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非共生,故知唯是依緣生”。諸法也是一切的現象,並不是無因而生,但是也不是因爲像神或者說自己,或者是他、自他等等的原因而生的。所以,並沒有所謂的真實的生起。當你知道諸法是緣起而生的時候,如果你了解到前面,就不可能再說一個東西是獨立的,由神或者是由什麼什麼原因生出來的。所以,當你了解到緣起的時候,這種了解能夠切斷、破除一切的邪見的網。不但能夠破除你個人邪見的錯誤的見解,同時能夠破除月稱所說的低劣的看法,比如你說東西是自生、他生等這種低劣的見解都可以破除。
第116記誦,“有性乃生諸分別,已觀自性鹹非有,…譬如無薪則無火”。如果有一個法或者有一個現象是真實存在的,如果是這樣的話,這個真實存在一定要有一個原因才能産生,這個原因很可能是自生、他生等等。但是我們已經了解到,諸法並不真實存在。當我們了解到諸法也就是一切的現象都沒有真實存在的本性,當我們了解到這個的時候,一切的邪見像沒有木材的火一樣,沒有辦法燒下去了。
第117記誦,“異生皆被分別縛,能滅分別即解脫,…即是觀察所得果”。所有的衆生由于不能了解諸法的實相,也就是一切現象的實相,所以他們被分別所綁住。這些行者由于他們剝離了染汙,所以能夠得到解脫。爲了要除去這種染汙,我們自己要用分析的方法,就是四種,是不是自生、他生、自他生、無因生。這樣分析它。如果我們經過分析,我們可以知道任何的現象不是這些所生,當我們認爲到這一點的時候,就能除掉我們的染汙。
第118記誦,“論中觀察非好诤,……若有解釋真實義,他宗破壞亦無咎”。現在談的是中觀應成派的學者。大家看到這本書裏這麼多的爭論,互相的辯駁。他們寫書真正的目的是要避免我們落入二邊的狀況。如果在建立如何破除二邊的理論基礎的過程中,如果正好駁斥了某些別人的理論,這也不是我們的錯。
第119記誦,“若于自見起愛著,即嗔他見即分別”。這實際上就是分別,就是染汙。我們分析的時候,應該離于前面講的兩種染汙分別,然後去分析,這樣才能得到解脫。
回答:月稱菩薩也許會這樣說,如果他說一個東西是真實存在的,但是是無因而生的話,如果是這樣的話,月稱菩薩會說這是錯誤的見解。但是月稱菩薩實際上只是想破除真實存在,也就是自性這個東西。我們現在多談一下月稱。我們以所謂世俗上認爲好的佛教徒的觀點來談談看。這種所謂存在主義者的理論,實際上沒有太大的道理、理論。如果說什麼事都是無因而生,何必要去做呢?因爲只要你的運道是那樣的,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因爲是無因。
提問: 對于無法解釋的東西,就以荒謬的詞彙和態度面對,如果有不舒服的話,可以得到比較大的平衡,這樣的見地,比如他去做什麼壞事,也會覺得不會有什麼壞結果,是這樣嗎?是不是會有這種缺點?
回答:昨天我講到,所謂的存在主義的學者,到底能不能成爲月稱菩薩的對手,基本上還是一個質疑的地方,因爲他們沒有很堅固的見地。他們只是從各種各樣的見解裏取對他們最有利的那種。因爲在佛教的辯論裏面,除非一個人能夠拿出真正很固定的立場出來,否則雙方根本沒有辯論在,因爲你沒有辦法辯,對方沒有一個固定的立場,他可以隨時隨地挑一個立場,你根本沒有辦法辯。
提問:既然大部分的人,除非他內爭到一個程度,其實並不能完全證實所謂前世今生的存在,那麼是不是我們就把他當作一個很重要的參考就可以了?
回答:對前世未來生,最好還是比較有信心,能夠相信它,我當然了解你的想法,但是把它當做一個很重要的參考,那就好象是浪費掉了。
提問:既然是一個不完全究竟的見地,既然說前世是空的話,對某些菩薩來說,他所知的前世今生也不如佛完整。既要保持見地,又要保持前世今生,也會讓我們的態度變來變去?
回答:這也不一定像你講的,因爲在究竟上,根本沒有什麼叫生命。所以在究竟的立場上根本沒有前世今生。但是這個所講的東西,我們目前並沒有證得。我們就是具有那種眼睛的病,會看到飛蚊症病的人,所以在我們的面前頭發是飛來飛去的。對于那些患了飛蚊症的病人來說,就有前世今生後世。
提問:是不是我們就看到見地爲止,以後蒙上眼睛什麼也不看?
回答:對。我認爲是這樣的,爲了這個,我們今天才到這邊來。
你不相信有過去式、未來式,這是一個邪見。相教于相信有前世、未來世,你不相信有前生、未來式的見解是一種邪見。但是如果你和究竟的立場比較,你相信有前世和未來生,這個是一個邪見,可以這樣講。月稱菩薩解釋的方法就很好。不要去分別它,完全依照源起的道理,有過去生,有未來生,就好象我們說明天是存在的。當你講這句話的時候,沒有任何一個道理能夠支持爲什麼明天能夠存在。並不表示你手上的記事薄印了7月5號,就有7月5號,這沒有一點的道理。但是這種實際上就是我們心裏運作的方法,我們心裏運作的方法是沒有什麼道理,就是有很多的假設,我們認爲就是這樣,我們心裏就是這樣在運作的。但是,月稱菩薩真正不喜歡這些宗教師或者是理論師,經過了很多的分析以後得到一個結果,昨天不存在,今天也不存在。月稱菩薩會跟這些理論家說,昨天是存在的,明天也存在,因爲你問問普通的人,每個人都會跟你說,昨天是存在的,明天是存在的。你再問月稱爲什麼明天會存在?他會跟你說,因爲染汙分別,所以明天存在。這個只是站在一個染汙分別的立場上來解釋。
你再進一步問月稱菩薩,如果有一天你成佛了,當然你的染汙就消滅了,是不是因爲你的染汙消滅了,昨天、今天、明天就全部都消失了,是不是這樣呢?今天、明天什麼東西都沒有了,所以更不會有昨天消失、明天消失,根本沒有。我認爲,可能你的問題是在每當我們說在究竟的立場上來說,沒有東西是存在的,那這一種觀點就是在究竟的立場上沒有現象是存在的,這句話從你的嘴裏說出來,你的腦子裏要知道,東西是不存在的連這個東西也不存在。
提問:活佛轉回來,到底是在究竟的真理上還是在相對的真理上,怎麼知道他是由什麼人轉回來的?
回答:佛教的目的不是叫你無夢,夢是沒有害處的,當然同樣無夢也沒有害處。如果你說他們有害,兩個都可以有害。所以佛教的目的是要超越這兩者,如果說你剛才的問題,佛教的目的是要超越兩者,也就是要證得空性,這就是佛教的目的。我了解在佛經上經常用一切如夢如幻,但是並不表示夢和幻有更高的價值,這只是教導學生的一個方法。
第二個問題,轉世當然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也就是早上跟後面那位小姐講的,如果我們對于業的了解正確,也許轉世就比較好了解了。這就好象一個人年紀輕的時候踢足球,老扭傷他的腳,當時什麼事也沒有,照踢,中間20年也沒有什麼問題,但是20年之後突然痛起來了、腫起來了,你說這20年痛、腫藏到哪裏去了?當然科學家對這個腫有一個解釋。當我們談到轉世的時候也是一樣,業有一個非常維系微妙的方式顯現出來,他再次顯現出來是什麼樣子。
我實際上沒有辦法真正給你一個答案,但是也許我可以給你一些咨詢,你自己找到這個答案。這些我們用的字彙,中文叫轉世,這個我們要想想它,英文詞語好象是說換了一個身體。這個字的藏文叫“養系”。“養系”的意思很將近中文,“養”就是再一次,“系”就是存在,再一次出現,也許中文以前叫“再來人”。如果我們把這個字很仔細地定義,我們對于轉世的了解就可以進步了。
問各位一個問題,昨天的你和今天的你,是一個還是不是一個?如果說昨天的你和今天的你是相同的,是完全相同的,你永遠不會老,對不對?但是如果說昨天的你和今天的你是完全不一樣的話,昨天學到什麼了,今天就一點都不記得了,對不對?你會不會說昨天的你和今天的你既不是相同,但是也不是不同,對不對?有一個不停的轉變在裏面。我們並不是談無常,我們談到是一直都在不停地變。所以,在這個立場上,你可以說今天是昨天的轉世,我們這一分鍾是前一分鍾的轉世。這並不是我給你的一個很專一的答案,但只是我的看法或者是咨詢給大家。
在業的理論裏,我已經講過,任何業的理論裏絕對是有因和緣在裏面。我們不相信神,同時在業裏,也沒有說碰巧怎麼樣,正好如此,沒有這個。這個花長這麼大,是有很多的原因和很多的環境、情況的組合而成的。這個花可以生起,是有這些原因在裏面。而這朵花的凋謝也同樣有這樣的原因,有的人可能把這個花吃了,或者是時間、空間等等的因素。在這邊,我們可以這樣爭論,科學家也必須要同意我們。在這個花中,如果沒有時間的因素,沒有空間的因素,沒有任何其他原因的因素,這朵花永遠是這麼新鮮,就算是科學家也必須得承認這一點。
佛教相信心和我們的身體有很大的關聯,但是他們不是一個。心有自己的因和緣,身體有它的因和緣。我們如果要讓身體消滅,有身體消滅的因和緣,同樣如果心要消滅,有心要消滅的因和緣。身體消滅的緣是什麼呢?比如大家都知道越來越衰老,那是時間的因素。我們身上各大種的力量逐漸衰敗,這也是一個原因。因爲心和身有非常大的聯系,所以當你的身體變衰老的時候,你的心自然變得比較遲鈍。但是,消滅我們身體的因和緣沒有辦法消滅我們的心。
什麼東西可以消滅心?成佛可以消滅心。在我們成佛之前,我們的心一直要繼續下去,就好象這朵花一樣,如果沒有其他時間、空間,以及有人把它弄爛的原因的話,它一直是這樣的。這一類的事,有很多我們可以仔細考量的。這位小姐問的是藏傳佛教的轉世,比如我自己的轉世。先要講有兩個不一樣,一個是在藏傳佛教,有一個“祖古”系統,也就是活佛系統,另外有一種叫…
《入中道-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談入中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