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无量寿经讲记 礼供听法 第二六

  礼供听法第二六

  从这一段经文以下,皆是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日常生活、活动的状况,也为我们显示十方诸大菩萨往生西方,礼拜、供养阿弥陀佛,听经、闻法等事。经文虽是世尊为我们转述,实际等于亲闻弥陀说法没有两样。首先介绍他方菩萨供养阿弥陀佛。

  复次阿难。十方世界诸菩萨众。为欲瞻礼。极乐世界。无量寿佛。各以香华幢幡宝盖。往诣佛所。恭敬供养。听受经法。宣布道化。称赞佛土功德庄严。

  佛在此告诉我们,十方世界的菩萨众到极乐世界参礼阿弥陀佛,正是四十八愿最后五愿的成就。弥陀末后五愿都是为十方菩萨们所发的大愿。我们在此也能看到弥陀弘愿确实都已兑现。十方菩萨听不到弥陀名号功德,是机缘没熟;当然包括听到之后,他不相信,不能信受,等于没有听到。除此之外,凡是听到弥陀名号,能生欢喜敬重之心,没有不到西方极乐世界参拜阿弥陀佛的。所以,这些皆是机熟之大众。

  见佛也要带一些礼物以表敬意,“香华幢幡宝盖”是略举礼品。“恭敬供养”,听受阿弥陀佛讲经说法。听完经之后,又回到自己的国土,再辗转流传。

  “宣布道化”是他们闻经回去之后,再向大众讲解。在西方世界听了弥陀说法之后,就到十方去宣传,宣扬弥陀本愿功德。“道”指弥陀本愿功德,正是本经所说的“惠以众生真实之利”。“化”是指众生所获的利益。“称赞佛土功德庄严”,就是为一切众生宣扬《无量寿经》,或者讲《阿弥陀经》。《阿弥陀经》也称为《称赞不可思议功德经》,如同世尊在此世界为我们宣扬念佛法门。

  尔时世尊即说颂曰。

  经文总共有偈颂十七首半。偈颂属五言,四句是一首。在整个偈颂里,概略可以分为四大段。前一大段是本师赞叹十方菩萨;第二段是阿弥陀佛赞叹十方菩萨。这两段的经文较长。

  东方诸佛刹。数如恒河沙。恒沙菩萨众。往礼无量寿。南西北四维。上下亦复然。咸以尊重心。奉诸珍妙供。

  这两首偈的经文很清楚、很明白,为我们叙述十方世界无量无边的菩萨,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参拜阿弥陀佛。前六句叙事,后两句是讲他们所修的供养。供养中,最重要的是“以尊重心”,尊师重道是弟子对佛最重要的供养。末后一句讲他们所带的礼物,及一切珍妙的供品,用来供养阿弥陀佛。这是属于财供养。“珍妙”是属于财宝。下文第三首是讲法供养。“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最殊胜的是法供养。

  畅发和雅音。歌叹最胜尊。究达神通慧。游入深法门。

  这一首总赞佛德,赞叹本师无量寿佛。“畅”是非常舒畅,意解心开无比的欢喜。“和雅音”是赞叹的音声之美。

  “最胜尊”。我们在这一部经上读过,世尊告诉我们,无量寿佛乃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所以用“最胜尊”称扬无量寿佛。

  “究达神通慧”。“究”是究竟;“达”是通达。也就是究竟圆满,通达神通智慧。这一句就是前面弥陀本愿里所说的,他成佛之后要超胜诸佛。他确实做到了,他的神通、智慧,远比诸佛如来为胜。

  “游入深法门”。“深法门”是指真如本性。我们常讲“性海法源”,唯独弥陀穷彻根源,所以他对于一切法无有障碍,才能为一切众生建立这样殊胜的平等成佛法门。这个法门超胜诸佛,超胜一切法门。

  闻佛圣德名。安隐得大利。种种供养中。勤修无懈倦。

  此偈专颂名号功德不可思议,首句就是指六字洪名。“闻佛圣德名”就是“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名号。众生听到弥陀名号之后,“安隐得大利”。这一句是赞叹名号功德究竟圆满不可思议。菩萨“三慧”,“闻”是第一。闻、思、修是一而三,三而一,绝对不是闻之后,思、修就没有了,那不是菩萨三慧。对权小、二乘、人天,佛教我们“三学”,戒、定、慧。三学有圆融、有次第。圆融就是三学同时修学。

  譬如读经,是三学一次完成,属于圆修。怎么知道是圆修三学?戒、定、慧包括整个佛法。不仅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为我们所宣说的,不出这三大类;乃至十方一切诸佛如来为一切众生宣说无量微妙法门,也离不开这三大类。所以,这三类称为“三无漏学”。

  “戒学”的精神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我们专心读经的时候,心里妄念不生,就是诸恶不作。《无量寿经》是如来澈证性海法源所流露的,善中之善,没有比这更善。我们读这部经就是众善奉行,不但人天善法、二乘善法、菩萨善法,如来果地上的大圆满善法都包括在其中。读这部经的好处,知道的人确实不多。世出世间所有一切善法,一条都不漏,这是“戒”圆满,读经是圆修;专心读经,不夹杂、不间断,就是“定学”;念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没有念错、没有念漏、也没有念颠倒,这是“慧学”。所以,读经真正的利益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圆满成就。你念一个小时,这一天就修一个小时;念两个小时,一天就修两个小时。修什么?戒、定、慧三学圆修。

  除此方法之外,还有次第修学的,有专门修戒,或者专门修定,或者专门修慧。也就是“三学”有圆修,有次第修,不同于三慧。“三慧”没有次第修,只有圆修。三慧是法身大士才有,没有证得法身,不可能有三慧。“慧”就是三学戒、定、慧的“慧”。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菩萨闻、思、修就是建立在慧学的基楚上。所以,三慧只有圆修,没有次第修。

  闻、思、修是一体的三面。“闻”表接触。我们耳根接触音声称作闻,用这一个字作代表;眼见色,这个见也称作闻。六根接触六境,就用“闻”字作代表。“思”表明了,绝对不是思考。思考即落意识,我们凡夫也有,何必要法身大士。因为我们想明了一桩事,一定要思考一下。从明了这方面来讲,称为“思慧”;接触是“闻慧”;离过就是“修慧”。六根接触六境不迷惑,没有过失,一接触就明了,明了就不迷。不迷就是修慧;明了是思慧;接触是闻慧。可见闻、思、修三慧确实是同时完成,没有次第的。

  我们读经,三学、三慧、三资粮,乃至于六度、十大愿王,都是一次完成。不仅如此,再说得深一点,显密也是一次完成,因为这部经典里,包括密宗甚深的教义在其中。虽然它没有咒语,名号经文与咒语没有两样。因此,我们听到弥陀名号,也包括这一部经典(经典就是名号的详细解说),都能得到“安隐大利”。“安”是安全;“隐”是稳妥;“大利”是指当生成佛。利益中最大的利益是圆成佛道,这一个法门、这一部经典,确实能使一切众生安安稳稳在这一生中,往生不退成佛。

  “种种供养中”,决定不只是财供养。因为第二首说过财供养,此地“种种供养”决定是法供养。《普贤行愿品》里列举七种法供养,第一即是“如说修行供养”。在一切法供养之中,“勤修无懈倦”。

  我们怎样把种种法供养都修得圆满,而没有欠缺?一心称念弥陀名号,所有法供养就都圆满。称名如是,读诵《无量寿经》也是一切大圆满法供养一次圆修。所以,念佛法门的殊胜利益确实不可思议。一心修学,实在是佛门所讲的“有求必应”,所有业障能消除,一切灾难能脱离,它的效果远非其他经论法门可以相比的。

  这些年中,我们有许多同修修学,亲眼见到,亲身体会到这种成效。除非自己对于这部经有怀疑,不能生尊重心,这个利益就不太容易获得。如果真正有尊重心,信受奉行,利益之快速,确实出乎我们想像。

  观彼殊胜刹。微妙难思议。功德普庄严。诸佛国难比。因发无上心。愿速成菩提。

  前四句赞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赞叹国土依报庄严。“观彼殊胜刹”。“刹”指西方极乐世界。“微妙难思议”,这一句是总说。细说全经处处都有详尽的介绍,在此不必说。第三句是说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这样庄严,真正的原因就是弥陀无量劫来积功累德的成就。

  “功德普庄严”是弥陀本愿功德,十方世界每一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净土纯是菩萨法界),都是与阿弥陀佛同心、同德、同愿、同行的功德。所以,西方世界是“功德”所庄严。依报、正报都是功德的成就。因此,我们念佛、读经,就是修积功德。这个功德之大,不可思议。因为直接与阿弥陀佛果地相应,所以不能跟一般修行方法相提并论,是绝对不一样的。

  “诸佛国难比”,此是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世界里没有的,唯独极乐世界特殊。菩萨对于弥陀本愿功德,极乐依正庄严,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因发无上心,愿速成菩提”。看清楚、看明白,才真正生起仰慕之心。我们今天对于这部经、这个法门,欢喜心生不起来,恭敬心生不起来,信心生不起来,原因是对极乐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完全不知道。看经看不清楚,听经也听得很含糊,确实没搞清楚。真正搞清楚,必定像那些菩萨们一样。

  “无上心”是恳切的求生极乐世界、求见阿弥陀佛的心。因为见到阿弥陀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一生必定不退成佛。只要到达西方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见一次面,就得到阿弥陀佛神力加持,即使在十方世界弘法利生,也照样不退转,而且受用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两样,成佛快速。一般菩萨成佛需要很长的时间,就是因为有退转。

  应时无量尊。微笑现金容。光明从口出。遍照十方国。回光还绕佛。三匝从顶入。菩萨见此光。即证不退位。时会一切众。互庆生欢喜。

  这一段经文,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说出当时西方世界法会的状况。只有释迦牟尼佛见到,我们这些人是没有能力见到的。即使阿罗汉、一般菩萨也见不到。西方世界离我们十万亿佛国土这么远,阿罗汉的天眼只能见一个大千世界。十万亿个大千世界,阿罗汉的天眼达不到。菩萨的天眼也没有这么大,通常只能见百千大千世界。十万亿大千世界之外,虽是菩萨也见不到。西方极乐世界的盛况,释迦牟尼佛看得清清楚楚,故在此为我们宣说。

  菩萨去拜佛,佛欢喜!这几句…

《无量寿经讲记 礼供听法 第二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