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中道-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谈入中论▪P23

  ..续本文上一页不净的阿赖耶,佛地的阿赖耶叫清净阿赖耶。

  在唯识宗,他们相信有八识。这边我们讲的阿赖耶是八识,第八个。和我们简单的很正确地来说,如果这样说,可以说,我们有人名,他就是阿赖耶,就是说,我们能够见,能够体会,能够说知道什么,或者是不知道什么,这个,这种名,就是说这个是我们说的阿赖耶。唯识的学者们说,这种的阿赖耶是真实存在的。从这个阿赖耶产生一切这种现象的这种波涛,因为这样的理由,所以我们认为唯识宗也是相信他生。

  对我们来说,当然是蛮困难的,因为这边有一点,大家经常记得,他们所争论的实际是争论是不是有真实的自性,这个是他们所争论的,这点在我们上课的时候,大家随时都要记得,当然这个平常的生活里,几乎我们都对他毫没有一点意识到。唯识宗他身为大乘的一个支派,当然他也念诵心经、楞伽经、或者前面说的华严经的十地品等等,他也是一样的持诵这些经典的。他们对于空性的解释是说,没有一个真实存在的外境。有一个更好的讲法就是说,在阿赖耶中是没有所谓主体、客体,对于主体、客体而言,就是没有所谓主体和客体。

  他们认为,所有一个客体存在,比如你说有某种的形象,某种颜色,一幅画在那边,这幅画的客体存在,完全因为有一个主体在观察他。以往在其他的教授里,曾经讲过,唯识宗证明他们的立论有两个他们主要的证明,一个就是,比如说举外境这个花,唯识宗说这个花,除非能被一个主体看成是一种花,否则这个花的现象是不存在的。所以,他是说,因为有这样子的一个众生的这种心态,把他看成花。然后就更复杂的事情又产生,当你决定这是一朵花之后,你就会说这个花好看不好看,然后因为这个花的好看不好看,又相关的产生各种跟他相关的这种情绪,或者烦恼就这样产生了。

  所以,因为以上这个理由,所以唯识宗会说,这个花并不真实的存在于你以外,并不是真实存在一个外境。这个实际上是你的心怎么来看他,你的一个概念。这个可以更像这种维系的立场上,更把他向前面推演,我们可以更证实,作为这个外境这个花本身也是一个假的,也是不存在的一个东西。所以唯识宗是这样说,在这一切的论证里面,一定有一个什么东西,这个东西一定可以作为基础,或者作为容器一样,能够知道这一切是什么,是阿赖耶,这个是唯识宗的看法。所以更正确地说,唯识宗的看法是这样子,外境不是实存的,但是唯识他是实存的,心是实存的。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称他们叫做唯识宗的理由。

  从下面这个记诵开始,中观宗开始反驳唯识的这种见地。下面这个记诵是,无外境心有何欲,偌大如梦当思则,若是我说梦无心,而是如欲既非有。这个时候,第一句实际上是月称菩萨问对方,月称菩萨反问唯识宗的学者说,你说外境不实存,没有真的外境,心是实存的,心是实际上有的,请你给我一个例子。唯识宗的回答说,这个就像一个梦一样,在梦中你梦到一头大象,这个大象并不是一个实存的外境。但是,你有一个大象的这个概念,你是有的。举例来说,当你梦到大象的时候,你会害怕。

  这个唯识宗举的例子,实际是非常好的例子。因为这是一个标准的大乘的答案,一切都像是梦幻一样。月称菩萨他就在这边讲,当然它说,在这边我们是试图要建立六地的菩萨,他的智慧对于胜义谛的见地,这个时候,月称菩萨就回答对方说,对我来说,就算在梦里面,也是没有心的。而这个当然要多解释一点,所以先不要感到很压抑。他想讲的是什么呢?这边实际上月称菩萨他的意思, 是这, 样,, 就是说当我们跟任何人,就是说有两个方面来争论什么东西的时候,如果一方提一个例子出来,说我要用这个例子证明我的立场,这个例子必须要是双方都同意的一个例子,那你才能用这个例子继续辩论下去,这边实际上月称菩萨是讲,在我的看法里面,胜义谛根本没有所谓心,所以你举的那个例子,对我来说,我认为并不成立。所以我们双方并没有一个互相都同意的一个例子,就是一个基础辩论下去,这个是月称等于回答他的一种方法,当然这种回答,看起来好象是不够充分,不过下面可能有继续讲的。

  月称菩萨是属于叫中观应成派,他们建立见地的方法,是用驳斥其它人的见地来建立自己的见地,他们公开是这样讲,我们根本没有我们的立场。他们会说,在胜义谛我根本什么见地都没有,如果你要建立一个见地的话,你必须要建立一个逻辑的推论,而任何一个逻辑的推论,都是一个实存的东西,在胜义谛,我们不认为有任何这种东西存在。

  在相对的层次,他们根本不分析任何东西对不对?这边要开始解释更多,下面这个记诵,若以绝世意念梦,正有依着近亦尔,如是意念是我见,如是外境亦应有。这个时候,唯识宗他们再次反驳过来,他们就说,在你做梦的时候,没有一个这种外境的一个大象,但是当时拟有一个大象的这个概念,的确是存在的。他们说这其实很简单,为什么我们能够证明说你睡的时候有一个大象的概念,因为你睡醒来你还记得,你还记得你做梦梦到大象,你那个时候有一个大象的概念,这是一个证明,而且这个证明也是非常有力的证明。他们又说,因为你昨天晚上做的大象,今天早上你起来以后,你还记得,这就证明有一个大象的概念是在昨天晚上做梦的时候,那个时候你是有的,但是没有一个外境实存的大象,这个是没有的个。这边月称菩萨就讲说,如果你那个原因是正确的话,那我们实际上应该有一个真的象才对,因为你在做梦的时候,不止你有这个大象的概念,而且你也看到大象的形象是什么,他的颜色是什么,这你都看到了,有这些的话,实际从你的梦里面应该走出一只真象才对。所以他这样讲,主要是说,不止是主体这边有,可以记住一个什么东西,实际上客体也可以被记住。

  下一个记诵就讲的更唯识了。这边说,设曰睡中无眼识,故色非有唯意识,执彼形象以为外,如于梦中此亦尔,他认为当你做梦的时候,那时候你一定在睡觉,你睡觉的时候,你的掩饰并不发生作用。那个时候是什么在那边?只有你的心在那边。这个心在以往的那个记忆里面,一定可能在动物园里,可能在探索频道里面看过大象,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

  现在在探索频道里面看过大象,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这种曾经看过大象的这种习惯,这种串习,当他被我们某一些的习惯,这种习惯被搅动的时候,在阿赖耶被搅动的时候,你就会在梦中看到大象,是有效的。我们的某一些习惯被搅动的时候,会在梦中看到这个大象,他是一种无效的现象,你在梦中看到这个大象。这个实际上是一个很好的辩驳,这面说,在我们睡觉的时候,我们的眼根,也就是眼睛这个器官,以及眼视都不发生作用,那时候唯一有作用的就是我们的心。以前我们曾经见过这样的现象,我们曾经看过大象,在梦中这种情形投射出来,你就会在梦中看见一头大象,同样的例子,我们所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虽然我们所见到的一些,比如这栋房子,其实他并不真实存在。但是因为我们以往多生所积聚的各种串习,所以我们会看到这个外境,认为他是实际上存在的。所以我们心里所见到的大象,比如房子等等这些东西他们在外境,对他们这种外境来说,这个外境不是真实存在的。前面是他们的反驳,后面是月称菩萨的反驳。

  这个就是下个记诵。如汝外境梦不生,如是意识亦不生,眼于眼境生眼识,三法一切皆虚妄。这个等于起先算是一个,只能说是我们的一个陈述。月称菩萨是说,在梦中大象从来就没有当成一个实际上实存的现象生出来。不止说这个对象,就这个客体不是真实存在,从来没有真实的生起,实际上这个主体也从来没有真实的生起过。

  这个记诵的第三句、第四句就开始反驳前面这个记诵唯识宗讲的这种看法。这个记诵头两句等于他把这个唯识宗的学者引导到一个状况,这个状况是什么?先跟他说,在梦中的大象并没有真实的生起,这个当然唯识宗也接受。这边说,在真实生活的状况里面怎么样?我们的眼识是怎么样的状况呢?在梦里面,你觉得你看到一头大象,但是实际上在梦里面你看到大象的并不是你的眼睛,对不对?那是您的心,是你的心看到一头大象。

  在梦中我们的眼识,或者我们梦到这个大象,甚至我们这种心,就是我们认为是有一头大象在这边,这一切都可以说是一种无效的现象,为什么说他无效现象呢?跟我们所谓白天的这种,我们所谓醒过来的状况比较起来,他是无效的。月称菩萨在这边,实际他想要怎么证明?他想用这种方法来证明,你不能把梦中的三种状况,你有几种,你认为他无效,有的你却认为他有效,怎么说呢?你在梦中,你怎认为你梦到的大象是无效的现象,对不对?你认为眼视,他不发生作用,他是无效的现象,可是你却认为,在梦中的那个心是有效的,这种你不能把两个看成无效,其中另外一个是有效的。因为你这三种东西,跟白天的状况比较起来,他们都是无效的。唯识宗的学者,他用这个梦做一个比喻。

  这边他说要用来证明的方法,就是说唯识宗是举做梦做一个例子,唯识宗是举在做梦的时候,外境他不是实存的,但是主体的这个心,他是实存的,用这种方法来证实他们自己的观点。这种观点如果中观宗要接受,他必须先要接受做梦的时候,外境不是实存的,但是主体的心是实存。对于这一点,中观宗不能接受,不能接受在做梦的时候有这种现象。

  下面这个记诵,余耳等三亦不生,如于梦中觉亦尔,诸法皆妄心非有,行境无故根亦无。这个记诵实际上是非常好,非常重要的记诵,这个记诵实际上是可以一步步的慢慢建立起空性的见地,如果你想建立空性的见地,这个记诵对你来说很重要。

  这个记诵的第一句,他是讲,在梦中不止是眼睛是这样子,就算我们说的耳朵也是一样,在梦中你梦到别人吹非常好…

《入中道-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谈入中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中观四百论广释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