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个大师叫法称,他曾经讲过,我们应该好好地运用它,等到我们达到目的,就把它丢掉,这是我们运用它的办法。
提问:在我们的内心,我们一直认为要运用它,可是事实上我们没有一点运用它。表面上我们看起来已经到了某一个地步,我们已经走进去,事实上我们没有走进去。好象我们已经修了很久,可是从另一个观点来讲,我们都没有进去,没有做到。
回答: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上,比如刚才讲了,我们修了很久,但是没有真的进入,怎么知道呢?我倒认为我们进入了。当然我们犯很多的错,那是一定的。你信不信有下一生,你给他一个理由,为什么呢?
提问:因为有开始有结束,因为开始跟结束是不能切断它的。
回答:有别的理由吗?我认为如果顺世外道在这边,他们会赢。
提问:如何证明会有下一世。刚才前面说过,因是空,是不是跟这个有关呢?
回答:不是。如果你讨论空性的话,从开头就没有生命这回事,这是很重要的。问题是顺世外道真实是有一个叫生命,但是这个生命是无因的。
我们主要的目的是要建立起一个见地。当我们叫空或者是空性的时候,实际上我们是要谈现象的实象是什么。
所以,如果我们这样讲,一切现象的本质是中观,当然这句话语意上并没有错,但是听起来有点怪怪的。当我们说无分别的时候,主要是针对在修道, 的道上说, 的,在修, 道上面,因为我们要除去分别,所以我们讲无分别。我并不了解,比如西方的哲学,或者是古代中国的哲学,真正的目的是什么,以及他们怎么来讨论问题,但是在印度哲学的立场上,当然我们现在讲的《入中论》是印度哲学的书。印度的哲学家在讨论哲学命题的时候,最主要要避免落入二边。这个并不只是佛教这样,就算是印度教,甚至我们昨天说的顺世外道,都是这样的。当他们说自己的观点的时候,都要非常主要的避免落入二边的状况。我现在讲的,并不是开玩笑,在古代的时候,古代的哲学家认为一个人如果落于二边的话,那种状况远比落入地狱还糟。这种看法其实也有道理,因为这些哲学家会认为,即便你今天落入地狱,真正的原因是因为你有烦恼,因为你有烦恼,所以你会落入地狱。可是如果你今天落入二边,情况比落入地狱还糟,因为你有了邪见。在印度的哲学家认为,如果你有邪见,是更坏的状况。
现在我们要更进一步讲,为什么对印度的哲学家来说,你要离于二边、站在中间,中道、中观这么重要,因为他们觉得如果你的见解是属于二边的状况,那样你就没有办法分出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在这种情况下,你就没有办法去做善而避免恶。这种看法,我不知道各位同意不同意,因为我受这方面的训练很久,像被洗脑了,所以经常我会觉得各位也是这样想,所以谈到什么问题,如果你觉得有问题的话,可以举手发问。
比如我们举这样的例子,一个人裸体在街上走路,这被认为是一件不好的事,为什么不好?是有他的道理,也许这个道理是非常荒诞不经,这是人类积累起来的理由来证明这是不好的。所以说,如果一个人相信裸体在街上走是不好的,如果有这么一个人。他当然也有他的道理,为什么是这样的。这样的一个人如果到了加州、法国,有一些完全不穿衣服的海滩,海滩上全部的人都不穿衣服走来走去。他去了之后,他很自然觉得这个地方太不好了,这些人都不好,原因是因为他有他好的理由。如果这个人想把自己认为不好的理由跟那边裸体的人沟通的话,裸体的人就没有办法认同他的看法,因为那边的人根本不在这样的环境长大。
另外一个理由,为什么要避免二边的状况。因为他们希望能够发现,或者能够证悟到真理。他们认为如果你有落于二边的状况,会阻碍你去了解真理。所以说,印度所有的哲学家都是尽力要离于二边,能够站在中道上。所以在印度,每一种哲学的哲学家都认为他们自己是中观师。所以对他们而言,像月称菩萨、月称菩萨的跟随者,并不说我们是中观师,因为这些人都是说“无”的那些人。月称后面的人,都是属于说“无”的学者,别的人认为,他们自己是中观师。所以我为什么讲上面这一段,主要是想让各位知道,虽然每一个人都非常努力试着避免二边的状况,站在中道上,但是实际上所谓二边和中道之间的差别是非常非常细微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非常重要的要了解,当一个人说所有的现象都是无因而生,实际上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我们并不了解这个无因生的人的道理是什么。我们这些月称菩萨的跟从者,很容易落入跟他们一样的境界。月称菩萨用同样的方法来辩证,四大种不是真实存在的,当然无所谓大种是怎么样生的,当然没有这种讲法。既然没有说大种是如何生出来的,就不可能有叫做一个生起的现象是无因而生的,因为根本没有生起,如果谈到生起的现象是无因而生,根本没有这种讲法。我要再一次强调,为什么重复要讲这个?这些认为一切的现象是无因而生的人,实际上他们是经过很仔细的分析之后,得到了这样的结论。我觉得我们现在的科学家,可能在某一个立场上来说,不能成为月称菩萨的对手。为什么呢?现在很多的科学家不相信以前生态,不相信未来式。但是现在的科学家没有决定什么事,他一直不断在分析很多的事。如果有一天这个科学家终于决定,在究竟的真理上,现象都是真实存在的,但是是无因而生的,如果决定了这一点,月称就可以和他们辩论了。目前,如果不断去分析各种各样的情况的话,并没有得到结论,月称菩萨并不会和他们辩论。但是月称菩萨会说你在那边干吗,你分析来分析去,你要知道,在究竟的真理上,如果你一直分析下去,唯一得到的就是什么也得不到。如果在相对上,你一分析,现象整个垮台了,没有东西给你看。所以实际上没有分析的必要。
现在我们继续讲第104个记颂,是结论的部分。“由无自他共无因,故说诸法离自性”。这个时候,我们想象当中的对手,我们想象他反驳我们,你四边看一看,这是一个房子,桌子上放的是一盆花,这是你看得到的东西,它就在这边,你怎么说它是空,它没有自性呢?越程菩萨就回反驳的人,说众生有非常多的无名,有非常多的染污,像天上有非常厚的云层一样,他无法看到诸法,所以反而会这个东西,就会觉得这个东西有自性。
第105个记颂,更进一步解释这种回答。因为前面讲了,由于众生的无明,所以会看到这个样子。举一个例子,并不难了解。就像我们生活平常的世俗世界,我们也知道某些人生了病,就会看见有头发掉下来。有的人会看到两个月亮,有的人说是眼睛的病,有的人说这不是病,你把眼睛压一压,压得够久了,把眼睛放开了,看到的也是两个月亮。下面这两个例子,就是孔雀的毛和蜜蜂,这两个比喻一直到今天,我查遍了所有能查的世论,从来没有人解释这个,大概大家觉得这个东西太简单了,不必解释也会懂。
就像一个人生了黄胆病,把一个白色的海螺看成一个黄色的海螺一样。越程菩萨要证明,在世俗里面,众生看到这些,是因为众生了烦恼的病,所以会各种各样的状况。前面刚才讲的,实际上是月称菩萨来回答前面反驳的人问的问题,这个花到底是什么呢?如果它不是自生、他生、自他生、无因生,那它是什么呢?
下面我们想象提问题的人,又提问题了。我们自己不用提问题,别人已经问了。如果这样讲的话,业又怎么说呢?一个人做了恶业,这辈子死了之后,下辈子到地狱受苦。如果这个业不是自生、他生、自他生、无因生,那这个业是哪儿来的?
第106个记颂,月称菩萨信手捏来讲的。“说痴起业无痴灭……智者达空即解脱”。业就是因为无明,才会有这个业。只有那种充满了无明的人,才会认为你做了恶业就要下地狱,做了好事要上天堂。对于有智慧的人,会说空性才会让你真正地解脱好与坏两者。所以这个记颂是经常被人引用,很多人把这个写在庙堂的墙上。
下面,问问题的这个人再次问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第107记颂。这个时候,反驳我们的人就说,如果一切的现象在究竟的立场上,不是实存的,但是在相对的层次里,它是实际存在的。如果这样说,就像说一个不会生育的女人的儿子如何如何,就是谈论这种事,根本没有这种东西存在。我们的对手这样讲,这个东西实际上是存在的,因为我们看得到,你说它不存在,这个就像是说一个不会生育的女人说儿子如何如何,他不会生育根本没有儿子,就像你说在究竟的立场,这些东西都不是实存的,但是在相对的立场我们实际上看到这个东西。原来一个不存在的突然存在了,你怎么解释它。
下面是月称菩萨的回答,他的回答很有趣。第108个记颂,“……后责无明暗翳者”。我们现在回答是说,我们争辩的双方都同意,眼睛生了病的人所看到的从天上掉下的毛发,实际上没有这种东西,我们双方都同意这一点。大家脸上有很多的疑惑,谈天上掉下头发。月称菩萨的意思就是说,我们辩驳双方都同意,生了这种病的人看到天上有毛发掉下来,他看到了,我们双方都同意,但是实际上并没有真的毛发从天上落下来。月称菩萨用前面一个记颂方式,我们前面对方提的问题来回答。月称菩萨跟他说,你刚才讲在相对上有东西存在,在就近上,我们说东西不实存,相对说你说的这个现象是实存的,这就像一个不会生育的女人突然有了儿子一样。但是你的观点,为什么不拿去跟眼睛生了病,会看到头发从空中落下的人,你为什么不去跟他辩论有没有,到底是实存还是不实存。如果你真的能够赢那个人,你再去跟那个充满了无明的众生,无明也是一种病,因为无明才会看到相对的在世俗存在,你再跟他辩论,让他知道这些东西实际上不实存。
这个记颂是非常重要的,月称菩萨在这个记颂里表达的意思,我一直做这个工作,就是跟充满了无名的人…
《入中道-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谈入中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