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中道-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谈入中论▪P37

  ..续本文上一页做转世,就是同样一个人转回来,这是两个不同的事。 各位当然读《心经》,差不多中国人都相信《心经》是佛教的,实际上不是佛讲的,实际上是设立佛和观世音菩萨讨论的东西。但是有人怀疑,为什么《心经》会放在经,而不是放在论里面。为什么我们认为是佛的教授,放在经里,这是佛的教授,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认为佛的心加持了舍利佛,加持了观世音菩萨,他们才会有讨论,为什么有这个东西?于是就有了这个佛。所以这个经实际上是佛说的。所以,在“祖古”的系统,也就是活佛的系统里,也许这其中也有某大菩萨,或者是某个大的修行人,或者是文殊、观音等等的大菩萨,他们加持了某个众生,或者是化现成桥,这种活佛显现出来的不一定是西藏男孩,甚至是一个桥,在一个特定的时段里,他会帮助某一个或者是某一群众生。

  同时,这种系统,比如一个小时,就是一个小时里面是这样的。比如观世音菩萨坐在普陀山,用他的智慧一看,今天有一个众生要到的某一个伊斯兰堡咖啡厅去,同时他也知道,这个众生几百万生以来,早就应该让他解脱,但是一直没有机会。这个人为什么不能解脱,因为有很多的因素,比如他自己的功德够不够等很多的因素在里面。现在观世音菩萨看到,公元2000年元月一号下午六点,这个人该解脱了,这个时候,观世音菩萨就加持伊斯兰堡咖啡厅的侍应生,只要一个小时就了,这个侍应生也不需要做什么,只要问他要点心吗就够了,这个侍应生只要造成某一点状况,比如突然把茶倒在那个人的身上,那个人就火起来了,只要有一点小事发生就可以了,这个人可能就因为这么一个小小的咖啡的染污在他的衣服上,他突然有证悟,每次都买这个新衬衫有什么用,每次总被人家倒上什么东西。这就是我们说的“祖古”。

  在这个例子里,我们可以教侍应生,我们可以叫他“祖古”,就是汉人俗称的活佛,有的可以化身一辈子,这实际上是非常广阔的一个东西。讲到这个,我们就搞不清楚,坐在最高的西藏喇嘛,也许他只是被指定让他做半小时的工作,结果一辈子人家都对他好,享受这种好的,也许是这样也不一定。

  第二个转世,如果按照小乘,也就是上座部、大乘,严格来说,因为业的关系,菩萨是不转世。也许一些小小的不太起眼的菩萨,大概会转世。另外有一种状况,这个人可能是一个转世,同时又是受加持的“祖古”,这两个可能会同时发生。因为如果我们很严格地来定义转世的话,实际上我们说的,这两个实际上是一个人。所以转世的这个问题,如果我们真正非常严格地定义来追寻的话,现在很多所谓的大喇嘛就有麻烦了,因为我们说的是一个人,有的大喇嘛在以前那么好,那么高超,这一辈子转回来非常不出色,难道我们说修行非常好的人,修行越来越好,这辈子会变坏吗?转世就是这样的。

  我有一个上师,叫当通戒脱布赞。我的这个上师讲,人家都说我是当通戒佛的转世,我真真实实知道我不是他的转世。但是,这个人不管怎么样,他是一个非常好的老师,非常好的上师,我自己跟他受了许多的教授,尤其是从“当通”这个派传承的教法。很多人都把这一位当成古代的“当通戒佛”,一个很伟大的戒佛,把他当成他的转世。他自己说,诚实地说他不是当通戒佛的转世。因为当通戒佛在西藏是非常出名地造桥,他造了很多的桥。他说你要建桥,每次一条桥建起来,死了不少的昆虫。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讲法,现在这位说他每次建桥的时候,每次都死了非常非常多的昆虫,每次他都会非常努力地为这些昆虫祈祷,希望这些死的昆虫能够在未来具足菩萨心,能够成为什么样的菩萨,现在他真的在做立意很多的众生发菩提心的事。当时如果是在建桥其中被杀死的一个昆虫而得到了祈祷,这实际上是非常可能的事。

  法无我是大乘很特别的一种教授。当我们说到解脱的时候,也就是把我们自己从染污、分别之中解脱出来。我们自己可以把自己从某一些特定的染污中解脱出来。对于一些更有野心的人来说,光这样做还不够。对他们来说,他们要从所有的染污、分别中解脱出来,在这个方面来讲,这种染污就包括了轮回和涅磐。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自己经常吹嘘做大乘,大这个字在印度文包含了伟大的意思。大乘到底伟大在哪里呢?我们自认为自己很伟大,我们甚至集聚了看不起上座部的恶业。如果说问一切修行大乘的行者,就算在座的我们自己,你修行的目的是什么。你会说为了成佛,但是在你内心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自己成佛。所以,当我们谈到菩提心、慈悲心等等,好象我们认为上座部的人从来不谈什么慈悲等等,其实他们谈的。这种上座部的人并不是毫没有一点好心肠,非常顽固,非常自私的人。上座部实际上有非常多非常了不起的阿罗汉,他们可以下身出火,上身出水的,有这么高证悟的阿罗汉,他们都有。

  大乘到底伟大在哪儿呢?大乘之所以伟大,并不是因为慈悲等等,而是说大乘有这种意图,要超越过轮回,同时也要超越过涅磐。如果说你只想从轮回里解脱,上座部也有同样的意图。如果你要超越过轮回,同时要超越过涅磐,这样修行法无我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这一品前面一半谈法无我的理由。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当然我们目标应该是取法护上,我们的目标实际上应该要超越轮回,同时也要超越涅磐,但是像是保险有一个最低的保额一样,至少我们要超过轮回。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要切断轮回的根本。轮回的根本就是自我,也可以说是轮回的根。从下面的记诵开始,所讨论的就是这一部分。

  第120个记诵,“慧见烦恼诸过患,皆从萨迦耶见生,由了知我是彼境,故瑜珈师先破我”。我们要开始谈人无我。当然我们说“我”的时候,实际上我们要讲的就是没有一个什么东西叫做“我”。这个记诵的最后一句,“故瑜珈师先破我”,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句话。从现在开始,我们要非常仔细地去分析,建立起来当我们说“我”的时候,这个“我”是以什么东西为基础,你所谈的“我”,是以什么东西为基础,是哪样一个物质的东西。在书上用比较学术性的语言,就是什么样的东西加上“我”,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很仔细地研究。

  在这边,我们主要的对手实际上是上座部的人。一些上座部的人,他们有些人实际上是相信有一个什么东西可以做我的基础,这是一个真实实存的我。上座部的主张、见解当然是可以了解的,因为上座部追求的是自解脱,怎么样才能自解脱,当你除掉我和我执的时候,才能达到自解脱,但是要有一个我,所以才能去掉一个我。对他们来说,建立这样一个我,是可以了解的。这是一个主要争论的地方。月称菩萨说,他是绝对不可能接受在究竟的真理里有一个我,这是绝对的。但是在相对的真理里,也绝对没有办法接受一个经过分析之后建立起来的我,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所以,月称菩萨在相对的真理里,并不否定我。月称会怎么说呢?不要分析,有“我”,就是这样的。但是,对于月称菩萨的跟从人,也就是一般大乘的行者,他们要超越轮回,同时也要超越涅磐,尤其对要超越轮回的人,一定要破除我才行,那是什么样的我要破呢?这就是刚才第120个记诵试图要解释的。

  一般从染污、烦恼所产生的错误,他们从哪里来的呢?月称菩萨说,一个人当面对或者是看到五蕴的组合的时候,虽然五蕴的组合根本没有一个我的基础,当然这一点是月称菩萨和其他很多学派一个很大的差别。当这个人看到五蕴的组合的时候,虽然完全没有一个作为我的基础上,但是因为这个组合而捏造出一个我。完全没有基础的概念或者是想法,你认为这个是我,你完全没有基础的概念,成为了执著的一个对象。所以,一个瑜珈师,就是一个修行的人,他在消灭对于我执或者是其他的烦恼的错误之前,先要去破除我。

  第121个记诵,“外计受者常法我,无德无作非作者,……诸外道类成多派”。上一个记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许多的理论家、宗教家,经过他们的逻辑分析之后,他们得出来一个结论,这是一个我的基础。这里面,当然大部分是印度的学派,像印度数论派的论师认为有一个自我,这个自我是可以享受,是属于常,不是一个创造者,有这些属性。他没有什么别的品质,也没有任何的行动或者是行为,比如伸展的行为,这种行为是没有的。这也就是数论师,也就是数论外道所相信的一个自我,而且是一个恒常的自我。这边,我们可以在这中间找什么叫做灵魂。我有一个感觉,所谓的灵魂也可以到这一里面,而月称菩萨一定会破除的。

  月称菩萨讲,印度很多不同的学派,都是对于这种我的各种各样的属性做不同的解释,于是发展出不同的印度教的学派出来。第一个,刚开始月称菩萨很简短地驳斥。这种我是没有办法接受的,因为就像是一个不会生育的女人的儿子一样,这根本没有办法接受。就算是有这样的东西存在,这个东西也不可能成为我的基础。这种情况不只是在究竟立场上是这样的,就算在相对世俗的立场上,我们也不接受。

  第122个记诵“如石女儿不生故,彼所计我皆非有,此亦非是我执依,不许世俗中有此”。

  第123个记诵,“由于彼彼诸论中,外道所计我差别,……故彼差别皆非有”。很简短地介绍,这些印度教的大师所写的哲学理念,讲的自我,都有落于二边的错误。

  提问: 既然说一切最终都是空,月称菩萨是谁有这个想法,知道一切都是空呢?

  回答:这种知道是空,这是在相对的真理里,相对的层次里,以无分析的态度所得到的一个结果。当我们一开始问上面这些问题,实际上我们开始分析它了。当然我们分析的时候,要用不同的方式去分析它。。我们可以这样讲,这个花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有染污。我们可以说,这个花之所以存在,当你和究竟的真理中间有干扰或者有障碍的时候,这个花就…

《入中道-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谈入中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中观四百论广释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