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中道-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谈入中论▪P51

  ..续本文上一页,这种现象仍然可以这样讲,某一个人看到了蓝色。所以,只是因为在相对真理的层次上,我们才用这句话,佛证悟一切,或者是佛了解一切。下一个记诵继续这样解释。

  下面还有一个很好的怀疑,怎么样把究竟的真理和相对真理放在一起?因为我们还有一种概念,这个人修行到最后,证得一切的真理,我们还有这样的概念。一个人修持在菩萨的阶段,所集聚一切功德的力量,刹那之间就可以化身报身,一切的空间性的身体,一切各种各样的形色,比如讲各种大臣、皇后甚至妓女,都可以化显出来。

  回答:一切你在修道上所有的东西,都要跟缘起相关。

  提问:第一个问题,刚才您讲因为一切法无我、人无我,所以没有任何东西真实生起的存在。如果用这样的心态看《心经》才能受用,否则色还是会烦恼我们。问一个问题,像刚才你讲的因缘一切都空了,听起来很能了解,可是为什么我们还是会有烦恼?

  回答:因为我们有串习,习性还在那里。

  提问:串习怎么除掉?

  回答:同样,要去掉串习,就是前面讲的这些法,都是去掉串习的方法。

  提问:我需要试用哪一个法呢?

  回答:如果这样的话,大概我们可以慢慢开始。听起来,您可能有点不安全的感觉。当我们觉得有不安全感,别人可能会利用我们不安全的感觉。我一天让你觉得全世界最美的人就是我,隔一天,我会让你觉得全世界最丑的人就是你。

  提问:这就是我的法门吗?

  回答:是的。也许唯一的办法,当你觉得自己漂亮的时候,我会让你觉得自己非常丑。

  提问:刚才您提到佛的慈悲是怎么样来的。《入中论》里讲的一个例子,你认为也不是非常好,可是后来提到摩尼宝珠的概念,摩尼宝珠是什么样的概念,为什么会产生慈悲呢?佛是慈悲的本性,不是因为串习来的,摩尼宝珠到底是什么样的本质,为什么会产生慈悲?

  回答:第一点,基本上要了解,我们现在讲的是中观应成派,应成派不接受什么叫佛,那个佛具备慈悲,中观并不接受这一点。月称菩萨在介绍佛的各种功德。当然,月称在前面讲过,佛的功德是无量的,后面他会再次讲到,那时候我们会再提到。即便在我们现在谈到少数佛的功德,谈到这些功德,但是是对我们有相对鼓舞的作用。这种功德,要真正实际了解它,确实有很大的困难。但是,如果你回想一下,像昨天谈到从初地到十地,各地菩萨的功德数量的增长,你就会了解到这一点。但是佛经上说,一切十地菩萨以前所有的功德,一切从资粮道到加行道到证得见道位,从初地到十地所有菩萨的功德,甚至没有办法比过佛一点点的功德,比如佛的手掌是赤红色的,这一切所有的功德加起来都不如佛这一个。但是我们谈到佛的手掌的颜色,这实际上是佛的外相的一项功德,这其实没有太多的让我们羡慕的地方。佛真正的功德,真正的力量,在于他能够证得,也就是他能够了知实相的力量。佛具有这样的能力,能够圆满地了知所有的法、所有的现象,这是佛最大的功德。

  举例来说,对我们来说,去了解这个真理只有一个方法,就是通过我们的语言,经语言去了解真理,或者我们可以经过思考的程序去了解。比如我们去分析、禅坐、思考,用这种方式来了解真理。但是,如果我们去了解真理,只用我们有分别的心去了解的话,我们永远没有办法看到真相全部的面貌。今天谈到成佛的时候,我们的心相续全部切断,我们这边讲的心相续,就是分别心,分别心在成佛的一刹那完全切断了。

  昨天谈到实相或者说真理,不了解实相本身就是一种无明。这种不了解实相的无明,在成佛的时候完全切断了。但是,当我们谈到不了解实相的时候,其实我们谈的是一种非常非常微细的无名。当佛教徒谈到无名的时候,多半的人会把无名当作恶业,当作恶性的东西,多半会认为是这样的。当然,一般来说,身为一个好的佛教徒,我们不要去做恶业。但是,依照月称菩萨来说,你光这样做还不够。你还得要超越好的善行、善业。因为,就算是我们说的善业、善行,比如我们说的慈悲、虔诚,这些仍然是无明,因为这些不管是什么,都没有真正见到实相。之所以教导我们修持这些,主要是来训练我们的心,修心。因为当我们成佛的时候,我们的心相续完完全全切断、终止,所以在那个时候,你所知道、了悟的实相,和我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下面因为讲的是有关佛的实例。

  “处非处智办”。同时有这种力量或者说智力,去了解业和业果,就是业报,能够了解发星,同时能够了解各种的界的智力,能够有智慧知道什么样的根,什么样是低劣的,同时知道各种解脱、各种行持、各种定,有宿命的智力,有可以知道生死的智力,有这种力量,让我们知道一切的烦恼都清静时的情况怎么样。实力,听起来很简单,“处非处”,什么地方是处,什么地方不是处,听起来是这样的,但是完全不像想象我们的。

  像第一个所讲的智力,比如佛知道什么样的恶因,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恶果,而什么样的因不会生起什么样特定的果。当然我们只能用想象的,所以这里我举一个例子。现在谈的这些东西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对亚洲人。因为亚洲人可能会把所谓佛教讲的东西归类于行为,认为业当然是有善业、恶业,什么样的行为该做,什么样的行为不该做,这样会定义很多的规律。现在,实际上我们可以用两个层次的方法来解释。其中一个层次,如果你杀了一个人,这是恶业。另外一种人,接受了一些大师的教授,思想变得比较精巧一点,他们开始谈动机的问题,你为了一百万个人的好处,去杀一个人,这个可能不算是恶业,这个大概算是比较高级的。这就是前面讲的,我们把佛教的教圣局限在我们所说的业,也就是行为准则,佛教所教的就是行为准则的范畴里,但是这个不坏,我们可以这样做。但是,业不只是我们前面讲的这两个阶层,它其实比这个多得多。

  举例来说,看起来最糟的业可以是最好的。但是,谁知道什么样的业看起来是最坏的,实际上是最好的,这只有佛的智慧知道。这也就是DL亚娜为什么问佛14个种类的问题的时候,佛都拒绝回答,这是其中的一个。佛之所以不回答这个问题,并不是因为他对这个问题没有答案,而是因为没有一个人有足够的功德,能够了解佛的答案。

  第三种力,胜解力。目前我们能够对这方面判断,实际上是很简单的判断。比如我们怎么样判断好和坏,如果你的动机,你的行为会在别人身上产生一定的痛苦,这个就认为是不好的。如果我们稍微高一点的层次,比较精巧一点,可以说任何一个动机如果有自私自利在里面,这就是恶的动机。任何的动机,或者任何的行为,假如是出自菩提心,我们就说它是善的。这等于是用一般的方式来了解的,这实际上很多次被人引用。

  众生有不同的动机,每一刹那都有不同的动机,所以众生的动机是我们根本没有办法了解的。如果一个人有虔诚心的话,树叶落下来的声音,他就会听到讲的是无常、空等等的声音。因为他感觉树叶掉下来的声音,所谈的是无常、空,因为这样,才能够证得成佛。

  下一个记诵谈佛的法身,讲的很好。当一切我们的业力像是烧的柴,被智慧的火完全烧尽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证到最极的结果,也就是佛的法身。因为,一切的分别都被除尽了,所以说没有所谓的生,也没有所谓的灭。那个时候,我们的心,一直执著在外境的心就完全地消灭了。我们自己非常非常喜爱的心,到那个时候就会完全地终止。我们的心存在的时间长度,实际上是非常非常长的,那个应该上吉尼斯记录。我们存在了很久的心,只有到这个记诵讲的时候,才会完全地终止。什么东西来替代我们的心呢?法身。另外一个问题,法身替代了你的心,你怎么样利益众生呢?这个时候,像是如意树或者是摩尼宝珠一样,一直到众生数量完全除尽之后,佛的化身永远不会终止。这个时候,佛的一个色界身,我觉得我们不应该用化身,因为化身是非常《金刚乘》的语言。在任何一个色界的世界里,佛的出生、成道、转法等等的事业都清楚地显示出来,就像是一个镜子,虽然很小,可是如果放在一个很合适的地方,里面所有的三股,树、房都会很清楚地表现在里面是一样的。

  在不同的世界,有不同的佛化现,诸佛有不同的身上的颜色,不同的长相,不同的事业,不同的行为,不同的力量,他们有什么样地址,有的佛只有声闻,有的有声闻和缘觉,有的是各种的地址都有。他们是由什么样的菩萨围绕,他们是给什么样的教授,有的是给一圣的法,有的是三圣等等。哪一类的弟子是听到这样的教法,有些弟子坐在那边,没有听到教法的,都有。这些听到教法的弟子,哪一些弟子有能力去解释、诠释所听到的佛法?跟这个情况相关的,佛就会化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去帮助这样的情形,这种行为有的是让很散漫的弟子专心,如果想睡觉,就把他们叫醒。

  同时,他能够了解一切的众生,尤其是修行的人,无论在任何一刻,很短暂的刹那所能做的布施等等的善行,都能知道。还不只是这样的,这个佛在以往是菩萨的时候,所做的一切的事业,都可以在一生显现出来。还不只是这样,他可以从自己的毛孔里,把不只是他自己所做的,把过去、现在、未来所谓诸法所做的各种事业,从一个毛孔中化现、显现出来。

  同时,月称也讲,不只是他自己,而是其他一切过去、现在、未来的诸佛,不只是诸佛说的法,而是诸佛说法时声音的清晰,以及声音里面所具有的各种品质,都全部可以照样显现。同时,不只显现佛的功德,菩萨、声闻缘觉的功德,虽然比佛低,但是佛也同样能够显现。这样讲,不知道我们有没有注意到妙处在哪里?佛当然是圆满的,但是菩萨、声闻缘觉并不是那么圆满,但是就是这样的,佛也能显现对他来说并不是那么圆满的功德。还不只是这样,甚至当出发心还是凡夫的时候,那时候的行…

《入中道-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谈入中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中观四百论广释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