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么我们说身为一个修行佛法的人,你实际不必研究有关黄色的海螺是什么样,为什么呢?你如果在那边研究很久,为什么这个海螺是黄色,为什么的他不是黄色,你研究很久的时候,最大不了你的结果,你最后正得,你了解到那个海螺是白色的,而这个完全不是我们的目标,对不对?月称菩萨在这边讲的,他的意思就是说,你研究一个黄色的海螺,研究到最后,最了不得你得到的成就,你能知道这个海螺他是白色的,这个意思是什么呢?等于月称菩萨告诉这些所谓研究,各种各样的专家,你研究各种各样的东西,到最后最了不得,你做一个正常的人,这是你最了不得得到的成就了。
所以,唯识宗当然是一个非常高的宗派,他们相信三界为宗,万法为心,那一切最究竟的就是心。对于月称菩萨来说,一个唯识宗他们的主题,他们主要的见解说三界唯心,心是究竟的,这一个主题,实际上他并不比一个人看到黄色的海螺高级多少,就是他是属于倒世俗,他是无效的世俗。对于月称来说,他宁愿希望来找他的人,一个人相信说,我是哪儿来的呢?我是从爸爸妈妈那边来的,他不希望找他的人,说我怎么来的?我是上帝创造,他不希望有这种人来。月称菩萨这边的意思是什么?他是说,我们已经有足够够多的无明债了,你何必花很大的力气,学了很多东西,把原来有的无明丢掉,你造了更多更大的无明,你抓住他,何必呢。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论点。
如果刚才讲的有关月称菩萨的观点,如果您了解的话,在后面有一句月称菩萨更胆大的话,那样您才能了解,月称菩萨怎么样?任何一个人离开了中观的道理,也就是说一切唯识,一切的论师,他都没有成佛的办法,就是他没有办法解脱。而唯识宗,他们并不是一群好象傻蛋一样的,他们是非常聪明的一些人,都是一些很好、非常聪明的人。
下面一个记诵,所以,在很多的佛教论著里面,大家都会看到这样子一句话,就是什么呢?只有依靠着世俗谛,只有依靠相对的真理,你才能够证得胜义谛,究竟的真理。这边所讲的世俗谛,是我们前面所讲的正世俗,不是倒世俗。这边你可以说,只要是世俗谛,他不一定是实存的。但是,他只要是正世俗,那你可以说他是存在的。这个是这段的结论。
下面几个记诵是很容易了解的。他主要是想破斥我们前面对手讲的,因为一般世俗的人都相信他生,所以中观论师也应该接受他,他是想破斥这点。
下面这几个记诵等于回答这个问题的。这边想指出来,就算一个圣人,已经脱离轮回的圣人,在他们的观点里边,对于这些人,对于一个眼睛有病的人,一个眼睛有病的人所见到的东西,也不能拿这个做理由来反驳一个眼睛正常的人所看到的东西。这个就是我们下面的记诵。所以,下面一个就是说,有分别的这种心灵,一个有分别,被分别所障蔽的心灵,他没有办法了解无分别的心灵所了解的事情。
所以,在建立这种究竟的立场上,虽然一般的,凡庸的人会见到所谓他生,但是他这个观念,并不能影响到中观论师所建立起来的看法。为什么呢?因为其他的人是这种,他是不具有智慧的。
我们要生火的时候,就是说用光木头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要生火的时候,生火是我们的目的。但是在你生火的过程里,你把木头用光了,月称菩萨他的目的并不是想建立胜义谛,但是在这个过程里面,他把其它人的这些,等于邪见都烧光了。所以,你可以说,在相对上对,这个的确还是它的目标。
对,在道上的时候,你可以说对道上说,他相信究竟的真理,就是胜义谛,他也相信世俗谛。为什么呢?因为当我们说道的时候,道是属于世俗谛。所以,前面他问,相对上月称菩萨,他相信究竟的真理。但是究竟上来说,他并不这样子。这个也有,怎么讲?要注意的地方。因为在相对上,他唯一想说的就是说,你不要去分析。下一个记诵可能对您这个问题有一点帮助。这边月称菩萨讲,这个记诵他只是想针对佛教其它的派别,有的派别相信他生的这种派别。他对其它的这些佛教的派别讲,你们都必须要接受,就是说一个解脱,一个成佛的心灵,他是比一般人的心灵更高的。他这边就讲,拥有这种解脱心灵的人,他从来没有看到,有什么东西可以创造。
刚刚我讲,对于一个像我们这样没有具备解脱心灵的人,我们没有看到一个究竟的因可以创造这一切东西的。我们这边讲的,说世俗谛的精华,或者世俗谛的根本。这边要提醒大家一下,就是说世俗谛就是一个有无明的心灵,一个心灵他会见到,或者他会障盖住那种真理。有没有帮助啊?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说为什么正世俗谛存在,倒世俗谛不存在,能不能举一个例子,这是什么意思?
A:这个就好象我们说的白的海螺和黄的海螺。
提问:这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A: 或者说,这样讲,像一个梦,现在说另外一个例子,一个正在做梦的人,和我们现在经历的东西,这边我们可以说有三种东西,我们说有究竟的真理,为了要了解这个究竟真理,我们有一个相对的真理,这个相对真理,我们可以说我们真的生活就是这样子。在这个相对的真理里面,一切的见地、修道都在这边。另外还有一个就是说,我们说倒世俗,无效的世俗,但是这个,比如我们说幻象,黄色的海螺归在这一类。这一切是什么?科学家,这些有部的,或者唯识都属于这一类。刚才那位小姐讲的是对的,我们的确可以用这种倒世俗做我们的参考点,但是你用倒世俗做参考点,最了不起,你能够真了解世俗,就是正世俗。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月称菩萨,宁愿找一个放牛的,为什么?因为放牛的,他全部有的就是这个,就是正世俗,他没有倒世俗的这种概念在。
月称菩萨是这样讲,譬如你运用唯识宗的很多东西,你在那边研究了很久很久,到最后你了不得变成一个平常的人,何必这么努力,我们已经是平常人,何必要做那个东西,然后再把我们变成一个平常的人。
提问:我记得下午讲,如果比较多数的人同意就是正世俗,比较少数人同意就是倒世俗。如果,现在只有一个人没有患黄疸,其它人都是黄疸,他把海螺都看成黄色的,突然他们的病都好了,是不是那个时候正世俗变成倒世俗,他们是不是可以这样变来变去?
A:下午那样讲的,这种是我们这个世界人的这种看法,不是说这个是中观师的开发,不是这样。我们这边大家都觉得,钻石是很珍贵的东西,如果说从开始大家都觉得石头是非常珍贵的东西,如果这样子的话,大家现在把山都挖光了,每个人都带一大块石头。
下一个记诵,一个人眼睛有病,他看到他面前有很多头发、毛发掉下来,我们说的飞蚊症状况。这个人他的看法当然是错的。对于一个眼睛没有病的人,他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他面前并没有这些毛发掉下来。月称菩萨这边是说,这个眼睛健康的人,他在这边并没有否定任何东西。因为,这个地方根本从来没有毛发,没有头发,如果这边的确是有毛发,而这个眼睛健康的人说,这边没有毛发,当然表示他在否定一个东西,但是这边从来没有毛发过。
这边月称菩萨跟他的对手讲,这个是你要了解的,当我说没有他生的时候,我也是这个意思。我并不是否定说他生这回事。这边他当是玩一个很好的轨迹,假如现在这边讲,这边没有鹦鹉,这并不表示人们就要破斥鹦鹉,没有这个意思。如果这边有一只鹦鹉,但是仁波切说这边没有鹦鹉,那是什么?那是在否定这只鹦鹉。这边月称菩萨讲,这些哲学家或者这些方法论的人,他们就像眼睛有病,看见毛发从天上掉下来一样。那些眼睛健康的人,比如谁呢?像龙树菩萨,他们才能看到真正这种生的本质是什么。眼睛没有病的人,他什么东西都没有看到。
他下面这个记诵就讲,如果这种世间的人,我们认为他也见到了真实的话,我们为什么要相信,就是说圣人所说的呢?我们又何必要去修道呢?他在这边讲,在我们建立胜义谛的过程里面,一个凡夫的见地,应该不能和我们建立的胜义谛有冲突,就是有矛盾的地方。
从这个记诵我们也看得出来,所谓胜义谛还是世俗谛,这二谛的分法,实际是从一个凡夫的角度分出来的。究竟的真理还有相对的真理,这两个的本性是不是一样?本身是不是一样?是吗?“是”。实际,上面一个记诵还有这个记诵,他讲的是“不是”。
我们说有飞蚊症的人,他看到很多的毛发从天上掉下来,他现在手上拿了一个容器或者一个碗,他看到这些毛发掉在碗里。所以他看到的确有这种毛发。没有病的人,他就看不到毛发。所以,就没有毛发。有毛发和没有毛发,他们能够有相同的本质吗?究竟和相对的真理,没有相同的本质。
你能够看到这个能力,这个是一样的。但是仁波切回答说,你看这个能力不是真理,不是谛,我们讲的是谛。你看到的不是真理,你看的这种能力不是真理。
两方面都相信他们自己的真理,但是,这两种真理,不应该说有一个同样的一种本质。如果说从开始就没有毛发,如果是这样子的话,你怎么能说没有毛发和有毛发这两件事情是同样本质,你如何能这样说。把下面这记诵讲完,大家可以继续问问题。
下一个记诵是说,世间的一切,世间的一切非正量,这个是我们打算要建立胜义谛,我刚刚那句应该是“愚人为量亦非理”。现在我们对手反问了,你月称菩萨一直试着不违背凡夫他们的这种感官或者他们的量,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怎么样不去违背世间人他们现在的这种感受呢?现在月称菩萨这样回答,这个时候,他给的答案是,我们怎么样等于说违背一般世间人所现实的这种感受,或者很现实的这种量。我们就说,如果有一个人,他掉了一个盆,一个瓶子,他就在各处去找这个瓶子,另外一个人问他,你在干吗?第一个人说,我的瓶子不见了,我在找瓶子。第二个人就讲,这个这个瓶子原来就不是实存的,他说这个瓶子原来就在你的心里面,他说这个是你心…
《入中道-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谈入中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