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鼻地狱。我相信李老师不是说大妄语的人,他必定有这个功夫。
我们听老师讲这话,希望他不要这么快走。他是随时都可以走,对我们来讲是很紧张的一桩事。当时我们有八个同学在一块儿研究,请李老师讲《华严经》;大家心里想,经没讲完,总不好意思走。所以,决定由我们八个人启请他讲《华严经》。最初他的确也答应,他说:“《华严经》讲圆满,再讲一部《阿弥陀经》,我就往生。”他曾经这样说过。结果《华严经》讲了一半,他就走了。但在二年前,他在讲经时当众宣布,告诉大家,“我再讲两年就不讲了”。他说这么一句话,台中的莲友到台北找我,跟我讲,老师向大家这样宣布是什么意思?我笑著说,李老师是告诉你们,两年以后他要往生了。果然没错。他老人家往生,两年前自己就把日子定了,生死自在。
他能自在,我们为什么不能自在?他怎么修的,只要把诀窍找到,我们也如法修学,也能自在。李老师没有站著走、坐著走,原因在那里?他在台中四十年讲经讲得太杂,公益慈善事业办得太多,我看得很清楚。所以,自古以来往生的人,凡是站著走、坐著走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点病都没有的,就是一个“专”字。
大法师,甚至于祖师的地位,走的时候没有那么自在。当然往生是不成问题。他不能专精。专与杂的利、害,摆在我们面前这样清楚。我们把事实看清楚,才决定走专精的路线,决定不能夹杂。
临终的时候,一是寿命终了,一是自己选择愿意在什么时候走。佛都现前,阿弥陀佛与诸圣众,观音、势至,还有许多的菩萨来接引你。这些菩萨跟著阿弥陀佛来接引,都是你过去生中无量劫来的亲朋好友,同参同学,他们在过去生中念佛已经往生,都在西方极乐世界,现在看到你的因缘成熟,他们很高兴跟著佛一起来接引。跟你一见面,介绍是那一生、那一世、跟你什么关系。一说你也就明了,你的记忆力全部恢复。
你才晓得西方世界的熟人很多,到西方世界不陌生,不寂寞,这是真的。最寂寞的是六道轮回。现在这个世间,你的家亲眷属能有几个人?一转世各人走各人的路,再也不相识。纵然见面也不相识,一切关系都要从头开始,所以很陌生;唯独西方世界亲朋善友多。
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也一样,将来我们亲戚朋友的缘成熟,他们念佛往生,我们也会跟著阿弥陀佛一起去接引他。你也会告诉他,在从前那一生那一世,我们在那一个世界是什么关系。有些同修听到西方世界很好,感觉太陌生,到那里去,一个熟人都不认识,不愿意去。他不晓得那个地方的熟人最多。
“经须臾间”,此句是讲往生速度之快。西方世界距离娑婆世界十万亿佛国土。在凡夫心目中这是天文数字,距离太远。实际上,虚空法界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换言之,没有距离,没有先后。这是真的,因为是一真法界。佛来接引时,往生者已经入一真法界。用现代科学术语来讲,我们现在生活是三维空间。一看到阿弥陀佛,佛光一照,我们就提升到无限度的空间。
没有时间先后,没有空间距离,所以须臾之间就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古德讲“一弹指顷”就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现前。到了极乐世界就在七宝池中莲花化生,化生的身相跟阿弥陀佛、诸大菩萨完全相同。不可思议!这是说身相。
智慧勇猛。神通自在。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智慧、德能几乎全部恢复,这很不容易,非常希有难得。通常在一般大乘法来说,应当是八地菩萨以上的境界。念佛往生的人一到西方就得到,实在是难信之法。果报这样的殊胜,我们不能认真修学,是大错特错。下面世尊特别慈悲,苦口婆心重复叮咛。
是故阿难。
因为上面所讲的事实真相。
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阿弥陀佛者。应发无上菩提之心。复当专念极乐国土。积集善根。应持回向。
佛再次叮咛劝勉我们,你看到前面所讲的,真是无比殊胜的功德利益,我们要想在这一世见阿弥陀佛,亲近阿弥陀佛,就应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你一定要发心,一心一意专求净土。我这一生什么都不求,只求西方极乐世界。佛在此劝我们,一个方向、一个目标,绝对没有第二念。修行就专念极乐国土。极乐国土在那里?这部经就是专讲西方极乐国土的。我们专念,念到熟了,佛号就相应。一句佛号就是圆圆满满的一部《无量寿经》。念一声佛号,《无量寿经》整个的经义圆满具足。经要不熟,经义不明,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不相应。
“积集善根,应持回向”。专念是正行,修善是助行。特别要注意“善根”二字。世间法的善根是于一切法不贪、不嗔、不痴。佛法的善根是勇猛精进,也就是大势至菩萨讲的“净念相继”。净念相继是菩萨善根,不间断、不夹杂,是“积集善根”。“回向”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决定求生净土。
由此见佛。生彼国中。得不退转。乃至无上菩提。
“由此”是指上说的因缘,依照这个方法修学,在这一生当中一定见佛。见到阿弥陀佛当然生极乐世界,生到极乐世界就圆证三不退。这是我们前面曾经读到的。这样殊胜的功德利益,所有的一切经论里都没有,找不到的。我们今天遇到,如果当面错过,就是罪过。以上所说是上辈往生。
其中辈者。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中辈往生的有业障,不像上辈的把业障都丢掉,抛弃。中辈的还舍不得,不能把业障舍得干干净净。“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这就说明他的心愿行持不及上辈。可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他做到了。这一句非常要紧,千万不能疏忽,要真正发心求生净土。
随己修行。诸善功德。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缯然灯。散华烧香。以此回向。愿生彼国。
经文所说皆是中辈人的修因。实在讲修行,也不简单,他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经文里的意义一定要明白,否则“依文解义,三世佛冤”,三世佛都喊冤枉,你把他的意义错会了。一定要懂他的意思,随分随力积功累德,这就是“随己修行,诸善功德”。
一定要尽心尽力做,就是圆满的功德。做得自己心安理得;超越自己心力之外的,决定不许可。我想作功德,没有钱,我去借钱来做,这不可以。我去搞会,也不可以。都是大错特错!我到处化缘,也不可以,佛门里募化是很晚才有,佛在世时没有,佛法传到中国时也没有,因为攀缘则心不清净。随分随力心是清净的,我有多大能力做多少事,即是功德圆满。超过自己力量勉强做的,功德不圆满,是有欠缺的,都是造业,这要知道。
佛法的标准:清净、平等、觉。我的心不平等,心不清净,这就错了,完全不相应,变成世间有漏的福报。有漏的福报很麻烦,里面有恩怨债务,将来报恩、报怨、讨债、还债,麻烦透了,搞这些事情。佛弟子不可以做,要随分随力。
“奉持斋戒”。大家看到这一句,以为要过午不食,要持戒。佛听到都摇头,因为你又依文解义了。形式的持午、持戒是小乘法。念佛法门乃圆中之圆,顿中之顿。所以,此地讲的斋与戒,比小乘的斋戒高明太多。“斋”是清净心;“戒”是没有过失,那里是小乘斋戒比得上的!清净心是斋;身、口、意没有过失是戒。怎么能做到?老实念阿弥陀佛就能做到,就圆满。
我们心里只有这句阿弥陀佛,除这句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这心多清净,斋具足。身礼佛,口念佛,心想佛,身、口、意三业没有过失,戒具足。第一等的斋戒不在形式上,不在事相之中。世间人往往只看到小乘人装模作样,很佩服。看到大乘人念阿弥陀佛,斋也不持,戒也不持,还在旁边说风凉话,讽刺他、毁谤他,不知道他持的斋戒比形式高得太多。
斋戒的功德,从一个人的身体上就见到,因为心清净,身、口、意清净,此人身体决定健康,决定长寿,决定不生病,必然容光焕发,这是斋戒在眼前的功德。如果他持戒很严,斋很清净,一天吃一餐,过午不食,可是药一大包一大包的吃,你想一想,他斋戒的功德在那里?
今天下午,沈大夫到这儿来皈依,这是位很不错的医生。我跟他讲,一切疾病的根源就是妄想、烦恼。我说你看病人,那一个病人心地清净没有烦恼?你可以调查,假如这个病人心地很清净,没有什么烦恼,身体就很快复原,心理健康。医药治标不治本;斋戒是标、本兼治,通治。一定要把这两个字的真实义看清楚,理解透彻,心净则土净。“奉持斋戒”是自利,摆在第一条。下面是利他。
“起立塔像”是指建立道场。“塔”是塔寺,道场。“像”是佛像,道场供养佛像。现代科技发达,大众传播事业发达,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间,精神、工作的压力很大,谁有时间到寺院里听经拜佛?在台湾还比较悠闲,到外国就不行,没有这样好的环境。今天的塔寺跟从前的不一样。今天最好的塔寺是广播电台、电视台。假如在台湾,佛教建一个电视台,每天二十四小时,电视台都讲经、念佛,每个家庭电视机打开,就进佛堂。这样佛法才能普及众生,把佛法送到每个人的家庭,这是“起立塔像”。不是要你三、五个人弄个小庙,到处搞道场。道场搞了之后,过不了几天就变质;信徒多,供养多,问题都来了。
古人说的话很有道理,建道场的时候大家热心出钱出力,都是菩萨;道场建立之后,菩萨都变成罗刹,在里面争名夺利,天天吵架、打架。
起立塔像,我们晓得应该怎么做法。特别是现在这个时代,道场需要多吗?不需要。今天环绕地球一周,最快速的飞机不到二十个小时。地球这么小,要那么多道场干什么!今天我们所需要的是电视、广播、高科技的资讯;需要的经典是录音带、录影带、CD这类有声、有色的经本。
现在我们开始做《无量寿经》的录影带,你在家里打开电视就可以跟著电视萤幕念全部的经文。现在配音是黄永仁居士念的《无量寿经》…
《无量寿经讲记 三辈往生 第二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