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光。什麼樣的光呢?第叁句講,這個時候的菩薩會有一種狀況,像是有一種證悟或者是覺受,已經天亮了,太陽還沒有出來,但是太陽的金光已經看到了,就是那種狀況。在印度,他們把日出分成很多不同的部分。所有的日出表示的是初地,除了最後的部分。日出以前最後一個階段,就是講的叁地菩薩的狀況。這當然是非常印度式的,印度的音樂裏還有日出的第一個階段、第二個階段,一共是六個階段。這一地菩薩要談他坐下的功德。
下一個記誦,如果有一個人仇恨非常強,對于一個像這樣的菩薩,這個菩薩雖然是非常謙和,完全不應該這樣對待,對于這樣的對象,他仍然把身上的肉、骨頭切掉,而且不是很快的,而是慢慢地切。對于這樣的人,這個菩薩的忍耐會更加增加。爲什麼呢?因爲菩薩並不太集中,或者並不太在意被人家這樣傷害,割的動作上,比較注重在傷害他的人會造什麼樣的業,這個業在這一生或者是其他生,對這個人引發什麼樣的惡果,因爲這樣,所以他的悲心就會更加增加。當然,這邊主要是談安忍,但是也談到怎麼樣由悲心更産生忍辱。
下面這個記誦,談到怎麼樣從見地上産生忍辱。所以了解了這些很好,因爲你問爲什麼菩薩在那種情況下還可以安忍,有兩個理由,一個是因爲有這樣的悲心,另外一個就是有這樣的見地。因爲已經了解到所有的現象的無我,因爲他可以看到,被割的人的肉,以及被割的動作,都像是一個幻想,因爲他看到這些,所以他可以忍耐。
月稱菩薩會講不能忍的壞處,這當然是對我們提的建議。他問我們,如果有人傷害我們,你去報複他,這個報複是不是可以使你從那個人得到的傷害複原呢?不會複原。所以說,一個人生氣或者是憤恨,是沒有理由的。即便對于下一生,憤恨或者是報複,會讓你轉生在惡道。所以又給了兩個理由,一個理由,就是說在這一生,你就算是報複別人,所造成的傷害不會因爲你的報複而複原。第二個理由,你報複他,後生會得到這樣的惡果。
下面這個記誦,鼓勵我們要忍耐。如果有一個人被人家傷害,實際發生你以前的業現在現形了,你的敵人實際上在某個角度上來說,是幫助你的惡業更快現形、成熟。所以,如果我們不但不感謝對方能夠讓我們的惡業很快成熟,把它消耗殆盡,反而你很痛恨對方,又去報複他,反而會讓你以後又得到惡果。談憤恨的壞處,如果你的憤怒變成一種習慣的話,或者是不能忍耐的話,如果因爲你有這樣的習慣,有一次你生氣,正好你生氣的對象是菩薩的話,在那種情況下,一刹那間會損害你百年所積聚的諸種功德。所以在各種各樣的罪狀裏面,沒有一種罪狀比不能忍耐最大的。月秤菩薩一直談憤怒,你生氣的時候就不漂亮了,這是真實的。一個善人一生氣,看起來跟惡人一樣,一個善人一生氣,就跟街上的小混混是一樣的。如果你生氣的時候,整個好象被它占據住了。
我自己經常犯這個錯,我倒不生氣別人說我像街上的小混混,但是下面這一句我很在乎。最困擾我的就是一生氣,就不知道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就喪失了理性或者常識,讓你更快地墜落到惡道。月稱菩薩贊美能夠忍辱的好處,把前面記誦中不好的全部反過來,這當然是印度寫作的技巧。前面講不好的,如果你能夠忍辱的話,會長的很漂亮,街上的小混混也變成好人了,你也有足夠的時間考慮什麼事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都能分得出來。
下面這個記誦,一切的衆生和菩薩,知道了憤恨的壞處,不忍的壞處以及能夠安忍的貴德,所以應該能夠斷除不忍耐的狀況,能夠修習安忍,這種情況是一切的聖者所贊譽的。
下面談到兩種波羅蜜多,如果你安忍的功德還是回向,但是如果你仍然有執著的話,這個仍然是屬于世間的。如果你對它沒有執著,佛稱這種叫做出世的波羅蜜。
談到叁地菩薩其他的功德,這一地的菩薩有別的功德,比如有叁摩地和智慧的功德。同時,貪和嗔就完全中斷了。多半的時候,這種菩薩都會升爲天王。這種菩薩多半集中在怎麼樣去斷除欲界的貪欲,同時教人家怎麼樣去斷除這種貪欲。
剛才講的記誦是很直截了當的,但是講到這裏,叁地的菩薩能夠斷盡貪和嗔,是不是初地菩薩沒有斷盡貪和嗔呢?其實不是這樣的。初地菩薩已經斷盡貪和嗔 ,但是一直要到叁地,才能夠把貪和嗔的結果、影響完完全全斷盡,這表示在初地菩薩仍然受貪和嗔結果的一些影響。這邊說布施、持戒和安忍的叁種法,是佛多半是爲在家的菩薩說的。而積聚功德,也就是這叁個,就是布施、持戒和安忍。而這叁者,也就是佛的色身的因。
最後一句,等于是結束。叁地發光地的菩薩,會除掉自身一切的無明。可能又有人要懷疑,是不是初地的菩薩沒有除掉癡,並不是這樣的,而是到了叁地,才把癡的結果和影響完完全全清除了。同時,叁地菩薩有一個很特別的功德,就是說當煩惱剛剛升起的時候,立刻可以知道,而且能夠斷除這種煩惱。這一地的菩薩非常銳利,就像是日光一樣
四地菩薩,一切解脫的功德,只有有精進的時候才會産生,因爲有精進或者熱忱。所以積集福德和智慧這兩種,都是由精進而來的。所以說不上當這一地的菩薩在坐下,特別強調或者是集中在精進的時候,這一地就稱爲四地菩薩。四地的菩薩集中在修習37道品,這在第六章會講到。前面的陽光是照到了,現在太陽已經出來了,所以這一地中文翻叫焰慧地,這一地的衆生再也沒有所謂的我所、衆生、生死。同樣我們談到這些東西的影響、結果,這是第四章。
現在講第五章。第五地的菩薩是一切魔,也就是染汙和煩惱,所沒有辦法去影響的。現在我談的可能有一點偏離,大家可以當作一個建議。舉例說,你念文殊菩薩的贊頌,念了上百萬遍,有的時候,你的虔誠心能夠很巧妙地轉變成一種期望、期待。這種期待或者是希望,能夠以一個文殊菩薩的形式表現出來,可以給你教授、加持你,這只是我舉的例子,不是說二地、叁地菩薩都是這樣的。二地、叁地的菩薩,可能會受到這種文殊菩薩的影響,但是文殊菩薩在第五地的時候是一個魔。所以講到《金剛乘》的人,念到叁兩個咒,就夢到身爲人類的上師,然後到處吹噓,他們實際上是魔裏面的魔。我不知道魔這個字在我們的語言裏有什麼樣的意義,但是在藏文裏,佛有降服的意義。當文殊菩薩出現的時候,文殊菩薩當然有降服你的能力,但是即便是一百個菩薩出來,也絲毫不受影響。
因爲五地的菩薩,主要集中修持的就是叁摩地。叁摩地的意思就是隨時集中在一個地方,當你看到文殊菩薩,不管是在你的平常的日常生活裏,你看到文殊菩薩會非常興奮,這個興奮會讓你喪失掉禅定。因爲他禅定的功夫非常好,所以能夠真正了解到四勝谛。你可以聽出來,比如剛才那句,因爲他的禅定非常好,所以能夠了解、證悟四勝谛,這裏有很多可以談的,爲什麼他的禅定好,就能證悟四勝谛。
第六章,月秤菩薩和別的跟他辯論的對手,在辯論的時候,他和他們之間,當然包括一些印度的學派還有佛教的學派,甚至包括佛教的唯識宗,並沒有很多的地方不同意,但是有一點是完全不能跟他們統一的。當他們談到兩種真理的時候,別的學派也談兩種真理,月秤菩薩認爲其他的學派犯了一個錯誤,他們得到一個結論,真實的存在,就是自性。所謂的自性,或者說真實存在,是月稱菩薩完全不能同意的。像印度教會說,所有的都是幻像,但是神是真實存在的。“有部”怎麼說呢?任何事情能夠被我們的心,或者另外一個物質所摧毀,這是屬于相對的真理。舉例來說,這片葉子可以心,並不是超能力,我們可以看看它,分析它,或者可以用某一種辦法,比如你可以用手把它撕開。如果這個時候一個人走進來,把葉子撕的最小的一片拿給他看,這是什麼東西,那個人可能根本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所以任何能夠被摧毀掉的東西,都是屬于相對的真理。如何一個不能被物質所摧毀的,就是最小最小的塵土,這種是屬于究竟的真理,也就是屬于自性。
月稱菩薩在相對和究竟真理兩方面,都不同意。因爲他有一個很好的理由,我們說真實存在,或者說自性的定義、特質是什麼?真實存在的定義是什麼?(回答:超過四邊。)不能這樣講,因爲真實存在已經是第一種,剛才四邊裏面的第一種是存在。(回答:常。)
因爲月稱菩薩不做任何的定義的。苦也是可以真實存在的。(回答:自然。)自然好象不是一個特質、定義。(回答:任何事都不能改變。)跟常很像。龍樹菩薩給兩個定義,非捏造的和獨立的,這個是真實存在的,也就是說這是自性。至于同意不同意,當然由你來決定。
月稱菩薩講什麼呢?月稱菩薩永遠都是非常驕傲地引用一句龍樹菩薩的話,龍樹菩薩講過,我從來沒有任何的主張,所以我也從來沒錯過。這是一個非常非常聰明的話。因爲就算在中觀學派本身有一個自續的中觀派,他們當然也是跟著龍樹菩薩。他們引用這句話,當他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就加了一句話在裏頭。龍樹菩薩講在究竟的方面看,他是毫無主張,月稱菩薩不相信是這樣的。月稱菩薩說,龍樹菩薩在相對和究竟兩方面,都沒有任何的理論主張。什麼叫相對真理呢?任何一種不分析的狀況。
你去問一個放牛的,你說牛的尾巴長在哪裏?放牛的一指,就在那邊,這種情況下你就要接受,不能分析這個狀況。所以,這沒有什麼主張或者是理論在裏面。在究竟來說,你必須要超過四邊,也就是四個極端,同樣,也不能有任何的理論或者是主張。所以我們叫中觀應成派,他是沒有理論的。他們做什麼呢?他們用別人的邏輯把別人打敗。你問他說爲什麼要做這種事,自己又沒有什麼理論、主張,老是打敗別人,爲什麼呢?因爲我有悲心。月稱菩薩講,那是因爲我有悲心才這樣做,你們分析了那麼多,創造出一個理論,自己又執著于那個理論,這樣不能成佛,這…
《入中道-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談入中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