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中道-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谈入中论▪P10

  ..续本文上一页心。他又想,愤恨不会让一个人生在下三道,而且愤恨也不能让佛觉得高兴,佛也不喜欢这样。同时,这个人想我做的所有一切的善事,如果不成佛解脱的话,将来善根会被摧毁,所以他会很努力地修行回向,或者是祈祷等等。

  下一句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的人知道,究竟的真理只有菩萨才能教授,其他的人是没有办法讲的,只有具备菩提心的人才能讲授空性或者是般若。所以,这样的人会一直很恭敬菩萨。藏传佛教的萨迦有一个非常伟大的论师,他曾经说过,够资格接受空性教授的有三种学生。第一种人,就是已经有一个固定的意识形态的人,比如他已经有固定的,比如他相信佛或者是相信什么样的神,对于一个对象有固定见解的人。对于这种人,我们教授的方法应该用各种的逻辑,也就是英明的方法,破除他们对于这个对象的成见、看法,这种教授在这本书的后面都有。

  第二种人,没有像前面说的,对于某一个特定对象,已经有一种固定的见解。他可能完完全全是生疏的全新的人。对于这种人不能一开始就教授般若,应该先教他怎么样修心。因为这个人如果没有经过好好地修心的步骤,他对于空性可能会有错误的解释或者是见地。

  这就像是你把一个利刃给一个婴儿一样,同时,就像是你教一个完全不知道怎么样抓蛇的人抓一条毒蛇一样。对于这一类的人,我们应该先要训练他的修心,比如菩提心等等。第三种人,已经接受过中观或者是空性的教授,具有前面说的诸种功德,这种人可以从一开始就直接教授他有关空性的东西。

  下一个记诵,可以说是鼓励,对于那些想要证得初地的人,对于那些已经很深地了解空性的人,有这种热忱的人,听我下面讲的道理。这是第六品的开始,下面问题就开始了。

  现在我们开始讲空性。先讲共乘里面的空性,后面会讨论大乘讲的空性。

  第一是一般性的、共乘的空性。这两个分类很重要,大家要记清楚。第一里面分两种,首先讲共乘里面讲的空性,谈论的是空性里面的法无我,就是现象的无我。然后,我们解释的空性是有关于人无我。

  在《十地经》里,佛说诸位佛子,已经超越过五地的人,他们会进入第六地,他们进入或者是正得六地,有十种方法,这十种叫做十种平等。这十种平等并不是很重要,所以我很快地翻出来。第一,一切的法都是平等的无自性,都是无自性的。第二,一切的现象都是平等的没有任何的特征。第三,一切的法都是平等的无生。第四,一切的法都是平等的,从来没有出生过。第五,一切的法都没有住和灭。第六,一切的法都是从无始以来清净的。第七,一切的法从无始以来都是离于二边。第八,一切的法都像是梦,像是回声,像是月亮的影子,像是一个幻像。第九,一切的法如梦。第十,一切的法都是平等地超越过存在和不存在。

  我为什么要引用这十点,这十个是《十地经》里讲的。因为我们谈的是五地的菩萨在这边要进入六地,说进入六地,并不是说某一个人从门进来了,我们谈到的是证悟,我们谈的是十种不同的证悟。这本《入中论》里,刚刚前面讲的,我们只教一个。诸法是无生,只讲这个。

  每一个现象,每一种法都有这三者,业也是这样的,有它的生,有它的灭,有它的住。当我们谈到生、住、灭的时候,我们讲的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但是实际上不是。在任何一个刹那,都有一个很短的刹那的生、住、灭。这三者可以说涵盖所有的现象,我们说的神或者是上帝,也是在这三者之中。就是因为这个,所以说佛教徒认为轮回是痛苦的。为什么呢?因为任何一个现象,只要有生、住、灭,就有不确定性在里面。唯一确定的东西,就是不确定。在我们所有的生活里,不管是哲学的,或者是现在日常的生活,三者之中哪一个最重要呢?很多的人也许认为住最重要,但是不是这样的。也许很多人去受长寿灌顶,就是这样的。其实也不是灭最重要,虽然我们都很怕死,实际上是生。为什么我们会信教,为什么有神?在某些宗教里面说,在最先或者是最开始的时候,神或者是上帝创造了这些,他们谈的实际上是生。在我们日常的生活里,我怎么想、怎么做,这些也是生,这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生并不只是生,也有生的生,有生的住,也有生的灭。实际上,生的灭可以说是住的生的生。比如昨天一直没有过去的话,就没有今天,昨天的灭是今天的生,今天的灭是明天的生,所以生、住、灭不断地一直在产生。所以,月称和龙树两位菩萨决定先讨论生的问题。只要我们把生解决了,剩下的两个就很容易了。下面几堂课,大家听到的唯一讲的就是生。提醒大家,下面讲到生的时候,不是在某一个医院里一个小孩出生了,不是那个。

  你想一个蓝的花,这个时候,在你心里就有一个蓝色花的生,现在可能这个花过去了,你的想法过去了。你现在有没有想蓝花?表示这个蓝花的思想已经死,已经灭了,这实际上在我们每一刻的生活里都有。讨论生的问题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有这样的问题,在最早这一切是怎么开始的,就是从原创,这是生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在这里,谁创造了我们,这一切都是跟生有关的问题。我们一直在寻找生的来源,生是怎么来的?是谁创造了这一切?当我们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并不是说父母亲、祖父母怎么样,我们怎么来的,而是最早最早我们是怎么来的,对于宗教来说,当然是神或者是上帝创造出来的。

  龙树菩萨写的《中观论》里这样说,“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这是《中观论》非常大胆,也非常著名的记诵。基本上说根本是无生,没有一个是真实存在的生,或者也可以说,没有一个是究竟真实存在的生。因为,如果有这种生存在的话,这种生只能来自四种原因中间的一种,自生、他生、自他生、无因生。从这四种因,没有任何的东西能够从这些生出来。所以,没有所谓真正存在的生。

  提问:生非常重要,但是为什么生一直要说无始?

  回答:无始表示根本没有生。

  A: 如果您说的是相同,就要对相同有一个定义,依照月称菩萨的定义,相同就表示时间、位置等所有的东西完全一样,才叫相同,其中有任何一点不同,就不能叫相同,所以这就是刚才讲的自生。所以说,对月称菩萨,你说冰,冰就是冰,就是那个样子,不是水,水就是水,不是冰,所以如果说你算是一个平常的人,你去找月称的话,他是你最好的朋友。如果你身为一个哲学家去找他,那就不一样了。

  这是一位很好的医生,大部分的人都认识他。他能来,我认为是一个很好的征象,这表示般若能够治疗轮回里面的大病。(医生:如果一个人知道你的病会被治好,不管是心理还是生理的病,都没有关系,治病最好的就是大家学的般若,我确定他们的病一定会好的。)

  。今天要大略介绍一下中观自续派和应成派的差别。谈到逻辑,当然有很多的理论在,比如你现在讲他很漂亮,因为他的头发是紫色的,当你讲出这句话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理由。前面说的逻辑也是一个很大的学科,第一要直接的证据,另外一种是间接的。

  第一种逻辑,可以说是直接的证据。必须要讲这个逻辑,好象你讲的全部是假设、推论。对,逻辑就是一个推论,逻辑没有实质性的探讨。比如这个女的很漂亮,为什么呢?因为他脸上有雀斑,因为有的人喜欢雀斑,所以他以他喜欢雀斑为基础,他就想证明这个女的漂亮。现在听起来好象是笑话,但是或者可以证明为什么说这个人的头发是紫色的很漂亮的区别,这个很重要。

  第一,直接的认知。我们想证明声音是无常的,为了要证明它,我们必须给一个理由,这个理由是什么呢?这个理由是直接认知得到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说声音是组合成的,所以现在我们要定义什么叫做组合成的。组合成的东西,具有生、住、灭三个部分,生、住、灭有是我们说的组合成。我们说海螺的声音,这个声音有一个特点,当有一个人把它的嘴巴放在海螺上,从嘴里吹气出去,那就是声音的产生,你听到声音的时候,是声音的生,当这个声音停止的时候,就是这个声音的灭。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是无常的声音。依照佛教,每一个东西都是无常的,因为所有的东西都是组合成的,所有的东西都有开始、中间和结束,所以我们谈的是世间。这是我们刚才说的直接认知。

  现在有另外一种间接认知,在很多方面,这个很难,但是没有别的办法。间接的逻辑,就是说山上有烟,所以一定有火。在某个角度来说,这很简单,我不会讲得很难。为什么有佛呢?这是间接的认知。你没有看到火,但是你看到了烟,在那个时候,你就下一个判断,你说因为有烟,所以一定有火。这是第一个逻辑。

  第二种逻辑,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没有第二种逻辑,你就不能说谁成佛。因为这个非常重要,因为你没有成佛,所以你不可能有直接观察到的证据来证明任何人是成佛的。所以说,你用这种间接的证据,你可以说这个人一定是得到了解脱,因为他没有成佛。题,我们就要讲刚才讲的逻辑。

  下面让我们讨论一下,中观自续和应成派对这两种逻辑讲的办法。一般来说,这两派究竟真理的方法,有两个不同的地方。第一个,趋向究竟真理的方法,第二是怎么样来显示出相对真理。

  第一个,如何建立究竟真理。大略分有六点。我们现在讨论的中观自续和应成派之间的差别。任何一个叙述的句子,一定有一个主次。比如上面第一句,声音是无常的,因为是组合成的,在这里,组合词是声音。现在讲很微细,在中观自续派讲,任何一个辩论,必须要有一个主次,而这个主次是辩论双方都同意的。但是,其中中观应成派和自续派不同的地方,中观应成并不认为有辩论双方同意的主次,任何一个主次,只要是辩论对手接受的,我们就可以用来辩论。

  现在讲到双方都同意,这个怎么样解释呢?比如前面那个例子,我们说某…

《入中道-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谈入中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中观四百论广释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