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中道-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談入中論▪P35

  ..續本文上一頁講真理。月稱菩薩講的,如果用另外一個方式,就是說許多年以來盡力跟生了眼病的人講,在你的面前其實沒有毛發從天上掉下來,這麼多天,他都跟他這樣說。但是,對于生了這個病的人來說,非常難于相信你講的話。他對他的對手這樣講,在相對的立場上,在相對的世界上,實際上現象也並不是是真實的生起,爲什麼有人看到它真實的生起,因爲你的染汙。月稱菩薩講,你剛才舉不會生育的女兒的兒子這個例子,在這邊根本沒有用。舉這個例子沒有辦法說明。

  第109個記頌。“若見夢境尋香城……汝見不見應非理”。我們知道夢境並不真實存在,下面這個尋香城,在印度那邊發生的事。印度當雨季雨非常大的時候,天上的雲非常厚,這種現象現在有的時候還會出現。當某些狀況在那邊的時候,突然下面的城市的倒影會反映在上面的雲層上。另外像海市蜃樓現象,我們認爲它是水,還有各種的影像等等。這些事情,你也知道並不是真實存在。月稱菩薩說,夢境我們知道並不實存,但是你也會做夢我也會做夢。有一個人變魔術,你也知道是假的,是不實存的,但是我們看到了。但是,不會生兒子的女人,我們雙方面從來都沒有見到過。

  夢境實際上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比如我們說夢境不是真實存在于實際現實的世界,但是並不是真的不存在。因爲你做了夢,夢在某一個程度上,你可以認爲是存在的,但是它並不實際存在于我們所熟知的世界裏。所以這和不會生育的女人的兒子,是完全兩個不同的事,不會生育的女人的兒子,是根本不會存在于任何地方的。

  辯駁的最後,第110個記頌,“此于真實雖不生,然不同于石女兒……故汝所言不決定”。月稱菩薩說,雖然在究竟的立場上,這一切的現象都不存在,但是在相對的立場上,這些東西並不像是一個不會生育的女人的兒子一樣,完全不可見,並不是這樣的。所以前面所講的辯駁,一個東西在究竟的立場上不實存,在相對的立場上應該不存在,這個立場不能成立。

  提問: 前面講印度的哲學家要離于二邊,站到中道,這是不是對于中道是一種執著?中道是什麼樣的參考點,我們用哪一個參考點才知道自己立于中道?

  回答:當然有參考點。所謂站在中道,就是說離于二邊,離于二邊就是站在中道,不需要參考點。

  提問:我們一定要做中道,是不是對于中道的一種執著?

  回答:對,是一種執著。一個真正了解的人,應該連中道都不住,應該是超越它,這很重要。這個咒的意思,是遠離、遠離、超越。你要超越什麼東西?超越二邊。所以,這就是爲什麼這個經裏,觀世音菩薩說這部經給佛聽的時候,他講這個咒是最好的保護,就像我們帶保護繩一樣。實際上這樣講法非常對,因爲當你超越過二邊的時候,你會發現,你根本沒有什麼東西需要被保護。只有當你在分別的狀況的時候,才有所有的障礙産生。當你超越過分別的時候,同時也超越過這些障礙,這就是爲什麼這個咒是最好的保護的理由。

  我們做的和他們做的是完全相反的事,他們所做的,當他們念這個咒的時候,是希望能夠清除這些染汙,我們是念這個咒加強染汙。這個咒後面有一個“巴拉巴德”,意思就是超越過超越。這個當然更難懂,我們剛開始從分別、超越過去到無分別,然後我們要更超越,連無分別都要超越。不過,不管怎麼樣說,念這個咒有一點好處,能夠種點種子,讓我們下輩子變成一個好一點的大乘、修行人。當然,如果你有虔誠心的話,被你以分別的方式來用的無分別的咒,還是會有一些幫助。《心經》在中文裏也有很多的釋論,讀這些解釋的文章是非常重要的。

  提問:究竟立場上沒有什麼東西是真實存在的,在相對上衆生可以看到或者說可以接觸的一些東西,如果我們像昨天說的,因是空的話,就像我們把一個熱能能夠轉化到水裏,把水煮開一樣。如果因是空的,是不是一切是源起的。

  提問:當一般因爲空性的時候,怎麼樣證明下一世的存在。當熱能可以轉化成沸水的時候,因爲因是空性的,可以因緣而生,可以改變,可以轉化爲下一世而存在?

  回答:在究竟的立場上來說,這一生也是不存在的,所以根本沒有下一生的存在,下一生的看法跟這一生是一樣的,他們是一樣不存在的。相對來說,月稱菩薩是不分析的態度,我們去追尋下一生是不是存在,這是一種分析的態度。月稱菩薩說,對一個有染汙的衆生,這一生是存在的。同樣一個有染汙的衆生,也會認爲下一生是存在的。業,對于有染汙的衆生,認爲會有這種惡果。

  提問:如果說有一個人問,下一生到底存在不存在。我是不是可以說,因爲你是有染汙的,所以下一生是存在的?

  回答:對一個平常的人來說,這個答案不是很好的。怎麼樣回答這個問題給一個平常的人聽,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因爲平常的人有很多類,或者說有兩類。有一種普通的人一直在追尋,一直在學習。對于這一類的人來說,你要把業仔仔細細地解釋給他聽,如果他聽不懂,那沒有辦法了,但是應該他是聽得懂的。這整個過程是很長的,等到你解釋完了,這個也聽懂了,這個人就成爲你的弟子了,他也可能跟你修什麼法也不一定。但是有另外一種所謂普通的人,這種人不追尋什麼,他只不過是爲了跟你爭辯。對于這一類的人,你其實沒有什麼答案好給他的,你唯一只能跟他講,如果有下一生的話怎麼辦呢?這個就是我們要怎麼樣去准備。因爲我們沒有辦法證明沒有下一生,所以說我們也不能,好象隨隨便便這樣過日子,因爲如果有一天我們死了,真的有下一輩子等在那兒怎麼辦?你也回不去了。所以這個很難。

  在這些之外,也許我們可以用一些,其實那不是一個很好的辯論的方法,但是可以講有的人記得前生,莫紮特五歲的時候就可以做交響曲,如果沒有前生,怎麼做到這樣。這種講法,如果你碰到一個非常聰明的對手,這種通常是講不過去的。如果說你談話的對手是新時代運動的跟從者,相信光環、能力,這種人也許你舉莫紮特的例子,比別的論證更好。

  提問:木匠,當要把平面弄平的時候,通常有一個水泡,像中間的氣泡一樣,怎麼樣保存住這一念的清明,不要喪失它?

  回答:以往的大師給的最好的建議,對于怎麼樣能夠保持這一念的清明,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執著在這一念的清明上。

  A:下面是一個典型的月稱菩薩經常用的方法。第117個記誦,“……真實世間皆悉無”。因爲前面我們的對手說,在究竟上如果說這些現象都不是真實存在的,如何在相對的層次上這些東西突然存在了,這不就像一個不會生育的女人的兒子一樣嗎?所以月稱菩薩的回答,第一,你先跟普通的衆生辯論這件事,因爲普通的衆生具有染汙,所以他們才看到了這些東西。同時,月稱菩薩說,你舉不會生育女人的兒子的例子根本沒有辦法用?爲什麼呢?就像夢,夢在世俗的立場上也沒有人認爲是真的,可是你會做夢,我也會做夢,我們都會做夢,但是從來沒有人看到不會生育的女人的兒子,所以這個例子也不適用。

  在上一個記誦的時候,月稱菩薩說,在究竟的立場上對諸法都不是真實的,但是在相對上,這件事並不會變得像不會生育的女人的兒子一樣的情況。月稱菩薩再次用他經常用的方法,把對方舉出來不會生育女人的兒子的例子,自己拿出來反駁對方。不會生育的女人的兒子在就近的立場上並不真實存在,這個你知道,在世俗的立場上也不存在。月稱菩薩把對方辯論舉出來的例子,就是不會生育女人的兒子拿來自己用,結果反而這個例子對于月稱菩薩更適用,諸法在究竟的立場上是實存的,這就跟不會生育的女人的兒子一樣。

  第112記誦,再次加強剛才這個記誦的講法。“故佛宣說一切法……以是知生恒非有”。所以佛也說一切的現象從無始以來就沒有什麼叫做生起。所以這就是爲什麼一切諸法在究竟上來說,它的本性是離于痛苦,本性是沒有痛苦的。所以,一切的現象不只是在究竟上來說並不真實存在,就算在相對的立場上來說,諸法也不真實存在。在第四句最後叁個字,恒非有,恒是非常重要的,就是一直是這樣的。也許在座的各位也會這樣想,月稱菩薩在究竟的立場上是駁斥諸法皆無真實,但是在一般的世俗相對的立場上也許不是這樣的。也許有的人這樣想,月稱菩薩只在究竟的立場上來反駁一切的諸法有自生、他生、自他生或無因的狀況。但是,他並不只是在究竟的立場上這樣,相對的層次上也是相同的。如果說這樣的話,你就反問月稱菩薩,如果是這樣的話,在相對的立場上這些東西怎麼生呢?月稱菩薩會這樣回答你,在相對的立場上,我們毫不分析它怎麼生,他就生就是了。在相對的立場上反正他就是生,你也不要去分析它。

  我們所用的真實存在,實存這個詞,實際上是一些專門搞分析、理論的人所用的。在實際的生活上,沒有人會講你給我端一杯真實存在的茶來,沒有人會說這種話。

  第113記誦,也是非常重要的。“…世間共許亦言有,應一切法皆如是,故不同于石女兒”。到目前爲止,我們了解到月稱菩薩不管是在究竟或者在相對的真理兩方面,都不能接受四種生,就是自生、他生、自他生、無因生,他唯一接受的是諸法由緣起而生。有右邊,爲什麼呢?因爲有左邊所以有右邊,左右是共存的。並不是說先有一個事情要對,然後才有所謂的要錯,不是這樣的。這種實際上是非常宗教式的講法。像我的對手在用不會生育的女人的兒子的時候,你用這個例子,實際上沒有辦法幫助你。但是當我用同樣的例子的時候,這個例子就會幫助我。爲什麼它會幫助我呢?因爲從開始,我就從來沒有相信、接受過,什麼東西叫做真實存在的生起。所以,這就是爲什麼當你用不會生育的女人的兒子的例子,來駁斥我的時候是沒有用的,但是我拿這個來證實我自己,倒是很好用。

  第114記誦,“諸法非是無因生,…非自他生…

《入中道-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談入中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中觀四百論廣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