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中道-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谈入中论▪P26

  ..续本文上一页西存在。

  这种对自己的想象的执着,就是我们所谓妄见的网。这个妄见的网就是我们所要把他解破的东西。所以这样说,我们可以说,我们在这里听中论,就像把我们的一件外套,把他浸在酸的东西里头。举个例子来说,这个例子说明就是说比如我们把这件夹克泡在酸液里头,泡一下拿起来的时候,这个夹克的外形仍然存在,但是他里头的线,就是把这个夹克全部缝在一块的东西,他已经断了,这个时候,这个夹克的形状虽然存在,但是只要有一位有资深的上师到来,他把手一身,他对这个夹克一指,这个夹克就会破掉。

  

  我会投胎到这个阿弥陀佛的净土,这个是我们这样子想的。当我们去投胎的时候,转世的时候,是谁在投胎转世呢?不是我们现在的这个身体,而是我们的心。一个普通的佛教徒来说,我们并不需要分析什么是这个心,但是即然我们这里在学习中观论,我们大家都是希望能够这样学习,那我们只好来讨论心。根据这个唯识宗他们的想法,是有一个所谓阿赖耶识,他是作为一种容器,我们祈祷我们点灯,我们捐钱给穷人,做很多善事,把这个善事积聚了功德,就把它藏在这个容器,叫做阿赖耶里头。十年后,当我们的身体破坏了以后,我们所做的善业,我们所有的功德,需要有一个容器,把我们承载到另外一个净土,这个容器就是阿赖耶。

  唯识论师跟月称菩萨之间的问题是什么呢?对唯识论师来说,他们认为阿赖耶这个容器,这个承载所有的功德,善业的容器,是实有的,是实存的。月称菩萨确认为唯识宗的人,他们没有胆量去把这个阿赖耶识的真性,就是他的空性去把它认识。用勇气,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词,菩提心跟菩萨他里头都有勇气的意思在。一个菩萨要有去认识诸法的真相或者诸法自性的这个勇气。要有这个面对真理的勇气,是最大的勇气。不是吗?举个例来说,要有这个勇气来知道说,我将会死亡,是很大的勇气。要有这个勇气来接受说,我是一个非常嫉妒的人,这也是非常难接受的。这儿我们说,一个很大的勇气。

  当然,这些菩萨他们都理解到色是空,我们的眼、耳、鼻都是空的,但是当他们谈到阿赖耶的时候,他们要接受说阿赖耶也是空的呢,他们就不能接受。这就是说,当文殊菩萨他谈到空性的时候,这些阿罗汉,他们都有了心脏病爆发出来,因为要让他们来知道这个阿赖耶都不存在,是一件很大的事。

  如果阿赖耶存在的话,成佛跟空性,如果我们认为阿赖耶是实存的话,我们修行成佛,证悟空性,这些都会摧毁掉这个阿赖耶,大家明白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如果一件东西,他真实存在的话,那他就是实境,如果这个世界是扁的、是平的,这是实相。哥伦布他就不会发现新大陆,就是美国。因为,这个世界是平的,他会走到那个边,他就会掉下去。

  同样的呢,如果阿赖耶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境或者一件实物,那这个空性就会把它摧毁掉。换句话来说,我们就不是在禅修一个事情的真相,因为事情的真相是阿赖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

  能生眼识自功能,从此无间有识生,即此内识依功能,妄执名为色根眼。这就是唯识论师在讲话了。他们告诉我们,他们关于这个眼识的概念是什么。这个眼识是怎么产生的呢?唯识的论师认为,在这个阿赖耶上面,他有这个潜力,能让我们看到东西。这个依他生的,这个好象一个大海一样,就像海洋他有能生起这些波浪的潜能,但是它不需要时时都有波浪。他只当在有相当的一种缘的条件发生,把它搅动的时候,例如风把他推动的时候,他才会产生波浪。

  同样的,在能够依他而起的这个自性上,他有能够见到一切形色的潜能。当依他,缘自他能够起的自性、心识,当他的潜能受到我们想要见的这个欲望所搅动,所推动的时候。当我们想要见到一种形色,想要见到外境的意愿推动我们能够依他起的心事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东西,比如一个图画,一张图画。这就是我们见的这个动作。这是,我们一般人都不知道。我们的普通人都认为,是我们这两只眼睛在看。唯识的论师不接受这件事。

  例如说,唯识宗的人,他们会说这两个眼球,圆的眼球,就是在死尸上都会有的。这只不过是身体的一部分。他对我们的缘起的信是没有什么贡献的。这就是以唯识宗他们对能见到什么东西他们的一种解释。可能跟科学家所谈的有点不同。唯识宗他们说见,看见是依赖一样东西,这都是什么东西?就是阿赖耶。他们想建立的就是这个心是实质存在的。所有的形色跟外境都是其它的东西而已,是外境而已。

  此中从根所生识,无外所取由自种,变似青等愚不了,凡夫执为外所取。这又是唯识宗的论师在说话。在这个阿赖耶身上,他能够见到比如一个蓝色的潜能,这个潜能就是被我们想要看到蓝颜色的这个意愿去推动。当这个外援或者这个条件去推动我们的阿赖耶的时候,我们就看到蓝颜色,例如天空。这就是蓝颜色怎么产生的,怎么存在的。但是,我们普通一般人都不知道这个。普通人都认为,蓝颜色在离我们之外的那个存在,他是一个个别的别体。

  唯识的论师说,如果没有能知道这个蓝颜色的人呢,就没有蓝颜色出现。现在我们在这儿只是谈眼视,但是同样的逻辑,我们可以把它运用到其它的事上去。这是唯识论师的第二个论点。

  再来一个论点。如梦实无余外色,由功能熟生彼心,如是于此醒觉味,虽无外境意得有。当我们做梦梦到一只大象的时候,说我们最近到动物园去看到一头大象,被他那个意识所推动,所以我们就在梦里会梦到一头大象。

  同样的呢,唯识宗的论师,他们就重申,我们所有见到的一切现象,都不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在我们阿赖耶上有见到这些一切外境的潜能。当这个潜能被我们的业力所推动的时候,那我们就以为我们看到山和城市等等东西。好了现在月称菩萨又来破斥他。

  如于梦中无眼根,有似青等意心生,无眼唯由自种熟,此间盲人何不生,这是很有趣的。他讨论的,他辩论的方式跟我们昨天所谈的非常相似,其实,他是有一套标准的辩论的方法,不过每一次他都有一点不同而已。月称菩萨这么说,对一个盲人来说,在他的阿赖耶里,从他出世那天,他就没有看到所谓蓝色的这种潜能。

  他又把它扭转,扭曲一点来说,当我们在睡觉的时候,我们的眼是闭着的,我们看到这个眼,在梦中所看到的蓝颜色,不是用我们现在的眼来看的,是用梦中的眼来看的。在睡觉的时候,这个睡眠中,我们并没有一个容器,有这个潜能,能让我们看到东西。唯识论师,你们没有办法,只好接受我的讲法是什么呢?就是说你在睡觉的时候,你只有以梦眼看到东西,比如说梦到一头大象。那不是一个真的眼睛,是一个假眼,就像那头假象。同样的,那个心,那个梦里的心,他可以辨识这是一头大象,那也是一颗假心,跟昨天所谈的很相似。你不可以说,一个是正确,而另外一个不正确,就是说我们的梦里的心视正确的、是存在的,而梦里的眼识,是不存在,不可以这样说。

  若如汝说梦乃有,第六能熟醒非有,如此无第六成熟,说梦亦无何非理。这里他有一点讽刺性,唯识论师说他们以某些逻辑证明他理论的时候,他所用的逻辑,跟他用的理论根本都是一样的,所以不能用来作为证明。所以,所有的这些他们的讲法,他们所辩论的,都不正确。而佛呢,从来在所有的经典中,在他所有的教授中,从来没有说,有实质存在的东西。

  如说无眼非此因,亦说梦中睡非因,是故梦中亦应许,彼法眼为妄识因。这又是唯识他们所举的另外一个例子。如果我们不小心的话,这个说也会把我们搞得糊涂。但是,如果我们知道怎么样去理解它的话,这句,这个记诵是对空性的一个非常明确的教授。唯识论师说,比如说比丘或者和尚,当他们想要生起出离心的时候。不止是出家人,不止是比丘,就是我们普通人,当我们想生起出离心的时候。

  现在回到前面的记诵,如于梦中无眼根,有似青等意心生,无眼唯由自种熟,此间盲人何不生。前面我们谈到唯识宗有三个记诵,就是他们有三个论点。之后月称菩萨的反驳,他在破斥他前面的三点,就是他没有谈到。如于梦中无眼根,有似青等意心生,无眼唯由自种熟,此间盲人何不生。 当我们在睡觉的时候,没有真正的眼睛存在。但是我们仍然见到蓝颜色或者大象在梦中。那个在梦中的眼,其实他的作用跟我们醒的时候,真的眼是一样的。

  我们举的例子是盲人。我们的例子是说一个盲人在睡觉,而他在发梦,他想盲人也发梦吧。当盲人发梦的时候,他在梦中也看见,他看到东西。当这个盲人在发梦的时候,他的眼睛,是起了一个睁的眼睛的作用,当他醒过来的时候,他的眼睛就看不见了。为什么这个盲人现在看不见呢?因为从唯识宗的观点来说,这个外境是不存在的,不是实存的,这个蓝颜色也是不正确的。但是心识,阿赖耶是正确存在的,真实存在的。当这个盲人他醒的时候,醒过来的时候,他还有这个真实存在的阿赖耶。那为什么他的阿赖耶在梦中能起作用,而醒来的时候就起不了作用呢。

  下一个记诵,若如汝说梦乃有,第六能熟醒非有,如此无第六成熟,说梦亦无何非理。但是唯识宗的人说,当这个盲人在发梦的时候,他有一个第六视,第六视就是充当眼视在起作用。这个盲人虽然他是盲人,但是他还有这个心在想象东西。那个第六的视,是他在梦中起作用的这个视。唯识宗的人这么说,当这个盲人醒过来的时候,他第六视就起不了作用,这不单是他们这么说,这也是我们这么想。

  例如来说,在梦中我们可能会飞,不是假的,但是我们一醒过来的时候,我们这个飞的潜能就消失了。这是因为,这个能想象到我们能飞的那个潜能,当我们醒过来的时候,就停止了。这是唯识论师所说的。这个唯识宗他们想要说的呢,就是这个第六视,还是跟那个所谓的阿赖耶能缘于他而产生一切…

《入中道-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谈入中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中观四百论广释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