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中道-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談入中論▪P20

  ..續本文上一頁也是同一個東西,當然是這樣子。

  你認爲說某個東西不存在的時候,這是什麼?這是一概念,這是一種知識。一個真正不存在的東西,不存在的東西,就是真正不存在的東西,你根本不會想到他是不是存在與不存在,你不會想到。而所謂存在或者不存在,這實際是我們的一種知,一種了解,而了解是什麼?了解是一種新的功能。這個實際上能夠幫助我們的修行幫助很多,你們互相看看大家,我們互相看著對方的時候,你想想看,你正在看的這個人,你仔細想想看,到底誰在看。你就看,到時候你會注意到,實際到後來你就會知道,實際上是你在看。所以,到那個時候,你會知道,你所看到的,你認爲的對象,實際上完全是你的一個創造物,是你製造出來的,不是嗎?你不同意的話,趕快講,爲什麼。

  他是這樣講,我在看不到美國,但並不表示美國不存在。爲什麼呢?因爲你已經有了對于美國的這種知識,就是你知道。有一個更好的例子,不要說用美國,用什麼?你用阿彌陀佛的世界,沒有人看過阿彌陀佛的世界,我也去了美國幾次。這樣子的話,我們是不是可以問,極樂世界是不是存在呢?是,他是存在,爲什麼呢?因爲有人解釋過,有人談論極樂世界,所以,他存在你的心裏面,這個你了解嗎。但是只有其中一部分是存在的。這邊他在問你一個問題,他的問題是是說?極樂世界的中央火車站叫什麼名字?你看到沒有,這個東西就不存在,對不對?爲什麼呢?因爲從來沒有人談過極樂世界中央火車站的名字叫什麼?但是現在仁波切開始談這個了,你會這樣想,也許沒有這麼一個中央火車站存在吧。所以這個你看出來了吧,是你的心讓他不存在。

  他的問題是說,同樣這個梨子,這是梨子還是桃子呀?不管怎麼樣,反正看桌上這個桃子,兩個人看他都不一樣,對不對?這兩個人怎麼溝通,認知不一樣,怎麼樣溝通。我是正,還是你是正?

  你大概現在沒有黃疸病吧?如果你沒有黃疸病的話,你也沒有喝醉,也沒有吃什麼藥物,如果你也沒有剛剛好,剛剛觀想了密宗的本尊的話,你不要認爲這是玩笑,對,這個的確包括在裏面,唯識宗後面要拿這個出來反駁了。我們現在兩個人,都看得這個桃子,我們兩個看的都是正世俗。但是,如果說張喇嘛同樣看到這個桃子,但是他看到是一杯茶還是什麼,這個他就有一點問題了,也許他這幾天沒睡好覺,這就表示什麼?因爲他這幾天沒有睡好覺,所以它的觀察有缺陷、有錯誤。我們剛才主要談的是什麼呢?你在看這個桃子,仁波切也在看這個桃子,但是,你認爲說,仁波切在看我所看到的同樣一個桃子,這個是錯的。因爲仁波切從來沒有看到你看到的那個桃子,除非什麼?除非是你或者他兩個人,其中有一個人解脫了,那可以,成佛,那可以。這就是爲什麼呢,一個解脫的人有這麼大的慈悲,他知道一個衆生怎麼樣看這個桃子。這也就是爲什麼呢,你的業,永遠沒有辦法在仁波切身上成熟的原因。因爲你的業是你的,他的業是他的。但是,也因爲同樣的理由,所以說爲什麼你們兩個人能夠有這種業的連接,能夠建立我們中國人講的這種緣,爲什麼呢?因爲你們兩個人看著同樣的目標,這就是爲什麼會有這種業的緣。

  我們不要想太多,不要管什麼正世俗、倒世俗,這個怎麼了解究竟是真理?

  A:可以呀,爲什麼不行呢。爲什麼呢?因爲月稱菩薩他希望你是一個平凡的人。

  爲什麼建立見地是這麼重要呢?衆生實際上他的,怎麼講?推動衆生的東西,實際上就是各種不同的見地,不見得一定要佛教的見地,各種的見地,或者各種各樣的意識,意識形態。同時,也是每一個人的見地來決定什麼東西是有價值的,什麼是沒有價值的。然後,就有說,每一個人有不同的動機,是怎麼樣去得到這種有價值的東西。

  如果在沙漠裏你很口渴的話,那個時候你看到一個幻象,就是大家看到海市蜃樓。當我們看到這個海市蜃樓的幻象,你如果認爲他是真正的水,你把這個幻象當做一個真實的東西,他可以給你很短暫的快樂,但是最後終究會讓你失望的。在我們世間的這種生活裏面,我們本來就有很多幻象,比如剛剛講的海市蜃樓,做夢,我們都認爲他是一種幻象,他不是真實存在的。但是有其它的一些東西,我們認爲這些東西它是真實存在的。

  我們認爲我們的身體是真實存在的。而且這種我們認爲存在的這種現象,不止在一個很粗的層次,甚至是很微細的層次也是。舉例來說,如果有一個人說,你的兒子,你的孩子已經八歲了,應該讓他寫一份遺囑,這一點通常人都不能夠接受。因爲我們,爲什麼這樣想呢?我們認爲是說,這種年輕的小孩,他不可能死呀,所以我們對于這個有很強的這種執著。所以,古代的這些哲學家,他們很多人都非常有勇氣,他們都把我們世間的很多現象,都認爲他們是幻象,他們不是真實存在的,或者我們用比較術語來說,他們都是沒有自性的,但是這些哲學家到了最後,他們永遠都有一兩件東西,他們是甩不掉的,他們永遠執著在一兩件東西,也許對于印度教來說,他們可以認爲大我,或者泛我,對于基督教可能認爲是上帝。對于這些東西,他們是執著,他們認爲這個東西,他不是不存在,這個東西是有自性的。

  他們最後丟不掉的這一點點東西,實際上就是月稱菩薩還有他們辯論的地方。因爲,依照文殊或者月稱的看法來說,在究竟的立場上來說,沒有任何東西是真實存在的。這一點是他們在這邊嘗試建立起來的。他們怎麼樣建立這種見地呢?他們去檢視、檢查不同現象他們的特征或者它的特質是怎麼樣,用這種東西來建立他的見地。他們認爲,任何一個現象,任何一個被我們認知的現象,一定有生、住還有滅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選擇生,我們這本書一直在用,就是檢視現象這種生,來建立的這種見地。其實這是一個大問題,你考慮一下,所有的宗教都在談這點,比如宗教裏面講,起初神創造天地,而談的是什麼?談的是生。所以他們永遠都在講?這一切是怎麼開始的,所以生是一個大的題目。如果我們談到生,也就是任何一個現象如果真正是有所謂生的話,這個生一定是四種狀況,就是說他是自生,或者他生,或者自他生,或者無因生,一定是這四者之一。

  我們目前在講的,是講第二種,就是他生。而這個他生,就是破他生的這一點,在入中論裏面講的比較多。用比較多的篇幅討論他生,其實是蠻有理由的,就算在我們世俗一天天的日子裏面,我們幾乎也覺得,每個現象都是由別的東西産生出來的。舉例來說,每個人都會這樣講,我爸爸媽媽生了我,表示什麼呢?你是由其它的什麼樣的現象産生出來的,所以,在這邊用比較多的篇幅來討論他生,是有這種必要的。

  這個記誦是這樣的,若謂自依緣生,謗彼即壞諸法故,空性因是壞法因,然此非理故無性。這個記誦實際上對于很多像我們這種所謂修空觀的人,實際是非常好的建議。這個記誦月稱菩薩還這樣說,如果任何一個現象他有真實存在自性的話,假如這是一個正確的前提,當我們修此空性的時候,空性就會破壞掉這些現象所真實存在的自性。如果這樣子的話,空性就成爲破壞一切現象的殺手。但是,空性並不這樣子。

  他自己身爲一個了解這樣子的,有中觀見地的人,他仍然經常犯這種錯誤,他相信在座的各位,也是經常這樣做。所以,這個記誦,在這面實際是講,如果我們去修行空性,我們具備空性的見地,如果一個現象他是有所謂真實存在的這種自性的話,那修習空性以及空性的見地,就會變成我們講的現象的殺手,可以破壞這些現象,如果說一個現象真實是有自性的話,那我們實際上,我們應該修習各種現象的自性。但是,正因爲所有的現象實際上並沒有真實存在的自性,所以修空性不會破壞他們。

  下面一個記誦也跟這個非常有關系,就是設若觀察此諸法,離真實性不可得,是故不應妄觀察,世間所有名言谛。這個記誦和前一個記誦,實際應該讓我們非常清楚地了解到,很多人都認爲學佛尤其是學空性的人,實際上是非常接近無神論,甚至說他們實際上是一種所謂不存在主義論調的人,這兩個記誦實際可以讓你非常清楚地看出來,修習空性的人和我們前面說不存在主義的人截然不同。修習空性的人會跟你說,在世俗地上,你應該很簡單接受世俗地的一切,而不做任何的分析,爲什麼?因爲你開始所謂分析世俗和現象,你只會得到勝義谛的這種結果。如果你在遠距離看到海市蜃樓,如果你很喜歡這個幻象,這個海市蜃樓的幻象,那你應該做什麼?你應該做的就是保持距離不要走近。你越接近這個海市蜃樓,你越分析這個海市蜃樓,他就會消失掉。所以,在究竟的這個立場上來說,我們認爲所有的現象都是沒有存在永遠的這種自性。

  因爲這樣子,所以我們修習空性,他不會成爲一個破壞世間的原因。在世俗谛上,我們不去分析它,因爲我們如果一去分析它,我們得到的就是勝義谛的結果。這個上面講的這兩點,實際對很多學生,很多修行的人,實際製造了很多很多的困擾。很多學生都會問,如果說什麼都是空的話,那什麼叫做虔誠心呢?我爲什麼需要虔誠心呢?我對誰虔誠呢?這種情況下又什麼叫做成佛呢?成佛又是什麼東西呢?你知道這個問題是怎麼産生的嗎?會問這樣問題的人,實際上是一個懦夫,這個懦夫爲什麼叫他懦夫呢?因爲這個懦夫沒有勇氣把我們所謂的涅磐,也包括在世俗谛裏面。所以說貪當然是一種幻象,智慧也是一個幻象,修行也是一個幻象,所以惑隨破除無形也是幻象,同樣的呢,所謂證得佛果,這個也是一個幻象。因爲依照龍樹和月稱的見地,一切菩薩修行的各個地,他們修的道和智慧,都屬于世俗谛這邊的。

  不要忘掉一點,我們現在就是在世俗谛之中。所以,這個就是我們需要經常記在心裏的,我們必須要清淨,把我們所有的這些幻象都清淨掉,這個也包…

《入中道-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談入中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中觀四百論廣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