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中道-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谈入中论▪P35

  ..续本文上一页讲真理。月称菩萨讲的,如果用另外一个方式,就是说许多年以来尽力跟生了眼病的人讲,在你的面前其实没有毛发从天上掉下来,这么多天,他都跟他这样说。但是,对于生了这个病的人来说,非常难于相信你讲的话。他对他的对手这样讲,在相对的立场上,在相对的世界上,实际上现象也并不是是真实的生起,为什么有人看到它真实的生起,因为你的染污。月称菩萨讲,你刚才举不会生育的女儿的儿子这个例子,在这边根本没有用。举这个例子没有办法说明。

  第109个记颂。“若见梦境寻香城……汝见不见应非理”。我们知道梦境并不真实存在,下面这个寻香城,在印度那边发生的事。印度当雨季雨非常大的时候,天上的云非常厚,这种现象现在有的时候还会出现。当某些状况在那边的时候,突然下面的城市的倒影会反映在上面的云层上。另外像海市蜃楼现象,我们认为它是水,还有各种的影像等等。这些事情,你也知道并不是真实存在。月称菩萨说,梦境我们知道并不实存,但是你也会做梦我也会做梦。有一个人变魔术,你也知道是假的,是不实存的,但是我们看到了。但是,不会生儿子的女人,我们双方面从来都没有见到过。

  梦境实际上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比如我们说梦境不是真实存在于实际现实的世界,但是并不是真的不存在。因为你做了梦,梦在某一个程度上,你可以认为是存在的,但是它并不实际存在于我们所熟知的世界里。所以这和不会生育的女人的儿子,是完全两个不同的事,不会生育的女人的儿子,是根本不会存在于任何地方的。

  辩驳的最后,第110个记颂,“此于真实虽不生,然不同于石女儿……故汝所言不决定”。月称菩萨说,虽然在究竟的立场上,这一切的现象都不存在,但是在相对的立场上,这些东西并不像是一个不会生育的女人的儿子一样,完全不可见,并不是这样的。所以前面所讲的辩驳,一个东西在究竟的立场上不实存,在相对的立场上应该不存在,这个立场不能成立。

  提问: 前面讲印度的哲学家要离于二边,站到中道,这是不是对于中道是一种执著?中道是什么样的参考点,我们用哪一个参考点才知道自己立于中道?

  回答:当然有参考点。所谓站在中道,就是说离于二边,离于二边就是站在中道,不需要参考点。

  提问:我们一定要做中道,是不是对于中道的一种执著?

  回答:对,是一种执著。一个真正了解的人,应该连中道都不住,应该是超越它,这很重要。这个咒的意思,是远离、远离、超越。你要超越什么东西?超越二边。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这个经里,观世音菩萨说这部经给佛听的时候,他讲这个咒是最好的保护,就像我们带保护绳一样。实际上这样讲法非常对,因为当你超越过二边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根本没有什么东西需要被保护。只有当你在分别的状况的时候,才有所有的障碍产生。当你超越过分别的时候,同时也超越过这些障碍,这就是为什么这个咒是最好的保护的理由。

  我们做的和他们做的是完全相反的事,他们所做的,当他们念这个咒的时候,是希望能够清除这些染污,我们是念这个咒加强染污。这个咒后面有一个“巴拉巴德”,意思就是超越过超越。这个当然更难懂,我们刚开始从分别、超越过去到无分别,然后我们要更超越,连无分别都要超越。不过,不管怎么样说,念这个咒有一点好处,能够种点种子,让我们下辈子变成一个好一点的大乘、修行人。当然,如果你有虔诚心的话,被你以分别的方式来用的无分别的咒,还是会有一些帮助。《心经》在中文里也有很多的释论,读这些解释的文章是非常重要的。

  提问:究竟立场上没有什么东西是真实存在的,在相对上众生可以看到或者说可以接触的一些东西,如果我们像昨天说的,因是空的话,就像我们把一个热能能够转化到水里,把水煮开一样。如果因是空的,是不是一切是源起的。

  提问:当一般因为空性的时候,怎么样证明下一世的存在。当热能可以转化成沸水的时候,因为因是空性的,可以因缘而生,可以改变,可以转化为下一世而存在?

  回答:在究竟的立场上来说,这一生也是不存在的,所以根本没有下一生的存在,下一生的看法跟这一生是一样的,他们是一样不存在的。相对来说,月称菩萨是不分析的态度,我们去追寻下一生是不是存在,这是一种分析的态度。月称菩萨说,对一个有染污的众生,这一生是存在的。同样一个有染污的众生,也会认为下一生是存在的。业,对于有染污的众生,认为会有这种恶果。

  提问:如果说有一个人问,下一生到底存在不存在。我是不是可以说,因为你是有染污的,所以下一生是存在的?

  回答:对一个平常的人来说,这个答案不是很好的。怎么样回答这个问题给一个平常的人听,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平常的人有很多类,或者说有两类。有一种普通的人一直在追寻,一直在学习。对于这一类的人来说,你要把业仔仔细细地解释给他听,如果他听不懂,那没有办法了,但是应该他是听得懂的。这整个过程是很长的,等到你解释完了,这个也听懂了,这个人就成为你的弟子了,他也可能跟你修什么法也不一定。但是有另外一种所谓普通的人,这种人不追寻什么,他只不过是为了跟你争辩。对于这一类的人,你其实没有什么答案好给他的,你唯一只能跟他讲,如果有下一生的话怎么办呢?这个就是我们要怎么样去准备。因为我们没有办法证明没有下一生,所以说我们也不能,好象随随便便这样过日子,因为如果有一天我们死了,真的有下一辈子等在那儿怎么办?你也回不去了。所以这个很难。

  在这些之外,也许我们可以用一些,其实那不是一个很好的辩论的方法,但是可以讲有的人记得前生,莫扎特五岁的时候就可以做交响曲,如果没有前生,怎么做到这样。这种讲法,如果你碰到一个非常聪明的对手,这种通常是讲不过去的。如果说你谈话的对手是新时代运动的跟从者,相信光环、能力,这种人也许你举莫扎特的例子,比别的论证更好。

  提问:木匠,当要把平面弄平的时候,通常有一个水泡,像中间的气泡一样,怎么样保存住这一念的清明,不要丧失它?

  回答:以往的大师给的最好的建议,对于怎么样能够保持这一念的清明,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执著在这一念的清明上。

  A:下面是一个典型的月称菩萨经常用的方法。第117个记诵,“……真实世间皆悉无”。因为前面我们的对手说,在究竟上如果说这些现象都不是真实存在的,如何在相对的层次上这些东西突然存在了,这不就像一个不会生育的女人的儿子一样吗?所以月称菩萨的回答,第一,你先跟普通的众生辩论这件事,因为普通的众生具有染污,所以他们才看到了这些东西。同时,月称菩萨说,你举不会生育女人的儿子的例子根本没有办法用?为什么呢?就像梦,梦在世俗的立场上也没有人认为是真的,可是你会做梦,我也会做梦,我们都会做梦,但是从来没有人看到不会生育的女人的儿子,所以这个例子也不适用。

  在上一个记诵的时候,月称菩萨说,在究竟的立场上对诸法都不是真实的,但是在相对上,这件事并不会变得像不会生育的女人的儿子一样的情况。月称菩萨再次用他经常用的方法,把对方举出来不会生育女人的儿子的例子,自己拿出来反驳对方。不会生育的女人的儿子在就近的立场上并不真实存在,这个你知道,在世俗的立场上也不存在。月称菩萨把对方辩论举出来的例子,就是不会生育女人的儿子拿来自己用,结果反而这个例子对于月称菩萨更适用,诸法在究竟的立场上是实存的,这就跟不会生育的女人的儿子一样。

  第112记诵,再次加强刚才这个记诵的讲法。“故佛宣说一切法……以是知生恒非有”。所以佛也说一切的现象从无始以来就没有什么叫做生起。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一切诸法在究竟上来说,它的本性是离于痛苦,本性是没有痛苦的。所以,一切的现象不只是在究竟上来说并不真实存在,就算在相对的立场上来说,诸法也不真实存在。在第四句最后三个字,恒非有,恒是非常重要的,就是一直是这样的。也许在座的各位也会这样想,月称菩萨在究竟的立场上是驳斥诸法皆无真实,但是在一般的世俗相对的立场上也许不是这样的。也许有的人这样想,月称菩萨只在究竟的立场上来反驳一切的诸法有自生、他生、自他生或无因的状况。但是,他并不只是在究竟的立场上这样,相对的层次上也是相同的。如果说这样的话,你就反问月称菩萨,如果是这样的话,在相对的立场上这些东西怎么生呢?月称菩萨会这样回答你,在相对的立场上,我们毫不分析它怎么生,他就生就是了。在相对的立场上反正他就是生,你也不要去分析它。

  我们所用的真实存在,实存这个词,实际上是一些专门搞分析、理论的人所用的。在实际的生活上,没有人会讲你给我端一杯真实存在的茶来,没有人会说这种话。

  第113记诵,也是非常重要的。“…世间共许亦言有,应一切法皆如是,故不同于石女儿”。到目前为止,我们了解到月称菩萨不管是在究竟或者在相对的真理两方面,都不能接受四种生,就是自生、他生、自他生、无因生,他唯一接受的是诸法由缘起而生。有右边,为什么呢?因为有左边所以有右边,左右是共存的。并不是说先有一个事情要对,然后才有所谓的要错,不是这样的。这种实际上是非常宗教式的讲法。像我的对手在用不会生育的女人的儿子的时候,你用这个例子,实际上没有办法帮助你。但是当我用同样的例子的时候,这个例子就会帮助我。为什么它会帮助我呢?因为从开始,我就从来没有相信、接受过,什么东西叫做真实存在的生起。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当你用不会生育的女人的儿子的例子,来驳斥我的时候是没有用的,但是我拿这个来证实我自己,倒是很好用。

  第114记诵,“诸法非是无因生,…非自他生…

《入中道-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谈入中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中观四百论广释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