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作的空性,本性也是空的。
第222、223个记诵,“若诸佛出世,若佛不出世,一切法空性,说名为他性,实际与真如,是为他性空,般若波罗秘,广作如是说”。上一个记诵说的是自性或者说非做作的自性空。不管佛出世与否,一切现象的究竟本质是空性。这种空叫做他性空,这种空是没有其他的性质在里面。为什么叫他呢?这个他是表示对佛而言,佛所了解到的空是这样的,所以说这个空只有佛所正到的。第223个记诵的前两句,这是自己的本性,就是我们说的真如,这种本性,除了佛之外,其他的人无法正得、了解。
以上是20种空性,223个记诵后两句,月称菩萨讲,以上的16空以及4空,是在《大般若经》里所说的。
第224个记诵,“如是慧光放光明,遍达三有本无生,如观掌中庵摩勒,由名言谛入灭定”。六地的菩萨因为了解到16空,他的心从一切的烦恼中解脱出来,所以看到三界,也就是三有,就好象看到一种水果,一种水果可以同时看到外面,也可以看到里面,在坐上的时候,是这样的。在座下,用一切相对真理或者是相对层次的方法,也就是名言谛,也就是刚才前面说的“护持戒”等等。这样,就可以进入灭。
第225个记诵,“非常具足灭定心,然恒悲念苦众生,此上复能以慧力,胜过声闻及独觉”。到这里,就进入七地菩萨。非常难得的六地的菩萨,虽然已经正得了离于二边的智慧,但是他没有一点的骄傲,反而对于那些没有救护的众生产生慈悲心。当菩萨进入七地的时候,菩萨就可以胜过声闻缘觉,不仅是功德方面,他的智慧也超过了声闻缘觉。
第226个记诵,“世俗真实广白翼,鹅王引导众生鹅,复承善力风云势,飞度诸佛德海岸”。六地菩萨就像是鹅王,他可以带着那些鹅飞跃大海。六地菩萨,有两个翼,一个翅膀是胜义谛,另外一个就是世俗谛,一个是究竟真理,一个是相对的真理,这两翼非常广阔,这个时候可以飞跃、超越过声闻缘觉,带领所有的鸟飞。当他在飞行的时候,如果需要风的帮助的话,就可以积聚风,实际上这些风就是善的功德,能够帮助他飞行。这样,就可以飞跃像海一样广大的诸佛的功德,无量的功德,可以飞跃过去。这大概是藏文本最后一个字,就是“去”,他已经达到了这一点。他还没有达到,但是现在已经在飞了。到这个时候,这一地的菩萨已经超越其他所有的了。记不记得当初地菩萨的时候,只是一只小鸟,但是那个时候,其他的鸟还是很尊敬他,因为这个小鸟虽然智慧不太够,但是功德很大。到这个时候,他超越了其他的一切鸟,他现在带头在前面了。
也许有人问我们来这些干吗?我们来这里,可以说来买保险,多生以来,我们有这样的习惯、串习。有没有人看过一个电影,《入侵脑细胞》,大家应该看这场电影。如果你去看的话,不要忘了,我要拿介绍费。在这个电影里,一个女的大概是被放到别人的脑细胞里面。因为这样,她必须要经历很多不同的经历,很多的经历都是非常可怕的。但是把她放进的科学家,他跟这个女的讲,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无论发生什么,你都要记得这不是真的。在我们的生活里实际上也是这样的,但是我们的问题是不记得它是真的,我们会忘掉它是真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有非常强的串习,来执著于不是真实的东西为真实。我来台湾超过十年了,我见过许多的人,有很多人重复来找我。我看到这些人有许许多多说不清的问题,有各种各样的痛苦,来问他。我为任何人打的卦,加起来都无数了。我身为西藏的所谓的魔法师,我给很多人写过多少的药方来治这些痛苦。比如有的时候告诉别人要烟供,有的时候告诉别人要水供。同样,有的时候告诉人家要修火供,有的时候要告诉他要认识星系。但是,无论你做什么,只要不知道这一切都不是真的,那实际上都是骗人,老师在骗学生,学生在骗老师。
我们不知道这一切都不是真实的,而我们试着去解决这个问题,或者是非常努力地去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行为,正好会反过来加强我们对这个事的执著。因为你认为它是真实的,你才会拼了老命也要解决。我知道,要知道这一切都不是真实的,那是非常困难的。我知道,当痛苦真正入侵到我们的生活里的时候,那个时候要认为这一切不是真实的,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往往我们为了一个小小的没有一点害处的芝麻落在你的床上,就会觉得非常痛苦。尤其你晚上如果睡不着觉,床上要有一个小芝麻,那就要了你的命。你睡不着,突然到半夜,发现床上有一个芝麻,当你又睡不着觉,那个时候不管怎么想,这个芝麻很小,这个芝麻其实是会变现,这个芝麻其实是一个美妙无比的空心舞,这些都是无效的,这种执著的力量非常非常大。
就像你拼命要抓一个什么东西,这种执著,实际上就是平常说的生存的本能。我们在这边要做什么呢?我们在这边学习越程菩萨这本书,至少会给我们一个很模糊的观念,什么叫真理的概念。这个概念虽然模糊,但是它已经够好了。我们学这本书,只让我们很模糊的,或者是大略了解什么叫真理的概念。这才是我们真正的保险。当然,如果有一个人问你单掌拍出来的声音是什么,或者有人问你雨滴在地上的声音是什么,如果你了解当然很好,但是这个需要很多的功德,我们不可能做到。但是有模糊的大略的真理的概念,对我们来说已经够好了。所以在第六章的时候,月称菩萨所做的就是建立起这种见地来。
我们说见,实际上用一种方便的方式来称呼。当我们说见的时候,并不表示月称菩萨有一个命题在那边,不是这个意思。非常重要的一点,你要知道月称菩萨从来没有一个命题。这不只是月称菩萨在究竟的立场,因为空性,所以完全没有这种命题,在相对的层次上,实际上月称菩萨也没有一个主观的命题,因为在相对的层次上接受不同的众生所接受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也没有一个命题。
所以,当我们讲月称不接受任何的理论,并不表示月称菩萨是一个断见。因为,断见是你相信有一个东西,那个东西的名字叫不存在,而这个不存在是实际存在的。当月称菩萨讲接受所有众生所接受的,这也并不是表示他是常见。我知道,在中国人里,《心经》和《金刚经》是大家很多人读的,而我们现在讲的《入中论》是进入、了解这两部经的钥匙,希望大家很重视这部《入中论》。佛的教授是非常深奥,非常广大,几乎不是一个像我们这种平常人所能了解的,所以我们非常需要有一个人把佛所讲的东西解释给我们听,而是一个写的非常好、非常美、非常明白又非常简洁、简短的解释。
月称菩萨说,在胜义谛,也就是究竟谛上,任何的现象都是离于四边,为什么呢?因为这四种边界任何一种拿出来分析,你就会发现他们都不是边界,这个见解是究竟的见地。这个实际上是非常有意义的,当我们了解到在究竟上任何的现象都是超过,或者是离于所谓的四边的话,我们的工作实际上就是这样的,我们运用学习、讨论等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讨论,建立起任何的现象都是离于四边,这是我们对于见地做的工作。当我们具备了这样的知识,也就是说一切的现象都是离于四边,我们并不是停在这边,而是继续努力,希望我们一切的思想等等,都和我们的见地能够结合起来,否则的话,就变成你的肚子很饿,但是烧好了一盘饭,放在你的面前,你不吃是一样的。
现在讲一个例子。我们说梦当然不是真的,恶梦,或者说做梦,我们会说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举例来说,也许有两个人在做梦,其中一个人醒过来了,他知道刚才在做梦。前面已经讲了,在胜义谛或者在实相里面,即便是做梦的人醒过来,这两个人根本没有差别,因为根本没有梦,所以这两个人实际上没有什么不一样。但是,如果我们谈到现在正在做恶梦的人和梦醒的两个人的经历,就有很大的不一样。所以,这中间是有差别的。刚才讲的这个人,是我个人很喜欢的,是近代史上最伟大的一个人。吉美林巴叫他自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他甚至不是一个出家人,值得别人尊敬的人,或者是高高在上的人,他跟平常的人一样,就是一个平常的商人或者是一个平常的渔夫。
第七地,也就是第七地的菩萨,叫做远行地。这个菩萨在每一刹那都能够进入灭静地。可以随时随地弃住空性或者是弃住真理。就是因为在第六章,所做的关于智慧的了解,能够帮助在第七地的时候,每一刹那都能够弃住真理。在坐下,大概是安全住在方便。也许我们回想一下,在讲第一品的时候,进初地菩萨的时候,初地菩萨在座下最主要的修持是布施。一地一地讲上来再第六地的时候,菩萨在座下主要的修持智慧,七地在座下修的是方便,这是第七地。这是印度写作的风格,他们认为重要的地方,就一章一页地写下去,当不重要的地方,就跳过去了。
第八地,叫做不动地。七地的菩萨为了能够更加提高自己,进入第八地——不动地。在坐下的时间,修的是祈祷。为了表示证悟,所以八地的菩萨、诸佛会来把他叫醒。在前面我们也许会觉得,一个菩萨有的时候会在座上会留恋过久,虽然菩萨有一种倾向、可能性,但是不会做这种事。到了八地的时候,菩萨们就再也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八地的菩萨也会除掉一切的烦恼。因为这样,所以菩萨成为三界的导师。但是,八地菩萨跟佛比起来,还是没有佛圆满的功德。虽然八地菩萨轮回里面的一切,不只是轮回的果报,甚至连轮回的因都完完全全切断了,完全没有了。八地菩萨会正得十种非常特殊的自在。
一个是长寿的自在,他得到寿命自在,如果他愿意的话,他愿意活多少就活多少。如果他想要不活下去的话,随时可以不活下去。如果他要的话,他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动机。另外一个自在,他有什么样的庄严就有什么样的,如果他想要富裕的话,就可以做世界的转龙王。如果他要做乞丐的话,刹那之间就…
《入中道-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谈入中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