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里没有佛、没有菩萨。虽然供的是佛菩萨像,佛菩萨却不在家里。如果真正依教修行,常常能提醒自己的慈悲,提醒自己的理性,佛就在家里,菩萨时时刻刻没离开。
现居此界。作大利乐。
“此界”是娑婆世界,指的是地球。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出现在这个世界,在这个星球上,为我们说出这么多的经典、法门。观音菩萨在那里?观音菩萨也在我们这个世界,广度众生。也许有人问,观音菩萨在我们世界,那其他的世界有没有?“欲至十方无量佛所,随心则到”。学佛、亲近佛、供养佛,要以清净心、虔诚心、恭敬心、平等心,就能见到佛,见到菩萨。如果想菩萨在我们世界,就有我、有他,就有分别、执著、妄想。一有分别、执著、妄想,则诸佛菩萨去我们远之又远了。
大势至菩萨教我们“净念相继”,这一句话很重要。起一念分别,心就不清净。有一念执著,心也不清净。有一念自他,不清净。不清净就是夹杂,夹杂妄想执著,夹杂邪见烦恼,这就不是“净念”。“净”字就是我常常提示同修们的“不怀疑”,根本就没有疑惑。不夹杂,以清净心持佛菩萨名号,这是“净念”。二心就不清净,就夹杂,要一心称念。“相继”就是一句接一句,念佛不中断。像黄念祖居士,一天念十六万声佛号,即是表演“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教我们佛不离口,珠不离手。念珠有两种作用:一是计数;一是提醒自己。不必计数没有关系,提醒自己拿著念珠就想到念佛。所以,菩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世尊特别强调,主要的用意是以这二位菩萨作为我们修学的榜样。只要修学与菩萨的法门相应,必定得到菩萨威神加持。这就是我们常讲的菩萨威神加持、保佑。
世间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急难恐怖。但自归命观世音菩萨。
此处“善”的标准并不高。因为它上面加了“世间”。要是不加世间,单说善男子、善女人,标准就高。因为这是大乘经,就是大乘标准的善。加上“世间”,则三福里只要具足第一福的四句就行。读经文真的不能疏忽。我们要得观音菩萨保佑,如果三福都修,不容易。现在只要修第一福就行,观音菩萨就保佑你,有求必应。第一福的第一句“孝养父母”。不孝之人,佛菩萨决定不会保佑。不孝的人,邪鬼邪神来保佑,他不孝顺父母,你也不孝顺父母,他和你志同道合。第二句是“奉事师长”,孝亲尊师。“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只要你做到这四句,佛就是对这些人讲的。这四句都做不到,那就没有办法。在急难恐怖时,念观音菩萨也不灵,也没有办法。
急难中念观音菩萨,得到感应的人很多。譬如《观音菩萨灵感录》,过去许多名山的传记,记载这些感应事情很多。还有历代许多名人的笔记小说里,记载也很多,像《阅微草堂笔记》里就有很多;《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笔记;《夷坚志》宋洪迈著,记载也很多。最近我们图书馆翻印的《曲园笔记》,是清朝俞樾所写的,也有很多。这都不是假设,不是虚妄的。在我们一生中,自己亲眼所见到的,亲耳所听到的,周边的朋友、眷属,急难时念观音菩萨得感应的也很多。然而,毕竟不是每一个念观音菩萨的人都得感应。为什么菩萨偏心,对这个人有感应,对那个没有感应?实在讲,菩萨不偏心。
菩萨没有心,有心就会偏,没心就不偏。有心就不能感应,无心才能感应,这是一定的道理。像我们敲磬,里面是空的,无心!所以你敲它,它就响。敲就是感,响就是应。若把里面塞得满满的,敲它就不响,有心就不响。菩萨没有心,菩萨没有念,有感而已。可是感应一定要具备“世间善”的条件。
佛法从那里修起?佛法是教育,现代的教育怎么不谈?我们中国古老的教育、儒家孔孟的教育,跟佛菩萨的教育,在理论、方法上都非常接近,都是从“孝道”教起。现在人许多不当的行为,我们能不能责怪他?不能责怪,因为他没受过教育,怎么可以责怪他们。
儒家正式的教育是从小学开始。诸位念《礼记》,《礼记》是古代的杂记,就像现代的杂志一样,我们能从这里看出古代教育的教学宗旨、方法。宗旨就是教孝、教敬,是教怎样作人;教人知道人与人的关系,知道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关系,于是自然知道处世、待人、接物。这是教育,知道孝敬是作人的根本,所以老师教学生孝顺父母。父母总是不好意思要求子女,你要孝顺我。子女若问他,我为什么要孝顺你,往往是说不出来的,这需要第三者来教导。
老师的责任是教学生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家庭才能和睦。父母的责任是教子女尊师重道。老师也不好意思在学生面前,要求学生尊敬老师,也说不出口。所以,必须父母教子女“尊师重道”;老师教学生“孝顺父母”。教育的根基是从这里奠定的,无论再高深的教育,再广大的学问,都是孝敬的拓展。所以,教育一展开是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一法离开孝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无量无边的法门,“孝敬”二字包括尽了。这就是教育。
佛法从初学到成佛,就是“孝敬”的圆满。所以我常说,要能把孝敬做得圆圆满满,没有丝毫欠缺。等觉菩萨还不圆满,因为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就是不孝,就是不敬。父母希望我们能成为圆满的人,还有一点欠缺,就是对不起父母。老师也希望我们成为完人,没有做到是对不起老师。
什么是教育?孝敬而已!这是为什么大乘佛法的修学,从地藏法门学起。《地藏经》是根本法,《无量寿经》是圆满。一是开头,一是终点。《无量寿经》是佛法的顶点,究竟圆满。《地藏经》是基石、是根基、是开始。此处要求不高,但是并不是没有条件。世间善,三福里第一福的四句做到,这样的人在急难恐怖的时候,只要诚心诚意念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就会来帮助你。
无不得解脱者。
这个时候一心一意念观世音菩萨,求菩萨救苦救难,必定能消灾免难。如果诸位仔细观察,看看传记,看看左右的人,急难的时候念观音菩萨得到感应的,看看他是不是符合这四句的条件,三福的第一福是不是具备?必定有这个条件,然后再证明经典说的没错。要在急难中得到菩萨的救助,先要老老实实记住,三福的第一福非修不可。如果第一福没有做到,一切诸佛菩萨、护法善神,想保佑我们也没办法。是我们本身有障碍,“不孝、不敬”就是大业障。所以,学佛须从这里学起。
《无量寿经讲记 大士神光 第二八》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