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力宏深第二九
这一品经文介绍西方极乐世界菩萨们的愿力。此地所讲的菩萨,是从凡圣同居土下下品,一直到实报庄严土上上品。由此可知,西方世界的菩萨们,虽然品位有差别,而愿力则无差别。这一点值得我们注意,也值得我们学习。如果我们的心愿能与弥陀,与诸菩萨相同,这是往生西方世界的必要条件,也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凭证。非常重要!
菩萨愿力深广,决定一生成佛。但是其中有不少菩萨,虽然在极乐世界,并没有忘记他方苦难的众生。不但没有忘记,我们在前面经文看到,菩萨的天眼洞视,天耳彻听,他心遍知。十方世界的众生,那一个人动了一个真正的念头,想求生西方世界,佛菩萨必定来帮助你,来成就你。这是大慈大悲,不舍一人。我们在这一品经里读到这个事实真相。
复次阿难。彼佛刹中。所有现在。未来。一切菩萨。皆当究竟一生补处。
这一段经文就是世尊为菩萨授成佛之记。但是经文里要特别注意的是“所有现在”,就是从凡圣同居土的下下品,直到实报庄严土的上上品,现在在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一个都不漏。“未来”是指谁?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个“未来”,未来是还没去,现在真正发心求生净土的众生。我们现在真正发心、发愿,一心执持名号,决定在这一生往生,可是现在还没有往生,就是属于“未来”的一类。可见我们虽然还没有到达极乐世界,在极乐世界已经报名,注册了。一切诸佛菩萨都承认我们是极乐世界的一分子,问题就在我们的心愿是不是真的。口里念佛,心不相应,就不在这一句包括之内,因为这一生不能往生,去不了。去得了、去不了,不要问别人,问自己就知道。
我常常告诉诸位同修,真正往生的条件,是要把佛的教训做到。如果不能依教奉行,就是不能把经典里的教训做到,不认真去做,只靠每天念几部经,念多少句佛号,还是去不了。到底要做到几成才能往生?如果真正有把握,最好能做到一半,决定能往生,生凡圣同居土。如果一半都做不到,往生就没有把握。
过去我跟诸位同修讲九品,是依照经训来说的。如果我们将这一部《无量寿经》百分之百做到,生到西方世界,一定是上上品往生。不能百分之百做到,做到百分之九十,就是上品中生。如果折扣再大一点,打个八折,只能做到百分之八十,就上品下生。这样一直往下降,下下品往生也要做到百分之二十。也许我们说百分之二十勉强还可以。如果仅仅做到百分之二十并不保险,要努力多做一些。中国古人常讲,“取法乎上,仅得乎中”。我们能取法乎中,做到百分之五十,中、下三品往生应该不成问题。如果标准只订在下下品,就很冒险,不太可靠。因此,我们必要认真,必要努力去做。
经文“未来”二字包括的范围非常广大,十方世界念佛求生净土的众生,都在这一句之中。末后就是世尊为这些人授记,包括我们在内,也是未来一切菩萨中的一尊。
“皆当究竟一生补处”。“一生补处”加上“究竟”,就特别标明是圆教的一生补处,不是别教,不是通教。如果是别教、通教,上面不可以加究竟;加究竟决定是圆教。这即是授记作佛。
再往下看是菩萨的大愿。弘法利生的大愿与修行证果妨不妨碍?决定不妨碍。不但不妨碍,实在是相辅相成。度众生也是修行,自度度他是一不是二。自度就是度他,度他就是自度;要是把它分为二,恐怕往生就有障碍。因为本宗修学的宗旨是“一心不乱”,有自、有他就是“二心”。二就不能得一心。“自他不二”就是一心。所以,要晓得“自行化他”是一不是二。此处如果有丝毫误会,都成为障碍,都是麻烦。因此,自行化他可以放心大胆的做,这不是夹杂。二心才是夹杂,一心不是夹杂。
唯除大愿。入生死界。为度群生。作师子吼。擐大甲胄。以宏誓功德而自庄严。虽生五浊恶世。示现同彼。直至成佛。不受恶趣。生生之处。常识宿命。
这是说西方世界菩萨的修行,包括前面所讲的现在、未来一切菩萨,并没有把未来菩萨除外,他们也包括在其中。大愿就是效法弥陀弘愿,广度一切众生。我们对于净宗法门,自己得到殊胜利益,一定要介绍给别人,推荐给别人,否则就不能报佛恩。我们天天念回向偈,“上报四重恩”。四重恩第一就是佛恩。以什么报佛恩?佛什么都不要,佛对我们的期望,是希望我们自己这一生能往生净土,能把念佛法门普遍、广泛的推荐给一切大众,代佛弘法。只有这样才能报佛恩。虽不能报得圆满,也能尽少分,所以一定要尽心尽力去做。极乐世界的菩萨,每天都到他方无量无边世界供养诸佛。前面我们读过,上供诸佛,下化众生。并不是只供佛,供佛之外还教化众生,就是把这个法门普遍的宣扬,为众生宣说,为众生示范。
“入生死界”。“生死界”指六道轮回。往六道去,就是为众生示范表演说法,这是“作师子吼”。“师子吼”比喻说法。“擐大甲胄”比喻严持戒律,为众生作榜样,作模范。教化众生,不但要言教,还要身教。其实极乐世界的菩萨,和华严会上的菩萨没有两样,都已经证得无障碍的法界。《普贤行愿品》的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入这个境界,没有障碍。可是到六道来,还要学著好像处处有障碍;其实并没有障碍,菩萨游戏世间是做给众生看的,这就是身教。
“以宏誓功德而自庄严”,这一句不仅形容菩萨的示现,像《普门品》所说的“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菩萨身得度者,即现菩萨身而为说法;应以饿鬼身得度者,即现饿鬼身而为说法;应以畜生身得度者,即现畜生身而为说法”。菩萨随类化身,没有一定的身相,这就是“以宏誓功德而自庄严”。他还没成佛,没成佛还得真正修行。这种修行就像《华严经》上所显示的“历事炼心”,是真实的庄严。
极乐世界的菩萨,是以“宏誓功德”庄严自己。我们用什么庄严?用一些金银珠宝挂满身上以为庄严,穿起时髦的衣服来庄严。菩萨不如是,我们学佛要在这里学。
佛法贵在契机、契理。我们接触广大群众,要想真正把佛法介绍给他们,使其得利益,首先要会观机,要有智慧。遇到很固执的人,你对他说法,就要穿著比较朴素一点,举止端庄,人家一看,像个学佛的样子,便对你很尊敬,那是保守派。可是遇到自由派、开放的,看到学佛的人,这也不能、那也不能,他觉得佛法不能学。因此,能度保守派,则自由派的人都跑了。所以,对思想开放自由的,就要学活活泼泼的大乘。他穿著时髦,你比他更时髦,他看了欢喜;学佛原来是自在快乐的,学佛不难,他也乐意来学。这一类人也度了。
佛法在世间的运用是活活泼泼,经云“无有定法如来可说”。我们看菩萨“随类化身”,就是活泼,运用得多自在。所以,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人、鬼都度。要晓得,这才能真正广利众生。自己则是逢场作戏,无住生心,表演给别人看的,用意在利益众生,纯是利他的。因时、因地、因人、因事,刹那刹那都在变化,这是“以宏誓功德而自庄严”。佛法是智慧,是高度的智慧,真实的利益。前面经文读过“惠以众生真实之利”,不但自己得真实之利,也令一切大众都得真实之利。
“虽生五浊恶世,示现同彼”。“五浊恶世”指六道。“浊”是染浊,现在讲染污。最严重的染污,无过于心理的染污。现在这个世界染污严重到了极处,我们六根接触外面的境界,没有一样不是染污。最严重的染污就是电视,染污你的眼根,眼不清净。广播、音乐染污你的耳根,耳不清净。今天所谓的知识爆炸,一切知识染污你的意根,意不清净。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佛法,特别是这一部经,教我们修行首要的是清净。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觉心,清净、平等、觉,远离一切染著。
“恶”是恶业。恶业的根源是贪、嗔、痴三毒,从三毒展开,造无量无边的罪业。身心染著,广造恶业,前途自然可悲,必定堕三恶道。现在虽然还没去,恶道里已经报名注册,不久就要去,这都是事实。
不学佛的人不用说,学佛的人如果不求生净土,恶道决定有分。也许有人会问,“你怎么敢这样断定”?我这样断定也不无道理。只要我们自己冷静想一想,今天从早到晚,自己起心动念是善念多,还是恶念多?如果恶念多于善念,则决定堕三恶道。善念多过恶念的,恐怕千万人当中难得找到一个,这是真的。起心动念都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怎么得了。
读经的时候,依照经典的教训检点自己身心,就会发现自己的过失太多。能发现过失,就是佛家讲的觉悟、开悟。“觉悟”不能转变业报,一定要修行。“修行”就是把自己的错误改正过来,这是功夫。行为改正过来,将来的果报就改变。觉悟不能改变果报,要真正修行。修行就是改过自新,就能改变我们将来的果报。
极乐世界的菩萨念念觉正净,这就说明,极乐世界非去不可,不能不去。因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再回来就不迷、不染污,也不再造恶业,有这种能力。这种能力是不是自己修的?不见得,而是弥陀本愿功德的加持。你无论到那一道,“示现同彼”,一直到将来成佛,都不再迷惑,不会起恶念,不会被染污。这样殊胜的功德利益,如李老师讲的,“要不是愚痴,要不是狂妄,不可能不动心”。动什么心?求生净土的心。
如果不生极乐世界,虽然愿力很大,要生生世世在六道里弘法利生,话是说得很好听,在六道里一转眼就迷惑颠倒。所谓“泥菩萨过河,自身不保”,还能弘法利生吗?肯定不可能。唯独往生极乐世界打个转回来,那才是句句真实。
一直到成佛,“不受恶趣”。“不受恶趣”是指果报。“恶趣”决不只三恶道,六道都是恶趣。菩萨退转到六道,就是恶趣。不但六道是恶趣,声闻、缘觉都是恶趣,权教菩萨也是恶趣。何以说是恶趣?他退转了,退转就是恶。此地讲“不受恶趣…
《无量寿经讲记 愿力宏深 第二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