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也是同一个东西,当然是这样子。
你认为说某个东西不存在的时候,这是什么?这是一概念,这是一种知识。一个真正不存在的东西,不存在的东西,就是真正不存在的东西,你根本不会想到他是不是存在与不存在,你不会想到。而所谓存在或者不存在,这实际是我们的一种知,一种了解,而了解是什么?了解是一种新的功能。这个实际上能够帮助我们的修行帮助很多,你们互相看看大家,我们互相看着对方的时候,你想想看,你正在看的这个人,你仔细想想看,到底谁在看。你就看,到时候你会注意到,实际到后来你就会知道,实际上是你在看。所以,到那个时候,你会知道,你所看到的,你认为的对象,实际上完全是你的一个创造物,是你制造出来的,不是吗?你不同意的话,赶快讲,为什么。
他是这样讲,我在看不到美国,但并不表示美国不存在。为什么呢?因为你已经有了对于美国的这种知识,就是你知道。有一个更好的例子,不要说用美国,用什么?你用阿弥陀佛的世界,没有人看过阿弥陀佛的世界,我也去了美国几次。这样子的话,我们是不是可以问,极乐世界是不是存在呢?是,他是存在,为什么呢?因为有人解释过,有人谈论极乐世界,所以,他存在你的心里面,这个你了解吗。但是只有其中一部分是存在的。这边他在问你一个问题,他的问题是是说?极乐世界的中央火车站叫什么名字?你看到没有,这个东西就不存在,对不对?为什么呢?因为从来没有人谈过极乐世界中央火车站的名字叫什么?但是现在仁波切开始谈这个了,你会这样想,也许没有这么一个中央火车站存在吧。所以这个你看出来了吧,是你的心让他不存在。
他的问题是说,同样这个梨子,这是梨子还是桃子呀?不管怎么样,反正看桌上这个桃子,两个人看他都不一样,对不对?这两个人怎么沟通,认知不一样,怎么样沟通。我是正,还是你是正?
你大概现在没有黄疸病吧?如果你没有黄疸病的话,你也没有喝醉,也没有吃什么药物,如果你也没有刚刚好,刚刚观想了密宗的本尊的话,你不要认为这是玩笑,对,这个的确包括在里面,唯识宗后面要拿这个出来反驳了。我们现在两个人,都看得这个桃子,我们两个看的都是正世俗。但是,如果说张喇嘛同样看到这个桃子,但是他看到是一杯茶还是什么,这个他就有一点问题了,也许他这几天没睡好觉,这就表示什么?因为他这几天没有睡好觉,所以它的观察有缺陷、有错误。我们刚才主要谈的是什么呢?你在看这个桃子,仁波切也在看这个桃子,但是,你认为说,仁波切在看我所看到的同样一个桃子,这个是错的。因为仁波切从来没有看到你看到的那个桃子,除非什么?除非是你或者他两个人,其中有一个人解脱了,那可以,成佛,那可以。这就是为什么呢,一个解脱的人有这么大的慈悲,他知道一个众生怎么样看这个桃子。这也就是为什么呢,你的业,永远没有办法在仁波切身上成熟的原因。因为你的业是你的,他的业是他的。但是,也因为同样的理由,所以说为什么你们两个人能够有这种业的连接,能够建立我们中国人讲的这种缘,为什么呢?因为你们两个人看着同样的目标,这就是为什么会有这种业的缘。
我们不要想太多,不要管什么正世俗、倒世俗,这个怎么了解究竟是真理?
A:可以呀,为什么不行呢。为什么呢?因为月称菩萨他希望你是一个平凡的人。
为什么建立见地是这么重要呢?众生实际上他的,怎么讲?推动众生的东西,实际上就是各种不同的见地,不见得一定要佛教的见地,各种的见地,或者各种各样的意识,意识形态。同时,也是每一个人的见地来决定什么东西是有价值的,什么是没有价值的。然后,就有说,每一个人有不同的动机,是怎么样去得到这种有价值的东西。
如果在沙漠里你很口渴的话,那个时候你看到一个幻象,就是大家看到海市蜃楼。当我们看到这个海市蜃楼的幻象,你如果认为他是真正的水,你把这个幻象当做一个真实的东西,他可以给你很短暂的快乐,但是最后终究会让你失望的。在我们世间的这种生活里面,我们本来就有很多幻象,比如刚刚讲的海市蜃楼,做梦,我们都认为他是一种幻象,他不是真实存在的。但是有其它的一些东西,我们认为这些东西它是真实存在的。
我们认为我们的身体是真实存在的。而且这种我们认为存在的这种现象,不止在一个很粗的层次,甚至是很微细的层次也是。举例来说,如果有一个人说,你的儿子,你的孩子已经八岁了,应该让他写一份遗嘱,这一点通常人都不能够接受。因为我们,为什么这样想呢?我们认为是说,这种年轻的小孩,他不可能死呀,所以我们对于这个有很强的这种执着。所以,古代的这些哲学家,他们很多人都非常有勇气,他们都把我们世间的很多现象,都认为他们是幻象,他们不是真实存在的,或者我们用比较术语来说,他们都是没有自性的,但是这些哲学家到了最后,他们永远都有一两件东西,他们是甩不掉的,他们永远执着在一两件东西,也许对于印度教来说,他们可以认为大我,或者泛我,对于基督教可能认为是上帝。对于这些东西,他们是执着,他们认为这个东西,他不是不存在,这个东西是有自性的。
他们最后丢不掉的这一点点东西,实际上就是月称菩萨还有他们辩论的地方。因为,依照文殊或者月称的看法来说,在究竟的立场上来说,没有任何东西是真实存在的。这一点是他们在这边尝试建立起来的。他们怎么样建立这种见地呢?他们去检视、检查不同现象他们的特征或者它的特质是怎么样,用这种东西来建立他的见地。他们认为,任何一个现象,任何一个被我们认知的现象,一定有生、住还有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选择生,我们这本书一直在用,就是检视现象这种生,来建立的这种见地。其实这是一个大问题,你考虑一下,所有的宗教都在谈这点,比如宗教里面讲,起初神创造天地,而谈的是什么?谈的是生。所以他们永远都在讲?这一切是怎么开始的,所以生是一个大的题目。如果我们谈到生,也就是任何一个现象如果真正是有所谓生的话,这个生一定是四种状况,就是说他是自生,或者他生,或者自他生,或者无因生,一定是这四者之一。
我们目前在讲的,是讲第二种,就是他生。而这个他生,就是破他生的这一点,在入中论里面讲的比较多。用比较多的篇幅讨论他生,其实是蛮有理由的,就算在我们世俗一天天的日子里面,我们几乎也觉得,每个现象都是由别的东西产生出来的。举例来说,每个人都会这样讲,我爸爸妈妈生了我,表示什么呢?你是由其它的什么样的现象产生出来的,所以,在这边用比较多的篇幅来讨论他生,是有这种必要的。
这个记诵是这样的,若谓自依缘生,谤彼即坏诸法故,空性因是坏法因,然此非理故无性。这个记诵实际上对于很多像我们这种所谓修空观的人,实际是非常好的建议。这个记诵月称菩萨还这样说,如果任何一个现象他有真实存在自性的话,假如这是一个正确的前提,当我们修此空性的时候,空性就会破坏掉这些现象所真实存在的自性。如果这样子的话,空性就成为破坏一切现象的杀手。但是,空性并不这样子。
他自己身为一个了解这样子的,有中观见地的人,他仍然经常犯这种错误,他相信在座的各位,也是经常这样做。所以,这个记诵,在这面实际是讲,如果我们去修行空性,我们具备空性的见地,如果一个现象他是有所谓真实存在的这种自性的话,那修习空性以及空性的见地,就会变成我们讲的现象的杀手,可以破坏这些现象,如果说一个现象真实是有自性的话,那我们实际上,我们应该修习各种现象的自性。但是,正因为所有的现象实际上并没有真实存在的自性,所以修空性不会破坏他们。
下面一个记诵也跟这个非常有关系,就是设若观察此诸法,离真实性不可得,是故不应妄观察,世间所有名言谛。这个记诵和前一个记诵,实际应该让我们非常清楚地了解到,很多人都认为学佛尤其是学空性的人,实际上是非常接近无神论,甚至说他们实际上是一种所谓不存在主义论调的人,这两个记诵实际可以让你非常清楚地看出来,修习空性的人和我们前面说不存在主义的人截然不同。修习空性的人会跟你说,在世俗地上,你应该很简单接受世俗地的一切,而不做任何的分析,为什么?因为你开始所谓分析世俗和现象,你只会得到胜义谛的这种结果。如果你在远距离看到海市蜃楼,如果你很喜欢这个幻象,这个海市蜃楼的幻象,那你应该做什么?你应该做的就是保持距离不要走近。你越接近这个海市蜃楼,你越分析这个海市蜃楼,他就会消失掉。所以,在究竟的这个立场上来说,我们认为所有的现象都是没有存在永远的这种自性。
因为这样子,所以我们修习空性,他不会成为一个破坏世间的原因。在世俗谛上,我们不去分析它,因为我们如果一去分析它,我们得到的就是胜义谛的结果。这个上面讲的这两点,实际对很多学生,很多修行的人,实际制造了很多很多的困扰。很多学生都会问,如果说什么都是空的话,那什么叫做虔诚心呢?我为什么需要虔诚心呢?我对谁虔诚呢?这种情况下又什么叫做成佛呢?成佛又是什么东西呢?你知道这个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吗?会问这样问题的人,实际上是一个懦夫,这个懦夫为什么叫他懦夫呢?因为这个懦夫没有勇气把我们所谓的涅磐,也包括在世俗谛里面。所以说贪当然是一种幻象,智慧也是一个幻象,修行也是一个幻象,所以惑随破除无形也是幻象,同样的呢,所谓证得佛果,这个也是一个幻象。因为依照龙树和月称的见地,一切菩萨修行的各个地,他们修的道和智慧,都属于世俗谛这边的。
不要忘掉一点,我们现在就是在世俗谛之中。所以,这个就是我们需要经常记在心里的,我们必须要清净,把我们所有的这些幻象都清净掉,这个也包…
《入中道-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谈入中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