得人身是相当不容易的事。

  得不到人身,就入恶道。恶道是很容易去,很不容易出来的,必须罪业受完才能出来。佛在经上讲得很详细,出来的时候还有余报,也就是造罪业的恶习气还在,虽得人身,他依然造恶。因此,在人间住几十年,又到恶道去了。大家念《地藏经》就看得很清楚,地藏菩萨所讲的,菩萨辛辛苦苦劝他,他一念回心,得到人身,过不了多久,他又返回恶道。所以,一个人善根深厚,有善的习气,大概前生都是人天善道来的;有劣根性、恶习气的,多半是恶道来的。

  若从恶道出来,以人间的时间来讲,不知经过了多少千年,多少万年,那个时候,这世间不知道还有没有佛法。纵然有佛法,能不能遇到?像现在这世间,妖魔鬼怪的邪法很多,冒充佛法。你遇到的是真佛法,还是假佛法?佛法有无量法门,能不能遇到当生成就的念佛法门?这样想一想,才知道我们这一生遇到净土法门是多么希有,太难得了!遇到了,这一生就有机会成就,有机会永脱轮回,有机会超越三界。问题是你能不能把握住?只要你能依教奉行,这一生决定成就,不再搞轮回。这是一个真正觉悟的人,真正醒过来的人不再迷惑的心态。

  信了之后,就当发愿念佛,断恶修善,将来往生,“皆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后面这段经文,是讲一个具足“信、愿、行”之人的成就。“自然”也就是自在的意思。西方极乐世界距离我们住的地方,虽然是十万亿佛国土这么远,但我们神识的速度非常快,“须臾之顷”,就是刹那之间就到达了。到了西方世界之后,自己的“身相、光明、智慧、功德”跟等觉菩萨们相同,没有两样。“具足成就”,佛在此经说“如诸菩萨”。如果从四十八愿来看,就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菩萨跟佛一样,你跟菩萨一样,也就是跟佛一样。这是说明,极乐世界是平等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境界。

  弥勒当知。彼化生者。智慧胜故。

  这是讲四土九品往生的,都是智慧超胜。智慧超胜就是不怀疑。凡是有疑,即是他业障很重。有业障,他才怀疑。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不怀疑。对佛的智慧德能,对自己的善根,都不怀疑,这是智慧超胜。

  其胎生者。五百岁中。不见三宝。不知菩萨法式。不得修习功德。无因奉事无量寿佛。

  生在边地疑城,他们所受的那些苦难,此处跟我们讲得很清楚,他们是有期限的,最长不超过五百岁。明袁宏道即是念佛往生在边地(《往生传》有记载),他是带著疑惑往生的,生在边地,但是他觉悟得很快,生到边地没多久,他就觉悟,立刻就出离。这是说明,“五百岁”是最大的极限,就看生在边地的时候,觉悟迟速,不是一定五百岁。有的人很快即入品,最晚也不会超过五百岁。这么长的期限,一定会醒悟过来,会消除业障。

  边地的苦处是“不见三宝”,见不到佛、法、僧,“不知菩萨法式”。因为他没有机缘闻法,所以对于菩萨修学的理论方法与仪式都不知道。在边地只有享福,无法做功德,“不得修习功德”。福报就像夜摩天、忉利天一样,他在里面享福,也不能出去,想修福也没机会。因此,我们遇到修福的机会,要好好的掌握,不能轻易把它放过去。有这机会,要认真努力;没有这机会,那是无可奈何。我们心里随喜,看到别人做好事,我们欢喜赞叹。自己有力量,遇到机缘,一定要好好去做。要晓得这种机缘很难得,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遇得到的,不是一生中时时能遇得到的。“无因奉事无量寿佛”。他见不到三宝,当然见不到阿弥陀佛,这是他们的苦处。下面说出原因。

  当知此人。宿世之时。无有智慧。疑惑所致。

  总结归到业障,“疑惑”。这个疑心就是“思惑”里五种根本烦恼,贪、嗔、痴、慢、疑。其他世间的疑惑皆不相干,不碍事;这个疑惑,碍事就大了。“疑”称为根本烦恼,由此可知,原来有这么大的障碍。这不是对一般事理的疑惑,而是对大乘佛法的疑惑,对净宗的疑惑,障碍就更大了。

  

  

《无量寿经讲记 边地疑城 第四十》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