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稻芽非同麦种等,这句话月称菩萨它的解释是说,稻种跟麦芽之间的潜力不同。所以稻种不能生长麦芽,那接着又说稻种和稻牙他们本身所具备的是不同的潜力,所以不能成长,可是他这个是所答非所问,因为对方问的是说,他有相续的潜力,所以稻种可以长出稻芽,相续的能力跟潜力是不一样的?
A:他的答案,人们确实说,您刚刚讲说,他是一个相续,他的相续是相同的,稻种和稻芽的相续是相同的。所以,他可以长这个。但是他的答案是说,相续和相同两个根本就是矛盾的东西,相续就不会相同。昨天的你和今天的你是相续,但是不是相同。如果他们是相同的话,今天就是昨天。
如果你这样讲的话,你没有站在我们对手那边,你实际是站在月称那边。这个就是月称菩萨在讲的,因为这样子,所以他们根本不一样,他们不是一个。但是这边有一个很重要要知道的,当越程菩萨说他们不同,他的意思是什么?是为了要破斥对手说的同,对手说的一样,他才说不同,当他说不同的时候,并不表示……
第一个我想回到仁波切事实上讲你那个,有个东西要相聚的时候,这句话本身在逻辑上就是自语矛盾,自语相违。当你说到有一个东西叫相续,他是一个东西是破坏了相续这个字本身作为时间的持续性。但是,当我们谈到时间持续性的时候,因为时间就是变化的意思,如果没有变化,他就不叫做时间,我觉得仁波切已经很清楚回答你的问题了。当你谈到相续,有这个东西叫相续这个字的时候,事实上,他已经破坏了他本身的意义,我想这是第一个要思考的。
第二个,我觉得仁波切讲到十地经的时候,平等意义的时候,他就非常清楚地讲到自性不可得,自相不可得,当你知道自性不可得,自相不可得,所以你要回到“非一亦非异”,也就是说因跟果之间,或者在一个事物的变化,从种子到芽之间,实际上他已经不是“一”,也不是“异”,当说“一”,就是相同性不能成立的时候,并不能证明他是相异的。当我们在说相异性不能成立的时候,我们并不能同意那就是“一”。实际上我们我们破一不着异,破异不着一。从这两个角度切入的话,那个问题就会解决。谢谢。
我们看看下面的这两个,这边等于说月称开始要讨论一个大的问题。他这边是怎么讲呢?他说就算是世俗谛,就是相对的真理,实际上也有两种。一种叫做正世俗,一种叫做倒世俗,或者一种我们可以说叫做有效的,一种是没有效的世俗。现在我们先不要去谈胜义谛,我们先只谈世俗谛。
下面这个例子仁波切前面讲过了,这本书上用,他再讲一次。相对的真理,世俗谛有两种。一种是什么?一种是他的根有错误,一种是他的根没有错误,就是我们说五官这种根有错误,一种是没有错误,这两种它观察到的就会不一样。这一个句子也就是为名利跟有患,这个根你化解是很重要的。
在这边,他把世俗谛分成两种,这很容易了解。没有黄疸病的人,看到海螺是白色的海螺。而有黄疸病的人,看到白色的海螺是黄色的。这个很容易了解,就是说第二种人,他看到黄色海螺的这种人,他比较所谓,跟我们所谓正常的状况比较起来,我们知道他是错误的。为什么呢?因为他的根,他的眼根受到某一些东西,比如疾病或者等等的影响,所以他的观察是错误的,这种我们叫做倒世俗,或者是无效的世俗。
另外一个就是兔角,兔子头上的角。还有一个例子,还有另外一个例子,我们说叫死女的女儿,一个不能生孩子女人的女儿。或者我们说青蛙身上的毛。还有另外一种病,这种病好象眼睛里会看到有头发,中文叫飞蚊症。
刚才这位问,有的人黄疸病看到海螺是黄的,远视眼看到是什么,近视眼看到什么,老花眼看到如何,什么是所谓的正世俗?在我们世界上,只能用我们的世界来讲,在我们世界上一个人的眼睛没有黄疸病,没有近视、远视、老花,等等一切病,这个眼睛看到的海螺,是我们说的叫正世俗。
提问:如果,今天我们真定一个人的眼睛是100%的好,可是我今天眼睛动手术,把它弄大了一点,那个是不是变得不好,是不是变得更好,根本没有一个标准,所以不管是黄疸病,任何病,近视、远视,他们看的全都是有效的世俗谛。
所以说,刚才仁波切为什么说,我们只能用我们生活上的世界上的东西来定义这个,就是讲说,如果说我们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从开始,每个人都是黄疸病,有一个人不生黄疸病,他看到的海螺是白色,那个人就不正常,那个人就是倒世俗。这是用我们的世界定义的,他说这是民主时代。就是这样的,因为多数人是那样。就是因为这样,因为多半的人没有黄疸病,只有少数人,所以在有黄疸病的人,在他民主进程里面的少数。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说,在佛教认为,人权和民主,两个根本是相反的东西。这是依照月称来说,这两个是相反的。
再向下面讲两个记诵,下面就是说,当我们看到这个桌子的时候,我们的概念是很正确,对不对?如果说你有黄疸病,你看到就是黄色的。这个是我们说的倒世俗。这个是怎么得来的?这是说,拿这个去比较一个没有黄疸病的人看到的这种桌子来说,所以说有黄疸病是倒世俗。这边我们谈的不是不同的派别,而是说一般人生活里面的概念。
下一个记诵讲的也是相同的东西。所以说,任何一种形色或者声音,如果是由一个不受影响的根所观察到的,这种所看到的对象,在一般世俗的人,他们认为这个是一个真实的对象。就是说以民主来说,这是一个手表,这真的是一个马克杯。仁波切说,他相信现在大家都有不受歪曲的感官知道他拿的是一个马克杯,而不是一条蛇。
甘共苦 所以比较起来,如果你看到是黄色的海螺,或者说飞蚊症看到天上有头发掉下来,那些是我们认为不正确的世俗,也就是倒世俗。这个记诵非常重要的。为什么呢?因为月称他所想做的事是想做什么呢?因为,所有的就是说由这种哲学宗派所建立的,既或是那么高,由那种唯识宗建的东西,唯识宗的见地,经部的见地,不止说他们的世俗谛的见解,甚至他们胜义谛的见解,或者我们说有部的见解,一切印度教,基督教,回教的见地,他们一切的胜义和世俗的见地,他们认为他们这种见地全部都是什么?全部都是倒世俗,是一种错误的世俗。
月称他在这边怎么讲呢?他说一个放牛的,这个放牛的,不用任何知识性的方法,也不用任何哲学性的方法,他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看到一个事件,不把他哲学化,也不把它知识化。他所看到的世界、描绘的世界,高于前面我们所讲的一切,从各种宗教,一直到唯识宗的他们所建立的,甚至他们胜义谛的看法,比他们还高,这个以后可以讲。
中观中所讲的二谛实际上是让我们能够增长我们智慧的一种方法或者是一种工具。对于一个不知道什么是真的皮革这种人,让他知道什么不是真的皮,让他知道假的皮,这个是很重要,因为他知道什么是假皮,他就能够认识什么是真皮。为了能够证实看到白的海螺是一个正确的概念,所以为了跟他比对,所以我们就说,有一个那种错误的看法是看到什么?看到黄色的海螺,比较黄色的海螺来说,白色是一个正确的见解。
所有的一切的宗教和科学,他们用的同样方法,他跟你说的,你这个看法是错的,你对于你的生命或者对于这个宇宙的看法是错的。他们要把所谓正确的那个概念告诉你,就是说一个就近的概念。这个概念是什么?是由上帝所显现出来的,所显示出来的,但是为了要知道这个呢,我们必须要知道什么是错误的。
当佛教,佛有同样的这种情形,并不是说有一种现象,那就是世俗谛,有一种现象,那是胜义谛。而是佛为了要显现出什么是智慧,就是“般若”,为了要这样做,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是无明。现在我们这边发生的情形也是这样子。正因为这样子的原因,所以要建立这种二谛是必要的。但是,多半其它的哲学家或者说这种方法论的这些人,他们都是想要从客体那方面建立起所谓的究竟还是相对的真理。但是,中观中像仁波切一直讲的,或者我们书上讲的,中观中分辨二谛的方法,是依照主体来分的。为什么呢?因为中观中的人,他不相信有一个“独立”的客体,请你把这个“独立”下面划线。
这种就是说,没有独立的客体,这个会在我们书面会重复重复地讲,会重复地证明,他既不是来自于自生,也不是他生,也不是等等其它的生。我们再从下午的地方继续下去。
下一个记诵,这个记诵是说,由这些研究方法论的这些人所建立起来的东西,他们所建立起来的这些东西,就好象是一个幻想,或者我们说是“扬言”,或者我们刚刚说的黄色海螺一样,就算从一般的世间观点来看,也没有人会认为这些东西是真实的。
在这边,他是想分开说有两种相对的,就是两种世俗谛,早先有讲过,世俗谛是需要的,为什么呢?你为了要知道什么是真的皮革,你就应该知道什么是假的皮革。当然这种东西可能不存在,如果有一个假的皮革,但是这个假的皮革,没有办法拿来证明说哪一个是真的皮革了,对不对?这个可以跟早先我们讨论,那位小姐讲的问题有关。
提问: 如果说现在只有一个没有患黄疸病的人,其他人都是黄疸的。
A:当然我们这边所谓正世俗或者倒世俗,或者我们说有效的,无效的世俗,并不是一个患了黄疸病的人,看到黄色的海螺,那个黄色海螺无效,因为对于这个患黄疸病的人,他还很喜欢这个黄海螺,并不是说无效,对他来说并不是无效。我们讲这个道理是认识什么是真理。所以,这边月称并不是只想跟你谈一些哲学,他想从这个讨论中间,建立一个大乘的修道。所以,这边所谓正世俗还是倒世俗,正还是倒,他怎么样来判断呢,他希望这个世俗能不能够帮助你,因为你了解这个世俗,而全部由的这个世俗能够帮你证得究竟的真理,就是证得胜义谛,是因为这样,才建立正倒世俗。
为什…
《入中道-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谈入中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