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心。他又想,憤恨不會讓一個人生在下叁道,而且憤恨也不能讓佛覺得高興,佛也不喜歡這樣。同時,這個人想我做的所有一切的善事,如果不成佛解脫的話,將來善根會被摧毀,所以他會很努力地修行回向,或者是祈禱等等。
下一句是非常重要的。這樣的人知道,究竟的真理只有菩薩才能教授,其他的人是沒有辦法講的,只有具備菩提心的人才能講授空性或者是般若。所以,這樣的人會一直很恭敬菩薩。藏傳佛教的薩迦有一個非常偉大的論師,他曾經說過,夠資格接受空性教授的有叁種學生。第一種人,就是已經有一個固定的意識形態的人,比如他已經有固定的,比如他相信佛或者是相信什麼樣的神,對于一個對象有固定見解的人。對于這種人,我們教授的方法應該用各種的邏輯,也就是英明的方法,破除他們對于這個對象的成見、看法,這種教授在這本書的後面都有。
第二種人,沒有像前面說的,對于某一個特定對象,已經有一種固定的見解。他可能完完全全是生疏的全新的人。對于這種人不能一開始就教授般若,應該先教他怎麼樣修心。因爲這個人如果沒有經過好好地修心的步驟,他對于空性可能會有錯誤的解釋或者是見地。
這就像是你把一個利刃給一個嬰兒一樣,同時,就像是你教一個完全不知道怎麼樣抓蛇的人抓一條毒蛇一樣。對于這一類的人,我們應該先要訓練他的修心,比如菩提心等等。第叁種人,已經接受過中觀或者是空性的教授,具有前面說的諸種功德,這種人可以從一開始就直接教授他有關空性的東西。
下一個記誦,可以說是鼓勵,對于那些想要證得初地的人,對于那些已經很深地了解空性的人,有這種熱忱的人,聽我下面講的道理。這是第六品的開始,下面問題就開始了。
現在我們開始講空性。先講共乘裏面的空性,後面會討論大乘講的空性。
第一是一般性的、共乘的空性。這兩個分類很重要,大家要記清楚。第一裏面分兩種,首先講共乘裏面講的空性,談論的是空性裏面的法無我,就是現象的無我。然後,我們解釋的空性是有關于人無我。
在《十地經》裏,佛說諸位佛子,已經超越過五地的人,他們會進入第六地,他們進入或者是正得六地,有十種方法,這十種叫做十種平等。這十種平等並不是很重要,所以我很快地翻出來。第一,一切的法都是平等的無自性,都是無自性的。第二,一切的現象都是平等的沒有任何的特征。第叁,一切的法都是平等的無生。第四,一切的法都是平等的,從來沒有出生過。第五,一切的法都沒有住和滅。第六,一切的法都是從無始以來清淨的。第七,一切的法從無始以來都是離于二邊。第八,一切的法都像是夢,像是回聲,像是月亮的影子,像是一個幻像。第九,一切的法如夢。第十,一切的法都是平等地超越過存在和不存在。
我爲什麼要引用這十點,這十個是《十地經》裏講的。因爲我們談的是五地的菩薩在這邊要進入六地,說進入六地,並不是說某一個人從門進來了,我們談到的是證悟,我們談的是十種不同的證悟。這本《入中論》裏,剛剛前面講的,我們只教一個。諸法是無生,只講這個。
每一個現象,每一種法都有這叁者,業也是這樣的,有它的生,有它的滅,有它的住。當我們談到生、住、滅的時候,我們講的是一個很長的過程,但是實際上不是。在任何一個刹那,都有一個很短的刹那的生、住、滅。這叁者可以說涵蓋所有的現象,我們說的神或者是上帝,也是在這叁者之中。就是因爲這個,所以說佛教徒認爲輪回是痛苦的。爲什麼呢?因爲任何一個現象,只要有生、住、滅,就有不確定性在裏面。唯一確定的東西,就是不確定。在我們所有的生活裏,不管是哲學的,或者是現在日常的生活,叁者之中哪一個最重要呢?很多的人也許認爲住最重要,但是不是這樣的。也許很多人去受長壽灌頂,就是這樣的。其實也不是滅最重要,雖然我們都很怕死,實際上是生。爲什麼我們會信教,爲什麼有神?在某些宗教裏面說,在最先或者是最開始的時候,神或者是上帝創造了這些,他們談的實際上是生。在我們日常的生活裏,我怎麼想、怎麼做,這些也是生,這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生並不只是生,也有生的生,有生的住,也有生的滅。實際上,生的滅可以說是住的生的生。比如昨天一直沒有過去的話,就沒有今天,昨天的滅是今天的生,今天的滅是明天的生,所以生、住、滅不斷地一直在産生。所以,月稱和龍樹兩位菩薩決定先討論生的問題。只要我們把生解決了,剩下的兩個就很容易了。下面幾堂課,大家聽到的唯一講的就是生。提醒大家,下面講到生的時候,不是在某一個醫院裏一個小孩出生了,不是那個。
你想一個藍的花,這個時候,在你心裏就有一個藍色花的生,現在可能這個花過去了,你的想法過去了。你現在有沒有想藍花?表示這個藍花的思想已經死,已經滅了,這實際上在我們每一刻的生活裏都有。討論生的問題非常重要,因爲我們有這樣的問題,在最早這一切是怎麼開始的,就是從原創,這是生的問題。爲什麼我們在這裏,誰創造了我們,這一切都是跟生有關的問題。我們一直在尋找生的來源,生是怎麼來的?是誰創造了這一切?當我們問這個問題的時候,並不是說父母親、祖父母怎麼樣,我們怎麼來的,而是最早最早我們是怎麼來的,對于宗教來說,當然是神或者是上帝創造出來的。
龍樹菩薩寫的《中觀論》裏這樣說,“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知無生”,這是《中觀論》非常大膽,也非常著名的記誦。基本上說根本是無生,沒有一個是真實存在的生,或者也可以說,沒有一個是究竟真實存在的生。因爲,如果有這種生存在的話,這種生只能來自四種原因中間的一種,自生、他生、自他生、無因生。從這四種因,沒有任何的東西能夠從這些生出來。所以,沒有所謂真正存在的生。
提問:生非常重要,但是爲什麼生一直要說無始?
回答:無始表示根本沒有生。
A: 如果您說的是相同,就要對相同有一個定義,依照月稱菩薩的定義,相同就表示時間、位置等所有的東西完全一樣,才叫相同,其中有任何一點不同,就不能叫相同,所以這就是剛才講的自生。所以說,對月稱菩薩,你說冰,冰就是冰,就是那個樣子,不是水,水就是水,不是冰,所以如果說你算是一個平常的人,你去找月稱的話,他是你最好的朋友。如果你身爲一個哲學家去找他,那就不一樣了。
這是一位很好的醫生,大部分的人都認識他。他能來,我認爲是一個很好的征象,這表示般若能夠治療輪回裏面的大病。(醫生:如果一個人知道你的病會被治好,不管是心理還是生理的病,都沒有關系,治病最好的就是大家學的般若,我確定他們的病一定會好的。)
。今天要大略介紹一下中觀自續派和應成派的差別。談到邏輯,當然有很多的理論在,比如你現在講他很漂亮,因爲他的頭發是紫色的,當你講出這句話的時候,一定要有一個理由。前面說的邏輯也是一個很大的學科,第一要直接的證據,另外一種是間接的。
第一種邏輯,可以說是直接的證據。必須要講這個邏輯,好象你講的全部是假設、推論。對,邏輯就是一個推論,邏輯沒有實質性的探討。比如這個女的很漂亮,爲什麼呢?因爲他臉上有雀斑,因爲有的人喜歡雀斑,所以他以他喜歡雀斑爲基礎,他就想證明這個女的漂亮。現在聽起來好象是笑話,但是或者可以證明爲什麼說這個人的頭發是紫色的很漂亮的區別,這個很重要。
第一,直接的認知。我們想證明聲音是無常的,爲了要證明它,我們必須給一個理由,這個理由是什麼呢?這個理由是直接認知得到的。爲什麼呢?因爲我們說聲音是組合成的,所以現在我們要定義什麼叫做組合成的。組合成的東西,具有生、住、滅叁個部分,生、住、滅有是我們說的組合成。我們說海螺的聲音,這個聲音有一個特點,當有一個人把它的嘴巴放在海螺上,從嘴裏吹氣出去,那就是聲音的産生,你聽到聲音的時候,是聲音的生,當這個聲音停止的時候,就是這個聲音的滅。這是爲什麼呢?因爲是無常的聲音。依照佛教,每一個東西都是無常的,因爲所有的東西都是組合成的,所有的東西都有開始、中間和結束,所以我們談的是世間。這是我們剛才說的直接認知。
現在有另外一種間接認知,在很多方面,這個很難,但是沒有別的辦法。間接的邏輯,就是說山上有煙,所以一定有火。在某個角度來說,這很簡單,我不會講得很難。爲什麼有佛呢?這是間接的認知。你沒有看到火,但是你看到了煙,在那個時候,你就下一個判斷,你說因爲有煙,所以一定有火。這是第一個邏輯。
第二種邏輯,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爲沒有第二種邏輯,你就不能說誰成佛。因爲這個非常重要,因爲你沒有成佛,所以你不可能有直接觀察到的證據來證明任何人是成佛的。所以說,你用這種間接的證據,你可以說這個人一定是得到了解脫,因爲他沒有成佛。題,我們就要講剛才講的邏輯。
下面讓我們討論一下,中觀自續和應成派對這兩種邏輯講的辦法。一般來說,這兩派究竟真理的方法,有兩個不同的地方。第一個,趨向究竟真理的方法,第二是怎麼樣來顯示出相對真理。
第一個,如何建立究竟真理。大略分有六點。我們現在討論的中觀自續和應成派之間的差別。任何一個敘述的句子,一定有一個主次。比如上面第一句,聲音是無常的,因爲是組合成的,在這裏,組合詞是聲音。現在講很微細,在中觀自續派講,任何一個辯論,必須要有一個主次,而這個主次是辯論雙方都同意的。但是,其中中觀應成派和自續派不同的地方,中觀應成並不認爲有辯論雙方同意的主次,任何一個主次,只要是辯論對手接受的,我們就可以用來辯論。
現在講到雙方都同意,這個怎麼樣解釋呢?比如前面那個例子,我們說某…
《入中道-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談入中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