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们应当学习的地方。到那里学?我们今天学阿弥陀佛,一切诸佛中,我专学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那里?《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佛。你能把《无量寿经》参透,解圆,字字句句都做到,我就恭喜你,你跟阿弥陀佛一样,你就是阿弥陀佛,就有能力摄受一切众生。你有这个愿心,于一切时、一切事,念念之中将念佛法门介绍、推荐给众生,让他欢喜接受。这就是摄受众生供养。“摄受”有无量的善巧方便,你有智慧,就会很灵活的运用。
摄受最重要的原则是佛经上讲的“四悉檀”。四悉檀是摄受众生的善巧方便。第一是“世界悉檀”,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我们把佛法介绍给人家,人家不欢喜,你就没法子介绍给他。基督教对佛教何以排斥,我们要怎样把佛法赠送给他?应有善巧方便。一般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排斥佛法,用什么方式介绍给他们?我以前跟同修们提示过,李炳南老居士过去在中兴大学教《唐诗》,讲《古文》,我去听了几次,他全是在讲佛法;学生们学了佛法自己还不知道,妙极了!所以你跟基督教徒接触,预先把基督教《新旧约》找几条记起来,就跟他讲这几条,也是讲佛法。他们听到,觉得你讲得高明,比牧师讲得好,他就来学佛了。他学了佛还不知道。所以,不要拿佛经跟他讲,他会排斥。用他们的经,用大圆满的道理跟他们讲,令他圆解。他没有这个能力,我们有这个能力。
你想想看,《感应篇》是道教的,不是佛教的,而《汇篇》里的注解,每一条都是用佛教教义来解释,所以《感应篇》就变成佛教的经典。文字是道教的,内容全是佛教的。你就懂得跟不同的宗教徒往来,就讲他所信仰的宗教经典。所以,我的书架上有《新旧约》、《古兰经》,还有《摩门经》,碰到这些教徒,我就取几章跟他们谈话,他们很欢喜,一点都不排斥,都不反对。这是摄受有摄受的方法,决定不会讲错。因为没有一法不称性,既然称性,即法法圆融。可见障碍在我们自己错误的知见,决不在一切法的本身。一切法根本没有障碍,确实事事无碍,碍在我们的执著、妄想、分别。离开妄想、分别、执著,万法圆融,即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的大圆满、大喜乐的真实境界。
第四、“代众生苦供养”。众生的苦,诸佛菩萨都不能代,我们有什么能力代?这里的意义非常深广。佛菩萨在六道里示现,像释迦牟尼佛出生在这个世界,要示现跟我们人身完全相同,八相成道。他老人家住世八十年,跟我们过的是一样的生活。人间走这一趟,他苦不苦?不论他的感受,我们凡夫看到觉得很委屈他,他到这个世间示现就是代我们受苦。他可以不必示现,但他来示现,代我们受苦。他要度畜生道的众生,一定要现畜生身,跟那些众生天天生活在一起,比起我们人的生活环境就更苦。
地藏菩萨在地狱里度众生,地狱里的地藏菩萨是什么相?不是我们画的这么庄严,否则早就把地狱众生吓跑;要现地狱众生同样的相,才能度他们。像观世音菩萨,在恶道度众生,他现的是鬼王的色相,是青面獠牙相,我们看到都害怕。譬如放焰口,焰口台对面用纸做的鬼王—焦面大士,即是观世音菩萨。在饿鬼道里现饿鬼身;不现同类身就没有办法度众生。这就是教导我们“代众生苦”的一大启示。
我们发心到农村讲经说法度那些人,就应当舍弃自己富裕的生活环境,跟他们一样过清苦的生活,一切为众生,一切为佛法,这就是“代众生苦”的具体表现。
今天能把自己生活享受减少一分,去救济苦难的众生,这也是代众生苦。我们想添一件衣服,想到不添也能过得去,添这一件衣服的钱就可以省来帮助众生。他们没有穿的,没有吃的。我今天想吃一餐,也可以减少一点,吃一些青菜豆腐,把这一点钱节省下来帮助他们,都是“代众生苦”供养。这一念慈悲心,就是诸佛菩萨的愿心。我们能这样动一念,能这样作法,就是供养诸佛菩萨的心愿。由此可知,“代众生苦”,我们确实做得到,时时处处都做得到。要常常想到那些苦难的人,在生死边缘上生活,今天不晓得明天。不经过大艰难,是无法想像他们痛苦的状况。
第五、“勤修善根供养”。佛法对于善根非常重视。“根”是能生的意思。世出世间一切善法,都从“根”生出的,这就是“善根”。世间一切善法,佛说从无贪、无嗔、无痴三善法而生的,所以“无贪、无嗔、无痴”是“三善根”。这是世间法。出世间法是建立在世间法的基础上。好像盖房子,世间法是地基,没有地基就不能盖大楼。没有世间三善根,修学佛法决定不能成就。要想在佛法上有成就,无论大乘、小乘,无论那一个宗派、那ㄧ个法门,一定要具足三善根。像盖房子一样,一定要先打地基,先做好基础。
出世间善根只有“精进”。“精”是纯而不杂,一门深入。“进”是进步,不会退转。常言说得好,“改进”,不改就不会进步。改什么?改正自己的过失,改正自己的恶习气。不但我们天天要改毛病习气,到了地上菩萨还是要改正,才有进步。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十地菩萨还有什么毛病习气?有,俱生所知障里的微细习气还存在。能改掉一部分,他的地位就提升一级;所有习气都改了,他就成佛。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是最微细的所知障。如果一个修行人说,我没有过失,他的功夫到家!其实世间只有两种人没有过失:第一种,成佛;第二种,死不承认自己有过失—阿鼻地狱。
佛门常说开悟。诸位一听“开悟”,总以为是很了不起。实际上什么是开悟?知道自己的过失习气,就是开悟。你不迷惑,每天都能发现自己的毛病习气,就是天天开悟,集小悟就成大悟,集大悟就成大澈大悟。可是悟了之后,最重要的要修行。把过失习气修正过来,这是修行。修行实在就是修正一切错误的行为。修行在那里修?在起心动念之处修。我这个念头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是清净的,还是染污的?从这里下功夫修正意业,修正语业、身业。
我说这句话有没有过失?往往说话时,说的人无心,听的人有意,会造成许多误会、罪业。这是中国古人常说的“祸从口出”。佛在本经里教训我们,“善护口业”。身、口、意三业,“身”应该放在前面,为什么把“口”放在前面?口最容易造业,一天到晚都在造业。造了业,自己不晓得,这是迷惑颠倒。所谓言多必失,所以古来的祖师大德劝我们,“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这句话很有道理,若不念佛,杂心闲话已经是造业,再讲一些人我是非,这个业太可怕。人我是非,果报在那里?假如事实不是那个样子,你是在听闻下传言,妄语、两舌的过失必堕三途。此事需看影响面有多大,影响面大,给人家严重的伤害,果报就堕得愈深、愈苦。人生苦短又何必造罪业!
经文里这些顺序含的意义都非常之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能不谨慎,不能不小心。要想防止,不是防人,是防自己的身口意不要造业。防不胜防,原因在无始劫来的习气不知不觉就起现行。有一些人造了业之后会后悔,我怎么又造罪业?这算不错的,造完之后就觉悟,就知道。有一些人造作之后不知道,不晓得自己在造业,这是非常可怕的事!
有一个方法确实能把一切业习都障住,“净念相继”。这一句佛号,一句接一句,绝对不让一个妄念夹杂进来,你的身、语、意三业就清净。这是非常好的方法。现在的念佛机,是我们念佛的最上增上缘,是真善知识。
有些同修告诉我:“我不念佛的时候还没有妄念,愈念妄念愈多。”吓得经也不敢念,佛也不敢念。跑来问我,他是不是著魔了?我告诉他:“不是著魔,是降魔。”当你不念经、不念佛的时候,你的妄念本来就是那么多,你没发现。现在发心要专心念佛、念经,才发现自己的妄念这么多。不是念佛念经才有妄念,是念佛念经才发现有妄念。事实真相一定要知道。
我们念经念佛的目的就是把妄念断除。妄念现前,不怕,一点关系都没有,不要理它。把注意力放在佛号上,或者将注意力放在读经上,妄念起来根本不要理会。这样念久了,注意力集中,就是经上讲的“一心”,本经讲“一向专念”。你的心念专一,妄想就慢慢少,这就是功夫得力,功夫进步。到功夫真正得力的时候,你会感觉自己跟过去完全不一样,能真正体会人生的幸福快乐;得到身心自在,烦恼少,妄想少,心地清净,智慧增长。待人处世接物,从前总是处处犯过,犯错;现在会做得恰到好处,做得面面圆融,你怎么不自在!这是功夫得力时,必然得到的效果,也就是你现前所得的利益。如果还得不到这样的利益,换言之,就是你念佛的功夫不得力。我们常讲会念、不会念,会念的人得力;不会念的人不得力。
念到功夫成片的上品(功夫成片也有三辈九品),就得大自在。什么大自在?生死自在。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不是念到一心不乱,是功夫成片就有这个能力。暂时不想去,再住几年也不碍事。你住在这个世间决定不生病。换言之,能念到功夫成片(中上品的功夫成片),经上常讲的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这八种苦都舍离了。尚未到西方极乐世界,现在就没有。从前身体不好,有很多怪病,念到功夫成片,身体好了,病也没有了,也不需要医生了,因为苦都没有了。是不是佛菩萨保佑?不是的。佛菩萨要是能保佑,能让我们没有病的话,普通一个生病的人,他也应该保佑;他不保佑,还算什么慈悲!
佛在经上跟我们说,佛不度众生,佛没有能力帮助你。谁度你?自己度自己,自悟、自修、自度。佛不骗我们。佛只是把理论、方法、事实真相跟我们讲清楚、讲明白,让我们理解。理解之后自己觉悟,自己修行,自己度自己。这一定要认识清楚。所有疾病都没有了,是什么原因?用现代科学解释,完全正确。他心地清净,没有妄想、执著,所以一切病苦就没有。
…
《无量寿经讲记 往生正因 第二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