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中道-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谈入中论▪P8

  ..续本文上一页光。什么样的光呢?第三句讲,这个时候的菩萨会有一种状况,像是有一种证悟或者是觉受,已经天亮了,太阳还没有出来,但是太阳的金光已经看到了,就是那种状况。在印度,他们把日出分成很多不同的部分。所有的日出表示的是初地,除了最后的部分。日出以前最后一个阶段,就是讲的三地菩萨的状况。这当然是非常印度式的,印度的音乐里还有日出的第一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一共是六个阶段。这一地菩萨要谈他坐下的功德。

  下一个记诵,如果有一个人仇恨非常强,对于一个像这样的菩萨,这个菩萨虽然是非常谦和,完全不应该这样对待,对于这样的对象,他仍然把身上的肉、骨头切掉,而且不是很快的,而是慢慢地切。对于这样的人,这个菩萨的忍耐会更加增加。为什么呢?因为菩萨并不太集中,或者并不太在意被人家这样伤害,割的动作上,比较注重在伤害他的人会造什么样的业,这个业在这一生或者是其他生,对这个人引发什么样的恶果,因为这样,所以他的悲心就会更加增加。当然,这边主要是谈安忍,但是也谈到怎么样由悲心更产生忍辱。

  下面这个记诵,谈到怎么样从见地上产生忍辱。所以了解了这些很好,因为你问为什么菩萨在那种情况下还可以安忍,有两个理由,一个是因为有这样的悲心,另外一个就是有这样的见地。因为已经了解到所有的现象的无我,因为他可以看到,被割的人的肉,以及被割的动作,都像是一个幻想,因为他看到这些,所以他可以忍耐。

  月称菩萨会讲不能忍的坏处,这当然是对我们提的建议。他问我们,如果有人伤害我们,你去报复他,这个报复是不是可以使你从那个人得到的伤害复原呢?不会复原。所以说,一个人生气或者是愤恨,是没有理由的。即便对于下一生,愤恨或者是报复,会让你转生在恶道。所以又给了两个理由,一个理由,就是说在这一生,你就算是报复别人,所造成的伤害不会因为你的报复而复原。第二个理由,你报复他,后生会得到这样的恶果。

  下面这个记诵,鼓励我们要忍耐。如果有一个人被人家伤害,实际发生你以前的业现在现形了,你的敌人实际上在某个角度上来说,是帮助你的恶业更快现形、成熟。所以,如果我们不但不感谢对方能够让我们的恶业很快成熟,把它消耗殆尽,反而你很痛恨对方,又去报复他,反而会让你以后又得到恶果。谈愤恨的坏处,如果你的愤怒变成一种习惯的话,或者是不能忍耐的话,如果因为你有这样的习惯,有一次你生气,正好你生气的对象是菩萨的话,在那种情况下,一刹那间会损害你百年所积聚的诸种功德。所以在各种各样的罪状里面,没有一种罪状比不能忍耐最大的。月秤菩萨一直谈愤怒,你生气的时候就不漂亮了,这是真实的。一个善人一生气,看起来跟恶人一样,一个善人一生气,就跟街上的小混混是一样的。如果你生气的时候,整个好象被它占据住了。

  我自己经常犯这个错,我倒不生气别人说我像街上的小混混,但是下面这一句我很在乎。最困扰我的就是一生气,就不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就丧失了理性或者常识,让你更快地坠落到恶道。月称菩萨赞美能够忍辱的好处,把前面记诵中不好的全部反过来,这当然是印度写作的技巧。前面讲不好的,如果你能够忍辱的话,会长的很漂亮,街上的小混混也变成好人了,你也有足够的时间考虑什么事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都能分得出来。

  下面这个记诵,一切的众生和菩萨,知道了愤恨的坏处,不忍的坏处以及能够安忍的贵德,所以应该能够断除不忍耐的状况,能够修习安忍,这种情况是一切的圣者所赞誉的。

  下面谈到两种波罗蜜多,如果你安忍的功德还是回向,但是如果你仍然有执著的话,这个仍然是属于世间的。如果你对它没有执著,佛称这种叫做出世的波罗蜜。

  谈到三地菩萨其他的功德,这一地的菩萨有别的功德,比如有三摩地和智慧的功德。同时,贪和嗔就完全中断了。多半的时候,这种菩萨都会升为天王。这种菩萨多半集中在怎么样去断除欲界的贪欲,同时教人家怎么样去断除这种贪欲。

  刚才讲的记诵是很直截了当的,但是讲到这里,三地的菩萨能够断尽贪和嗔,是不是初地菩萨没有断尽贪和嗔呢?其实不是这样的。初地菩萨已经断尽贪和嗔 ,但是一直要到三地,才能够把贪和嗔的结果、影响完完全全断尽,这表示在初地菩萨仍然受贪和嗔结果的一些影响。这边说布施、持戒和安忍的三种法,是佛多半是为在家的菩萨说的。而积聚功德,也就是这三个,就是布施、持戒和安忍。而这三者,也就是佛的色身的因。

  最后一句,等于是结束。三地发光地的菩萨,会除掉自身一切的无明。可能又有人要怀疑,是不是初地的菩萨没有除掉痴,并不是这样的,而是到了三地,才把痴的结果和影响完完全全清除了。同时,三地菩萨有一个很特别的功德,就是说当烦恼刚刚升起的时候,立刻可以知道,而且能够断除这种烦恼。这一地的菩萨非常锐利,就像是日光一样

  四地菩萨,一切解脱的功德,只有有精进的时候才会产生,因为有精进或者热忱。所以积集福德和智慧这两种,都是由精进而来的。所以说不上当这一地的菩萨在坐下,特别强调或者是集中在精进的时候,这一地就称为四地菩萨。四地的菩萨集中在修习37道品,这在第六章会讲到。前面的阳光是照到了,现在太阳已经出来了,所以这一地中文翻叫焰慧地,这一地的众生再也没有所谓的我所、众生、生死。同样我们谈到这些东西的影响、结果,这是第四章。

  现在讲第五章。第五地的菩萨是一切魔,也就是染污和烦恼,所没有办法去影响的。现在我谈的可能有一点偏离,大家可以当作一个建议。举例说,你念文殊菩萨的赞颂,念了上百万遍,有的时候,你的虔诚心能够很巧妙地转变成一种期望、期待。这种期待或者是希望,能够以一个文殊菩萨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给你教授、加持你,这只是我举的例子,不是说二地、三地菩萨都是这样的。二地、三地的菩萨,可能会受到这种文殊菩萨的影响,但是文殊菩萨在第五地的时候是一个魔。所以讲到《金刚乘》的人,念到三两个咒,就梦到身为人类的上师,然后到处吹嘘,他们实际上是魔里面的魔。我不知道魔这个字在我们的语言里有什么样的意义,但是在藏文里,佛有降服的意义。当文殊菩萨出现的时候,文殊菩萨当然有降服你的能力,但是即便是一百个菩萨出来,也丝毫不受影响。

  因为五地的菩萨,主要集中修持的就是三摩地。三摩地的意思就是随时集中在一个地方,当你看到文殊菩萨,不管是在你的平常的日常生活里,你看到文殊菩萨会非常兴奋,这个兴奋会让你丧失掉禅定。因为他禅定的功夫非常好,所以能够真正了解到四胜谛。你可以听出来,比如刚才那句,因为他的禅定非常好,所以能够了解、证悟四胜谛,这里有很多可以谈的,为什么他的禅定好,就能证悟四胜谛。

  第六章,月秤菩萨和别的跟他辩论的对手,在辩论的时候,他和他们之间,当然包括一些印度的学派还有佛教的学派,甚至包括佛教的唯识宗,并没有很多的地方不同意,但是有一点是完全不能跟他们统一的。当他们谈到两种真理的时候,别的学派也谈两种真理,月秤菩萨认为其他的学派犯了一个错误,他们得到一个结论,真实的存在,就是自性。所谓的自性,或者说真实存在,是月称菩萨完全不能同意的。像印度教会说,所有的都是幻像,但是神是真实存在的。“有部”怎么说呢?任何事情能够被我们的心,或者另外一个物质所摧毁,这是属于相对的真理。举例来说,这片叶子可以心,并不是超能力,我们可以看看它,分析它,或者可以用某一种办法,比如你可以用手把它撕开。如果这个时候一个人走进来,把叶子撕的最小的一片拿给他看,这是什么东西,那个人可能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所以任何能够被摧毁掉的东西,都是属于相对的真理。如何一个不能被物质所摧毁的,就是最小最小的尘土,这种是属于究竟的真理,也就是属于自性。

  月称菩萨在相对和究竟真理两方面,都不同意。因为他有一个很好的理由,我们说真实存在,或者说自性的定义、特质是什么?真实存在的定义是什么?(回答:超过四边。)不能这样讲,因为真实存在已经是第一种,刚才四边里面的第一种是存在。(回答:常。)

  因为月称菩萨不做任何的定义的。苦也是可以真实存在的。(回答:自然。)自然好象不是一个特质、定义。(回答:任何事都不能改变。)跟常很像。龙树菩萨给两个定义,非捏造的和独立的,这个是真实存在的,也就是说这是自性。至于同意不同意,当然由你来决定。

  月称菩萨讲什么呢?月称菩萨永远都是非常骄傲地引用一句龙树菩萨的话,龙树菩萨讲过,我从来没有任何的主张,所以我也从来没错过。这是一个非常非常聪明的话。因为就算在中观学派本身有一个自续的中观派,他们当然也是跟着龙树菩萨。他们引用这句话,当他们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就加了一句话在里头。龙树菩萨讲在究竟的方面看,他是毫无主张,月称菩萨不相信是这样的。月称菩萨说,龙树菩萨在相对和究竟两方面,都没有任何的理论主张。什么叫相对真理呢?任何一种不分析的状况。

  你去问一个放牛的,你说牛的尾巴长在哪里?放牛的一指,就在那边,这种情况下你就要接受,不能分析这个状况。所以,这没有什么主张或者是理论在里面。在究竟来说,你必须要超过四边,也就是四个极端,同样,也不能有任何的理论或者是主张。所以我们叫中观应成派,他是没有理论的。他们做什么呢?他们用别人的逻辑把别人打败。你问他说为什么要做这种事,自己又没有什么理论、主张,老是打败别人,为什么呢?因为我有悲心。月称菩萨讲,那是因为我有悲心才这样做,你们分析了那么多,创造出一个理论,自己又执著于那个理论,这样不能成佛,这…

《入中道-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谈入中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中观四百论广释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