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中道-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談入中論▪P12

  ..續本文上一頁況下這個人不是一個科學家,他是一個宗教師,他是一個相信“常”的宗教師。對我們來說,所謂什麼叫“常”,就是永久的,如果一個東西存在的時間很久,我們就叫它“常”。

  對于月稱來說是一個很長時間的無常。對月稱來說,所謂“常”這個東西,不可能有任何的作用。印度教是怎麼說的呢?神創造這一切,而神是常,神是不變的,月稱菩薩跟他說你這兩種講法根本是互相矛盾。他會問,這是神創造一切的時候,創造的東西能不能完成他的創造?因爲印度教相信神,他們說“當然了,神創造的一切東西都能完成。”所以說當我們說到“上帝創造一切”的時候,我們說創造是一個工作、動作,一個動作就有開始、中間還有結束,如果他不能把這個動作結束,他就不是一個成功的人,他就不是神。如果上帝是一個恒常的東西,那神就不可能有慈悲,他也不可能有智慧,因爲什麼?我們前面講的這些東西都是一個過程,如果神是常,他就是固定,他們沒有辦法有任何的行動,我們所講的就是這一點。我們用的是平常的,像芽、種子這類的,但是我們討論的就是剛剛講的這些東西。

  當然月稱菩薩也可以相信神,神在雲端飄來飄去,還有六道,這個東西當然月稱菩薩他也相信。但是,月稱菩薩不接受的是什麼?當你開始說神或者上帝是恒常不變的,它是創造者,這個恒常和創造者是邏輯的用語,這是哲學的用語,這個他就要跟你辯到底。

  這個不一樣,因爲身爲佛教徒,我們, , , 才來不相信佛是一個恒常的實體,而佛教徒也不接受佛是一個創造者,釋迦牟尼佛自己說“我沒有辦法除掉你的痛苦,我也不能把我的解脫分享給你。”

  這個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在月稱菩薩這方面,他沒有任何固定的定義,他會問你你的定義是什麼,然後他來用你的理由來駁斥你,這個是他的詭計。

  藏佛教他們講“讀了入中論以後,如果你讀了入中論,如果你的路走對了,就可以成佛,如果你的路走錯了,你就可以成爲一個非常糟的律師”。這個話是有一點道理。

  下面一個是“若汝種芽此非異,芽應如種不可取,或一性故種如芽,也應可取故不許”,這個實際上好懂,如果說你認爲種子和芽是一樣的話,這邊實際上是說中觀應成派,也許在開始辯論的時候你說我不是這個意思,我沒有這樣講,慢慢他們會說你講的東西就應該成爲這樣的,他們叫應成派,就是說你講的東西應該是這樣,到最後就是這樣的。當然,像印度教的數論師,他們都是了不起的哲學家,開始他們當然不會講芽和種子這種東西,但是他們相信神創造了一切,這樣講下去到最後他必須承認他們講的就是種子和芽是一樣的東西。月稱菩薩就會講如果說兩個是一樣的,你在芽生出來的時候應該看到的是種子。

  講到這兒的時候,我幾年前在加拿大講這個的時候,那邊有一個女士,她總是可以想出一些怪招來。講到這兒,有一天她在吃漢堡,漢堡裏面夾了一種菜,有點像豆芽,很細,上面剛好有一個芽,沒有掉下來,她說你看我這兒又有芽又有種子。同樣在有種子的時候,一樣你也看不到種子,你應該看到芽,因爲種子是種在地上的,那麼,你既然看不到芽,你連種子都不應該看到。

  下面這個很重要。就算在我們平常人來說,你給一個人一些牛奶,你說把這個牛奶做成乳酪,隔天早上有個人把乳酪帶來,他會告訴你,嘿,這是牛奶,他會說這樣的話。就算在我們平常人,不經過分析的平常人的生活裏面,我們也從來不說結果和原因是一樣的,我們不說這樣的話。這個就是月稱菩薩特別的地方。

  前面已經講過了,在中觀自續派會講芽是究竟的,非自生的,但是對于月稱來說芽在究竟和相對兩個層次,它都不是自生的。我們再看白板上寫著,芽非自生,它是自己的,不是完全相同的自生,它非自生。你不要再講它分開變成兩個什麼,這邊我們說的相同就是完完全全相同,就是它自己。我們的理由是什麼?爲什麼它不能自生呢?因爲既然你說是芽,芽就是原來已經實存的東西,不可能自己再生出一個,因爲你說生就是兩個,他自己沒有辦法再生了。就好象這個瓶子一樣,它已經在這邊,所以這個已經在這邊的瓶子它就不用生出來了,它不用生。白板上寫的這個例子是月稱菩薩書裏面就有的。

  若計自生能所生,業與作者皆應一,非一故勿許自生,以犯廣說諸過故。”這就是結束破自生的時候,月稱菩薩最後一次把它總結來說,如果說一個被創造的東西,就是說生出來的東西就是生它的東西,如果是一樣的話,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說,一個創造者,一個被創造的,和創造叁者的動作是相同的,但是他們不是一樣的,因爲每個行動都有不同。種子的生不同于種子的住,而種子的滅不同于芽的生。如果種子的滅和芽的生是同樣的話,那芽既不可能生,同時它也沒有必要再去生。這個就是第一個破自生到這裏就結束了。

  我們再回到前面說的十地經,我們想要在這邊建立的就是無生,月稱菩薩想建立這一點。這邊我們想教的就是空性,這裏有一個困難。因爲我們現在談的是空性,我們談的方法就是我們逐漸的建立起見地。這個也可以說我們想用方法建立起空性的見地。所以無可選擇的,人們就必須得用自生、他生等等等等的邏輯。但是在修道的道上就有一套完全不一樣的語言,如果你要修空性的話,那你的老師就完全給你講不同的東西,會跟你講什麼呢?就是放手,要禅定,不要捏造,類似這些。一種語言是道上他們使用的語言,另外一種語言是建立見地的時候所使用的語言。學生最大的問題就是把這兩種語言混雜在一起,你把這個放在自己的心裏面。

  特征的特征就是說它必須定義出一個什麼東西出來。他要有叁種過失,叁種錯誤,現在就談談這叁種錯誤。第一種就是比如說我們說關于傑米的定義是什麼,定義就是不可能沒有這個東西。第二個就是定義得太廣,比如說什麼叫做智慧,他們學得更多的就是來學什麼樣叫做佛的智慧等等。特征的特征,其中有一個就是說它必須定五出一個什麼東西出來,第二個就是說它要有叁種過失,叁種錯誤。寫在白板上的叁個錯誤,第一個就是說不可能,比如說我們說有關于傑米的特征是什麼,他的特征之一是他有翅膀,因爲這個定義不可能,沒有這種東西。第二個就是定義得太廣,這個定義是說什麼樣叫做傑米,他的特征是什麼,他的特征是有鼻子,因爲所有的別人都有鼻子,這個太廣。第叁個特征就是說傑米的特征是什麼?就是說它很快樂,這樣的話他就把一個不快樂的傑米變成不是傑米這個人。所以這個東西定義不夠廣,太窄。

  第叁個特征就是說傑米的特征是什麼?就是他很快樂,這樣的話他就把不快樂的傑米變成不是傑米這個人,這樣的話涵蓋的定義不夠廣,太窄。所以當你要建立你的定義的時候,你不能有這叁種過失。所以你以這個做基礎,現在請你想一下“相同”的定義是什麼?或者你可以想一下“生”的定義是什麼。關于這個有沒有什麼問題,這是印度式的學習方法。所以特征的特征具有兩點,第一個就是單獨的定義出某一個東西,第二,要離于叁種過失。因爲這個很重要,所以給大家舉個例子。下面要講他生,第一個請大家定義什麼叫“他”,答案是“不是相同的”。有沒有人可以找出這個定義裏面的錯誤,有沒有什麼缺點和過失在裏面?它沒有第一個過失,有的人這邊講他犯了第二個過失,就是太廣了,爲什麼呢?你講得已經很接近了,你講吧。

  我們現在還沒有講到生,第一位他的定義是什麼叫“他”,他的意思就表示不相同,這個定義犯了第二個太廣的過失,你的反駁很好,可是你的理由是什麼?很簡單。除了相同的之外其它都可以叫做“他”,除了他自己以外的都叫做“他”。他是說只要跟他不相同的全部都變成“他”,這樣的範圍太廣了。第一位小姐的定義是,不相同的就是“他”。他的問題就是說,爲什麼以不相同來定義它,犯了太廣的過失。同樣我自己和下一刻我也不一樣,這樣你就可以說下一刻我就是“他”。我們現在的討論只是讓大家知道定義這個,在定義的時候我們必須對特征來下一個特征,而我們下的特征必須有兩個特性,第二個特性就叫做剝離這叁種過失,大家都能了解這個就很好。

  下面是一個笑話。剛才您說“他”的定義是什麼,就是不相同,這個是不同的,是不是這個就是他。這個太廣。所以說你說不相同的就叫他,不相同,這個瓶子不相同,這個是不是就叫“他”,這個不能成爲他,這就犯了第二個定義太廣的毛病。“他”可以代表他種的事物,或者是他種的東西,或者是他種的人,這樣就變成了在你原來定義之上再加上新的定義,可以把它定義得更嚴。

  我們現在幾乎具備了一切我們需要的研讀下去的工具,除了一個之外我們都有,月稱並不是反對生。我在這邊努力的是希望讓大家能夠了解清楚。佛從來沒有說過芽的生是因爲種子的滅,是因爲種子的滅所以芽生,佛說芽的生是因爲種子的因緣所生,這是佛教最重要的見地。因爲當我們說到生,無論是自生、他生等等生,我們說的是由一個獨立的原因産生的結果,這個是月稱不能接受的。事件的生起是因爲事件互相有關系,互相依靠才能有關系,這就是爲什麼他們既不是相同的,但是他們也不是不同。我們所說的生或者是産生,只不過是一個概念。沒有一個真正存在的生的動作,日落、日出又日落,那樣我們就叫做“一天”。沒有一個實存的實體能夠指著它說這個叫做“天”,一切的生、住、滅都是一個理的概念,沒有一個自然存在或者原來就存在,或者是究竟存在的生,沒有這種東西。

  現在大家可以想一下,當我們說真實的或者究竟的,當我們講這個的時候意思是什麼?有人說不可改變,沒有辦法改變這個東西。無生就是永遠存在,最終的。最終不能算是一個定義,在這裏。最後可能是一個時間性的問題。沒有時間,這是不一樣…

《入中道-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談入中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中觀四百論廣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