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中道-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谈入中论▪P43

  ..续本文上一页生的呢?如果说用哲学讨论的方式问月称菩萨,这样讲,自我是如何产生、生起的?我们这样问,不是从一个很实际的角度问,因为如果从一个实际的角度问,自我的执著如何产生,由串习产生。

  但是,如果你现在问月称菩萨,你想建立这个见地、理论,在理论上自我的执著是如何产生呢?如果您问的在理论的建立上问月称菩萨,如何建立起自我的执著,如何产生,他会用刚才这个记诵的最后一句回答你。在相对的层次上,不经过任何的分析,我执是依诸蕴而起,两个是互相相依,缘起而生。

  第151个记诵,实际上是一个非常聪明的记诵。用一辆车子做我们分析的对象,然后用七种方式来分析这个车。第151个记诵是分析第150个记诵,分析的是自己的见地。我们现在标识一个东西,我们有一个标签贴在东西上,那个东西叫做车子。我们有一些车子所属的东西,比如车轮。“如车不许异支分,亦非不异非有支,不依支分非支异,非唯积聚复非形”。我们刚才讲过,有20种不同的我执的高峰,像山一样的我执。五蕴之中每一蕴有四个,现在这个记诵实际上用分析的方式来对治前面讲的20种高峰,让我们证得人无我。

  这七个,我们一个一个来看。第一,车子和车子所属的东西是没有分别的。比如车子和车轮是没有分别的。车和车所属的东西是不可分的。实际上讲这本书,讲到这个记诵的时候,如果照传统的非常严格的方式讲,非常不容易。因为那样,准备的知识,很多对于文字上的运用,也会变得非常严格,这种预备的工作时间很长。这个记诵,如果严格地说,如果我讲这个记诵的话,比如这两个东西不同,但是也不是不同。而不能说这两个东西不同,他们是一样的,这两句之间也许口语上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要真正追求真理上,有很大的差别。像这本中文的翻译非常好,法尊法师是难得的翻译高手。第一句,并没有说同,亦非不异。

  简单说,车和车所属的不分,但是他们也不是一。这不是月称菩萨的讲法,他说他们不是不分,是用两个否定。第三,车并不拥有车所属的。第四,车所属的也不拥有这辆车。第五,车所属的东西,并不存在在车上。上面这五种分析方式,实际上是龙树和佛护已经讲过。第六、第七两点,是月称菩萨自己想出来的。第六,只把一堆东西,只堆起这一堆东西,不能叫做车。第七,这些车所属的东西,所形成的形状也不能叫车。车到底在哪儿?在相对的层次,不经过分析,车多的很。

  第一,是车和车所属的不是不同。第二,车和车所属也不是一。第三,车并不拥有车所属的。第四,车所属的并不拥有车。第五,车所属的不存在于车上。这种讲法几乎就是讲我的车没车轮。

  第152个记诵,对于上面讲的七点的某一点做更仔细的解释。“若谓积聚即是车,散支堆积车应有,由离有支则无支,唯形为车亦非理”。前两句讲只把车所属的东西碓成一堆,不能叫车。因为如果这样就可以叫车的话,我把车轮、传动的系统放成一堆,这应该也叫车,可是这并不是车。第三句讲,自我是不存在的,但是如果我们说车所属的东西是属于车的,现在的问题,这个车子,也就是我根本本身不存在,怎么可能拥有一些所属的东西,这是不可能的。

  第153个记诵,“汝形各支先已有,造成车时仍如旧…车与现在亦非有”。如果你仍然坚持说形成一个车的形状,这个东西叫车,如果你坚持这一点的话,我们平常的生活也是这样的,只有一个车轮放在车库里,你不会指着车轮说这个东西是我的车。一定要有一个车的形状在那里,才是一个车。形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当然所谓的形状,也可以说是形状,或者说是各种的像度、各种的形式。如果你仍然坚持说形状这个东西叫做车,月称菩萨就会问你两个问题。车所属的东西,当在不同的地方的时候,有它本身的形状。车所属的东西当在自己的地方的时候,有它的形状,这个形状可以是车也可以不是车。这些车所属的东西,本身有它的形状,当然把这些车所属的东西放在一起,这个时候形状改变了很多,形成了另外一个形状,那个新的形状是不是叫做自我,是不是叫做车呢?

  第一个问题,车所属的每一个东西,当分开放的时候,有它本身的形状。第二个问题,当我们把这些车所属的东西聚合的时候,又形成一个新的形状。第一个问题又有两个小的问题。第一个问题,这些车所属的零件,分开放的时候有自己的形状,我们把它聚合放在一起的时候,有一个新的形状,这两个形状哪一个叫做车呢?如果这些车的零件分开的时候,它的形状就可以作为一个所谓车的基础或者是一个自我的基础,当我们把它放到一起的时候,我们应该看到了各种的螺丝钉、轮子。把他们放到一起之后,有一个新的形状出现了,就算这个新形成的形状,也不能做一个自我的基础。在这方面,我们争论的方法,因为新形成的形状可以拆解开,就变成各种不同的小的零件,这种形状就没有了。

  

  我希望听过这些之后,大家能够了解到当佛教说无我的时候,并不是没有了。无我的背后有很多的逻辑、分析,很多互相之间的辩论。非常明显,自我的题目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佛教或者是印度教之外,我还不知道有任何一个其他的宗教或者是哲学,有这种胆量站出来反对自我。当我们谈到慈悲的时候,我们谈的永远是牺牲一些什么。很多宗教谈不同类或者是不同程度的各种各样的牺牲,牺牲你的时间、精力等等,当碰到了自我的时候,他们就没有办法讲了。但是,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题目,因为依照月称菩萨说的,自我是轮回的根本,是一切烦恼的根源。

  印度教虽然在某一个程度上也讲怎么消灭自我等等,但是他们的讲法以佛教来看,仍然是执著于某一个程度的自我。我自己的分析是这样,我认为任何一个宗教或者是任何一个哲学,只要相信有一个神或者有一个造物者、拯救者的话,这个宗教或者是哲学,基本上是相信有自我。因为不管是一个创造者或者是一个救赎者,他要救某一个东西,这个被救赎的就是自我。

  但是,另外一个极端的现象,就是断见,比如我们现代很多的科学家,这些科学家可能并不信上帝和神,可是这并不是表示他们不相信一个真实存在的自我。因为在相对的层次上,月称菩萨不经过任何的分析,他接受有这样的自我。只有在究竟的层次上,月称菩萨不能接受经过逻辑的方式建立起来的自我。我们现在正在讲的,用车子做一个例子,用一种七个方面来分析它。现在我们讲的是形状。

  第154个记诵,“若谓现在车成时…此应可取然非有,是故唯形非是车”。如果我们把所有车所有的零件组合成一个新的形状,我们叫这个新的形状为车的话,我们对对手说,如果你说车子的组成是什么?车子的组成当我们把所有的部分组成的时候,形成一个新的形象,或者是不同于组成之前的形象。如果像前面讲的话,这个新的形状或者是新的形式,应该是由我们的各种感官器官,比如眼睛所可以看到、感觉到的。我们的对手如果说在组成车子之前,每一个零件有自己的形状,可能那个形状当时是扁的,可是这个零件装到车上以后,改变成方的,这种形状的改变,如果说在组成形状之前和组成形状之后是独立的话,我们应该同时看得到两个形状。比如这个零件组成车子之后,我们还是应该看到它组成车子之前的形状,应该是仍然存在的。

  提问:车子的零件在组成车子之前,当然有不同的形状,组成了车子之后,形状改变了。

  回答:对,实际上月称菩萨讲的就是这一点,他要让你知道,因为一个零件在组成车子之前和之后,形状已经改变了,所以说一个形状不能拿来作为车子的基础。这个状况在我们自己的身上也经常发生。当我们说我的时候,我们经常指的不同的东西说我,其中有一个就是某一个东西的形状,我们认为那个叫我。

  第155个记诵,“由汝积聚无所有,彼形应非依支聚,故以无所有为依,此中云何能有形”。我们要谈一个车子,由零件所组成的东西,这个是不是可以叫做车子?这实际上是前面说的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又分成两个,现在我们谈的是第二个问题。当我们讨论到积聚,也就是由某些零件和部分组合成一个东西的时候,比如森林,森林只不过是一个标签,给一群东西。你在森林里面找不到某一个东西、一个实物叫森林的,没有。你也许可以说轮子的形状是圆的,也可以说座位的形状是方的,用这种方式来讲,假如我们讨论车子,你可以这样说。但是,没有所谓叫做车子的形状,因为这些零件里面,没有一个叫车子。当我们讲的时候,你可以说这叫车轮,这叫齿轮,这个是方向盘,这个叫座位,这些有他们的形状,但是从来没有一个东西叫车子,所以你没有办法说这个是车子的形状,没有这个东西。

  我们把同样的方法运用在车轮上,仔细看可以分成螺丝钉,上面有塑胶皮等等,但是也没有一个东西叫车轮,它是很多东西组合而成的一个集聚的东西。我们要拿一个形状来表示,这个是毫无基础的。

  第156个记诵,月称菩萨建议对手应该怎样。“如汝许此假立义,如是依于不实因,能生自性不实果,当知一切生皆尔”。月称菩萨讲,这是手,可是哪里是手呢?这是手指,这是皮,这是骨头,这是血管,这里哪一个叫做手呢?没有手。手指在哪里?所以,这一切的标识,无论说手指、手臂、手,这些完完全全都没有了。这种分析的方法当然以前用过,也就是说当你在沙漠里,越走向一个海市蜃楼的时候,越会发现其实里面根本没有水。当我们越去分析什么叫做手,什么叫手指头的时候,根本没有一个叫做手的东西在那边,它是没有本质的。月称菩萨建议我们的对手,你要了解在相对的层次,我们以一个假的、虚幻的原因建立起一个假的、虚幻的结果。

  第157个记诵,“有谓色等如是性,便超瓶觉亦非理,由无生故…

《入中道-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谈入中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中观四百论广释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