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耶识能够决定什么样的因,生什么样的结果,后边你会发现,阿赖耶识这个概念实际上是个非常好,而且是我们非常非常需要,我们会很喜欢的一个概念。
有一种病,那种病叫做飞蚊症,。这边月称菩萨是讲,这个人他眼睛有这种病,叫飞蚊症。我不知道大家知道不知道,有人眼睛有病,眼睛里看到黑的线,像头发那样的线条这样子。眼睛有这种病的人,当他看到一堵白墙的时候,墙是白的,但是他看起来,就觉得墙上有一条条的线,像头发一样的东西,他这边也讲,这个人的眼睛有这种病,所以他会看到墙上是一条条像头发一样的黑线,并不表示,他眼睛有线,一定会在墙上看见一头驴,驴子头上还长角,并不是这个。
这边是一个,我们实际上不需要阿赖耶识来做一个像容器一样,他决定某一个什么样子的众生在什么时候要受什么样的结果多长,我们并不需要这个,这一切都是幻象,他像幻象一样的来,他像幻象一样的去。
下面一个记诵也跟我们这个记诵很有关系。这个记诵是说,故见苦果由黑业,乐果唯从善业生,无善恶慧得解脱,亦遮思维诸业果。这边讲的是说,像有部、还有经部,他们会说,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比如说把善业、恶业储藏在里面像容器一样的东西,这个里边的善业、恶业在适当的时候会化显出来,然后得到结果。这个所谓它的容器,也就是我们说的阿赖耶识,这个是真实存在的。像上一个记诵一样,中观师不认为我们需要这样的容器,为什么?有这种眼病的人,他会看到墙上有黑线,他不会看到驴子。
实际上,这个墙上,他有没有这种毛发,有没有这个驴子在里面,或者说这个墙上他没有毛发,他没有驴子,跟这个完全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们所讲的,只是这个人眼睛有这种病。所以,那些造恶业的人就会得到恶业的结果,痛苦的结果。这个就是说在幻象之中就是这样子。他们制造了像这种幻象一样的这种恶业,他们就得到幻象的这种结果,这种痛苦的结果。
制造了这种幻象的善业的这种众生,他就会面对幻象善业的结果,比如说天堂。第三句,这个记诵第三句其实蛮重要,这句话,实际上很多金刚乘很高的教授,他圆满,大手印等等,经常引这句话。这句话说,只有这样一种众生,这种东西怎么样?他既没有善的这种妄想,没有善的行为,也没有恶的妄想,没有恶的行为,只有这种人才能够得到解脱。这一句话,如果你不能够很适当地来解释他,是非常危险的一句话,而且也是一个很大胆的一句话。一般我们是跟人说,你要修行善法才得以成佛。这边月称菩萨不这样说。这边是讲,能够挣得解脱的人,他没有善的妄想,也没有恶的妄想,这种人才能得到解脱。当然,具有这种恶的,恶业的这种人,当然它会到地狱去。具有善业,具有这种善的想法的人,当然它可能升到天道,升到人道,但还是不解脱。
所以这句他就讲,你们这些专门去想各种概念的这种哲学家,各种各样的理论家,实际上你们应该少想一点有关业的这种东西,实际上佛也是,佛不鼓励别人太去想这种东西。佛为什么不鼓励呢,像各位这种哲学家或者理论家去思考这种业的道理呢?是因为,如果你思考多了呢,会因为你思考的这个业,你会创造出一种现象,而你认为这个现象是真实存在的。因为这样子,所以,佛并不鼓励大家这样做。
下一个记诵,说有赖耶数取趣,及说唯有此诸蕴,此时为彼不能了,如上甚深义者说。这个时候我们的对手,我们假定的这个对手,他就反击我们说,他说如果你说没有阿赖耶识的话,为什么在楞伽经上,为什么在金刚经上,佛屡屡地说阿赖耶识,佛屡屡说五蕴等等,为什么佛要这样讲呢?这边月称菩萨就讲,佛之所以讲这种阿赖耶,讲众生,讲五蕴这种,是因为佛处于慈悲,向各位不能了解实相的人所说的。为了那些不能够真正了解这种深奥的实相的这种众生,希望他们能够一步步地这样学,所以佛才讲阿赖耶、众生、五蕴等等这些教授。
下一个记诵,如佛虽离萨迦见,亦尝说我及我所,如是诸法如自性,不了义经亦说有。他现在对我们认为的对手跟他讲,你要好好想想,佛根本没有所谓自我,佛根本已经超越了五蕴,超越了自我。但是当他教导那些无明的众生的时候,佛曾经讲过,我怎么样,当我以前是一只鸟的时候,他也说,我的父亲是净饭王,我的母亲是莫耶夫人。他这样讲,主要是让人能够了解,所以他这样说。所以前面的阿赖耶、五蕴、众生这些教授,也要鼓励懦弱的众生,能够慢慢慢慢这样学习。
这边我们真正的对手,现在就来了。这边我们这个对手他就讲,不见能取离所取,通达三有唯是识,故此菩萨住般若,通达唯识真实性。到目前为止我们讲的这个东西,唯识宗的这些大师们听起来都觉得很不顺耳,这边他们要开始正式的反击,下面几个记诵是他们正式的,可以说是他们的辩驳。
唯识宗他们也要会引那个佛经,这个佛经我不能十分确定,很可能是华严经的十地品。他们为什么选这部经呢?因为这部经也是月称菩萨经常引用的,所以这个对手,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这部经里面,这个经是华严经的十地品,佛曾经讲过,佛子,你们要知道,三界唯心,这个是在华严经里讲的。唯识宗,他接受一切外在的现象,一切的色,一切的声音,等等他们都是没有真实存在的自性,这点唯识宗接受。还不止那样子,唯识宗的大师,他们也接受,因为这一切都是幻象,都是这种幻影,所以就执着于这些东西也是毫无价值的。
所以六地的菩萨在这边,他对于这种,可以说这些现象这种究竟的了解是什么?他了解到一切的现象是只有心,而没有别的。一切的外在的我们对象的这些现象,他当然不是真实存在的。因为,这些现象,他不能够脱离心而独立存在,只有心是真实存在的。这个是他们讲的一句。
下一个记诵,犹如因风鼓大海,便有无量波涛生,从一切种阿赖耶,以自功能生唯识。我们现在反问唯识宗,这样子一切现象怎么产生呢?他们这边举一个非常好的例子,有一个大海,这个大海是什么?海是被风吹的,当这个风吹这个海的时候,就会有这种浪,波浪就产生。但是任何的波浪都不是离于这个大海而独立存在的,我们这边所的大海就像是阿赖耶,我们说的风就是我们各种各样的串习,一切的波浪就是一切的主观、客观的一切现象。所以
这种主观的和客观的一切的现象。所以对无明的众生来说,当他看到这种波浪的时候,他就认为这个波浪和大海是分离的不同现象。这个是对于阿赖耶的一般性的介绍。这个就是说,阿赖耶他怎么样显现出来。当阿赖耶受到我们这种暂时性的串习所搅动的时候,因为第一个就是说阿赖耶他已经有产生波浪这种能力、这种潜力在。所以,只要有风,就是说他只需要风稍微吹吹就可以了。如果没有风,当然就是说,他没有波浪,也没有小小的这种,都没有。
重要的就是说,这个波浪其实和大海并不是分离的,不是另外一个东西。我们所见到的各种各样的这种现象,实际上他和阿赖耶没有不同。我们所见的各种美的丑的,好的,坏的,各种各样的这种不同的现象,实际上是因为我们各种不同的串习所吹动的像海浪一样。这种看法他不对的地方是什么?我们把这种现象看的和阿赖耶分开的,我们可能不会说是阿赖耶,我们说自我,我们认为这个现象和自我是分开的,所以有些现象一直想避免,有些现象你一直想要得到,于是这就制造了更多更多的串习,更多的风,不断地下去,这就是我们说的轮回。
下一个记诵还是唯识宗说的。这个是说,是故依他起自性,是假有法所依因,无外所取而生起,实有及非戏论境。所以,这个阿赖耶有的时候也可以说依他起自性。所以,这个阿赖耶,他的存在等于说有三种的特性,可以这样讲。第一个就是说,他是一个我们的串习,我们的习惯,我们的思想能够以这个为基础,为原因来解释,或者说怎么讲?这边我们就说,当我们看到一个现象的时候,有的时候那个现象我们会觉得好或坏,有时候我们会有各种贪、嗔、痴的这种反映,我们会认为,我们一定有这样子的一个基础,或者说这样的一个东西,一个原因,一个基础在,要以那个为基础,为原因,我们才能够去,等于说我们才能够会感觉到,比如说各种的贪、嗔 、痴种种的反映出来。这个是阿赖耶的第一个,可以说他的特性。
第二个特质就是阿赖耶他不必依靠一切的,比如说一切的色,一切物质的颜色,一切的形式,而能够自己存在,前一刻的阿赖耶,可以产生后一刻的阿赖耶,可以自己这样传递下去。
第三点就是说,他是没有办法,就是说用一个普通的这种人,或者这种心,这种心灵是没有办法了解他的。这边唯识的大师是说,经常大家说,你如果能够认识你心的自性,这样就可以成佛。所以,他说,你仔细想想,这边讲的,你认识你心的自性,这是两个东西,一个是心,一个是自性,心的自性。自性我们可以说是心的一种属性或者什么,这个去认识这个心是什么?这个心几乎可以说像一个容器一样,这个东西,这个心他不是一个平凡,一个凡庸的人所能见到和了解的,但是一个修行的人,不断经过一直修行,修行的结果,可以慢慢慢慢的认识他,他们说,这个所谓的心就是这个容器,实际上就是我们说的阿赖耶。这个阿赖耶在凡夫地的时候就有,然后一直到成佛,成佛的时候,仍然是存在。这个就像一个银行一样,这个银行里面有非常非常多的各种各样的串习存在,这个也是一个等于算是一个基础,或者基本一样,从这个基本上可以生起轮回,也可以生起涅磐。
多半的时候,我们几乎阿赖耶是依他而起,他要依靠什么别的,为什么?因为我们经常都是看到说,这种串习也就是我们刚才说的这种风,这种串习的表现,我们几乎认为阿赖耶几乎是因为他而起的。唯识宗的学者们,有时候也这样分,他们说,在凡夫地的阿赖耶,可以叫做…
《入中道-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谈入中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