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中道-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谈入中论▪P12

  ..续本文上一页况下这个人不是一个科学家,他是一个宗教师,他是一个相信“常”的宗教师。对我们来说,所谓什么叫“常”,就是永久的,如果一个东西存在的时间很久,我们就叫它“常”。

  对于月称来说是一个很长时间的无常。对月称来说,所谓“常”这个东西,不可能有任何的作用。印度教是怎么说的呢?神创造这一切,而神是常,神是不变的,月称菩萨跟他说你这两种讲法根本是互相矛盾。他会问,这是神创造一切的时候,创造的东西能不能完成他的创造?因为印度教相信神,他们说“当然了,神创造的一切东西都能完成。”所以说当我们说到“上帝创造一切”的时候,我们说创造是一个工作、动作,一个动作就有开始、中间还有结束,如果他不能把这个动作结束,他就不是一个成功的人,他就不是神。如果上帝是一个恒常的东西,那神就不可能有慈悲,他也不可能有智慧,因为什么?我们前面讲的这些东西都是一个过程,如果神是常,他就是固定,他们没有办法有任何的行动,我们所讲的就是这一点。我们用的是平常的,像芽、种子这类的,但是我们讨论的就是刚刚讲的这些东西。

  当然月称菩萨也可以相信神,神在云端飘来飘去,还有六道,这个东西当然月称菩萨他也相信。但是,月称菩萨不接受的是什么?当你开始说神或者上帝是恒常不变的,它是创造者,这个恒常和创造者是逻辑的用语,这是哲学的用语,这个他就要跟你辩到底。

  这个不一样,因为身为佛教徒,我们, , , 才来不相信佛是一个恒常的实体,而佛教徒也不接受佛是一个创造者,释迦牟尼佛自己说“我没有办法除掉你的痛苦,我也不能把我的解脱分享给你。”

  这个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在月称菩萨这方面,他没有任何固定的定义,他会问你你的定义是什么,然后他来用你的理由来驳斥你,这个是他的诡计。

  藏佛教他们讲“读了入中论以后,如果你读了入中论,如果你的路走对了,就可以成佛,如果你的路走错了,你就可以成为一个非常糟的律师”。这个话是有一点道理。

  下面一个是“若汝种芽此非异,芽应如种不可取,或一性故种如芽,也应可取故不许”,这个实际上好懂,如果说你认为种子和芽是一样的话,这边实际上是说中观应成派,也许在开始辩论的时候你说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没有这样讲,慢慢他们会说你讲的东西就应该成为这样的,他们叫应成派,就是说你讲的东西应该是这样,到最后就是这样的。当然,像印度教的数论师,他们都是了不起的哲学家,开始他们当然不会讲芽和种子这种东西,但是他们相信神创造了一切,这样讲下去到最后他必须承认他们讲的就是种子和芽是一样的东西。月称菩萨就会讲如果说两个是一样的,你在芽生出来的时候应该看到的是种子。

  讲到这儿的时候,我几年前在加拿大讲这个的时候,那边有一个女士,她总是可以想出一些怪招来。讲到这儿,有一天她在吃汉堡,汉堡里面夹了一种菜,有点像豆芽,很细,上面刚好有一个芽,没有掉下来,她说你看我这儿又有芽又有种子。同样在有种子的时候,一样你也看不到种子,你应该看到芽,因为种子是种在地上的,那么,你既然看不到芽,你连种子都不应该看到。

  下面这个很重要。就算在我们平常人来说,你给一个人一些牛奶,你说把这个牛奶做成乳酪,隔天早上有个人把乳酪带来,他会告诉你,嘿,这是牛奶,他会说这样的话。就算在我们平常人,不经过分析的平常人的生活里面,我们也从来不说结果和原因是一样的,我们不说这样的话。这个就是月称菩萨特别的地方。

  前面已经讲过了,在中观自续派会讲芽是究竟的,非自生的,但是对于月称来说芽在究竟和相对两个层次,它都不是自生的。我们再看白板上写着,芽非自生,它是自己的,不是完全相同的自生,它非自生。你不要再讲它分开变成两个什么,这边我们说的相同就是完完全全相同,就是它自己。我们的理由是什么?为什么它不能自生呢?因为既然你说是芽,芽就是原来已经实存的东西,不可能自己再生出一个,因为你说生就是两个,他自己没有办法再生了。就好象这个瓶子一样,它已经在这边,所以这个已经在这边的瓶子它就不用生出来了,它不用生。白板上写的这个例子是月称菩萨书里面就有的。

  若计自生能所生,业与作者皆应一,非一故勿许自生,以犯广说诸过故。”这就是结束破自生的时候,月称菩萨最后一次把它总结来说,如果说一个被创造的东西,就是说生出来的东西就是生它的东西,如果是一样的话,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说,一个创造者,一个被创造的,和创造三者的动作是相同的,但是他们不是一样的,因为每个行动都有不同。种子的生不同于种子的住,而种子的灭不同于芽的生。如果种子的灭和芽的生是同样的话,那芽既不可能生,同时它也没有必要再去生。这个就是第一个破自生到这里就结束了。

  我们再回到前面说的十地经,我们想要在这边建立的就是无生,月称菩萨想建立这一点。这边我们想教的就是空性,这里有一个困难。因为我们现在谈的是空性,我们谈的方法就是我们逐渐的建立起见地。这个也可以说我们想用方法建立起空性的见地。所以无可选择的,人们就必须得用自生、他生等等等等的逻辑。但是在修道的道上就有一套完全不一样的语言,如果你要修空性的话,那你的老师就完全给你讲不同的东西,会跟你讲什么呢?就是放手,要禅定,不要捏造,类似这些。一种语言是道上他们使用的语言,另外一种语言是建立见地的时候所使用的语言。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把这两种语言混杂在一起,你把这个放在自己的心里面。

  特征的特征就是说它必须定义出一个什么东西出来。他要有三种过失,三种错误,现在就谈谈这三种错误。第一种就是比如说我们说关于杰米的定义是什么,定义就是不可能没有这个东西。第二个就是定义得太广,比如说什么叫做智慧,他们学得更多的就是来学什么样叫做佛的智慧等等。特征的特征,其中有一个就是说它必须定五出一个什么东西出来,第二个就是说它要有三种过失,三种错误。写在白板上的三个错误,第一个就是说不可能,比如说我们说有关于杰米的特征是什么,他的特征之一是他有翅膀,因为这个定义不可能,没有这种东西。第二个就是定义得太广,这个定义是说什么样叫做杰米,他的特征是什么,他的特征是有鼻子,因为所有的别人都有鼻子,这个太广。第三个特征就是说杰米的特征是什么?就是说它很快乐,这样的话他就把一个不快乐的杰米变成不是杰米这个人。所以这个东西定义不够广,太窄。

  第三个特征就是说杰米的特征是什么?就是他很快乐,这样的话他就把不快乐的杰米变成不是杰米这个人,这样的话涵盖的定义不够广,太窄。所以当你要建立你的定义的时候,你不能有这三种过失。所以你以这个做基础,现在请你想一下“相同”的定义是什么?或者你可以想一下“生”的定义是什么。关于这个有没有什么问题,这是印度式的学习方法。所以特征的特征具有两点,第一个就是单独的定义出某一个东西,第二,要离于三种过失。因为这个很重要,所以给大家举个例子。下面要讲他生,第一个请大家定义什么叫“他”,答案是“不是相同的”。有没有人可以找出这个定义里面的错误,有没有什么缺点和过失在里面?它没有第一个过失,有的人这边讲他犯了第二个过失,就是太广了,为什么呢?你讲得已经很接近了,你讲吧。

  我们现在还没有讲到生,第一位他的定义是什么叫“他”,他的意思就表示不相同,这个定义犯了第二个太广的过失,你的反驳很好,可是你的理由是什么?很简单。除了相同的之外其它都可以叫做“他”,除了他自己以外的都叫做“他”。他是说只要跟他不相同的全部都变成“他”,这样的范围太广了。第一位小姐的定义是,不相同的就是“他”。他的问题就是说,为什么以不相同来定义它,犯了太广的过失。同样我自己和下一刻我也不一样,这样你就可以说下一刻我就是“他”。我们现在的讨论只是让大家知道定义这个,在定义的时候我们必须对特征来下一个特征,而我们下的特征必须有两个特性,第二个特性就叫做剥离这三种过失,大家都能了解这个就很好。

  下面是一个笑话。刚才您说“他”的定义是什么,就是不相同,这个是不同的,是不是这个就是他。这个太广。所以说你说不相同的就叫他,不相同,这个瓶子不相同,这个是不是就叫“他”,这个不能成为他,这就犯了第二个定义太广的毛病。“他”可以代表他种的事物,或者是他种的东西,或者是他种的人,这样就变成了在你原来定义之上再加上新的定义,可以把它定义得更严。

  我们现在几乎具备了一切我们需要的研读下去的工具,除了一个之外我们都有,月称并不是反对生。我在这边努力的是希望让大家能够了解清楚。佛从来没有说过芽的生是因为种子的灭,是因为种子的灭所以芽生,佛说芽的生是因为种子的因缘所生,这是佛教最重要的见地。因为当我们说到生,无论是自生、他生等等生,我们说的是由一个独立的原因产生的结果,这个是月称不能接受的。事件的生起是因为事件互相有关系,互相依靠才能有关系,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既不是相同的,但是他们也不是不同。我们所说的生或者是产生,只不过是一个概念。没有一个真正存在的生的动作,日落、日出又日落,那样我们就叫做“一天”。没有一个实存的实体能够指着它说这个叫做“天”,一切的生、住、灭都是一个理的概念,没有一个自然存在或者原来就存在,或者是究竟存在的生,没有这种东西。

  现在大家可以想一下,当我们说真实的或者究竟的,当我们讲这个的时候意思是什么?有人说不可改变,没有办法改变这个东西。无生就是永远存在,最终的。最终不能算是一个定义,在这里。最后可能是一个时间性的问题。没有时间,这是不一样…

《入中道-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谈入中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中观四百论广释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