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般的无明的人,你对他们心存害怕的话,你应该对佛更存有惧怕。因为佛好象在一部经里他说过,好象是华严经的十地品里说过,诸佛子,三界唯心,因为佛曾经这样说过。
下面的这个记诵是月称的回答。现前菩萨已现证,通达三有唯是识,是破常我作者故,彼知作者唯是识。六地的菩萨,他们都理解,他们都知道,三界唯心。这是月称菩萨一个非常聪明的回答。
这是六地的菩萨他接受,或者他认为三界或者诸法万法唯心,是因为他们为了驳斥所有的诸法,都有一个常,一个永恒的一个创造者。比如说是神我、大我所创造的。
故为增长智者慧,遍智曾于楞伽经,以摧外道高山峰,此语金刚解彼义。所以,为了要增长菩萨他们的感观,他们的智慧,而且为了要破斥这些错误的概念,谁的错误概念呢?就是这些外道,主要就是,比如说印度教跟其它学派的外道。他们对于这个自我,或者是神的这种说法。为了这个原因,佛就曾经在它的经典里头,比如说楞伽经里说,这些东西是心,是唯心,而不是另外有一个神,或者一个其它的创造者。
下一个记诵,各如彼彼诸论中,外道说数取趣等,佛见彼等非作者,说作世者唯是心。从很多的这种学派或者印度教、或者其它宗教他们的诸论或者经典之中呢,他们说有一个所谓创造者存在。全知的佛,他知道所谓这些其它宗教所说的创造者,不是真的有这个创造者。所以,为了驳斥他们,佛就说,心才是这个世界的创造者。
如觉真理说名佛,如是唯心最主要,经说世间唯是心,故此破色非经义。当我们说,这个觉悟真理的人的时候,我们有时候没有这么长把它说出来,我们只是说一个字,我们就说佛,或者说觉者。所以,同样的佛,在他的教授之中,他说唯心的意思就是说,主要是心来创造这个世界,主要是。他不是说,主要是心,而他是用唯心来说。当他这么说的时候,他不是否定形色,只不过是佛认为心是比较重要而已。
并不是说佛否定这个外界,或者外境,或者说形色存在,就好象你们唯识宗所说的一样。
若知此等唯有心,故破离心外色者,何故如来与彼经,复说心从痴业生。如果当佛说唯心的时候,他在经中说唯心的时候,他是在否定这个色或者外境。月称菩萨这里就问唯识宗,他说当佛在说这个十二因缘的时候,他为什么会说有痴呢?在有的经中,他先说无明,然后再说业,然后再说心,再说是。就好象这个心是来自于无明跟业。请问你们唯识宗的人,对这个有什么解释呢?所以月称菩萨说,佛只不过是强调说,心比外境或者形色比较重要而已。他下面这个记诵再继续会解释。下面他就要证明说,为什么佛是在强调心,而不是否定外境。
有情世间器世间,种种差别由心立,经说众生从业生,心里断者业非有。这个心是一个容器,从这个容器中,产生所有的一切法,如山、河、水,六道,也是这个心创造这些有情,就好象六道的众生等等。而佛是说,六道的众生都是从他们的业力而生的。如果没有心呢,就没有坐在这儿,也没有坐的行动本身。所以这个业的作者,跟这个业都会没有了。基于这个理由呢,佛强调说,心是比其它重要。
若谓虽许有色法,然非如心为作者,则遮离心是作者,非是遮遣此色法。色是存在的,。对不起,刚刚说色如果没有心,并不能创造什么东西。不在十地经里头,当佛说三界唯心的时候,他就是在否定说,除了心没有另外一个创造者,造物者。但是,他那个时候也并不是在完全的否定,一切的外境或者色、形象。
若谓安住世间理,世间五蕴皆是有,若许现前真实智,行者五蕴皆非有。根据我们平常的经历来说,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呢,所有的五蕴是存在的。我们的色、受、想、形这些全部都是存在的,对普通人来说。当这个普通人,凡人成为一个圣者的时候,就是说他有这个智慧的时候,对于这种行者,对于这种修行者,所也的五蕴都不会升起了。
无色不应执有心,有心不应执无色,般若经中佛俱遮,彼等对法俱说有。所以,基于刚刚上面所说的理由呢,唯识宗的人不应该这样子想,应该怎么样想,如果没有色,既是没有心,他们不应该这样想。他们也不应该想,不应该说,如果有心,那个心是实存的,但是色,外境是不实存。上面一句,我刚刚说了,如果没有色不应该执着有心。应该说没有色不应该执着有心,而如果有心呢,也不能执着有色。因为,当佛在教授的时候,他很清楚地说,很平等地说,色既是空,空既是色。五蕴皆空,空就是五蕴。佛从来没有分别说,有的东西是与空性,而其它的没有空性。
二谛次第纵破坏,汝物已遮终不成,由是次第知诸法,真实不生世间生。唯识宗的人说,色或者外境是无效的。心是真实存在的,以这个论点,他就破坏两种真谛,就是说世俗谛跟胜义谛。但是,你们唯识宗所说的时时存在依他起的性,刚刚上面以佛所说的话和逻辑,都已经被我们破斥了。所以,唯识宗你们应该要知道,是没有一个真实存在的这个性,依他起性,可以生起,从这里可以生起一切诸法的。唯识宗你们要知道呢,当我们谈这个事物生起的时候,我们所谓生,就是谈我们一般的经历,在我们一般的世间经历而言。因为唯识宗的人,他们又发问了,他们说事实上是佛经里头有说,诸法唯心或者三界唯心,但是月称这里,他要说明,这个经里头所说,不是很直接的意思。这个是很重要的,下面这个记诵。
经说外境悉非有,唯心变为种种事,是于贪著妙色者,为遮色故非了义。仁波切刚刚他说,他要确认一下,确定一下,他自己对这个的理解,因为这个很重要。月称菩萨说,楞伽经,并不是一部有直接意思的经,他不是一个很深,很慎深意思的经。他的意思是说,这个楞伽经也需要有我们去经过注释,这样去理解的。他这里所说的经指楞伽经,他说楞伽经里有说,所有的外境不是实存,只有从心把它划线出来的。这个经是佛为了要教导那些对于色,对于形色,外境这些有非常强的贪着执着的人,对于这些人呢,佛就这么说,来把他们的执着给化解掉。
有一个问题说,如果阿赖耶是海洋,是一切见闻觉知的来源,而有风才会产生风浪,那么请问风从哪里来?
回答: 你问这个问题是说,你想问月称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还是问唯识宗的学者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呢?
提问:双方的看法。
回答: 这两方面都认为说,风是从这个海洋来的,但是,仁波切为什么刚才要反问这位提问的人呢?说您问,是说月称菩萨的看法,还是中观师的看法,因为主要的分别在这两方面,对于大海的看法不一样。对于唯识学者来说,这个大海是真实存在的,是实存的。但是,对于中观师来说,不是这个样子。所以,从他们两方面实际是不同的。所以,对于唯识师来说,风是由真正实存的因他起性而来的。对于月称菩萨呢,如幻的风是从如幻的大海而生的。
提问:,阿赖耶是为何有这些潜能?例如来说,看到东西的潜能。
回答:这个问题几乎有点像你问说,为什么银行里面会有钱,或者你说为什么银行里面没有钱。也不是所有的阿赖耶都有这种潜能或者潜力在,就是说有一些阿赖耶,假如说一个人已经非常接近佛地,那个时候,他的阿赖耶这种潜能非常非常少了,就很少这种可以制造风的这种机会了。
提问:所谓在盲人做梦的时候,我们怎么知道一个人出世就盲,他可以见到颜色、天空、星星,我们确实知道吗?
回答:不,我们并不知道。我们永远无法知道,这个例子就是唯识宗举的,如果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蓝色,我们在梦中也从来不会见到蓝色。
提问:没有这个心,就不会有这个外景存在。大手印大圆满,所指的心性之名,是否也中观应成派所破的范围之内?
人比石头所多的,是如何由空里面所产生的?
回答:这个问题可能有一些误解,才会有这样的问题产生。这个答案很多,如果您的问题是说为什么人类所有的识,是如何从空之中产生的,如果您有这样的话,您应该有同样的问题,为什么石头没有从空中产生识出来。这里有一个很主要的误解的地方,当您问这个问题,或者是我们讲书法由空性所生,你会认为空性是一个实存的实体,从实体里会生出各种各样的诸法出来。因为从空性的观念来看,你有识或者是没有识,两个是完全一样的东西。
提问:从来没有见过的事情,如果在梦中看到,怎么样解释?
回答:对这个问题还不太清楚。大海里面的风正好是吹的方向很对。
A:我想问各位一个问题。唯心识宗的学派为什么一定要拿出阿赖耶的见解出来?
回答:因为唯识宗的学者必须要证明,从前面一刹那到后面一刹那,中间有一个东西传输或者是运送出去。
因为他们一定要找一个究竟的东西,他们可以依靠或者抓住。
因为他们要找一个容器,能够把业从前一刻运载到下一刻,运载下去。
A:现在请各位找出月称菩萨的五个论点,来驳斥唯识宗的学派?五个驳斥的方法。
回答:因为月称菩萨说如果心是实存,你又说他们是异他性,基本把心的外相视为两个实体,所以这在逻辑上是不能成立的?
A:他刚才讲的有什么错误呢?有没有说第二个对月称菩萨的反驳的方法。
回答:如果阿赖耶是实存的话,成佛就变成了破坏或者是摧毁阿赖耶的原因。
A:这个不错。第三个。
回答: 如果阿赖耶成立的话,他会毁坏世俗谛,如果有阿赖耶存在,就有心存在,如果我有心存在,外相就不存在,在世俗谛上是不成立的,所以也毁坏世俗谛。
如果自胜证存在的话,应该为大家所共知,但是找不到自胜证。
A:再解释一下,这个答案太禅宗。这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观点,请您再多解释一点。
回答: 阿赖耶如果要有一个自证分,必须要有一个知着,必须要知道他的,这样的话,就变成了两个,按照前面的辩论,如果是两个的话,一个不可能知道另外一个…
《入中道-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谈入中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