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无量寿经讲记 三辈往生 第二四▪P4

  ..续本文上一页。这样的录影带,将来配台语、客家语、广东话,都可以。希望这个录影带能大量流通,对年老的人最有利益。年老的人看经本的字太小,银幕上的字这么大,不要戴眼镜也看得清清楚楚,跟著念。特别是海外退修的老年人,这一本有声有色的《无量寿经》是他们最需要的。年轻人没有时间看电视,年轻人有工作,每天上下班开车,至少开四、五个小时的车,录音带对他们最理想,一面开车一面听经。

  “起立塔像”,我们从这个方向发展,就是现代化的作法。道场一个就够,我们在美国建一个道场就行,因为那是美洲集散的中心。此地印制的经书、录音带、录影带、佛像送到那里去,那边的工作就是散发到全美,由他们分发。像码头一样,一个就够。什么时代有什么样的作法,应当要晓得。

  “饭食沙门”,此地“沙门”是讲出家人。对于真正发心修道的人,我们要供养他,使他生活没有忧虑。所谓“法錀未转食轮先”,如果他生活有忧虑,不能安定,就决定不能安心办道。要让他安心办道,先要使他物质生活不缺乏,生活清苦不怕。衣食住行基本的生活条件没有忧虑,身安道隆,才能专心办道,这就是供养。饭食沙门含有四事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这四桩是生活不能缺少的,我们照顾他。现在医药有保险制度,参加保险就是医药供养。

  “悬缯然灯,散华烧香”,这两句真正的意义是宣传佛法。“缯”就是幢幡,现在没有了。从前寺庙前面都有旗杆,就是悬幢幡的。作法会就悬幡,外面人看到,今天寺庙旗杆上挂幡,晓得作法会,喜欢参加法会的人就来了,这就是传达讯号。古代无法个别通知,以此法传送讯息使你知道,自动来参加。如果挂幢,幢是圆形的,表示今天此地道场有讲经说法,喜欢听经的人就来了,所以它是属于宣传的工具。现在则多用电话通知亲友,那个地方有讲经、有法会,就是“悬缯”的意义。还有在报纸上登广告,也是这个意思。甚至我们印通知,发通知,也是这个意思。现在用这些代替,乃至于大规模的在电视上作广告,广播电台上作广告,都是属于“悬缯”的意义。

  “然灯”,“灯”是佛前供养具,代表燃烧自己照耀别人。尽心尽力为大众服务,为佛法、为众生尽自己的心力,这是燃灯所表的意义。如果你听了这句话,每天在佛前点油灯,点二枝蜡烛,则不明佛教化的心意。完全把他的意思错解。你若真正明白,尽心尽力宣扬佛法,舍己为人,你灯也不燃,烛也不点,佛欢喜,你真做到了。灯烛是形式,是表法的,是提醒众生的。你真正觉悟,燃与不燃,无所谓,一定要懂得佛法的真实义。

  “散华”、“烧香”也是宣传的意义。“香”代表信香,代表戒、定、慧真香。这是日常生活中我们想得到、做得到的,提出几个例子。细说就太多了,《华严经》上讲得很详细,本经限于经文,只提出几桩事提醒你,告诉你日常生活中应当怎么做。

  “以此回向,愿生彼国”,这是将日常所修的功德都回向求生净土。这是中辈修行的方法。下文讲果报。既修善因,必定有善果。

  其人临终。阿弥陀佛化现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与诸大众前后围绕现其人前。摄受导引。即随化佛往生其国。住不退转。无上菩提。功德智慧。次如上辈者也。

  中辈的修因,前面跟诸位报告过,经上也只是举几个例子而已。我们学佛一定要知道举一反三,闻一知十,一定要明白佛的意思,就像开经偈所讲“愿解如来真实义”。要解义,要懂得佛说法的义趣,然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知道怎样做才如法。修因当然就有果报。这一段说的跟前面一段相仿佛,此人临终的情形跟上辈也相仿佛。一种是寿命到了,就是报尽往生。另一种就是修行功夫成就,可以自在往生。虽然他还有寿命,他可以不要,也能生死自在,想走就走。

  佛与观音、势至以及海会诸菩萨都来接引。经上虽然讲“化佛”,来接引的都是佛的化身。如果佛没有无量无边的化身,怎么能同时接引十方无量无边往生的众生?化佛跟真佛没有两样。报身、应身、化身,实在讲是一身。与佛同来的这些大众,一定跟自己有很深厚的关系。如果没有关系,不可能跟随佛一道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圆证三不退,一生中决定证得无上菩提,果报殊胜实在不可思议。这一类的人,他的功德智慧比上辈要差一点,这是事实。

  “功”是修行的功夫。功夫不及上辈,所以功德智慧比上辈的差一等。但是没有说福德次如上辈,所以他的福报、神通、道力差不多是平等的,这是佛力加持。

  功德智慧怎么区别?功德是讲断惑。佛在大乘经上常常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的惑业可以分为三大类: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譬如我们念佛往生,一品惑也没断,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讲功德智慧是最浅的。假如我们把见思烦恼断了,本性里面的智慧透出来的,决定比没断惑的人多得多。由于断惑的程度不同,所以他们的智慧不一样,功德也不一样。见思烦恼断了,断是功夫,“德”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方便有余土,不在凡圣同居土,他得的果报比凡圣同居土殊胜。这是讲断惑证真的果报。相好光明、寿命长短的福报,因为弥陀本愿功德所加,都是平等的。在十方世界都不平等,唯独在极乐世界平等,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世界,所以“诸佛赞叹”。

  如果是“理一心”往生的,功德就更殊胜。他的智慧如同诸大菩萨没有两样。我们明白这个事实,如果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想把自己的品位提升,就要认真修学。从那里修起?从断烦恼修起。一定要把烦恼、妄想、习气断掉。自古以来许多往生有殊胜瑞相,他们决定往生。是那些人?他在往生的时候告诉大家,我看到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及诸圣众来接引我。这决定往生,没有怀疑。其他的瑞相都不太可靠,这样的瑞相决定可靠;尤其是预知时至没有生病的,都是决定往生。

  我们仔细观察这些人,观察到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他“专修”。跟经上讲的一样,“一向专念”。愈是往生殊胜的,你仔细去观察,大概他是一个人修,所以容易成就。二、三人在一块儿会闹意见,会生烦恼。换言之,会障碍道业。所以,出家人不如在家人。在家的老太太一天到晚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儿孙的什么事,她都不管,都不理会;往生,她能成功。

  寺院在一块儿共修的,这一种瑞相非常少有。这一点我们要特别注意。真正念佛,要一个人自己念,不要跟别人在一起,找二、三个同修在一块儿共修,很不容易。念佛的音调不一样,三个人在一块儿会生烦恼。这个人喜欢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那个人喜欢念阿—弥—陀—佛。两个就要打架了,就生烦恼。不容易!这是我看了许多念佛往生人的行法得到的结论。一个人一个道场;一个道场就一个人,如果精进不懈,能真正提高警觉,知道六道轮回苦,往往是上中品往生,绝对不会在下品。他真的死心塌地念这一句佛号,会把妄想、分别、执著都念掉。他得一心不乱,我们凡夫看不出来,但是他自己明了。几个人在一块儿共修很麻烦,不容易。这是我们看到自古以来的修行人,得到这么一个结论。

  其下辈者。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下辈往生的,纵然想做功德,想做一点好事,也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能力像前面所讲的“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可能因为自己生活很困难,这些他都做不到。甚至于他还要很辛苦的工作;他不工作,他的生活就没有著落。这一类人要想求生净土,有没有指望?也有!这几句经文,使我们在此看到,上辈、中辈、下辈修行纲领完全相同。

  往生真正的条件,就是“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就行了。诸位还要明了一个事实,十大愿王里的“随喜功德”,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不要以为他什么事都没有做,也许他修的是上辈往生。自己虽无力作功德,但是有心、有愿,看到别人做这功德,合掌欢喜,恭敬赞叹,等于自己在修功德。念佛的人有能力把阿弥陀佛多生多劫的功德转变成自己的功德,那么别人所修的功德,怎么不能把它转变成自己的功德?问题是你会不会修。看到别人做好事,我没有这个能力,如果我有力量我也想做;他们做了,我没有力量做。这样,你就不能把他们的功德转变成自己的功德。

  佛法修行全在用心。三辈往生实际上都是用心,不善用心的就是下辈,善用心的就变成上辈。不善用心的,看到别人殊胜,他嫉妒、破坏,是把自己的功德破坏殆尽,不可能往生。这要记住。别人功德有没有损坏?丝毫没有损坏。一个人的福德,你有办法障碍它,破坏它;功德没有办法破坏,只有造成自己的罪业。譬如弘法利生是功德,是好事情。我们对于法师大德能破坏吗?决定破坏不了他。能破坏的是什么?把众生闻法的机会断掉,法师一点损失都没有。众生的法身慧命断绝,这个罪过比什么都大,决定是堕阿鼻地狱的。

  为什么我们要赞叹道场?是帮助大家得到法身慧命,给他作增上缘。所以,我们劝一些人来听法师讲经,这人这一生将来开悟修行证果,是谁度他的?我度他的。我虽没讲经给他听,但我介绍他去听经,法师给他说经的功德,我也分享得到,这是随喜所得的功德。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善用心的人不要出力、不要花钱,修无量无边的功德。不善用心的人,往往把自己修积的功德都破坏、都毁灭了,是非常可惜的事。我们应当要晓得,下辈往往不善用心;虽不善用心,但他老实念佛。

  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以至诚心。愿生其国。

  这是下三品往生必须具备的条件:对于念佛法门,对于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真正生欢喜心,真正深信不疑。

  “乐”就是爱好,非常爱好念佛法门,修学念佛法门,丝毫疑惑都没有,一颗最真诚的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只要具备这么简单的条件就够了。其他的,就是连随喜的…

《无量寿经讲记 三辈往生 第二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