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不淨的阿賴耶,佛地的阿賴耶叫清淨阿賴耶。
在唯識宗,他們相信有八識。這邊我們講的阿賴耶是八識,第八個。和我們簡單的很正確地來說,如果這樣說,可以說,我們有人名,他就是阿賴耶,就是說,我們能夠見,能夠體會,能夠說知道什麼,或者是不知道什麼,這個,這種名,就是說這個是我們說的阿賴耶。唯識的學者們說,這種的阿賴耶是真實存在的。從這個阿賴耶産生一切這種現象的這種波濤,因爲這樣的理由,所以我們認爲唯識宗也是相信他生。
對我們來說,當然是蠻困難的,因爲這邊有一點,大家經常記得,他們所爭論的實際是爭論是不是有真實的自性,這個是他們所爭論的,這點在我們上課的時候,大家隨時都要記得,當然這個平常的生活裏,幾乎我們都對他毫沒有一點意識到。唯識宗他身爲大乘的一個支派,當然他也念誦心經、楞伽經、或者前面說的華嚴經的十地品等等,他也是一樣的持誦這些經典的。他們對于空性的解釋是說,沒有一個真實存在的外境。有一個更好的講法就是說,在阿賴耶中是沒有所謂主體、客體,對于主體、客體而言,就是沒有所謂主體和客體。
他們認爲,所有一個客體存在,比如你說有某種的形象,某種顔色,一幅畫在那邊,這幅畫的客體存在,完全因爲有一個主體在觀察他。以往在其他的教授裏,曾經講過,唯識宗證明他們的立論有兩個他們主要的證明,一個就是,比如說舉外境這個花,唯識宗說這個花,除非能被一個主體看成是一種花,否則這個花的現象是不存在的。所以,他是說,因爲有這樣子的一個衆生的這種心態,把他看成花。然後就更複雜的事情又産生,當你決定這是一朵花之後,你就會說這個花好看不好看,然後因爲這個花的好看不好看,又相關的産生各種跟他相關的這種情緒,或者煩惱就這樣産生了。
所以,因爲以上這個理由,所以唯識宗會說,這個花並不真實的存在于你以外,並不是真實存在一個外境。這個實際上是你的心怎麼來看他,你的一個概念。這個可以更像這種維系的立場上,更把他向前面推演,我們可以更證實,作爲這個外境這個花本身也是一個假的,也是不存在的一個東西。所以唯識宗是這樣說,在這一切的論證裏面,一定有一個什麼東西,這個東西一定可以作爲基礎,或者作爲容器一樣,能夠知道這一切是什麼,是阿賴耶,這個是唯識宗的看法。所以更正確地說,唯識宗的看法是這樣子,外境不是實存的,但是唯識他是實存的,心是實存的。所以,這就是爲什麼我們稱他們叫做唯識宗的理由。
從下面這個記誦開始,中觀宗開始反駁唯識的這種見地。下面這個記誦是,無外境心有何欲,偌大如夢當思則,若是我說夢無心,而是如欲既非有。這個時候,第一句實際上是月稱菩薩問對方,月稱菩薩反問唯識宗的學者說,你說外境不實存,沒有真的外境,心是實存的,心是實際上有的,請你給我一個例子。唯識宗的回答說,這個就像一個夢一樣,在夢中你夢到一頭大象,這個大象並不是一個實存的外境。但是,你有一個大象的這個概念,你是有的。舉例來說,當你夢到大象的時候,你會害怕。
這個唯識宗舉的例子,實際是非常好的例子。因爲這是一個標准的大乘的答案,一切都像是夢幻一樣。月稱菩薩他就在這邊講,當然它說,在這邊我們是試圖要建立六地的菩薩,他的智慧對于勝義谛的見地,這個時候,月稱菩薩就回答對方說,對我來說,就算在夢裏面,也是沒有心的。而這個當然要多解釋一點,所以先不要感到很壓抑。他想講的是什麼呢?這邊實際上月稱菩薩他的意思, 是這, 樣,, 就是說當我們跟任何人,就是說有兩個方面來爭論什麼東西的時候,如果一方提一個例子出來,說我要用這個例子證明我的立場,這個例子必須要是雙方都同意的一個例子,那你才能用這個例子繼續辯論下去,這邊實際上月稱菩薩是講,在我的看法裏面,勝義谛根本沒有所謂心,所以你舉的那個例子,對我來說,我認爲並不成立。所以我們雙方並沒有一個互相都同意的一個例子,就是一個基礎辯論下去,這個是月稱等于回答他的一種方法,當然這種回答,看起來好象是不夠充分,不過下面可能有繼續講的。
月稱菩薩是屬于叫中觀應成派,他們建立見地的方法,是用駁斥其它人的見地來建立自己的見地,他們公開是這樣講,我們根本沒有我們的立場。他們會說,在勝義谛我根本什麼見地都沒有,如果你要建立一個見地的話,你必須要建立一個邏輯的推論,而任何一個邏輯的推論,都是一個實存的東西,在勝義谛,我們不認爲有任何這種東西存在。
在相對的層次,他們根本不分析任何東西對不對?這邊要開始解釋更多,下面這個記誦,若以絕世意念夢,正有依著近亦爾,如是意念是我見,如是外境亦應有。這個時候,唯識宗他們再次反駁過來,他們就說,在你做夢的時候,沒有一個這種外境的一個大象,但是當時擬有一個大象的這個概念,的確是存在的。他們說這其實很簡單,爲什麼我們能夠證明說你睡的時候有一個大象的概念,因爲你睡醒來你還記得,你還記得你做夢夢到大象,你那個時候有一個大象的概念,這是一個證明,而且這個證明也是非常有力的證明。他們又說,因爲你昨天晚上做的大象,今天早上你起來以後,你還記得,這就證明有一個大象的概念是在昨天晚上做夢的時候,那個時候你是有的,但是沒有一個外境實存的大象,這個是沒有的個。這邊月稱菩薩就講說,如果你那個原因是正確的話,那我們實際上應該有一個真的象才對,因爲你在做夢的時候,不止你有這個大象的概念,而且你也看到大象的形象是什麼,他的顔色是什麼,這你都看到了,有這些的話,實際從你的夢裏面應該走出一只真象才對。所以他這樣講,主要是說,不止是主體這邊有,可以記住一個什麼東西,實際上客體也可以被記住。
下一個記誦就講的更唯識了。這邊說,設曰睡中無眼識,故色非有唯意識,執彼形象以爲外,如于夢中此亦爾,他認爲當你做夢的時候,那時候你一定在睡覺,你睡覺的時候,你的掩飾並不發生作用。那個時候是什麼在那邊?只有你的心在那邊。這個心在以往的那個記憶裏面,一定可能在動物園裏,可能在探索頻道裏面看過大象,知道大象是什麼樣子。
現在在探索頻道裏面看過大象,知道大象是什麼樣子。這種曾經看過大象的這種習慣,這種串習,當他被我們某一些的習慣,這種習慣被攪動的時候,在阿賴耶被攪動的時候,你就會在夢中看到大象,是有效的。我們的某一些習慣被攪動的時候,會在夢中看到這個大象,他是一種無效的現象,你在夢中看到這個大象。這個實際上是一個很好的辯駁,這面說,在我們睡覺的時候,我們的眼根,也就是眼睛這個器官,以及眼視都不發生作用,那時候唯一有作用的就是我們的心。以前我們曾經見過這樣的現象,我們曾經看過大象,在夢中這種情形投射出來,你就會在夢中看見一頭大象,同樣的例子,我們所謂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雖然我們所見到的一些,比如這棟房子,其實他並不真實存在。但是因爲我們以往多生所積聚的各種串習,所以我們會看到這個外境,認爲他是實際上存在的。所以我們心裏所見到的大象,比如房子等等這些東西他們在外境,對他們這種外境來說,這個外境不是真實存在的。前面是他們的反駁,後面是月稱菩薩的反駁。
這個就是下個記誦。如汝外境夢不生,如是意識亦不生,眼于眼境生眼識,叁法一切皆虛妄。這個等于起先算是一個,只能說是我們的一個陳述。月稱菩薩是說,在夢中大象從來就沒有當成一個實際上實存的現象生出來。不止說這個對象,就這個客體不是真實存在,從來沒有真實的生起,實際上這個主體也從來沒有真實的生起過。
這個記誦的第叁句、第四句就開始反駁前面這個記誦唯識宗講的這種看法。這個記誦頭兩句等于他把這個唯識宗的學者引導到一個狀況,這個狀況是什麼?先跟他說,在夢中的大象並沒有真實的生起,這個當然唯識宗也接受。這邊說,在真實生活的狀況裏面怎麼樣?我們的眼識是怎麼樣的狀況呢?在夢裏面,你覺得你看到一頭大象,但是實際上在夢裏面你看到大象的並不是你的眼睛,對不對?那是您的心,是你的心看到一頭大象。
在夢中我們的眼識,或者我們夢到這個大象,甚至我們這種心,就是我們認爲是有一頭大象在這邊,這一切都可以說是一種無效的現象,爲什麼說他無效現象呢?跟我們所謂白天的這種,我們所謂醒過來的狀況比較起來,他是無效的。月稱菩薩在這邊,實際他想要怎麼證明?他想用這種方法來證明,你不能把夢中的叁種狀況,你有幾種,你認爲他無效,有的你卻認爲他有效,怎麼說呢?你在夢中,你怎認爲你夢到的大象是無效的現象,對不對?你認爲眼視,他不發生作用,他是無效的現象,可是你卻認爲,在夢中的那個心是有效的,這種你不能把兩個看成無效,其中另外一個是有效的。因爲你這叁種東西,跟白天的狀況比較起來,他們都是無效的。唯識宗的學者,他用這個夢做一個比喻。
這邊他說要用來證明的方法,就是說唯識宗是舉做夢做一個例子,唯識宗是舉在做夢的時候,外境他不是實存的,但是主體的這個心,他是實存的,用這種方法來證實他們自己的觀點。這種觀點如果中觀宗要接受,他必須先要接受做夢的時候,外境不是實存的,但是主體的心是實存。對于這一點,中觀宗不能接受,不能接受在做夢的時候有這種現象。
下面這個記誦,余耳等叁亦不生,如于夢中覺亦爾,諸法皆妄心非有,行境無故根亦無。這個記誦實際上是非常好,非常重要的記誦,這個記誦實際上是可以一步步的慢慢建立起空性的見地,如果你想建立空性的見地,這個記誦對你來說很重要。
這個記誦的第一句,他是講,在夢中不止是眼睛是這樣子,就算我們說的耳朵也是一樣,在夢中你夢到別人吹非常好…
《入中道-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談入中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