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在相对的层次上,当我们看到一些东西,比如一个驾驶盘、轮子,这些东西在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有一个车的概念,然后我们会执著于这个概念。
第140个记诵,“证无我时断常我,不许此是我执依…永断我执最希有”。我们的对手说,一个瑜珈的修行人证得人无我的时候,他所除去的我是各种理论师捏造的我。但是,我们的对手自己也承认,这个捏造出来的我,并不是一般人认为的自我所执著的。这样等于我们的对手说,一个人只要知道捏造出来的我是毫无本质的,是没有本性的,只要知道这一点,就可以证得圣果。这个记诵的最后一句,月秤菩萨说这种讲法非常可笑。
第141个记诵,“见自室壁有蛇居,云此无象除其怖…噫喜成为他所笑”。这种佛教徒只是去驳斥数论师等的外道师所捏造出来的我,根本不去除掉自我,就是我执所执著的我。月称菩萨讲,前面讲的情形有点像你明知道家里有一条毒蛇,你为了要除掉对于毒蛇的惧怕,你说我们家没有大象。这种除掉你对于毒蛇惧怕的方法,对别人来说,别人都会笑你。各种理论家或者是佛教的派别,当他们去驳斥其他派别对于自我的理论的时候,当佛教的有部要驳斥数论师建立起来的自我的理论的时候,有不本身也要建立自己对于我的理论。拿建立起来的这个理论去驳斥其他派别所建立起来的关于我的理论。但是在月称菩萨来看,佛教的各种派别为了驳斥其他的派别所建立起来的有关我的理论,基本上也是一个捏造的我。
第142个记诵,“与诸蕴中无有我,我中亦非有诸蕴,若有异性乃有此,无异故此唯分别”。月称菩萨用过很多很简单的方法,在诸蕴之中并没有一个我存在。同时,在我之中,也没有诸蕴,各种各样的蕴存在。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这个讲法其实非常简单,我们如果要把两个分开的东西,说一个是存在于另外一个里面,这两个分开的东西都必须第一个是物质性的,第二,必须要实质存在的,只有这两个条件满足的时候,我们才说某一个东西存在于另外一个东西里面,但是对韵和我都不是真实的条件,所以不可能产生这种状况。
第143个记诵,跟这个很像,不过有一点讲的不一样。“我非有色由我无……我色具无一异性”。这个记诵,很多的翻译家翻的时候,都有一些困难。我知道为什么有这种困难,因为前面的记诵讲的是存在,就是说自我并不存在于诸蕴之中。这个记诵主要讲的是拥有。诸蕴里面并没有拥有自我,这当然和前面的讲法听起来非常非常接近,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实际上有非常大的差异,这跟我们的习惯、串习有很大的不一样。月称菩萨辩解的方法很简单,我们所谓的自我本身根本不存在,所以对于一个不存在的东西,如何能说诸蕴之中有自我,或者我们说诸蕴拥有自我,或者是自我拥有诸蕴,根本没有办法这样说。
这有点像说的,一个人拥有一条牛,也可以说这个人拥有一个色身,或者是拥有某一种形色。但是,对于自我来说,因为自我根本是不实际存在的,所以对自我来说,我们不能像前面说的。
第144、145个记诵,很简短地解释20种不同的我见。总而言之,对五蕴而言,每一个韵都有四种状况。“我非有色色非我,色中无我我无色,当知四相通诸蕴,是为20种我见,有证无我金刚杵,摧我见山同坏者,谓依萨迦耶见山,所有如是众高峰”。这两个记诵,如果是修持人无我的话,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好的一幅图。
色不是自我,而自我并不拥有色,自我并不存在于形体之中,自我并不拥有色。这段要解释和翻译起来很难,因为本论非常简短。第一个,色就是形体,色不是自我,自我并不拥有色。或者可以说在色之中或者之上,没有办法发现自我。同时,在自我之上,或者是自我之中,我们也找不到色。五蕴每个都是这样的。用这种分析自我的方式所产生的智慧,来摧毁20个不同的自我的高峰的方法。月称菩萨要指出来,我们所谓的自我,自我的执著是什么样,是怎么来的,或者执著的形式是什么。20种执著就是刚才讲的,认为色是拥有我,或者认为色就是我,或者反过来说,我拥有色,或者说我存在于色之中。这是对色蕴而言,其他另外四个蕴,五蕴都是这样的。这就是说最仔细地讲出我执的情况或者是形式。
提问:我们做一件事的时候,有很多的动机,可是动机用道德来衡量的话,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动机。我们做这件事的时候,怎么决定做这件事主要的动机是什么?是根据第一个产生,还是最强的动机?
回答:什么样的动机可以为这个行为责任的,这个很难判断。重要的就是不要让动机被20个我见所影响。第一个说,色或者是形体是我,这其实有很多的问题。当然不是包括在这本书里,如果你认为色蕴是我的话,实际上后面会产生很多的问题。比如认为色蕴是我,会有什么样的问题呢?因为色是我,所以这样你要买很漂亮的衣服穿,要买很好的化妆品涂,因为色是我。其他各种的看法,都有跟它相关的问题会产生。A:
第146个记诵,也是佛教的一个部派,这个部派是“独子部”的看法。这个部派实际上很多人认为,目前在缅甸和斯里兰卡的佛教部派延续下来的。“有计不可说一异,常无常等实有我…亦是我执所缘是”。这种讲法实际上跟中观很接近,这个学派所说的自我实际上是不可说的,因为自我跟蕴既不是一,也不是异,既不是相同,也不是不同。自我既不是常,也不是无常,唯一这个学派认为自我是实质的东西。
这个派别的看法,也许大家会认为他们很看重自我,其实不是的。所有佛教的派别在一件事上都是相同的,都要消灭自我和对于自我的执著。但是唯一不同的,就是怎么样指出、界定出什么是自我,把界定出来的自我去消灭掉,对于自我的界定,这是各个佛教派别不同的。目前我们在讨论小乘的派别,当他们修持的时候,他们所认为的自我,以及他们尝试去消灭自我的我值是这样来定义的。月称菩萨对佛教不同派别定义不同的自我,要驳斥他们,他认为是不正确的。如果我们用更实际的话来讲,就是说能够指出或者是界定出我们要找的烦恼。
月称菩萨讲的,几乎可以说他对于佛教其他的派别是这样讲的,你们所找出来以及找出来之后试图去消灭掉的烦恼,你所称的自我根本是一个错误的见解。就像把真正的烦恼保留下来,找一个错误的,实际上你找出来错误的对象,对你根本没有什么害处,结果你花了许多的时间、很多的力气拼命消灭它。就像问题并不在稻草人上,他并不害你,而你认为是人的概念在害你,所以你拼命要消灭稻草人。我们现在讲的学派,他认为不可说的我,实际上就是众生所执著的我。当众生说我的时候,实际上指的就是这个不可说的我。
其他的派别多半是说五蕴,五蕴是当我们自我执著生起的时候,五蕴是作自我的根本或者基础。所以,这种讲法就像是稻草人,实际上是我们具有错误(它是一个人)的概念的基础。这个学派在很多方面很接近中观,他们说五蕴实际上根本不是我的基础。实际上不可言说的我,才是真正的基础。但是月称讲一个很大的不一样,他们认为这个我是实存的,这个观点和月称大大不同。还不只是这样,他们认为五蕴和我是同一个本质,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错误。
第147个记诵,“不许心色不可说,实物皆非不可说,若谓我是实有物,如心应非不可说”。我们可以这样讲,色是非有情,也可以这样讲,识蕴不是非有情。基本上我们可以说,色蕴和识蕴是两个不同的东西。所以这并不是不可说,当然可说。既然可以说色蕴和世蕴不同,如何叫不可说?当然是可说的。任何一个实存的东西都是可说的,所以你说这个东西是实存的,却不可说,这两个讲法是互相矛盾的。
第148个记诵,“如汝谓瓶非实物,则与色等不可说,我与诸蕴既叵说,故不应计自性有”。如果给一个东西一个标识,说这是瓶子,这个标识本身不是实存的,不是物质性的实存。但是,你所标识的对象,比如你个瓶子,做成瓶子的泥巴、土或者是原子,这些东西是物质性实存的。韵和我为一,月称菩萨用一个相反的方式来驳斥对方,他认为我是一个物质性的实存。如果蕴和我为一的话,我就不会是物质的实存。如果你说蕴和我为一,必然的结果就是我不可能是物质性的实存,反过来也是这样的。
第149个记诵,“汝识不许与自异,而许异于色等法,实法唯见彼二相,离实法故我非有”。如果照148个记诵所讲的结果的话,必然要得到一个结果,在五蕴之中,四蕴与自我可以不分,可是色蕴和自我非得要分开。这样讲,又有以前讲过同样的问题。因为四蕴可以说出有哪些。如果总结一下两个记诵,因为我们的对手说自我是不可说。这种讲法实际上非常将近一般说的灵魂。没有太大的理由,但是就是相信有一个灵魂,这种人的想法、理论很接近这个,或者你说灵魂实际上不可说。但是这种讲法的错误,你认为自我是物质性的实存。第二个错误,他们认为自我和蕴是合一的,是一个。:
但是,这种讲法的错误就是你又认为自我是物质性的实存的。第二个错误,他们认为自我和蕴是合一的,是一个。月称菩萨讲,我们所说的自我并不具有一个实体的各种各样需要的属性,自我没有这些东西。如果这样的话,自我就不可能具有我的色、识等等,就不可能有这些东西。
第150个记诵,“故我执依非实法,不离五蕴不即蕴,非诸蕴依非有蕴,此依诸蕴得成立”。这个记诵实际上是月称菩萨讲,他自己对于自我和蕴之间关系的看法。一个人如果执著于我的话,他的自我所依的,或者说所执著,并不是完全没有实质、基础的东西。这个自我,实际上和五蕴并不是不同的,但是他们也不是一个。诸蕴实际上也不是承载自我的东西,不是把自我装在里面的东西。反之,也是一样的,自我并不是去承载诸蕴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自我的执著怎么产…
《入中道-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谈入中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