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个来照顾你,你就吃亏上当了。
一定要晓得,“一就是一切,一切就是一”。你要是喜欢念观音菩萨,就一心专念观音菩萨,以此功德回向求生净土也能往生,因为往生的条件是要念专一,念到“一心不乱”。念观世音菩萨可以念到一心不乱,念药师如来也要念到一心不乱。“三辈往生第二十四”,经上讲得很清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一定要念阿弥陀佛,念任何佛菩萨都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是要记住一个原则:“专一”。要念到“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以此持念功德回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即得往生。念到功夫成片,往生“凡圣同居土”;念到事一心不乱,往生“方便有余土”;念到理一心不乱,往生“实报庄严土”。所以,不论念什么经,不论念那一尊佛菩萨,都可以往生。但是,如果不是念《无量寿经》跟《阿弥陀经》,一定要发愿回向才能往生,念念希望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本经“三辈往生”末后一段经文所说的,就是一切修学大乘法门的人往生净土。所以,西方净土法门非常广大,不是专念阿弥陀佛也能往生。这是阿弥陀佛慈悲到了极处。可是三心二意,就不能往生。一定要念到“一心”,要专一。“一”才可贵,二就糟了,落到二、三,功夫就破坏了。
“爱欲”要淡薄,对修行人来讲这是很大的障碍。不但对于世间一切法的爱欲要淡薄,对于佛法也不能贪著,不可以在佛法里生爱欲之想,我们的心才容易得清净。这个修行的原则,经题上都告诉我们:“清净、平等、觉”。
“独生独死,独去独来”。人在六道轮回,真的是孤独。人死之后,实在非常孤独。人在临命终时,还没有断气,见到许多鬼魂,都是他的家亲眷属,他所说的都是已经过世的人。看到那一个人在门口,或者几个人一道来看他,其实来的并不是家亲眷属,是他的冤亲债主变化成家亲眷属的样子来诱惑他,他就跟著去了。跟去之后,他一变脸,就对你报复。这种境界在《地藏经》上讲得很清楚。
同样的道理,念佛人无论念那一尊佛,无论念那一尊菩萨,临命终时往生净土,一定是阿弥陀佛来接引。平常念药师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到临命终时药师佛来接引,决定不能去!因为你的目标是西方极乐世界,药师佛现前与愿心不相应,一定要阿弥陀佛来,才可以跟他去。念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来接引可以,因为观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观音、势至都没有问题,其他菩萨来接引也不相应。
华府的周广大居士,他念了一天一夜,地藏菩萨出现了,不能跟他去。这就是我们求那个法门,与那个法门一定要相应;不相应的不能跟他走。临命终时家亲眷属来接引,都是非常危险的,不是真的,是假的!这要特别留意。
要晓得除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外,在六道里始终是孤独的。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不孤独,因为家亲眷属、朋友太多了。过去生中的父母、师长、同学道友、家亲眷属念佛已经往生在西方,他们跟弥陀同来接引你。凡是跟阿弥陀佛同来接引你的诸上善人,都是与你有关系的,没有关系的不会跟佛来接引你。一见面介绍,我是你那一生那一世的夫妇、兄弟、姊妹、好朋友、同参道友。一说,宿命、天眼种种本能一时恢复,想起来都认识。原来在净土中,亲戚、朋友这么多,应接不暇!要是不到西方极乐世界,六道里真正是孤独。净土中那些诸上善人是先我往生的;我们是不老实,不肯依教修行,所以搞到现在还堕落轮回。这一生能往生,先往生的亲友都来接引你,一见面都认识。不论是那一生,不论是那一道的,都认识。这才晓得,西方极乐世界是非去不可,那个地方等著欢迎我们的人很多。
“苦乐自当,无有代者”。这是事实,各人造的业自己要受果报,什么人都不能代替。譬如楞严会上阿难遭受的劫难。阿难本来就想得很天真,他是释迦牟尼佛最小的堂弟(释迦牟尼佛是大哥,最喜欢他的),以为自己有一点业障没有什么关系,将来大哥一定替他承当;那里晓得自己还要遭难。这才知道苦乐自受,佛也没有办法代他承受。各人造各人受,谁都代替不了。如果罪福是能代替的,我们就不需要自己修福,造作罪业没有关系。佛菩萨要是不代替我们承受,把一切众生的罪业都承当过去,就不是大慈大悲。这实在是众生的妄想,事实是没有办法代替!经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佛不能代我们受苦,我们怎能代替别人?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自己必须负责。不能不谨慎,不能不小心。
善恶变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会见无期。
六道众生起惑、造业、受报,“善恶变化”太快、太大,而且这个变化往往是自己不能控制,不能觉察。正因为如此,佛教诫我们,人在临终后八小时不要去碰他,就是因为“善恶变化,追逐所生”的道理。
一生念佛的人,如果念佛功夫真正得力,决定往生,自然无所谓。因为“往生”是见佛随佛去而舍弃此身,没有中阴。经云,若生天也没有中阴,这是福报很大,一断气就生到天上去了。堕阿鼻地狱、五无间地狱,也没有中阴,一断气就堕入地狱。除这三种人之外,都有中阴。“中阴”是虽然断气,他的神识(中国人讲灵魂)还没走,在这个时候碰他,他会生烦恼,他感觉非常疼痛。假如他此时生起嗔恚,就会堕恶道。诸位晓得,贪爱堕饿鬼;嗔恚堕地狱;愚痴堕畜生。所以,人在临命终时最好是为他助念,不要动他,不要碰他,这是最安全的方法。因为在这个时候“善恶变化”最大,不是他自己控制得了的,这是最危险的时候。六道轮回,到那一道去,就看这一刹那的念头。
学佛的人过世时,最好与家亲眷属隔离,因为怕他生起贪爱之心,怕他见到自己家亲眷属生起爱恋,那就麻烦了!所以隔离,找一些学佛的同修来帮他助念,至少等到八个小时之后,家亲眷属再进来。这是妥善的方法,但是世间许多人不懂,觉得这样作法不近人情,皆是不晓得事实真相,也是很为难的一桩事。必须家人都懂一点佛法的道理,彼此能合作,这才好。
“道路不同,会见无期”,就是六道轮回。一入轮回,改头换面,再遇到不容易。纵然遇到,都不认识了。所以,佛在此地劝勉我们:
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我们现在身体很健康、很强壮的时候,应该努力断恶修善,不要再等待。有些人说,学佛是老年退休以后的事,现在正是年轻有为,学什么佛!等到退休后再来学佛。但是很多人还没等到退休就死了。跟他提学佛,他也说学佛好,并不反对,自以为时候还没到,有很多事情还没了。实在讲,事情还没了,他的寿命已经没了。
佛在此劝勉我们,今天有健康的身体,就应当努力修学。一定要把握机会,决定不能让光阴空过。这是非常重要的!佛在本经苦口婆心劝导众生,真是一而再,再而三,一再重复劝导我们,真是慈悲到了极处。
世人善恶自不能见。吉凶祸福。竞各作之。身愚神闇。转受余教。颠倒相续。无常根本。
佛教要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前面四句是告诉我们贪、嗔、痴的“痴”。愚痴的祸害很深、很重,果报也非常可怕。人为什么会造恶?追究其根本的原因就是“愚痴”。愚痴是对于事理的真相不清楚,就是感情用事、意气用事,失去理性。所以佛在此地讲,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世间人自己都见不到。我们很冷静观察现前的社会,无论是中国或外国,确实有此现象存在,往往是非善恶颠倒。把恶的以为是善,善的以为是恶,这就是愚痴。
“吉凶祸福”是说果报。作善一定得福报,得的一定是吉、是福。造作恶业的,得的一定是凶、是祸害。这是一定的道理。可是世间人不明了事实真相,就“竞各作之”。不但做,而且竞争造恶,果报就不堪设想。是非颠倒,愚痴造罪也不是没有因缘的,还是有个根本。
“身愚神闇”。“身愚”是指造作恶业。最重要的根本因素就是“神闇”。“神”就是精神;“闇”是昏闇。就是我们讲的愚痴,没有智慧。这样的人点都点不醒,学佛学了几天,又改变主意去学别的宗教、别的法门了。
“转受余教,颠倒相续”,这就是真假、邪正、是非、没有能力辨别。教育、宗教里,佛法确实是第一善。有机缘遇到是大幸,特别是这一部经典,这一个法门,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如果不是过去生中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因缘,这一生是决定遇不到的;纵然遇到了也不能生起决定的信心。听到别人讲异法,他的念头就改变,就转了,这就是“转受余教”。要追溯根本的原因,还是福薄、善根少,正如《弥陀经》上讲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少善根、福德、因缘,是没有法子的。所以,我们要不是认识得很清楚,难免不受异端影响。这就是“颠倒相续”。
“无常根本”。“无常”是讲人的思想、念头,刹那刹那在变化,一会儿念佛,一会儿想参禅,一会儿想持咒,甚至一会儿想学神通,现在还有气功。气功不是佛教的,很多人不了解,以为气功是佛教的一个法门,殊不知气功与佛教不相干。这一点,黄念祖老居士在《净土资粮》的“谷响集”里答覆得很清楚。“颠倒相续”,麻烦就来了,结果是愈迷愈深。
蒙冥抵突。不信经法。心无远虑。各欲快意。迷于嗔恚。贪于财色。终不休止。哀哉可伤。
“蒙冥”就是迷糊、糊涂。“抵突”就是固执,与佛菩萨圣教抵触。不但不能接受,还要反其道而行,他们“不信经法”。这些人不是指一般社会上没有知识的人,往往是受过高等教育。受高等教育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就是经上讲的“身愚神闇,转受余教”。“余教”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现在许多高级知识分子,书念得很多;跟他讲佛的经典,他不相信,认为佛经的承传不可靠,翻译更是不可靠。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没有写书,只有口述,是佛入灭之后,弟子们记录下来的。记录下来的东西可靠吗?…
《无量寿经讲记 劝谕策进 第三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